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芳華》,究竟在說些什麼?

電影《芳華》的英文譯做《Youth》,而不是嚴歌苓小說的原英文譯名《Youtouched me》,多少可以看出馮小剛導演的一些私心,正如影片最後蕭穗子的那一段旁白所述:“一代人的芳華已逝,面目全非,雖然她們談笑如故,

可還是不難看出歲月給每個人帶來的改變。”這部橫跨了文革末期、中越戰爭、和平時期三個年代的影片,到底想跟我們說些什麼呢?

Part1:一個善良的“劉峰”VS一個被拱上神壇的“活雷鋒”

劉峰,作為這部影片無法繞過去的一個人物,他是善良的好人。

他會木匠活,幫忙做了兩對沙發用作他人的結婚禮物;他會電工,團裡的燈壞了都是他在維修;沒有人願意托舉渾身汗臭的何小萍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即便最後文工團解散了,整個樓裡就剩下蕭穗子一人的時候,他還堅持用單臂修整好破碎的木地板,生怕會絆倒小穗子。他就是這麼一個老好人,對誰都好,但是唯獨忘記了怎樣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好人的標籤一旦被貼上,就不得與凡人的世俗情☆禁☆欲逐漸劃清界限,慢慢就成了被推上神壇的不食人間煙火的“怪物”,這是可怕的,但這種可怕在“觸摸事件”爆發前,劉峰自己也沒有察覺到。

善良的“劉峰”被各種表彰、先進包裝的越來越完美,越來越像一個“活雷鋒”,

甚至就是大家心中的“活雷鋒”。可是,人之所以為人,就是他有著令人憎恨也令人熱愛、令人發笑也令人悲憫的人性。並且人性的不可預期、不可靠,以及它的變幻無窮,不乏罪惡,葷腥肉☆禁☆欲,正是魅力所在。

所以,當被撞見正在跟林丁丁告白,繼而衝動地擁抱林丁丁的劉峰時,

大家才會那麼驚悚、噁心、不可置信,認為林丁丁是在“腐蝕”他們的“活雷鋒”。因為劉峰就該本本分分的做模範、做標兵,一旦劉峰的身上出現了我們這些人所具備的發臭的人性的時候,我們開始恐懼了,找不到給他的位置了。

Part2:人間自是有情癡

文工團裡的日子是迷人的,這裡有彌漫著氤氳水汽的浴室、有晃動著曼妙舞姿的身軀、有充滿荷爾蒙的純真律動,馮小剛用一幀幀的畫面把每個人關於青春的記憶徐徐展開,屬於十幾歲少男少女對異性的喜愛與追求,就是那麼明媚熾熱。

影片大面積的使用紅色來渲染這熱烈的情感,像蕭穗子畫板報時,陳燦送來的兩個鮮紅的大番茄;像拿著一塊紅布蓋住燈管一起聽鄧麗君的綿綿情歌,即便是隔著年代,卻依然能感受到因為喜歡而不停跳動的心。在這般無數個朝夕相處的日子裡,萌生出情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劉峰是愛林丁丁的,他愛的深沉。他怕影響林丁丁進步,所以他一直等到林丁丁入黨後才正式向她吐露心聲。“觸摸事件”後,他被各種批判,他扔掉了所有關於他的榮譽、獎章,他想做一個可以正常愛的凡人,僅此而已。在戰爭中,他以接近於瘋狂的自殺式犧牲,也無非是想自己可以成為一名英雄,然後被寫成歌詞、譜上樂曲,讓一個叫林丁丁的女人可以歌唱他,銘記他,成為不朽。多年後,在海口與蕭穗子她們重逢,看著照片裡已經發福的林丁丁,劉峰的眼神裡依然流露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柔情。

何小萍是愛劉峰的,她愛的純粹。是從什麼時候愛上劉峰的呢?也許在第一次劉峰去北京接何小萍回文工團的途中;也許是當朱克嫌棄她汗臭,劉峰忍著腰傷托舉她起舞的時候;也許是劉峰把她父親的遺物(父親改造時親手編織的毛衣)交到她手中的時候。不管這愛意從何而起,何小萍默默愛著劉峰,自始自終,初心未改。

在劉峰被所有人指責漫駡的時候,何小萍光明正大地從劉峰房間走出來,高聲大喊:“劉峰,明天我來送你”。這是對劉峰所遭受的不公的抗訴,柔弱的小萍用自己的方式在給劉峰安慰,即便當時的劉峰並不在乎她的付出。

何小萍對愛的執著、勇敢,遠遠不止這些,最讓人動容的是她的那段獨舞。她那時精神並不是很好,場內文工團在做最後一場演出,場外草坪上她穿著病號服堅定有力的旋轉著、跳躍著,即便精神已經失常,但她潛意識裡依然清楚地記得每一個動作,而這只舞正是她與劉峰一起跳過的那支。她自如美麗的姿態,恰是最美芳華。

Part3:分別,是青春宣告結束的開始!

《芳華》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文工團的繁盛與凋敝,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個人的夢想、情感、價值,把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一路推著向前,我們來不及思考,來不及反應。

最初的青春是紅色,是男男女女之間的嬉笑打鬧,會手把手一起唱“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會為了何小萍偷穿軍裝而集體討伐她,會要撕何小萍的衣服來證明在內衣裡塞搓澡巾是她所為。隨著黑色油布降下,遮住了文工團門口碩大鮮豔的偉大領袖畫像,則昭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之後的青春是灰色的,劉峰因為戰爭失去了右臂,小萍因為突如其來的榮譽精神失常,文工團因為戰爭的結束而解散,屬於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就這麼漸漸式微。

如果你看了電影,對於文工團解散,徹夜喝酒徹夜抱頭痛苦的場景,你一定會動容。無論在哪個時代,我們都會有集體生活的烙印,比如軍訓、在校學習等,而青春的落幕正是從分別開始的。集體生活結束的那一天,不管你是否準備好仗劍走天涯,你都要被時代推入江湖之中,浮浮沉沉。

最後

如果說,這是馮小剛獻給我們所有人的青春片,也是恰當的。

即便世人誤解,依然還是要善良。即便前路崎嶇,依然還是要前行。即便愛而不得,依然還是要心中有愛。

人生很長,青春很短,唯有綻放才算芳華。

往期回顧

吃吃的話(ˇ∀ˇ)

給你去上海書展的N多理由

別被原生家庭羈絆

一個人,兩座城丨“川”山越嶺,“渝”你相遇(下)

一個人,兩座城 丨“川”山越嶺,“渝”你相遇「上」

崇明島,你是否還記得對你一見傾心的慕名者呢?

土耳其二三事

土耳其有星月神話麼?

影片大面積的使用紅色來渲染這熱烈的情感,像蕭穗子畫板報時,陳燦送來的兩個鮮紅的大番茄;像拿著一塊紅布蓋住燈管一起聽鄧麗君的綿綿情歌,即便是隔著年代,卻依然能感受到因為喜歡而不停跳動的心。在這般無數個朝夕相處的日子裡,萌生出情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劉峰是愛林丁丁的,他愛的深沉。他怕影響林丁丁進步,所以他一直等到林丁丁入黨後才正式向她吐露心聲。“觸摸事件”後,他被各種批判,他扔掉了所有關於他的榮譽、獎章,他想做一個可以正常愛的凡人,僅此而已。在戰爭中,他以接近於瘋狂的自殺式犧牲,也無非是想自己可以成為一名英雄,然後被寫成歌詞、譜上樂曲,讓一個叫林丁丁的女人可以歌唱他,銘記他,成為不朽。多年後,在海口與蕭穗子她們重逢,看著照片裡已經發福的林丁丁,劉峰的眼神裡依然流露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柔情。

何小萍是愛劉峰的,她愛的純粹。是從什麼時候愛上劉峰的呢?也許在第一次劉峰去北京接何小萍回文工團的途中;也許是當朱克嫌棄她汗臭,劉峰忍著腰傷托舉她起舞的時候;也許是劉峰把她父親的遺物(父親改造時親手編織的毛衣)交到她手中的時候。不管這愛意從何而起,何小萍默默愛著劉峰,自始自終,初心未改。

在劉峰被所有人指責漫駡的時候,何小萍光明正大地從劉峰房間走出來,高聲大喊:“劉峰,明天我來送你”。這是對劉峰所遭受的不公的抗訴,柔弱的小萍用自己的方式在給劉峰安慰,即便當時的劉峰並不在乎她的付出。

何小萍對愛的執著、勇敢,遠遠不止這些,最讓人動容的是她的那段獨舞。她那時精神並不是很好,場內文工團在做最後一場演出,場外草坪上她穿著病號服堅定有力的旋轉著、跳躍著,即便精神已經失常,但她潛意識裡依然清楚地記得每一個動作,而這只舞正是她與劉峰一起跳過的那支。她自如美麗的姿態,恰是最美芳華。

Part3:分別,是青春宣告結束的開始!

《芳華》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文工團的繁盛與凋敝,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我們個人的夢想、情感、價值,把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一路推著向前,我們來不及思考,來不及反應。

最初的青春是紅色,是男男女女之間的嬉笑打鬧,會手把手一起唱“年輕的朋友們,今天來相會,會為了何小萍偷穿軍裝而集體討伐她,會要撕何小萍的衣服來證明在內衣裡塞搓澡巾是她所為。隨著黑色油布降下,遮住了文工團門口碩大鮮豔的偉大領袖畫像,則昭示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之後的青春是灰色的,劉峰因為戰爭失去了右臂,小萍因為突如其來的榮譽精神失常,文工團因為戰爭的結束而解散,屬於一代人的集體記憶就這麼漸漸式微。

如果你看了電影,對於文工團解散,徹夜喝酒徹夜抱頭痛苦的場景,你一定會動容。無論在哪個時代,我們都會有集體生活的烙印,比如軍訓、在校學習等,而青春的落幕正是從分別開始的。集體生活結束的那一天,不管你是否準備好仗劍走天涯,你都要被時代推入江湖之中,浮浮沉沉。

最後

如果說,這是馮小剛獻給我們所有人的青春片,也是恰當的。

即便世人誤解,依然還是要善良。即便前路崎嶇,依然還是要前行。即便愛而不得,依然還是要心中有愛。

人生很長,青春很短,唯有綻放才算芳華。

往期回顧

吃吃的話(ˇ∀ˇ)

給你去上海書展的N多理由

別被原生家庭羈絆

一個人,兩座城丨“川”山越嶺,“渝”你相遇(下)

一個人,兩座城 丨“川”山越嶺,“渝”你相遇「上」

崇明島,你是否還記得對你一見傾心的慕名者呢?

土耳其二三事

土耳其有星月神話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