華文網

被人看不起的窮小子,一連辦了三家在美國上市的大公司

丨本文由華商韜略原創

丨作者:高璿

2017年開春後,連鎖酒店華住集團新聞不斷。

2月底,華住宣佈以36.5億人民幣全資收購桔子水晶酒店集團;3月中旬,集團發佈財報,2016年盈利8億元,同比增長高達84.3%;同一時間,華住入圍2017“BrandZ最具價值中國品牌100強”,穩居酒店類品牌三甲……

這家2010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酒店集團,目前市值已達282億人民幣。掌舵這個百億帝國的,是極具傳奇色彩、被喻為“創業教父”的季琦。

短短十年間,季琦先後帶領攜程、如家和漢庭(如今的華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創造了世界企業史上的奇跡。如今,這三家公司市值都已超過百億。

【1】出身寒門的“貴子”

季琦是個地道的農村孩子,1966年出生於江蘇如東的他,種過莊稼插過秧,挑過大糞殺過豬,小小年紀就幹過很多農活兒,吃過不少苦。

去上海念大學是季琦第一次離開老家,1985年,初到“大城市”上海,季琦一下子打開了眼界,卻也陷入了自卑——總有人笑話他是“鄉下人”,

他自己也感覺“什麼都缺”,缺錢,缺知識,缺文化……似乎沒有一樣比得上別人。

於是,他開始拼命看書學習。除了研究專業,季琦還閱讀了大量文史類書籍,許多影響他日後創業經營的思維、思想和文學素養,都來自這一時期。

那時的季琦,總想著“發達”,而他對發達後的想像,

不過是“到一個遙遠的地方吃碗面,再打車回來。”從小到大的艱苦,激發了季琦異常強烈的成功欲望,他很推崇名著《約翰•克利斯朵夫》,非常喜歡書中主人公與命運的抗爭,以及對事業的追求。

1989年從上海交大力學系畢業後,嫌原專業太過枯燥的季琦考上了同校的機器人專業研究生,就讀期間,他首次接觸了電腦,成為了精通軟硬體和組網的高手,由此還攢下了不少“外快”,

生活開始轉變,他一下子成為了學校裡的“有錢人”。

【2】與互聯網結緣

季琦真正與互聯網結緣是在美國。

1994年,季琦結束了畢業後第一份在上海電腦服務公司的工作,帶著1萬美元去了美國。他想去那兒長長見識,更重要的是,想尋找機會以便回國創業。

一次偶然,季琦在甲骨文總部第一次接觸到了互聯網。“當時用的還是特別早期版本的Mosaic流覽器,就上到了楊致遠剛剛開發的Search Engine上,

速度非常非常慢,所以我們兩人只好一邊等一邊喝咖啡。不過,當我要查詢的資訊終於一行行從螢幕上顯現出來的時候,我真是感到極度的興奮,這東西太神奇了!”

從此,季琦迷上了互聯網,他總覺得自己跟互聯網“有緣”。直覺告訴季琦,互聯網是個能給人帶來巨大機會的事物,“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互聯網的發展,這種判斷在我的腦海裡變得日益明確、清晰和牢固。對我個人而言,一直不存在是否要做互聯網這樣的決策取捨,而關鍵是如何去做,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在美國的一年,徹底逼出了季琦的創業激情,1995年回國後,他開始在IT領域耕耘創業。為了賺錢,季琦做過系統集成,也做過ISP(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軟體發展等等,靠著這些業務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他始終惦記著的,還是如何續圓互聯網之夢。、

【3】創立攜程,一上納斯達克

不久之後,機會來了。

季琦與時任甲骨文中國區諮詢總監的梁建章是校友兼好友。1999年春節過後,兩人在一起喝酒海聊,他們聊了整整一宿,從互聯網經濟到美國網路公司,從納斯達克到IPO……

這天后,他們做出了一個最終改變命運的決定:做一個向大眾提供旅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做“互聯網+旅遊”,兩人也就此成了國內實踐“互聯網+”的第一波人。

為什麼是“旅遊”?這個市場有多大?

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顯示:1998年,中國國內的旅遊收入達2391億元人民幣,同期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為126.02億美元,當時的中國被世界旅遊組織認定為21世紀全球最大的旅遊市場。而在經營上,國內旅行社的營業毛利率不足10%,全國旅行社的總市場佔有率不到5%,換句話說,其餘95%的市場都是散客。

如果能抓住這些散客,盈利空間自然毋庸置疑。但這就需要繞開傳統,思考新的商業模式。此時,能夠打破地域、時間和管理限制,可以非常方便地為自助型旅遊散客提供個性化服務的互聯網,成了絕佳選擇。

想好了就開幹。根據設定的思路,季琦和梁建章又拉來了兩位交大校友,一個是具有多年投行經驗的沈南鵬,另一個則是旅遊業經驗豐富的時任上海旅行社總經理范敏。四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攜程四君子”的技能互補型團隊正式成立。

1999年6月,攜程旅遊網的相關業務正式啟動。創業之初,已在商海摸爬滾打多年,深諳中國民情和生存之道的季琦,承擔著最大重任。而其他三位團隊成員彼時都還沒有真正“下海”,更像是兼職創業者,他們更多是利用工作之余與季琦一起開會討論。

從旅行網成立到進入市場,攜程團隊的創業之路並不平坦。

如同車剛啟動時燒油最多,創業團隊不到3個月就花完了100萬的啟動資金,融資成了最迫切的生存需求。按理說,這是有著多年投行經驗的首席財務官沈南鵬的任務,但由於他以前運作的都是大專案,大投行根本看不上小企業生意,再加上當時的業務切入並不被看好,攜程尋找投資步履維艱。

無以為繼之際,季琦的人脈關係派上了用場。因為此前的工作關係,他與IDG的章蘇陽建立了一點聯繫。在與“四君子”碰完面、衡量再三後,IDG決定向當時看上去並不完美的攜程投資50萬美元,入股20%左右。拿到了錢,團隊的工作才得以推進,攜程旅遊網(Ctrip.com)也在1999年10月底正式上線,季琦擔任CEO。

攜程當時的商業模式參照的是美國Expedia、Travlocity等旅遊網站,同時還根據中國本地情況推出了一系列自助化旅遊的實用性服務,比如在既定的旅遊預算和所選時間段裡,為用戶提供可選擇的旅遊線路設計方案。

旅遊資訊+旅遊電子商務是攜程最初的定位,這與當時所有其他旅遊網站如藝龍、城市旅遊網等並無本質差別。從賣機票,到賣景點門票、零售旅行社的團隊保價……攜程嘗試了多種盈利模式,但都收效不佳。

1999年到2000年期間,9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追求點擊率,“‘燒錢’砸廣告→點擊率暴漲→上市→套現”是它們所“陶醉”的套路,攜程也一度如此。但隨著“燒錢”失敗、資金危機的到來,季琦內心的不安化為了一種篤定的認識:只靠點擊率和風險投資維持的企業肯定不長久,企業一定要賺錢。可怎樣才能“最賺錢”?

在對收入構成做了分析後,季琦發現,定團業務和賣飛機票都不靠譜,因為真正的旅遊還得靠旅行社來實現,旅行社有自己成熟的管道,攜程很難拿到團體客戶,不過,與這兩項業務的激烈競爭程度相比,當時酒店預訂還是一個誕生不到3年的新興行業,而且訂房收入也在攜程總營收中占了大頭。

酒店預訂業務由此被季琦鎖定為未來兩年的重點發展方向,1999年11月,攜程為此推出了自主開發的線上酒店預訂系統。

然而,一家剛剛成立、從未涉足過酒店預訂的互聯網公司想要在該領域展開深耕,難度可想而知。

眼看線下溝通處處碰壁,計畫步履維艱,團隊裡有人建議回頭做機票和定團業務,還有人建議去挖人,季琦則提出了全盤收購的想法,“這個行業的運作與發展,與這個公司的架構、客戶關係都有關,不是單純挖人就能解決問題。目前,做訂房預訂最好的公司有現代運通、商之行、百德勤、金色世紀等,我們可以並購他們。”

季琦提到的這幾家,是國內最早發現酒店預訂市場空間,以電話呼叫為核心業務模式的公司,這些公司在當時面臨著困境,它們作為傳統企業,規模難以擴大,也不熟悉互聯網的運作,很難獲得風險投資,而能與頻頻在媒體曝光的攜程合作,給它們帶來了想像空間。

於是,在公司仍處於虧損的狀態下,攜程收購了當時在盈利的商之行。2000年3月,商之行全部管理層加入攜程。

同一月,攜程獲得了來自軟銀、上海實業、美國蘭花基金、香港晨興集團以及IDG 5家投資公司共450萬美元的融資,占攜程股權的29%,第二筆融資依然由IDG的章蘇陽促成。

有了450萬美元做底,梁建章、沈南鵬和范敏開始全職加入攜程。

2000年11月,攜程收購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訂房中心——現代運通,成為中國最大的賓館分銷商,從此真正走向了以訂房為主的業務模式,將華夏旅遊網、中旅等競爭者遠遠甩在了身後。這一成功收購,不僅為攜程帶來了幾十萬客戶和北方市場,更為其帶來了關鍵的第三輪融資。

這輪投資的領投方,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凱雷2000年6月與攜程談判的時候,開出的一個投資附加條件就是,投資協定的生效須以攜程收購現代運通為前提。

因此,現代運通被成功收購的當月,以凱雷集團為首的第三輪投資到賬:凱雷向攜程投資800萬美元,IDG、日本軟銀、上海實業、蘭花基金等投資者追加投資400萬美元,攜程的第三輪融資總計1200多萬美元。

最後一輪融資正好處於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大批公司倒閉的時期,靠著這筆資金以及務實的盈利模式,攜程不但活了下來,還相繼整合了幾大傳統訂房公司。2001年3月,攜程成為全國最大的賓館分銷商。

在創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0月,攜程提前一年完成盈利計畫,為上市爭取了時間;2002年4月,攜程收購了有名的散客票務公司北京海岸,奠定了攜程機票預訂的基礎;一個月後,攜程全國中央機票預訂系統啟動;2002年攜程全年交易額突破10億,營收總額接近1億,淨利潤1419萬元。

2003年10月,攜程擁有註冊會員超過700萬人,常用客戶約50萬,同時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機票預訂網路,覆蓋35個城市。

2003年12月9日,攜程網成為新浪、網易和搜狐之後,又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中國公司,開盤當天,其股價漲幅達88.6%,開創了3年來納斯達克開盤當日漲幅最新記錄。當年,攜程全年營業總額達1.73億元,淨利潤5381萬元,比上一年翻了三倍。

有人如此評價“攜程四君子”:“季琦有激情、銳意開拓;沈南鵬風風火火,一副老練的投資家做派;而梁建章偏理性,用數字說話,眼光長遠;范敏則善於經營,方方面面的關係處理得體。四人特長各異,各掌一端。”

從成立到上市,攜程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期間扛過了資金危機,頂住了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季琦作為主心骨CEO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而在攜程的快速發展和最終上市的過程中,梁建章、沈南鵬和範敏也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4】創辦如家,再上納斯達克

早在上市之前的2001年,攜程網逐步穩定、實現盈利之後,公司就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負責新業務拓展的季琦也開始偏離攜程。

期間,幾件事的結合,讓季琦和他的團隊發現了新的商機。

一是有用戶投訴攜程網上賓館價格普遍偏高,像新亞之星、錦江之星這樣“物美價廉”的酒店數量太少,基本訂不上,再一個就是他們發現上海金陵路上的新亞之星在攜程上銷售很可觀,錦江之星甚至不在攜程上銷售。

這兩家公司都是經濟型連鎖酒店,當時每晚房價只有150至200元左右。那時中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並不像現在一樣遍地都是,旅遊住宿業普遍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要麼是價格昂貴的星級酒店,要麼就只能選擇環境非常一般的小旅館或招待所,而季琦他們發現,從廣大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來看,像錦江之星這樣價格實惠、整潔清新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才是絕大多數人的需求。

攜程投資酒店業有著天然的優勢——良好的客戶資源平臺和技術優勢,可以幫助連鎖酒店建立起功能強大的中央預訂系統和酒店管理系統。

所有人一拍即合,攜程的酒店業務隨即啟動。

沒有經驗,又要做商業模型、設計產品,季琦開啟了酒店考察之旅。這個理工男把他一絲不苟的完美主義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有報導說,那段時間,他把上海和寧波兩地的每一家錦江之星都住了個遍,“一本兒、一尺、一相機”是他的三大“法寶”。

每開一間房,季琦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拍房間、拍衛生間,然後量尺寸,床、門的長寬高都一一記下,他還會與值班經理、服務員聊天,將客源資料和成本結構都摸得清清楚楚。對酒店產品的考察,他也基本遵循著這一套路和流程。那之後,研究琢磨酒店的“職業病”,他一直保留至今。

考察過後,季琦有了一些比較清晰的概念:經濟型酒店房間要緊湊、公共面積要少,否則空間浪費成本下不來。

當時,季琦手上的啟動資金只有500萬美元左右,很不充足,為了快速開拓市場解放資金,季琦決定走合作路線。他曾信心滿滿地找錦江之星和新亞之星談控股合作,卻被一口拒絕,兩個業內老大根本看不上才剛剛實現盈利的“小公司”攜程。

然而這並沒有讓季琦氣餒。遭拒之後,首都旅遊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建國客棧”又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客棧是攜程網上銷售最好的酒店之一。經過數個月圍繞控股等問題的談判,2002年6月,季琦與首旅最終達成一致,成立合資公司,“如家酒店連鎖”正式成立,“如家快捷酒店”是核心品牌。

根據協定,攜程占如家股份的55%,首旅占45%,啟動資金1000萬元,季琦擔任CEO,至此,季琦正式退出攜程。一家民企能與首旅這樣的國企合作且成為大股東,這在當時十分罕見。

經過此前數個月的籌備和工程建設,如家成立當月,首旅集團下屬的原“建國客棧”4家連鎖店統一翻牌為“如家快捷酒店”,成為如家首批連鎖直營店,加上此前的十多家加盟店,如家酒店連鎖店面數達到20家。

2002年7月,北京如家燕莎店開門營業,成為第一家新建的如家快捷酒店。

為了經營好如家,季琦在酒店選址上主要採用了盤活廢舊招待所、廢舊物業等措施,在便利和成本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客房佈置上,他充分借鑒了前期的調研成果,打造了一種簡潔、實用、“普通老百姓都能住得起”的酒店形象;此外,他還發揮了攜程網龐大的訂房網路和運營能力,借鑒攜程的成功經驗建立會員制,組建市場團隊,啟動業務員去跟各公司簽訂協定……降低成本結合實惠路線,不到半年,如家的利潤率就穩定在了20%左右。

2003年2月,創立僅8個月的如家榮獲“2002年中國飯店業集團20強”稱號,打響了品牌,“門庭若市”的如家也成了商旅出差的首選項之一。

有觀念認為,攜程網在2003年能夠順利上市,如家的成績功不可沒。

與當年創立攜程不久遇互聯網泡沫危機類似,正當如家飛速發展之際,非典來了。季琦回憶說,那段日子令人絕望,創業團隊好多人離開了,投資人也向他施壓,要他關門、壓縮費用、裁人……但季琦的內心非常堅定,他恰恰認為,這是如家進攻、招人的好機會,應該全面快速地簽樓,“任何一個泡沫、危機,都應該是買東西的好機會,包括企業的發展。”如家最好最便宜的那批樓就是非典時期租下的。

“別人怎麼幹你怎麼幹,永遠沒有機會。所以我跟很多投資者發生了碰撞,他們說我是賭徒型的,我則認為這是企業家精神,他們認為投資要安全、理性、可計算,我認為創業本身就有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公式可循。”這是季琦的觀點。

2003年4月至6月,受非典影響,中國旅遊業損失慘重,在眾多酒店入住率跌至10%以下的低迷時期,如家卻創造了平均入住率50%以上、部分連鎖店出租率高達70%的好業績。此外,如家在2003年還分別拿到了兩輪融資,共計430多萬美元,緩解了資金壓力。憑藉非凡的眼光和魄力,季琦把危機化為了轉機,讓如家站穩了腳跟,又在危機過後踏上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僅2004年,如家就在八座城市開設了26家酒店,當年淨利潤達596.9萬元。2004年7月,身為如家酒店連鎖CEO的季琦在公司兩周年慶典上表示:“如家以直營、特許經營、合同管理、市場聯盟4種方式同步布點,以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力爭在經濟型連鎖旅店市場奪得國內龍頭位置。”“不排除兩年內如家成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酒店連鎖品牌。”當年,如家作為唯一的經濟型酒店,獲得了“2004中國飯店業民族品牌先鋒”的稱號。

2005年,如家的業績實現了飛速增長,營收總額達2.69億元,淨利潤達2093萬元。截至2006年6月底,如家經營及授權管理的酒店數量達82家,籌建數量為57家,總收入已達到2.49億元人民幣。2006上半年,如家的淨利潤達到2725萬元。

2006年10月,如家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酒店業海外上市第一股。

這是攜程創業團隊取得的又一大勝利,短短幾年間兩上納斯達克,這在中國企業史上十分罕見,季琦在其中功不可沒。而與攜程時的情況類似,如家上市前一年、步入快車道發展時,季琦再次離開,醞釀著第三次創業。

【5】“為了一輩子的事業”創漢庭三上納斯達克

早在2004年的時候,季琦就發現酒店市場看似競爭激烈,但細分領域其實還存有許多空白,在經濟型與星級酒店之間,還可以嘗試開一些更高檔、更有品位的商務酒店,以滿足國內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這樣的想法在他離開如家以後得到了實現。

2005年2月,季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務型連鎖酒店——漢庭酒店連鎖。當時的漢庭是經濟型酒店的升級版,其特色是“用經濟型的價格,享受有品位的服務”,相對於如家“乾淨、經濟、溫馨”的口號,季琦把漢庭的特點定位為“現代、舒適、超值”,由於主要面向白領和商務人士,漢庭酒店裡還提供了一些商用設備,在價格上,它比一般的經濟型酒店略高,定位在300元上下。

“漢庭的特色就是一個‘好’,在各個細節我們總是比同行好上那麼一點。”季琦崇拜約伯斯,他喜歡拿蘋果的產品來類比:服務更好一點,設計更漂亮一點,價格比同類稍微高一些,接近三四星酒店的標準,又在成本控制之內。

由於在創辦如家時期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季琦做漢庭少走了很多彎路,漢庭的發展速度一度大大超過如家。從2005年8月江蘇昆山第一家店開業,到2006年底,漢庭商務酒店發展了34家。

不過,季琦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雖然商務酒店的細分市場存在,但漢庭包括價格在內的整體定位在二線以下城市難以推進,容量相當有限,相比起來,還是像如家這樣的經濟型酒店擁有更廣闊的市場。

當初離開如家時,仍為股東的季琦曾簽訂過一個不競業協定——“兩年之內不能做競爭行業”。於是2007年協議到期後,季琦立馬結束了商務酒店業務,殺回經濟型酒店領域,創建了“漢庭快捷酒店”,漢庭快捷還是延續了“漢庭連鎖”的一些經營特點:定位更精細,標準更高,收益更高,專案評估團隊更專業。

此時,經過2005年、2006年經濟連鎖酒店行業的井噴,如家已經上市,攜程前部下鄭南雁創辦的7天也有了100多家店面,這些都讓季琦倍感壓力。他非常希望能夠突出重圍,把企業做大。而急切的心情導致了盲目擴張,也一度將漢庭快捷酒店推向誤區。

誤區之一是不切實際地瘋狂收購,漢庭把很多設施並不完善的小連鎖酒店納入旗下;第二是盲目進駐三四線城市,房費上不去,房租下不來;第三個誤區是頻繁換將,一心想著擴張的季琦曾一年內換了三個CFO。

這場仗打得混亂,毫無章法可言,季琦幾千萬的初始投資眼見燒完,不得不尋找外部資金。但這一次,季琦經過判斷,選擇了一種比較穩健的融資策略,找到了懂得中國且並不急於上市、不會擾亂他戰略節奏的五家投資機構。2007年7月,僅成立兩年的漢庭獲得了股權融資8500萬美元,創下中國服務業首輪融資新紀錄,從正式與VC接觸到資金到賬,漢庭僅用了6個星期。

這輪融資給漢庭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底,第74家漢庭連鎖酒店開業。2008年2月,漢庭酒店連鎖更名為漢庭酒店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正當季琦計畫第二輪融資的時候,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季琦遭遇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驗。一家國際投行願向他提供一筆高達1.2億美元的資金,但卻是要求極為苛刻的債務融資。倘若接受,可以緩解一時之急,還能堵住外界關於資金鏈斷裂的流言,但是,“如果金融危機持續兩年以上,我們還不出錢,就得做低價稀釋股權,把公司白白送給別人。”

怎麼辦?輾轉反側之後,季琦做出了一個長遠的決定——不接受任何債務融資,重新找錢。“真是很痛苦、很周折。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談,一家一家地討價還價。”終於,季琦在2008年7月完成了5500萬美元的第二筆股權融資,當年年底,漢庭宣佈所有資金充足到位。有報導稱,“兩年後,首次坦露當日兇險之下的內心恐懼,季琦依然心有餘悸。”

“危機給了我們機會。在大家都難的時候,你比別人更堅定一些,看得更遠一些,就能用很小的力得到很大的回報。”季琦說。

如同遭遇非典,季琦將金融危機視為他商業上的“幸運”,利用這次機會,他攬人才、簽合同,什麼都沒耽誤,華住時任CEO張敏等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化管理人才都是那時引進的,如今漢庭在上海的店面遠超如家,大部分也都是在金融危機時簽下的。

同時,為了避免盲目擴張,季琦壯士斷臂式地採取了“收縮性擴張”模式,在方式上更加注重“輕資產”加盟,並將酒店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優化,還推出了十大免費商務項目,一切都如同他的偶像——世界酒店大師保羅•杜布呂先生所言:“規模不重要,品質最重要”。

最終,漢庭完成了從創業到專業的轉型,也完成了全國主要城市的佈局,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連鎖酒店品牌之一,盈利很快超過了1億元。2010年3月26日,44歲的季琦帶著他自己的漢庭再登納斯達克,此時的他擁有漢庭超50%的股權,將漢庭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

【6】從 創業到守業的蛻變

曾有人問,經歷了三次成功創業的季琦,什麼時候開始第四次的征程?季琦回答說:“在做攜程和如家的時候,我時值年盛,滿腔熱情地關注上市、股價、業績、預算這些東西。現在我真心地希望能從一個連續創業者,沉澱、蛻變成一個百年企業的締造者。我想專注在酒店行業上,腳踏實地把漢庭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從創業到守業,季琦完成了轉變,他致力於把漢庭打造成一個多品牌酒店集團。2012年,“漢庭”正式更名為“華住”,之後相繼推出了全季、星程、海友、禧玥、漫心等品牌,覆蓋了從平價到高端、商務差旅到休閒度假的全類型住宿體驗。

2014年,華住還與雅高達成戰略合作,為集團帶來了宜必思、諾富特、美居等中高端品牌,雙方預訂系統的打通也擴展了各自的銷售管道。

從2014年開始,華住的經濟型酒店品牌漢庭啟動全面升級,到2016年為止,漢庭已完成31%客房總數的升級,升級內容覆蓋衛浴設計工藝、床品品質和新概念大堂等,更加注重舒適氛圍的營造和服務滿意度的提升。

這樣的升級推動華住2016年第四季度整體RevPAR(平均客房收益)實現了5.7%的增長率,也推動了營收上漲。根據華住公佈的未經審計的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華住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9%。

截至2016年底,華住在全國367座城市中,已開業3269家酒店,客房總數達331347間。

【7】“創業教父”的成功之道

回顧季琦的創業歷程,總是伴隨著各種天災人禍,談到連續創業成功,季琦曾多次歸因於市場和資本的力量,但不可否認,季琦身上具備很多優秀創業者的特質,他有著激情澎湃的衝勁,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身體力行的匠心精神。

他曾說起自己對石鍋拌飯的執念——特地去西藏墨脫挑了個萬把塊的老石鍋,取日本秋田米,用法國依雲水,義大利的松露搭配,以烹出香味和粘稠度俱佳的米飯。他認為做酒店業也需要這樣的執念。

從互聯網回歸傳統行業,季琦提出了“中國服務”的概念,提倡用“互聯網精神打造傳統服務業”,核心是“快”、“學習能力強”、“創新精神”等,正是憑藉這樣的思維,使得季琦在行業競爭中比傳統經營者更勝一籌。談到眼下Airbnb模式對酒店業的衝擊,季琦表示,他相信未來依然需要品質穩定、安全可靠、專業的酒店。

這個當年被人瞧不起的窮小子,憑藉自己的膽識、智慧與魄力,最終成為了身家數十億的富豪。

------END------

季琦取得成功最突出的是? (單選) 0人 0% 洞察先機,善於捕捉商機 0人 0% 銳意開拓的衝勁,不畏困難 0人 0% 身體力行的匠心精神 0人 0% 始終秉持互聯網思維和精神 投票

對我個人而言,一直不存在是否要做互聯網這樣的決策取捨,而關鍵是如何去做,能否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

在美國的一年,徹底逼出了季琦的創業激情,1995年回國後,他開始在IT領域耕耘創業。為了賺錢,季琦做過系統集成,也做過ISP(互聯網服務提供者)、軟體發展等等,靠著這些業務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他始終惦記著的,還是如何續圓互聯網之夢。、

【3】創立攜程,一上納斯達克

不久之後,機會來了。

季琦與時任甲骨文中國區諮詢總監的梁建章是校友兼好友。1999年春節過後,兩人在一起喝酒海聊,他們聊了整整一宿,從互聯網經濟到美國網路公司,從納斯達克到IPO……

這天后,他們做出了一個最終改變命運的決定:做一個向大眾提供旅遊服務的電子商務網站,做“互聯網+旅遊”,兩人也就此成了國內實踐“互聯網+”的第一波人。

為什麼是“旅遊”?這個市場有多大?

華商韜略梳理的資料顯示:1998年,中國國內的旅遊收入達2391億元人民幣,同期國際旅遊外匯收入為126.02億美元,當時的中國被世界旅遊組織認定為21世紀全球最大的旅遊市場。而在經營上,國內旅行社的營業毛利率不足10%,全國旅行社的總市場佔有率不到5%,換句話說,其餘95%的市場都是散客。

如果能抓住這些散客,盈利空間自然毋庸置疑。但這就需要繞開傳統,思考新的商業模式。此時,能夠打破地域、時間和管理限制,可以非常方便地為自助型旅遊散客提供個性化服務的互聯網,成了絕佳選擇。

想好了就開幹。根據設定的思路,季琦和梁建章又拉來了兩位交大校友,一個是具有多年投行經驗的沈南鵬,另一個則是旅遊業經驗豐富的時任上海旅行社總經理范敏。四人各有所長,各司其職,“攜程四君子”的技能互補型團隊正式成立。

1999年6月,攜程旅遊網的相關業務正式啟動。創業之初,已在商海摸爬滾打多年,深諳中國民情和生存之道的季琦,承擔著最大重任。而其他三位團隊成員彼時都還沒有真正“下海”,更像是兼職創業者,他們更多是利用工作之余與季琦一起開會討論。

從旅行網成立到進入市場,攜程團隊的創業之路並不平坦。

如同車剛啟動時燒油最多,創業團隊不到3個月就花完了100萬的啟動資金,融資成了最迫切的生存需求。按理說,這是有著多年投行經驗的首席財務官沈南鵬的任務,但由於他以前運作的都是大專案,大投行根本看不上小企業生意,再加上當時的業務切入並不被看好,攜程尋找投資步履維艱。

無以為繼之際,季琦的人脈關係派上了用場。因為此前的工作關係,他與IDG的章蘇陽建立了一點聯繫。在與“四君子”碰完面、衡量再三後,IDG決定向當時看上去並不完美的攜程投資50萬美元,入股20%左右。拿到了錢,團隊的工作才得以推進,攜程旅遊網(Ctrip.com)也在1999年10月底正式上線,季琦擔任CEO。

攜程當時的商業模式參照的是美國Expedia、Travlocity等旅遊網站,同時還根據中國本地情況推出了一系列自助化旅遊的實用性服務,比如在既定的旅遊預算和所選時間段裡,為用戶提供可選擇的旅遊線路設計方案。

旅遊資訊+旅遊電子商務是攜程最初的定位,這與當時所有其他旅遊網站如藝龍、城市旅遊網等並無本質差別。從賣機票,到賣景點門票、零售旅行社的團隊保價……攜程嘗試了多種盈利模式,但都收效不佳。

1999年到2000年期間,90%以上的互聯網企業都在追求點擊率,“‘燒錢’砸廣告→點擊率暴漲→上市→套現”是它們所“陶醉”的套路,攜程也一度如此。但隨著“燒錢”失敗、資金危機的到來,季琦內心的不安化為了一種篤定的認識:只靠點擊率和風險投資維持的企業肯定不長久,企業一定要賺錢。可怎樣才能“最賺錢”?

在對收入構成做了分析後,季琦發現,定團業務和賣飛機票都不靠譜,因為真正的旅遊還得靠旅行社來實現,旅行社有自己成熟的管道,攜程很難拿到團體客戶,不過,與這兩項業務的激烈競爭程度相比,當時酒店預訂還是一個誕生不到3年的新興行業,而且訂房收入也在攜程總營收中占了大頭。

酒店預訂業務由此被季琦鎖定為未來兩年的重點發展方向,1999年11月,攜程為此推出了自主開發的線上酒店預訂系統。

然而,一家剛剛成立、從未涉足過酒店預訂的互聯網公司想要在該領域展開深耕,難度可想而知。

眼看線下溝通處處碰壁,計畫步履維艱,團隊裡有人建議回頭做機票和定團業務,還有人建議去挖人,季琦則提出了全盤收購的想法,“這個行業的運作與發展,與這個公司的架構、客戶關係都有關,不是單純挖人就能解決問題。目前,做訂房預訂最好的公司有現代運通、商之行、百德勤、金色世紀等,我們可以並購他們。”

季琦提到的這幾家,是國內最早發現酒店預訂市場空間,以電話呼叫為核心業務模式的公司,這些公司在當時面臨著困境,它們作為傳統企業,規模難以擴大,也不熟悉互聯網的運作,很難獲得風險投資,而能與頻頻在媒體曝光的攜程合作,給它們帶來了想像空間。

於是,在公司仍處於虧損的狀態下,攜程收購了當時在盈利的商之行。2000年3月,商之行全部管理層加入攜程。

同一月,攜程獲得了來自軟銀、上海實業、美國蘭花基金、香港晨興集團以及IDG 5家投資公司共450萬美元的融資,占攜程股權的29%,第二筆融資依然由IDG的章蘇陽促成。

有了450萬美元做底,梁建章、沈南鵬和范敏開始全職加入攜程。

2000年11月,攜程收購了當時中國最大的訂房中心——現代運通,成為中國最大的賓館分銷商,從此真正走向了以訂房為主的業務模式,將華夏旅遊網、中旅等競爭者遠遠甩在了身後。這一成功收購,不僅為攜程帶來了幾十萬客戶和北方市場,更為其帶來了關鍵的第三輪融資。

這輪投資的領投方,是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凱雷集團,凱雷2000年6月與攜程談判的時候,開出的一個投資附加條件就是,投資協定的生效須以攜程收購現代運通為前提。

因此,現代運通被成功收購的當月,以凱雷集團為首的第三輪投資到賬:凱雷向攜程投資800萬美元,IDG、日本軟銀、上海實業、蘭花基金等投資者追加投資400萬美元,攜程的第三輪融資總計1200多萬美元。

最後一輪融資正好處於全球互聯網泡沫破滅、大批公司倒閉的時期,靠著這筆資金以及務實的盈利模式,攜程不但活了下來,還相繼整合了幾大傳統訂房公司。2001年3月,攜程成為全國最大的賓館分銷商。

在創業團隊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10月,攜程提前一年完成盈利計畫,為上市爭取了時間;2002年4月,攜程收購了有名的散客票務公司北京海岸,奠定了攜程機票預訂的基礎;一個月後,攜程全國中央機票預訂系統啟動;2002年攜程全年交易額突破10億,營收總額接近1億,淨利潤1419萬元。

2003年10月,攜程擁有註冊會員超過700萬人,常用客戶約50萬,同時建成了國內最大的機票預訂網路,覆蓋35個城市。

2003年12月9日,攜程網成為新浪、網易和搜狐之後,又一個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中國公司,開盤當天,其股價漲幅達88.6%,開創了3年來納斯達克開盤當日漲幅最新記錄。當年,攜程全年營業總額達1.73億元,淨利潤5381萬元,比上一年翻了三倍。

有人如此評價“攜程四君子”:“季琦有激情、銳意開拓;沈南鵬風風火火,一副老練的投資家做派;而梁建章偏理性,用數字說話,眼光長遠;范敏則善於經營,方方面面的關係處理得體。四人特長各異,各掌一端。”

從成立到上市,攜程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期間扛過了資金危機,頂住了互聯網泡沫破滅,期間,季琦作為主心骨CEO的作用可謂舉足輕重。而在攜程的快速發展和最終上市的過程中,梁建章、沈南鵬和範敏也同樣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4】創辦如家,再上納斯達克

早在上市之前的2001年,攜程網逐步穩定、實現盈利之後,公司就開始尋找新的發展方向,負責新業務拓展的季琦也開始偏離攜程。

期間,幾件事的結合,讓季琦和他的團隊發現了新的商機。

一是有用戶投訴攜程網上賓館價格普遍偏高,像新亞之星、錦江之星這樣“物美價廉”的酒店數量太少,基本訂不上,再一個就是他們發現上海金陵路上的新亞之星在攜程上銷售很可觀,錦江之星甚至不在攜程上銷售。

這兩家公司都是經濟型連鎖酒店,當時每晚房價只有150至200元左右。那時中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並不像現在一樣遍地都是,旅遊住宿業普遍呈現兩極分化的狀態,要麼是價格昂貴的星級酒店,要麼就只能選擇環境非常一般的小旅館或招待所,而季琦他們發現,從廣大消費者反映的情況來看,像錦江之星這樣價格實惠、整潔清新的經濟型連鎖酒店,才是絕大多數人的需求。

攜程投資酒店業有著天然的優勢——良好的客戶資源平臺和技術優勢,可以幫助連鎖酒店建立起功能強大的中央預訂系統和酒店管理系統。

所有人一拍即合,攜程的酒店業務隨即啟動。

沒有經驗,又要做商業模型、設計產品,季琦開啟了酒店考察之旅。這個理工男把他一絲不苟的完美主義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有報導說,那段時間,他把上海和寧波兩地的每一家錦江之星都住了個遍,“一本兒、一尺、一相機”是他的三大“法寶”。

每開一間房,季琦的第一件事就是拍照,拍房間、拍衛生間,然後量尺寸,床、門的長寬高都一一記下,他還會與值班經理、服務員聊天,將客源資料和成本結構都摸得清清楚楚。對酒店產品的考察,他也基本遵循著這一套路和流程。那之後,研究琢磨酒店的“職業病”,他一直保留至今。

考察過後,季琦有了一些比較清晰的概念:經濟型酒店房間要緊湊、公共面積要少,否則空間浪費成本下不來。

當時,季琦手上的啟動資金只有500萬美元左右,很不充足,為了快速開拓市場解放資金,季琦決定走合作路線。他曾信心滿滿地找錦江之星和新亞之星談控股合作,卻被一口拒絕,兩個業內老大根本看不上才剛剛實現盈利的“小公司”攜程。

然而這並沒有讓季琦氣餒。遭拒之後,首都旅遊國際酒店集團旗下的經濟型連鎖酒店“建國客棧”又引起了他的注意,這個客棧是攜程網上銷售最好的酒店之一。經過數個月圍繞控股等問題的談判,2002年6月,季琦與首旅最終達成一致,成立合資公司,“如家酒店連鎖”正式成立,“如家快捷酒店”是核心品牌。

根據協定,攜程占如家股份的55%,首旅占45%,啟動資金1000萬元,季琦擔任CEO,至此,季琦正式退出攜程。一家民企能與首旅這樣的國企合作且成為大股東,這在當時十分罕見。

經過此前數個月的籌備和工程建設,如家成立當月,首旅集團下屬的原“建國客棧”4家連鎖店統一翻牌為“如家快捷酒店”,成為如家首批連鎖直營店,加上此前的十多家加盟店,如家酒店連鎖店面數達到20家。

2002年7月,北京如家燕莎店開門營業,成為第一家新建的如家快捷酒店。

為了經營好如家,季琦在酒店選址上主要採用了盤活廢舊招待所、廢舊物業等措施,在便利和成本方面進行了精心設計;客房佈置上,他充分借鑒了前期的調研成果,打造了一種簡潔、實用、“普通老百姓都能住得起”的酒店形象;此外,他還發揮了攜程網龐大的訂房網路和運營能力,借鑒攜程的成功經驗建立會員制,組建市場團隊,啟動業務員去跟各公司簽訂協定……降低成本結合實惠路線,不到半年,如家的利潤率就穩定在了20%左右。

2003年2月,創立僅8個月的如家榮獲“2002年中國飯店業集團20強”稱號,打響了品牌,“門庭若市”的如家也成了商旅出差的首選項之一。

有觀念認為,攜程網在2003年能夠順利上市,如家的成績功不可沒。

與當年創立攜程不久遇互聯網泡沫危機類似,正當如家飛速發展之際,非典來了。季琦回憶說,那段日子令人絕望,創業團隊好多人離開了,投資人也向他施壓,要他關門、壓縮費用、裁人……但季琦的內心非常堅定,他恰恰認為,這是如家進攻、招人的好機會,應該全面快速地簽樓,“任何一個泡沫、危機,都應該是買東西的好機會,包括企業的發展。”如家最好最便宜的那批樓就是非典時期租下的。

“別人怎麼幹你怎麼幹,永遠沒有機會。所以我跟很多投資者發生了碰撞,他們說我是賭徒型的,我則認為這是企業家精神,他們認為投資要安全、理性、可計算,我認為創業本身就有很多不確定性,沒有公式可循。”這是季琦的觀點。

2003年4月至6月,受非典影響,中國旅遊業損失慘重,在眾多酒店入住率跌至10%以下的低迷時期,如家卻創造了平均入住率50%以上、部分連鎖店出租率高達70%的好業績。此外,如家在2003年還分別拿到了兩輪融資,共計430多萬美元,緩解了資金壓力。憑藉非凡的眼光和魄力,季琦把危機化為了轉機,讓如家站穩了腳跟,又在危機過後踏上了快速發展的勢頭。

僅2004年,如家就在八座城市開設了26家酒店,當年淨利潤達596.9萬元。2004年7月,身為如家酒店連鎖CEO的季琦在公司兩周年慶典上表示:“如家以直營、特許經營、合同管理、市場聯盟4種方式同步布點,以北京、上海和廣州三地為中心,向全國輻射,力爭在經濟型連鎖旅店市場奪得國內龍頭位置。”“不排除兩年內如家成為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酒店連鎖品牌。”當年,如家作為唯一的經濟型酒店,獲得了“2004中國飯店業民族品牌先鋒”的稱號。

2005年,如家的業績實現了飛速增長,營收總額達2.69億元,淨利潤達2093萬元。截至2006年6月底,如家經營及授權管理的酒店數量達82家,籌建數量為57家,總收入已達到2.49億元人民幣。2006上半年,如家的淨利潤達到2725萬元。

2006年10月,如家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酒店業海外上市第一股。

這是攜程創業團隊取得的又一大勝利,短短幾年間兩上納斯達克,這在中國企業史上十分罕見,季琦在其中功不可沒。而與攜程時的情況類似,如家上市前一年、步入快車道發展時,季琦再次離開,醞釀著第三次創業。

【5】“為了一輩子的事業”創漢庭三上納斯達克

早在2004年的時候,季琦就發現酒店市場看似競爭激烈,但細分領域其實還存有許多空白,在經濟型與星級酒店之間,還可以嘗試開一些更高檔、更有品位的商務酒店,以滿足國內成長起來的中產階級。這樣的想法在他離開如家以後得到了實現。

2005年2月,季琦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務型連鎖酒店——漢庭酒店連鎖。當時的漢庭是經濟型酒店的升級版,其特色是“用經濟型的價格,享受有品位的服務”,相對於如家“乾淨、經濟、溫馨”的口號,季琦把漢庭的特點定位為“現代、舒適、超值”,由於主要面向白領和商務人士,漢庭酒店裡還提供了一些商用設備,在價格上,它比一般的經濟型酒店略高,定位在300元上下。

“漢庭的特色就是一個‘好’,在各個細節我們總是比同行好上那麼一點。”季琦崇拜約伯斯,他喜歡拿蘋果的產品來類比:服務更好一點,設計更漂亮一點,價格比同類稍微高一些,接近三四星酒店的標準,又在成本控制之內。

由於在創辦如家時期積累了很多經驗教訓,季琦做漢庭少走了很多彎路,漢庭的發展速度一度大大超過如家。從2005年8月江蘇昆山第一家店開業,到2006年底,漢庭商務酒店發展了34家。

不過,季琦很快意識到一個問題,雖然商務酒店的細分市場存在,但漢庭包括價格在內的整體定位在二線以下城市難以推進,容量相當有限,相比起來,還是像如家這樣的經濟型酒店擁有更廣闊的市場。

當初離開如家時,仍為股東的季琦曾簽訂過一個不競業協定——“兩年之內不能做競爭行業”。於是2007年協議到期後,季琦立馬結束了商務酒店業務,殺回經濟型酒店領域,創建了“漢庭快捷酒店”,漢庭快捷還是延續了“漢庭連鎖”的一些經營特點:定位更精細,標準更高,收益更高,專案評估團隊更專業。

此時,經過2005年、2006年經濟連鎖酒店行業的井噴,如家已經上市,攜程前部下鄭南雁創辦的7天也有了100多家店面,這些都讓季琦倍感壓力。他非常希望能夠突出重圍,把企業做大。而急切的心情導致了盲目擴張,也一度將漢庭快捷酒店推向誤區。

誤區之一是不切實際地瘋狂收購,漢庭把很多設施並不完善的小連鎖酒店納入旗下;第二是盲目進駐三四線城市,房費上不去,房租下不來;第三個誤區是頻繁換將,一心想著擴張的季琦曾一年內換了三個CFO。

這場仗打得混亂,毫無章法可言,季琦幾千萬的初始投資眼見燒完,不得不尋找外部資金。但這一次,季琦經過判斷,選擇了一種比較穩健的融資策略,找到了懂得中國且並不急於上市、不會擾亂他戰略節奏的五家投資機構。2007年7月,僅成立兩年的漢庭獲得了股權融資8500萬美元,創下中國服務業首輪融資新紀錄,從正式與VC接觸到資金到賬,漢庭僅用了6個星期。

這輪融資給漢庭注入了新的活力。2007年底,第74家漢庭連鎖酒店開業。2008年2月,漢庭酒店連鎖更名為漢庭酒店集團,成為國內第一家多品牌的經濟型連鎖酒店集團。

然而好景不長,2008年,正當季琦計畫第二輪融資的時候,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季琦遭遇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考驗。一家國際投行願向他提供一筆高達1.2億美元的資金,但卻是要求極為苛刻的債務融資。倘若接受,可以緩解一時之急,還能堵住外界關於資金鏈斷裂的流言,但是,“如果金融危機持續兩年以上,我們還不出錢,就得做低價稀釋股權,把公司白白送給別人。”

怎麼辦?輾轉反側之後,季琦做出了一個長遠的決定——不接受任何債務融資,重新找錢。“真是很痛苦、很周折。一家一家地找,一家一家地談,一家一家地討價還價。”終於,季琦在2008年7月完成了5500萬美元的第二筆股權融資,當年年底,漢庭宣佈所有資金充足到位。有報導稱,“兩年後,首次坦露當日兇險之下的內心恐懼,季琦依然心有餘悸。”

“危機給了我們機會。在大家都難的時候,你比別人更堅定一些,看得更遠一些,就能用很小的力得到很大的回報。”季琦說。

如同遭遇非典,季琦將金融危機視為他商業上的“幸運”,利用這次機會,他攬人才、簽合同,什麼都沒耽誤,華住時任CEO張敏等一大批優秀的專業化管理人才都是那時引進的,如今漢庭在上海的店面遠超如家,大部分也都是在金融危機時簽下的。

同時,為了避免盲目擴張,季琦壯士斷臂式地採取了“收縮性擴張”模式,在方式上更加注重“輕資產”加盟,並將酒店內部結構進行調整優化,還推出了十大免費商務項目,一切都如同他的偶像——世界酒店大師保羅•杜布呂先生所言:“規模不重要,品質最重要”。

最終,漢庭完成了從創業到專業的轉型,也完成了全國主要城市的佈局,成為國內成長最快的連鎖酒店品牌之一,盈利很快超過了1億元。2010年3月26日,44歲的季琦帶著他自己的漢庭再登納斯達克,此時的他擁有漢庭超50%的股權,將漢庭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裡。

【6】從 創業到守業的蛻變

曾有人問,經歷了三次成功創業的季琦,什麼時候開始第四次的征程?季琦回答說:“在做攜程和如家的時候,我時值年盛,滿腔熱情地關注上市、股價、業績、預算這些東西。現在我真心地希望能從一個連續創業者,沉澱、蛻變成一個百年企業的締造者。我想專注在酒店行業上,腳踏實地把漢庭做成一家百年老店。”

從創業到守業,季琦完成了轉變,他致力於把漢庭打造成一個多品牌酒店集團。2012年,“漢庭”正式更名為“華住”,之後相繼推出了全季、星程、海友、禧玥、漫心等品牌,覆蓋了從平價到高端、商務差旅到休閒度假的全類型住宿體驗。

2014年,華住還與雅高達成戰略合作,為集團帶來了宜必思、諾富特、美居等中高端品牌,雙方預訂系統的打通也擴展了各自的銷售管道。

從2014年開始,華住的經濟型酒店品牌漢庭啟動全面升級,到2016年為止,漢庭已完成31%客房總數的升級,升級內容覆蓋衛浴設計工藝、床品品質和新概念大堂等,更加注重舒適氛圍的營造和服務滿意度的提升。

這樣的升級推動華住2016年第四季度整體RevPAR(平均客房收益)實現了5.7%的增長率,也推動了營收上漲。根據華住公佈的未經審計的2016年第四季度財報,華住第四季度淨利潤為1.2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7.9%。

截至2016年底,華住在全國367座城市中,已開業3269家酒店,客房總數達331347間。

【7】“創業教父”的成功之道

回顧季琦的創業歷程,總是伴隨著各種天災人禍,談到連續創業成功,季琦曾多次歸因於市場和資本的力量,但不可否認,季琦身上具備很多優秀創業者的特質,他有著激情澎湃的衝勁,細緻入微的觀察力和身體力行的匠心精神。

他曾說起自己對石鍋拌飯的執念——特地去西藏墨脫挑了個萬把塊的老石鍋,取日本秋田米,用法國依雲水,義大利的松露搭配,以烹出香味和粘稠度俱佳的米飯。他認為做酒店業也需要這樣的執念。

從互聯網回歸傳統行業,季琦提出了“中國服務”的概念,提倡用“互聯網精神打造傳統服務業”,核心是“快”、“學習能力強”、“創新精神”等,正是憑藉這樣的思維,使得季琦在行業競爭中比傳統經營者更勝一籌。談到眼下Airbnb模式對酒店業的衝擊,季琦表示,他相信未來依然需要品質穩定、安全可靠、專業的酒店。

這個當年被人瞧不起的窮小子,憑藉自己的膽識、智慧與魄力,最終成為了身家數十億的富豪。

------END------

季琦取得成功最突出的是? (單選) 0人 0% 洞察先機,善於捕捉商機 0人 0% 銳意開拓的衝勁,不畏困難 0人 0% 身體力行的匠心精神 0人 0% 始終秉持互聯網思維和精神 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