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 走進海上絲綢之路

文/攝 劉瑩瑩 本報記者 王超

第三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於12月10日至15日在福建泉州舉行。海上絲綢之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展是本屆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之一,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在大展中驚豔亮相,

帶給國內外觀賞者一場令人驚歎的剪紙藝術盛宴。

本屆國際藝術節以貫徹落實《中國傳統手工藝振興計畫》為目的,以“一條海上絲路 萬千非遺瑰寶”為主題,在福建省泉州市展出國內及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優秀非遺專案。作為我省三個參展項目之一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其代表性傳承人藺心宇應邀參加了此次展覽,其粗獷樸拙、極具地域特色的剪紙作品受到國內外藝術家及當地各界人士一致好評。

創意剪紙衍生品以其獨特的藝術價值被參觀者收藏,收到了一定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展區前人頭攢動,絡繹不絕,藺心宇剪隨心走,不多時一幅柳樹媽媽便呈現在大家面前,在方寸之間講述大山裡的神話傳說與人們對大自然的敬畏、感恩之情。大家驚異于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神奇詭譎及傳承人對原生態剪紙符號的詮釋,

都爭先恐後拿起剪刀參與互動與交流,並零距離感受北方滿族文化獨特魅力。一位山西的民俗專家在翻閱《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圖錄》及《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傳習指導》時感歎道:“你們的剪紙傳承保護工作做得太好了,太扎實了!”

的確,正如專家所言,為加大對國家級專案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保護力度,近年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先後採錄遼西地區的剪紙藝人達80多位,

收集剪紙精品1384張,記錄醫巫閭山滿族剪紙文化生態環境的照片2500多張,撰寫文字20萬字之多,為86位剪紙作者建立了個人檔案資料,並高品質完成“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國家非遺數位化試點工作,所錄入資料條目及品質在全國名列第二。

“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像一縷清風吹向海上絲綢之路,通過此次交流互鑒,讓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醫巫閭山滿族剪紙的魅力所在。

”傳承人藺心宇告訴記者。堅定文化自信,在堅守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創新,相信醫巫閭山滿族剪紙將沿著這條藍色的絲路走出國門、走得更遠。

帶給國內外觀賞者一場令人驚歎的剪紙藝術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