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農曆中國 | 十一月初六 · 數九

寒冬到春暖

從數九開始

進入冬至節氣後,

我國便開始進入

“數九” 寒天。

數九,又叫冬九九。

古人認為冬至乃 “陰極之日”,

進入冬至,

便進入了最寒冷的天氣。

而 “九” 乃至陽至極之數。

從冬至日開始,數九計日,

即每九天為一個 “九”,

當九個 “九” 數完,

天氣也就暖和了,

所謂 “九盡桃花開”。

《荊楚歲時記》中寫道:

“俗用冬至日數及九九八十一日,

為寒盡。”

數九,

在南北朝時期就已流行。

古人還根據九九寒天的物候特徵,

總結出一套反映氣候變化的《數九歌》。

雖各地的內容稍有不同,

但意思都是一樣的。

其中最為普及的是: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燕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一九二九,

並不是最寒冷的時候,

民間有 “三九四九凍死豬狗” 的說法,

而此時又恰值 “大寒” 節氣前後,

是為最寒冷。

待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時,

已是 “春分” 時節。

所以,數九的過程,

其實也正是 “陰極陽生”、

天氣由極寒轉暖的過程。

在寒冷的日子裡,

數著九過日子,

冬天似乎也不再漫長。

它,給了人們 “春” 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