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代女子穿裙子到底有什麼講究,竟讓無數男兒拜倒在她們石榴裙下

石榴本是一種水果,自從漢朝張塞出使西域帶回石榴後,石榴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古祥之物,因其多子,可寄寓“多子多福”之意。那麼石榴和裙子又是怎樣的關係呢?

相傳,唐朝時候的楊貴妃非常喜愛石榴花,

唐玄宗為了討其歡心,於是命人在皇官各處栽種了大量的石榴樹。每當石榴花開之際,他就在石榴花叢中設下酒宴與楊貴妃舉杯共飲。楊貴妃每次喝到半酣,雙腮緋紅,嫵媚動人,玄宗就是喜愛她的這種醉態,常常用石榴花來和她被酒染紅的粉頸相比。自從有了楊貴妃之後,玄宗就常常不理朝政,大臣們因此遷怒于楊貴妃,千方百計回避給她行禮。
楊貴妃雖然生氣,但也無可奈何,照常同玄宗日日賞花、飲酒。楊貴妃不僅喜歡石榴花,而且喜歡穿一種繡滿石榴花的彩裙一石榴裙。

楊貴妃出浴圖

一次,玄宗設宴款待群臣,席間他讓楊貴妃獻舞助興。楊貴妃沒有立即答應,她端起一杯酒送到玄宗唇邊,

對玄宗耳語道: “這些大臣們平不給我行禮,平日裡對我不理不睬,點都不尊敬我,我不想給他們跳舞。玄宗聽了楊貴妃的話後,覺得自己的愛妃受了很大委屈,立即下令讓所有的文武百官見到楊貴妃時都得行禮,拒不跪拜者便以欺君之罪懲處。大臣們敢怒不敢言,從此他們只要見到楊玉環的石榴裙出現在眼前時無不下跪行禮。此後便有了“拜倒在石榴裙下”的說法,
後來逐漸演變成了崇拜女性的俗語。其實,並不是一件裙子有什麼威力,而是王權在起作用。

楊貴妃穿石榴裙的那個時代,裙子剛剛成為女性專用服飾。

中國人穿裙子的歷史已經非常悠久了,大概從懂得紡織技術之前,人們就已經開始穿裙了了,不過那個時候的裙子叫“裳”,漢朝以後人們才正式出現“君”(即今日所說“裙”)。古時候,中國的男男女女都穿裙子,直到南北朝時依然如此,

《北史,邢巒傳》中寫道:“蕭深藻是裙屐少年,未治政務”,可見當時男子穿裙之風依然很盛。

宋代婦女上襦下裙示意圖

裙子成為女子的專用服飾是在進人唐以後,而且還漸漸成了女性的代名詞。實際上,唐代時很多年輕女子都很喜歡石榴裙,這種裙子只染成石榴紅,

不再加染其他顏色,“石榴裙”之名便是因此得來的。據說,年輕女子穿上石榴裙後,往往會顯得更加嬌俏動人,唐人萬楚在《五月觀妓》中就寫道: “眉黛奪將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這裡的紅裙指的就是石榴裙。

宋元之際的裙子以素雅為主,到了明代以後曾風靡于唐的紅裙再度流行,雖然官府規定民間只能用淺淡的顏色做裙子,但是這個時候的裙子的花色極其繁多,因此做出的裙子非常好看。清代時,由於清朝政府的強制規定,男子穿裙幾乎看不到了,只有女性可以沿用漢制依然穿裙子。到了清末時,女子穿裙子的也越來越少了,但是一些高門大戶依然會要求家中女子穿裙子,裙子代表著一種禮節,是女子端莊的象徵。據說清末民初時,穿紅裙子還有嚴格規定,只有夫婦雙全者才有資格穿,而且必須是正房太太。

古代中國,一件裙子不僅僅只是一件遮體的衣服,更重要的可見,是一種身份象徵,因而是一種文化。

那麼,古代宮廷的妃子們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鳳冠霞帔

中國古代等級制度非常嚴格,因此在著裝上也有嚴格的要求。漢代的皇后服飾有廟服、蠶服、朝服之分。唐朝妃子穿的服裝分場合不同有朝服、公服、祭服、服、常服。到了宋朝後妃的常服是“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宋史,輿服志》)。明朝妃子所穿衣服主要有襖、衫、霞被、背子、比甲、裙子等,包括禮服和常服,一般都是風冠霞被。清代妃子的服裝主要有禮服、公服及常服,其最有特色的就是“花盆底“旗鞋。

因此做出的裙子非常好看。清代時,由於清朝政府的強制規定,男子穿裙幾乎看不到了,只有女性可以沿用漢制依然穿裙子。到了清末時,女子穿裙子的也越來越少了,但是一些高門大戶依然會要求家中女子穿裙子,裙子代表著一種禮節,是女子端莊的象徵。據說清末民初時,穿紅裙子還有嚴格規定,只有夫婦雙全者才有資格穿,而且必須是正房太太。

古代中國,一件裙子不僅僅只是一件遮體的衣服,更重要的可見,是一種身份象徵,因而是一種文化。

那麼,古代宮廷的妃子們穿衣服有什麼講究?

鳳冠霞帔

中國古代等級制度非常嚴格,因此在著裝上也有嚴格的要求。漢代的皇后服飾有廟服、蠶服、朝服之分。唐朝妃子穿的服裝分場合不同有朝服、公服、祭服、服、常服。到了宋朝後妃的常服是“大袖、生色領、長裙、霞帔、玉墜子”(《宋史,輿服志》)。明朝妃子所穿衣服主要有襖、衫、霞被、背子、比甲、裙子等,包括禮服和常服,一般都是風冠霞被。清代妃子的服裝主要有禮服、公服及常服,其最有特色的就是“花盆底“旗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