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蒙牛也入局 中國品牌粉墨登場開唱體育行銷大戲

在近日舉行的2018年蒙牛集團客戶年會上,蒙牛宣佈成為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全球官方贊助商,至此,在7個月後舉行的俄羅斯世界盃上,將會有4家中國企業的身影,這也是中國品牌在體育行銷領域前所未有的高峰。

接棒歐美與日韓 國產品牌終於搭上頂級體育資源

據瞭解,目前國際足聯有三級贊助體系,由高到低依次是合作夥伴、世界盃官方贊助商、區域支援商。

萬達在去年成為國際足聯合作夥伴後,將以頂級贊助商身份贊助2018、2022、2026和2030年4屆世界盃。

今年4、5月份海信與VIVO接連位列官方贊助商席位,本次蒙牛也強勢入局成為與海信、VIVO同級別的贊助商。

早前,像國際足聯、國際奧會等全球頂級資源一直處於被歐美品牌壟斷的局面,到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日韓經濟崛起後,日韓品牌開始嶄露頭角,而今風水輪流轉,終於輪到中國企業上場。

此外,除了在世界盃方面的佈局,中國企業近兩年在奧運方面的佈局也絲毫沒有手軟,

阿裡巴巴今年初成為國際奧會TOP贊助商系列,合同一直簽至2028年。華為是2018年平昌奧運會的贊助商。

去年裡約奧運會,在服裝贊助方面,中國品牌的身影也不難尋覓,361度為裡約奧組委正式支持商,安踏以中國奧會合作夥伴的身份出現,匹克和李寧則退而走國際路線,

分別與巴基斯坦奧會和印度奧會合作。

追溯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服裝贊助方面,當時的國產體育品牌老大李甯還是沒能抓住機會,敗給了德國品牌愛迪達。

而即將到來的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中國品牌則躋身最高贊助商行列,安踏在與李寧和361度的博弈中勝出。成為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體育服裝合作夥伴,

躋身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最高級別贊助層級。

品牌之爭 也是國家綜合實力之爭

不難看出,雖是各國企業在體育領域的博弈,但其背後國家經濟地位的強弱才是決勝的關鍵。拿世界盃來說,早前中國企業即便有足夠的資金與意向去贊助,可是國際足聯的大門未必會敞開。但伴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當前中國已是國際經濟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展成熟的中國企業對海外市場也是躍躍欲試。

但如何叩開海外市場的大門?借助頂級體育資源無非是最好的選擇。首先,體育受眾面積廣,根據國際足聯和Kantar media的報告,2014年的巴西世界盃,共有32億人觀看,其中超過10億人觀看了德國對陣阿根廷的決賽。

即便不同膚色、不同語言、不同國家的人,對同一項體育賽事的關注與熱愛卻是相同的。

此外,通過體育行銷品牌也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為了打開印度市場,VIVO自2015年冠名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2016年和2017年兩個賽季,此後又以3.3億美元續約至2022年。

根據IDC發佈的2017年Q1印度市場智慧手機報告,該季度vivo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44.2%,市場份額為10.5%,從一年的前十名開外上升至第三。

對於已經佈局的品牌來說,如何在付出高昂的贊助費用後將資源最大化的利用是其要深思的問題,對剛剛完成簽約的蒙牛來說,更為迫切。而對國內其他品牌來說,隨著中國經濟體在國際地位的上升和頭部品牌與頂級資源的接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許多障礙與阻力。(易體網/ 張婷婷)

此外,通過體育行銷品牌也確確實實嘗到了甜頭,為了打開印度市場,VIVO自2015年冠名印度板球超級聯賽(IPL)2016年和2017年兩個賽季,此後又以3.3億美元續約至2022年。

根據IDC發佈的2017年Q1印度市場智慧手機報告,該季度vivo手機出貨量環比增長44.2%,市場份額為10.5%,從一年的前十名開外上升至第三。

對於已經佈局的品牌來說,如何在付出高昂的贊助費用後將資源最大化的利用是其要深思的問題,對剛剛完成簽約的蒙牛來說,更為迫切。而對國內其他品牌來說,隨著中國經濟體在國際地位的上升和頭部品牌與頂級資源的接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許多障礙與阻力。(易體網/ 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