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包頭美術館掌門人著名油畫家苗景昌:最好的作品是藏在角落裡的下一幅

包頭發現者聯盟·FINDER

發現包頭的美好

像羅丹一樣,苗景昌也認為“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幅”。

凝重的追憶、回眸的蒼涼、深思的惆悵,也許是一丘寂靜的山崗,也許是雪後一片無垠的原野,抑或只是鄉間幾隻低頭吃草的羊……他的畫面總是帶著萌發於泥土深處的柔美給觀者最安靜的冥想。儘管只是對角落裡不被人矚目的日常的描摹,但苗景昌的作品已形成獨特的藝術語言。他的作品先後數十次參加國內外頂級拍賣會,產生很大的藝術影響力,

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獲獎,部分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內蒙古美術館、香港東分藝術基金會、上海一號美術館、臺灣國父紀念館等收藏。

苗景昌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擅長油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包頭美術館館長,曾獲內蒙古文化藝術百名領軍人才、內蒙古自治區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藝術啟蒙的源泉竟是童年的“野蠻生長”

苗景昌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他戲說,他的童年是“野蠻生長”,也正是這無拘無束的自由給了他無窮的創作空間。“那時,我們住在和平村旁邊的包鋼職工家屬區,父母上一整天班,我們就在大野地裡玩一整天。

”沒有早教,沒有幼稚園,苗景昌和小夥伴們在鄉野裡馳騁,餓了就地取材,農田裡啥東西可以吃,隨手摘來就吃,渴了隨便找個水管子就著喝,淋濕的衣服在風裡吹幹,家,就是晚上回去睡覺的地方。

多年後,成了油畫家,苗景昌捕捉鄉野裡、山腳下、甚至角落裡的美景,童年的記憶如泉水翻湧。“我這才意識到,童年裡,原野上的那些春夏秋冬竟然是我記憶裡最美好的畫面。” 那些不能用語言和文字來表達的所見所憶,

變成了一幅幅美麗的畫。苗景昌說:“之所以成為一個風景畫家,我想,和我那時與大自然的親近密不可分。”

藝術渴望被別人的作品喚醒

最初對畫的印象和興趣,是小學三年級時去一個同學家做客,同學哥哥在那裡畫畫。

“那時是‘文革’後期,能看到的畫大多是宣傳畫。我去的時候,他哥哥正在畫馬克思,素描,畫得特別像,我當時就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對藝術的渴望一下子被喚醒、被觸動。從那以後,我開始喜歡上了畫畫。”苗景昌說。

上世紀80年代初,包頭著名畫家蘭尚濂老先生開辦了當時社會上第一個繪畫班,毫無美術基礎的中學生苗景昌和一些致力走藝術道路的同學一起開始學畫。“當時,班裡雲集了很多畫得最好的年輕人,去了那個班裡,我才知道,什麼是好的素描和色彩。”

大學裡的“天方夜譚”

1983年,苗景昌技校畢業,被分配到包鋼當了一名工人,畫畫依然是第一愛好。“不甘心也不捨得放棄這個愛好,就想著更高一級的進步。”1986年,苗景昌考到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班,完成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到大學生的轉變。大學時代,苗景昌開始接觸真正的油畫。

當夢想照不亮現實

畢業後,苗景昌過了幾年艱苦的日子,每年好幾次報名參加全國性美展,一次次落選,再一次次地參展。

“那時,我大多數作品是風景畫,風景畫不受任何制約,題材處處可以捕捉,還有就是,我對北方大地的熱愛,每一處在我眼裡都是壯闊的畫面。”為了尋找素材,苗景昌常常獨自騎著摩托車沿著大青山采風,去梅力更寫生,累了就住在牧民家。在平緩的山坡上畫畫,休息時躺在草地上,聽松濤陣陣,泉水叮咚。“雖然有挫折,但是,我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藝術,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熱愛而已。”

直到1998年,苗景昌的油畫作品《西部風景》入選中國青年油畫展。由這幅畫開始,苗景昌的作品被全國不少人認識。也是從那以後,他的藝術之路逐漸駛上了“快車道”。

回憶當年,苗景昌說,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一個想要當畫家的年輕人一定要知道的,那就是一定要有當藝術家的夢想和理想。“有理想,才有堅持的意志和信仰,才有熱情和求知的欲望。”他認為 “所謂靈感,其實是來自對藝術執著的探索,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穩定在一定高度。”

藝術是尋找美尋找愛的道路

《白雲鄂博溫暖的深秋》《蒙古高原》《陰山岩石》……苗景昌的風景畫大多取材於北方曠野,北方風景的藝術語言也是苗景昌作品的藝術語言,倉茫茫大地無言的壯闊、單調和空寂,卻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凝視。

在油畫創作的實踐中,苗景昌對油畫材料做了大量的嘗試,來拓展其形式語言的廣闊領域,對於刮刀、油畫筆、油彩、稀釋液、肌理膏、蠟、粉的自身性的獨特魅力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從未放棄過材料表現的可能性,對油畫材料的堆、刮、貼、抹、擠、挑、壓、粘等方式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它豐富了苗景昌的油畫語言的衝擊力,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畫面的形式語言形成雛形,肌理的作用逐漸成熟,以至成為自己的油畫風格語言的標誌。

苗景昌的畫作,處處透露著真實,特別是對細節的描述,他從沒有一筆帶過。他的作品雖然寫實,但又不是單純對自然景色的臨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禁☆色彩,作品流露著對自然山水的敬畏。他不描繪名山大川,只注意身邊尋常的景象,乃至再普通不過的事物。比如岩石、村舍、河流、草垛等。不著意渲染,不故弄玄虛。他用單純的語調敘述內在的並不平凡的意蘊。這意蘊既是大自然一種動人的本質,其中也融入了他內心的情懷。

許淇先生說,大青山前套和後山的荒原和半草原,曾經被我們目光所忽略、遺忘在記憶的角落裡的美,被畫家喚醒了,那是我們心靈中共同的風景。苗景昌的“陰山系列”“北方原野”“鄉村系列”在他獨特藝術語言裡訴說著“意象風景”的波瀾壯闊。劉海粟說“藝術家的社會功能就是向人們證明美的存在”,苗景昌的畫因此而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作為包頭美術館館長,他又時刻惦念著整個城市藝術品味的提升。2016年,首屆包頭油畫雙年展開展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雙年展將雕塑、裝置藝術引入,給包頭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希望大家都能在藝術的道路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苗景昌說。

作品欣賞

作者: 夏 至 (發現者聯盟簽約作家)

夏至,資深媒體人,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酷愛文字,筆耕不輟,有職業病,寫字有癮。

包頭發現者聯盟由“自由發”新媒體矩陣發起成立,聚合包頭市在文學、互聯網、生活、時尚、汽車、餐飲等領域具有創作能力、富有創造精神的達人們。搭建一個區域性內容創作、輸出、傳播平臺,並實現內容與價值的良性☆禁☆交互,實現作者、讀者、傳播者間的無縫對接。

自由 · 開放 · 分享

掃描二維碼,加入發現者聯盟聯繫方式:15304720403 蘇察哈爾菜

“當時,班裡雲集了很多畫得最好的年輕人,去了那個班裡,我才知道,什麼是好的素描和色彩。”

大學裡的“天方夜譚”

1983年,苗景昌技校畢業,被分配到包鋼當了一名工人,畫畫依然是第一愛好。“不甘心也不捨得放棄這個愛好,就想著更高一級的進步。”1986年,苗景昌考到內蒙古師範大學美術系油畫專業班,完成了由一名普通工人到大學生的轉變。大學時代,苗景昌開始接觸真正的油畫。

當夢想照不亮現實

畢業後,苗景昌過了幾年艱苦的日子,每年好幾次報名參加全國性美展,一次次落選,再一次次地參展。

“那時,我大多數作品是風景畫,風景畫不受任何制約,題材處處可以捕捉,還有就是,我對北方大地的熱愛,每一處在我眼裡都是壯闊的畫面。”為了尋找素材,苗景昌常常獨自騎著摩托車沿著大青山采風,去梅力更寫生,累了就住在牧民家。在平緩的山坡上畫畫,休息時躺在草地上,聽松濤陣陣,泉水叮咚。“雖然有挫折,但是,我堅持自己喜歡的東西。藝術,不是為了名利,只是熱愛而已。”

直到1998年,苗景昌的油畫作品《西部風景》入選中國青年油畫展。由這幅畫開始,苗景昌的作品被全國不少人認識。也是從那以後,他的藝術之路逐漸駛上了“快車道”。

回憶當年,苗景昌說,如果說有什麼事情是一個想要當畫家的年輕人一定要知道的,那就是一定要有當藝術家的夢想和理想。“有理想,才有堅持的意志和信仰,才有熱情和求知的欲望。”他認為 “所謂靈感,其實是來自對藝術執著的探索,積累到一定程度,自然會穩定在一定高度。”

藝術是尋找美尋找愛的道路

《白雲鄂博溫暖的深秋》《蒙古高原》《陰山岩石》……苗景昌的風景畫大多取材於北方曠野,北方風景的藝術語言也是苗景昌作品的藝術語言,倉茫茫大地無言的壯闊、單調和空寂,卻是最讓人心曠神怡的凝視。

在油畫創作的實踐中,苗景昌對油畫材料做了大量的嘗試,來拓展其形式語言的廣闊領域,對於刮刀、油畫筆、油彩、稀釋液、肌理膏、蠟、粉的自身性的獨特魅力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從未放棄過材料表現的可能性,對油畫材料的堆、刮、貼、抹、擠、挑、壓、粘等方式進行了長期的探索。它豐富了苗景昌的油畫語言的衝擊力,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畫面的形式語言形成雛形,肌理的作用逐漸成熟,以至成為自己的油畫風格語言的標誌。

苗景昌的畫作,處處透露著真實,特別是對細節的描述,他從沒有一筆帶過。他的作品雖然寫實,但又不是單純對自然景色的臨摹,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禁☆色彩,作品流露著對自然山水的敬畏。他不描繪名山大川,只注意身邊尋常的景象,乃至再普通不過的事物。比如岩石、村舍、河流、草垛等。不著意渲染,不故弄玄虛。他用單純的語調敘述內在的並不平凡的意蘊。這意蘊既是大自然一種動人的本質,其中也融入了他內心的情懷。

許淇先生說,大青山前套和後山的荒原和半草原,曾經被我們目光所忽略、遺忘在記憶的角落裡的美,被畫家喚醒了,那是我們心靈中共同的風景。苗景昌的“陰山系列”“北方原野”“鄉村系列”在他獨特藝術語言裡訴說著“意象風景”的波瀾壯闊。劉海粟說“藝術家的社會功能就是向人們證明美的存在”,苗景昌的畫因此而具有了強大的生命力。

而作為包頭美術館館長,他又時刻惦念著整個城市藝術品味的提升。2016年,首屆包頭油畫雙年展開展並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雙年展將雕塑、裝置藝術引入,給包頭的藝術家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希望大家都能在藝術的道路上看到光明、看到希望。”苗景昌說。

作品欣賞

作者: 夏 至 (發現者聯盟簽約作家)

夏至,資深媒體人,包頭市作家協會會員。酷愛文字,筆耕不輟,有職業病,寫字有癮。

包頭發現者聯盟由“自由發”新媒體矩陣發起成立,聚合包頭市在文學、互聯網、生活、時尚、汽車、餐飲等領域具有創作能力、富有創造精神的達人們。搭建一個區域性內容創作、輸出、傳播平臺,並實現內容與價值的良性☆禁☆交互,實現作者、讀者、傳播者間的無縫對接。

自由 · 開放 · 分享

掃描二維碼,加入發現者聯盟聯繫方式:15304720403 蘇察哈爾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