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喜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2017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再晉級

2017年12月1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發佈"2017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綜合排名較2016年提升3個名次,上榜學科較2016年增加。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近年來以“一二三工程”作為醫院發展總體思路,

在醫學科技和學科發展領域取得了可喜的進步。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在2017年度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綜合排名第8,在北京地區排名第3。

共有血液病學、內分泌病學與代謝病學、風濕病學與自體免疫病學、胸外科學、骨外科學、眼科學、急診醫學、腫瘤學、護理學9個學科位列2017年度學科影響力排行前20名。

據悉,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資訊研究所於2014~2016年連續3年發佈了"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評價報告",

受到社會廣泛關注。2017年度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榜進一步擴大評價範圍,評價醫院從上一年的1325家增加到1629家,同時在既往26個學科排名的基礎上,新增急診醫學、燒傷外科學、護理學3個學科,進一步滿足醫院學科間橫向比較的需求。此次指標體系包括科技投入、科技產出和學術影響3個一級指標、7個二級指標和21個三級指標。

醫學科技創新是應對衛生與健康重大調整的戰略選擇,是促進健康事業和健康產業良性發展的根本保證。

近年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以醫院發展為中心,抓住基本醫療品質和創新醫療技術兩個基本點,實施“人才、學科、空間”三大戰略,以學科人才為著力點,推動醫院科學研究可持續發展。

醫院緊跟國家科技創新政策要求,著眼國家“十三五”重點研究領域,強化創新導向,

梳理和優化一系列科研政策,打破壁壘,從體制、機制和資源配置等領域加大對學科的支持力度,積極鼓勵科技創新。醫院以完善科研激勵措施,鼓勵科技創新為導向,提高人才科研發展積極性;醫院“研究與發展基金”資助課題向弱勢學科、青年科研人員傾斜並加大資助力度,跟蹤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以國家及科研項目基金資助、“萬人計畫”等人才計畫和獎勵為平臺,
配備學術平臺,不斷支持壯大領軍人才隊伍;以重大科研項目、重點學科為依託,培養和建設頂尖創新團隊。同時以重點學科建設為核心,以學科梯隊建設為基礎,優化學科結構、凝練學科方向,不斷完善科研管理體制,建立多學科研究團隊,從醫院發展整體的體制機制上推進學科建設,逐步形成門類、結構、比例較合理的科研體系和醫療技術創新體系。

隨著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學研究不斷提升,

越來越多的科技成果將不斷提升醫療技術水準,服務于患者,為健康中國助力。

下面小編就帶您領略一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各學科的風采吧~~

血液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學科的發展追溯到1957年內科血液專業組的建立,1964年亞洲第一例、全世界第四例骨髓移植手術成功完成,1981年血液病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著名血液病學家陸道培教授任所長,研究重點為白血病的診治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最為突出。科室的特色是血液惡性疾病的診治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血液科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前五大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目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及衛生部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臨床藥品研究基地,211工程臨床重點學科、作為首個臨床醫療科室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白血病新診療方法創新團隊、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細胞治療北京市工程實驗室。

內分泌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創建於1986年,多年來承擔了大量的醫教研工作,在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臨床及研究中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於2011年獲得國家衛計委重點專科(內分泌代謝病專業)建設專案,目前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的糖尿病領域臨床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科研水準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以糖尿病的預防、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2型糖尿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糖尿病的個體化診療等領域作為研究和攻關重點,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專案或課題,

風濕免疫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風濕免疫研究所起源於1978年內科免疫實驗室,1983年成立感染免疫科,是國內創建最早的風濕免疫學科之一,現為國家臨床重點學科。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乾燥綜合征等疾病,在國內外首先研究並開展了抗瓜氨酸化人乳☆禁☆頭瘤病毒多肽抗體、抗瓜氨酸化纖維蛋白原多肽抗體、抗膜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M3受體蛋白及多肽抗體、抗α-胞襯蛋白及多肽抗體等20多項新的特異性免疫診斷技術。提出了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診斷標準。同時,開展了T細胞疫苗治療紅斑狼瘡等10余項新的免疫治療方法。該團隊在國內外的學術任職包括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主席、APLAR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常委、委員、中青委副主委等學術職務。

胸外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從1952 年 谷鈺之教授創建迄今,在四代人,五任科主任的帶領下,伴隨著人民醫院和國家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穩步前進。醫學科學研究主要以肺癌為物件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多年來一直引領著國內胸部微創外科的發展,建立了包括電視胸腔鏡、縱隔鏡、硬質氣管、硬質食管鏡、超聲引導下支氣管鏡穿刺活檢、自體螢光氣管鏡等技術,是胸外科各項微創技術國內最早開展、開展最全面的中心,完成例數及難度國內首屈一指,水準達到國際前列,並於2011年獲評為衛國家重點專科。多年來,科室的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一直引領著國內胸外科的發展方向,並獲得了國家級成果獎。

骨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始建於1944年,學科創建人馮傳漢教授是我國知名的骨科教授,也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的創始人之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的第一屆主任委員單位。在一代代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長期以來一直注重骨科各個相關專業學科發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2010年獲批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現在是北京大學的211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北京大學臨床+X重點建設學科、國內最早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學科專業齊全,涵蓋了創傷、腫瘤、脊柱、關節等各個學科發展方向,覆蓋了骨科領域的所有疾病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準。

眼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創建於1937年,學科已形成以轉化型醫學為基礎的視覺損傷與修復的視覺科學研究和以臨床解決疑難或爭議性問題為中心的臨床研究基地。凝煉為黃斑病、視網膜脫離合併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診治、發病和干預機制等研究方向。臨床研究涵蓋所有眼科亞專業設置,特別是眼底病亞專業,是國內開展治療項目最多的眼科,帶動了全國該領域的快速發展。臨床研究方面:十五期間主持黃斑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模式研究、十一五期間主持老年黃斑變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和抗VEGF治療的多中心研究、十二五期間主持973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病機制研究和干預相關的基礎研究和參與十二五重大新藥創新-藥物實驗平臺。

急診科

急診科成立於1983年。是我國最早建立急診醫學科的醫院之一。30餘年的不懈努力,使之成為北京地區業界最繁忙、口碑最佳的學科之一。並于2012年成為全國重點專科。對心腦血管急症、血液相關急症有較深入的研究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2016年創傷中心的成立,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急診科全天候開放,目前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開放,隨時為解決患者的痛苦服務。急診場所分為診室、搶救室、監護室、臨時留觀和病房等五個場所。在急診工作的同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還承擔的相應的多項教學和科研任務,是北京市全科醫生和急診醫師的培訓基地。一方面承擔了對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醫師的培訓工作,同時也參與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甚至北京市的急救技術培訓和考核工作。

腫瘤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腫瘤科包括:胃腸腫瘤專業、肝膽胰腫瘤專業、乳腺腫瘤專業、呼吸系統腫瘤專業、婦科腫瘤專業、泌尿系統腫瘤專業、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血液系統腫瘤專業、眼科腫瘤專業、耳鼻喉腫瘤專業、神經外科腫瘤專業、腫瘤放療專業、腫瘤介入專業、腫瘤病理專業等各專業在各自領域內均處於國內領先水準。近4 年來,腫瘤科獲得了包括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專項、863計畫、973計畫、衛生部公益性行業科研重大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院校級專案,經費總計超過1.2億元,開展包括胃腸腫瘤、肝膽胰腫瘤、乳腺腫瘤、呼吸系統腫瘤、婦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骨與軟組織腫瘤、血液系統腫瘤、眼科腫瘤、耳鼻喉腫瘤、神經外科腫瘤等在內的多項腫瘤科重點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提升了科室在國內外臨床和學術地位。

護理學

194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北京中央醫院正式成立護理部,從此開始了臨床護理專業規範化發展之路。近年來承擔了衛生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首批六家試點醫院之一;與新加坡健保集團合作,引進與國際接軌的護理規章與流程;啟動移動護理資訊化建設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移動護理資訊系統等方面做出了探索。2010年12月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4個臨床科室相繼成為中華護理學會與北京護理學會12個專業的專科護士資格認證臨床教學基地。2017年3月,為了培養護理人才,醫院啟動了“111”學科人才發展規劃,每年派100名護理骨幹出國短期學習考察。截止到2017年年底,共有103名護理管理者和骨幹護士到新加坡、泰國短期學習。

供稿:郭楠、余弦

編輯:郭楠

長按二維碼關注

研究重點為白血病的診治和造血幹細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幹細胞移植方面最為突出。科室的特色是血液惡性疾病的診治及造血幹細胞移植。在血液科醫療團隊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科已經成為亞洲最大、世界前五大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心,目前北京大學血液病研究所是國家教育部及衛生部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國家臨床藥品研究基地,211工程臨床重點學科、作為首個臨床醫療科室被國家教育部評為創新團隊、科技部重點領域白血病新診療方法創新團隊、國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人才培養基地、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血液病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細胞治療北京市工程實驗室。

內分泌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創建於1986年,多年來承擔了大量的醫教研工作,在內分泌代謝疾病的臨床及研究中均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於2011年獲得國家衛計委重點專科(內分泌代謝病專業)建設專案,目前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授予的糖尿病領域臨床研究中心。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分泌科的科研水準處於國內領先地位,以糖尿病的預防、糖尿病及代謝綜合征的流行病學研究、2型糖尿病的分子遺傳學研究、糖尿病的個體化診療等領域作為研究和攻關重點,承擔了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專案或課題,

風濕免疫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風濕免疫研究所起源於1978年內科免疫實驗室,1983年成立感染免疫科,是國內創建最早的風濕免疫學科之一,現為國家臨床重點學科。針對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及乾燥綜合征等疾病,在國內外首先研究並開展了抗瓜氨酸化人乳☆禁☆頭瘤病毒多肽抗體、抗瓜氨酸化纖維蛋白原多肽抗體、抗膜DNA抗體、抗核小體抗體、抗M3受體蛋白及多肽抗體、抗α-胞襯蛋白及多肽抗體等20多項新的特異性免疫診斷技術。提出了早期類風濕關節炎的分類診斷標準。同時,開展了T細胞疫苗治療紅斑狼瘡等10余項新的免疫治療方法。該團隊在國內外的學術任職包括亞太風濕病聯盟(APLAR)主席、APLAR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分會前任主任委員、常委、委員、中青委副主委等學術職務。

胸外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從1952 年 谷鈺之教授創建迄今,在四代人,五任科主任的帶領下,伴隨著人民醫院和國家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歷程穩步前進。醫學科學研究主要以肺癌為物件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多年來一直引領著國內胸部微創外科的發展,建立了包括電視胸腔鏡、縱隔鏡、硬質氣管、硬質食管鏡、超聲引導下支氣管鏡穿刺活檢、自體螢光氣管鏡等技術,是胸外科各項微創技術國內最早開展、開展最全面的中心,完成例數及難度國內首屈一指,水準達到國際前列,並於2011年獲評為衛國家重點專科。多年來,科室的臨床研究和成果轉化一直引領著國內胸外科的發展方向,並獲得了國家級成果獎。

骨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始建於1944年,學科創建人馮傳漢教授是我國知名的骨科教授,也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的創始人之一;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是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的第一屆主任委員單位。在一代代學科帶頭人的帶領下,長期以來一直注重骨科各個相關專業學科發展。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骨科2010年獲批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建設專案,現在是北京大學的211重點學科、教育部重點學科、衛生部臨床重點專科、教育部雙一流學科、北京大學臨床+X重點建設學科、國內最早的博士學位授予點。學科專業齊全,涵蓋了創傷、腫瘤、脊柱、關節等各個學科發展方向,覆蓋了骨科領域的所有疾病譜,在國內處於領先水準。

眼科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創建於1937年,學科已形成以轉化型醫學為基礎的視覺損傷與修復的視覺科學研究和以臨床解決疑難或爭議性問題為中心的臨床研究基地。凝煉為黃斑病、視網膜脫離合併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發病機制,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和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的臨床診治、發病和干預機制等研究方向。臨床研究涵蓋所有眼科亞專業設置,特別是眼底病亞專業,是國內開展治療項目最多的眼科,帶動了全國該領域的快速發展。臨床研究方面:十五期間主持黃斑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手術模式研究、十一五期間主持老年黃斑變性的流行病學研究和抗VEGF治療的多中心研究、十二五期間主持973老年黃斑變性的發病機制研究和干預相關的基礎研究和參與十二五重大新藥創新-藥物實驗平臺。

急診科

急診科成立於1983年。是我國最早建立急診醫學科的醫院之一。30餘年的不懈努力,使之成為北京地區業界最繁忙、口碑最佳的學科之一。並于2012年成為全國重點專科。對心腦血管急症、血液相關急症有較深入的研究及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2016年創傷中心的成立,使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急診科全天候開放,目前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開放,隨時為解決患者的痛苦服務。急診場所分為診室、搶救室、監護室、臨時留觀和病房等五個場所。在急診工作的同時,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還承擔的相應的多項教學和科研任務,是北京市全科醫生和急診醫師的培訓基地。一方面承擔了對本科生、研究生和進修醫師的培訓工作,同時也參與了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甚至北京市的急救技術培訓和考核工作。

腫瘤學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腫瘤科包括:胃腸腫瘤專業、肝膽胰腫瘤專業、乳腺腫瘤專業、呼吸系統腫瘤專業、婦科腫瘤專業、泌尿系統腫瘤專業、骨與軟組織腫瘤專業、血液系統腫瘤專業、眼科腫瘤專業、耳鼻喉腫瘤專業、神經外科腫瘤專業、腫瘤放療專業、腫瘤介入專業、腫瘤病理專業等各專業在各自領域內均處於國內領先水準。近4 年來,腫瘤科獲得了包括十一五、十二五重大專項、863計畫、973計畫、衛生部公益性行業科研重大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多項國家級、省部級、院校級專案,經費總計超過1.2億元,開展包括胃腸腫瘤、肝膽胰腫瘤、乳腺腫瘤、呼吸系統腫瘤、婦科腫瘤、泌尿系統腫瘤、骨與軟組織腫瘤、血液系統腫瘤、眼科腫瘤、耳鼻喉腫瘤、神經外科腫瘤等在內的多項腫瘤科重點疾病的臨床和科研工作,提升了科室在國內外臨床和學術地位。

護理學

1942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前身北京中央醫院正式成立護理部,從此開始了臨床護理專業規範化發展之路。近年來承擔了衛生部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示範工程首批六家試點醫院之一;與新加坡健保集團合作,引進與國際接軌的護理規章與流程;啟動移動護理資訊化建設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以“患者為中心”的移動護理資訊系統等方面做出了探索。2010年12月被國家衛計委評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14個臨床科室相繼成為中華護理學會與北京護理學會12個專業的專科護士資格認證臨床教學基地。2017年3月,為了培養護理人才,醫院啟動了“111”學科人才發展規劃,每年派100名護理骨幹出國短期學習考察。截止到2017年年底,共有103名護理管理者和骨幹護士到新加坡、泰國短期學習。

供稿:郭楠、余弦

編輯:郭楠

長按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