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剝離市場化業務,工信部或將收緊中機中心公告管理職能

電車匯消息:近日,電車匯從知情行業人士獲悉,工信部打算將原本授權給中機中心的《公告》管理業務單獨分離出來,

由工信部直接管理,促使公告業務,進一步行政化,體系化。電車匯向有關管理部門求證,其表示尚未收到正式通知檔。

《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這個檔案名稱對於業內人士來說,儘管不一定都能說全,但“公告”二字早已深入人心。

作為機動車輛企業及產品的“准生證”,生產道路機動車輛的企業及所生產的產品須得到許可,

工信部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的形式公佈獲得許可的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這個過程簡稱為《公告》管理。

據瞭解,中機中心全稱為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簡稱“中汽中心”)直接控股。

中汽中心業務涵蓋:行業服務、標準業務、政策研究、檢測試驗、工程技術研發、認證業務、大資料、工程設計與總包、諮詢業務、新能源、產業化和戰略新興業務等。全國汽車標委會的秘書處就設立在中汽研標準化研究所,中汽研參與起草了汽車行業60%以上的標準法規。

按照國家發改委[2006]1532號文的要求,從2007年7月1日起,就開始改革《公告》產品管理,建立了:企業申報《參數備案表》、《檢驗方案表》→中機中心審查→檢測機構試驗→中機中心技術審查→報政府部門公示、批准、公佈的產品管理模式。

《公告》管理業務的剝離意味著這一產品管理模式即將發生調整。

電車匯認為,工信部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調整,意在加強《公告》管理與實際生產的一致性,

進一步行政化,體系化,規範《公告》管理。以新能源汽車《公告》管理為例,2017年陸續發佈“2016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初步審核情況”,從數批審查結果來看,除了不在推薦目錄內、重複申報補貼等“硬傷”外,更多是核心零部件資訊與公告參數不一致,包括電池組容量、電池組型號、電機額定功率、電池/電機供應商等。

文章摘自 電車匯 20171220 發自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