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亮劍》:這部有硬傷的電視劇,為何能夠成為難以超越的一代經典

在電視劇《亮劍》中,其實有很多的漏洞。

例如田墨軒家門口的小廣告,例如來自北京豐台區的軍用物資,例如李雲龍在新一團時,營救被阪田聯隊圍困的張大彪喊出了獨立團的口號等等。

這些是導演和審核人員的失誤。但是其中有一處最大的硬傷,卻很少有提起。

那就是在據點中,鬼子聽到收音機中傳來無條件投降的消息的一段劇情。被這個消息震驚到的鬼子驚惶失措,感受到了窮途末路的絕望。

但此時,晉西北正是嚴酷的寒冬。

而宣佈投降是1945年的8月15日,正是盛夏時節。

其實很多人都看到了這處硬傷,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提起呢?是因為對這部劇的喜歡導致了“偏愛”嗎?

其實不然。

真正的原因是:這部劇的優秀之處掩蓋了本身的硬傷。或者說,這些硬傷對這部劇來說微不足道。

首先,這是一部低成本劇集。與現在動輒上億元的拍攝成本相比,《亮劍》的成本只有它的幾十分之一,可憐啊!

因為成本低,

請不起大牌,除了李幼斌等幾位老師外,其餘的都不是大牌,甚至有些是群眾演員。可是,這些群眾演員的演出卻讓人驚豔不已。

一人一馬一臂一刀,面對敵人的騎兵,喊出“騎兵連!進攻”的孫得勝;孤身對敵,一諾千金,殺敵無算最終與敵同歸於盡的兵王王喜奎;

腹有機謀、胸有丘壑,指點江山的田墨軒;還有閱兵的王友勝,炮擊阪田的柱子!吃涼粉的皇協軍小隊長!無一不鮮活,無一不傳神,無一不精湛!導演讓每個人都煥發出了光彩,讓每個角色都蒙上了亮劍的光輝。

就象一副畫,每一筆都平平無奇,可是這無數的平平無奇最終繪成時,就變成了傳世佳作!

因為成本低,急著殺青,整部劇都是在冬天匆匆拍攝完成的,寒冬臘月的蕭殺之氣,

配上晉西北的荒山野嶺,卻更透露出一股鐵血殘酷的戰場味道。

因為成本低,全劇基本上沒有特效,最大的特效就是炸個城樓!燒幾堆火!可是獨立團與鬼子拼殺的殘酷,獨立團衝鋒的鐵血無懼!冷兵器拼殺時的彪悍冷血!無一不讓人熱血賁張!

此時,我們哪還顧得上那小小的硬傷啊!誰還會記得那些美中不足呢?

因為亮點太多,所以才去挑硬傷。可因為硬傷太多,只能去找亮點,那就是杯具了!

我們現在看劇,那些堆砌出來的臺詞還會讓我們感動讓我們流淚嗎?

我們現在看到那些牛逼的特效,還會柔腸百轉與劇中人一起經歷悲歡離合嗎?

我們看到動輒過億的電視劇,看到動輒片酬過百萬的角色,看到那些在戰場上拼死搏殺居然髮型不亂滴汗未出的牛人時,最後只剩下尷尬兩個字。

《亮劍》微不足道的硬傷,跟那些處處硬傷的劇集相比,真是良心啊!

看到那些在戰場上拼死搏殺居然髮型不亂滴汗未出的牛人時,最後只剩下尷尬兩個字。

《亮劍》微不足道的硬傷,跟那些處處硬傷的劇集相比,真是良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