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冒名貸款,上門催債,傾家蕩產,只因為你丟了身份證!

視頻載入中...

△《都市報導》:可怕的資訊黑洞

身份證被盜手機丟失 莫名被貸款

2014年10月,鄭州孫女士的錢包被盜,身份證也丟失了。起初,孫女士並沒有在意,三年過去了,就在今年10月26號,

她突然接到一個從山東打來的催款電話,對方稱孫女士分期貸款買了iPhone7手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還款。

11月13號,孫女士又收到一封從深圳寄過來的律師函,說她在河北滄州也貸款了,並且已經逾期。

孫女士趕忙到銀行查詢了自己的個人征信,這兩筆貸款都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都是用那張丟失的身份證辦理的。

到底是什麼人拿著自己丟失的身份證貸款了呢?孫女士從銀行的征信系統裡查詢被貸款時的詳細資訊,結果發現,除了身份證資訊之外,其餘的資訊都是假的。顯然,這並不是簡單的操作失誤,

而是有人處心積慮設計好的,因為在貸款的時候,他們還專門找了一個看上去和孫女士身份證照片相似的女士,冒充孫女士去貸的款。

孫女士的錢包被盜,身份證丟失,個人資訊洩露了;而新鄉原陽縣的肖先生遭遇更加離奇,手機丟了,結果也被人冒名貸款了。

就是因為手機裡存有身份證資訊,肖先生全家人的個人資訊都洩露了出去,不法分子利用肖先生洩露的資訊,在網上的貸款平臺瘋了似得貸款,把能貸款的平臺幾乎貸了個遍。

冒名貸款頻發 金融公司自稱審核不能太嚴

11月23號,記者跟隨孫女士來到了鄭州一家名為佰仟金融的公司,這裡也是孫女士被貸款公司的鄭州分公司,公司調查部的一名工作人員接待了孫女士。

在這家公司調查部的桌子上,記者見到了一遝名單,上面都是被貸款的受害者登記的資訊。

要防止不法分子拿別人的資訊去貸款,金融公司的審核把關最為關鍵,冒名貸款的事情頻繁發生,金融公司是怎麼把關的呢?

瘋狂的個人資訊買賣 上百萬條個人資訊洩露

幾經努力,記者和一些專門販賣資訊的人取得了聯繫,對於自己販賣的東西,他們行話叫“四件套”:二代身份證原件,用這個身份證辦的電話卡、銀行卡和網銀。

這其實就是個人資訊買賣的“黑市”,比如:你要哪個省的,男性還是女性,多大年齡的,只要你提出要求,他都能幫你搞到手。在這裡沒有討價還價,而且從不當面交易。

記者向一名販賣資訊的人開出了條件,湖南或者湖北省的,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男性。在交付定金之後,當天下午,賣家就通過快遞發貨了。

隨後記者又對電話卡和網銀驗證,也全部都是由王某的身份證辦理出來的。記者通過多方打聽,聯繫上了身份證上的王某某,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後,準備做一個貸款試驗,看看記者拿著他的身份證,能不能在網上貸出款來。記者隨便在網上找了一家貸款平臺,把這些買來的資訊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註冊,果不其然,所有的資訊登記完成之後,就順利地通過了驗證。

就這樣,記者拿著一個“陌生人”的個人資訊,順利地從這個貸款平臺上貸出了錢。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記者還拿到了一份洩露的個人資訊名單,資訊上有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密碼以及聯繫電話,這些被洩露的資訊隨時都有可能被人貸款。隨後,記者在其中隨便找了一部分,從位址上來看,都是河南開封尉氏縣的。帶著這些洩露出來的資訊,記者來到了尉氏縣公安局進行核實。

在和這個販賣資訊的人多次聊天之後,記者發現他手中掌握了上百萬條洩露的個人資訊。大多都是湖南、湖北、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份的,而且每條資訊的背後都有一張二代身份證,以及這個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網銀,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原件四件套”。

堵住資訊洩露的“黑洞”

河南省公安廳反詐中心銀行專員鄭志建說,大資料時代的資訊洩露,已不是提高個人保護意識就能預防的。必須擰緊資訊傳遞中的每一道閥門,源頭、過程、末端三管齊下。

除此之外,針對資訊洩露的主要途徑,以下五個方面也要尤其注意:

1、保護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及其他個人資訊,不要隨意把這些資訊通過郵件、短信或者電話告訴別人,無論你認為這個人多麼可靠。

2、保護好私人電腦和手機的安全。通過安裝防火牆等方式,阻止入侵者遠端存取個人電腦和手機,使用複雜密碼,提高駭客的破解難度。不使用電腦時,一定要關機。

3、合理清理“垃圾資訊”,丟掉含有私人細資訊的檔前,先清理個人隱私

4、仔細閱讀銀行的對帳單及信用卡報告,確認沒有可疑交易

5、網上購物需要注意,在輸入信用卡和個人資訊之前要確認網站是否安全。

一旦手機丟失了、個人資訊洩露了,大家都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首先會選擇掛失跟手機綁定的身份證、銀行卡,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

百密一疏,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個人資訊洩露的情況出現,原本指望金融公司、貸款平臺把關嚴一些,能儘量減少損失,但是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市面上金融公司、網路貸款平臺呈現的是一種“病態”,根本靠不住。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金融公司的經營範圍僅僅只有金融諮詢,金融服務,根本沒有貸款的業務項目,而在打著監管的擦邊球,違規操作。

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整治辦下發特急檔《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從11月21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禁止小額貸款公司跨區域經營,意在阻隔“現金貸”的風險。在這兒提醒您,如果資訊洩露了,也被人冒名貸款了。

作為受害者以下要做的極其關鍵↓↓↓

1、首先要收集證據,比如可以先致電貸款機諮詢相關事宜,保留好通話記錄和聊天記錄,並要求向貸款機構調取合同影本、甚至錄影資料,並通過上面的簽名、影像來證明自己並非真正的貸款人。

2、隨後可以將證明資料提供給公安機關報警,並將連記錄提供給銀行監管部門,要求消除“被貸款”的記錄,並清除由此而產生的不良征信記錄。

3、如果銀行監管部門沒有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法院起訴貸款機構的方式,通過法律進行解決。

金融公司的審核把關最為關鍵,冒名貸款的事情頻繁發生,金融公司是怎麼把關的呢?

瘋狂的個人資訊買賣 上百萬條個人資訊洩露

幾經努力,記者和一些專門販賣資訊的人取得了聯繫,對於自己販賣的東西,他們行話叫“四件套”:二代身份證原件,用這個身份證辦的電話卡、銀行卡和網銀。

這其實就是個人資訊買賣的“黑市”,比如:你要哪個省的,男性還是女性,多大年齡的,只要你提出要求,他都能幫你搞到手。在這裡沒有討價還價,而且從不當面交易。

記者向一名販賣資訊的人開出了條件,湖南或者湖北省的,年齡在18到25歲之間,男性。在交付定金之後,當天下午,賣家就通過快遞發貨了。

隨後記者又對電話卡和網銀驗證,也全部都是由王某的身份證辦理出來的。記者通過多方打聽,聯繫上了身份證上的王某某,在征得他的同意之後,準備做一個貸款試驗,看看記者拿著他的身份證,能不能在網上貸出款來。記者隨便在網上找了一家貸款平臺,把這些買來的資訊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註冊,果不其然,所有的資訊登記完成之後,就順利地通過了驗證。

就這樣,記者拿著一個“陌生人”的個人資訊,順利地從這個貸款平臺上貸出了錢。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記者還拿到了一份洩露的個人資訊名單,資訊上有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碼、密碼以及聯繫電話,這些被洩露的資訊隨時都有可能被人貸款。隨後,記者在其中隨便找了一部分,從位址上來看,都是河南開封尉氏縣的。帶著這些洩露出來的資訊,記者來到了尉氏縣公安局進行核實。

在和這個販賣資訊的人多次聊天之後,記者發現他手中掌握了上百萬條洩露的個人資訊。大多都是湖南、湖北、河南、山東這四個省份的,而且每條資訊的背後都有一張二代身份證,以及這個身份證辦理的銀行卡、電話卡、網銀,也就是他們所謂的“原件四件套”。

堵住資訊洩露的“黑洞”

河南省公安廳反詐中心銀行專員鄭志建說,大資料時代的資訊洩露,已不是提高個人保護意識就能預防的。必須擰緊資訊傳遞中的每一道閥門,源頭、過程、末端三管齊下。

除此之外,針對資訊洩露的主要途徑,以下五個方面也要尤其注意:

1、保護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密碼及其他個人資訊,不要隨意把這些資訊通過郵件、短信或者電話告訴別人,無論你認為這個人多麼可靠。

2、保護好私人電腦和手機的安全。通過安裝防火牆等方式,阻止入侵者遠端存取個人電腦和手機,使用複雜密碼,提高駭客的破解難度。不使用電腦時,一定要關機。

3、合理清理“垃圾資訊”,丟掉含有私人細資訊的檔前,先清理個人隱私

4、仔細閱讀銀行的對帳單及信用卡報告,確認沒有可疑交易

5、網上購物需要注意,在輸入信用卡和個人資訊之前要確認網站是否安全。

一旦手機丟失了、個人資訊洩露了,大家都存在一個誤區,很多人首先會選擇掛失跟手機綁定的身份證、銀行卡,其實這樣做是錯誤的。

百密一疏,還會有這樣那樣的原因導致個人資訊洩露的情況出現,原本指望金融公司、貸款平臺把關嚴一些,能儘量減少損失,但是記者在調查時發現,市面上金融公司、網路貸款平臺呈現的是一種“病態”,根本靠不住。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一些金融公司的經營範圍僅僅只有金融諮詢,金融服務,根本沒有貸款的業務項目,而在打著監管的擦邊球,違規操作。

1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向各省整治辦下發特急檔《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要求各級小額貸款公司監管部門從11月21日起一律不得新批設網路小額貸款公司,禁止小額貸款公司跨區域經營,意在阻隔“現金貸”的風險。在這兒提醒您,如果資訊洩露了,也被人冒名貸款了。

作為受害者以下要做的極其關鍵↓↓↓

1、首先要收集證據,比如可以先致電貸款機諮詢相關事宜,保留好通話記錄和聊天記錄,並要求向貸款機構調取合同影本、甚至錄影資料,並通過上面的簽名、影像來證明自己並非真正的貸款人。

2、隨後可以將證明資料提供給公安機關報警,並將連記錄提供給銀行監管部門,要求消除“被貸款”的記錄,並清除由此而產生的不良征信記錄。

3、如果銀行監管部門沒有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可以通過法院起訴貸款機構的方式,通過法律進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