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超四成受訪者 會選擇“抱團養老”

據媒體報導,杭州余杭瓶窯的王阿姨,和老伴一起住在200平米以上的農家小別墅內,

由於子女工作太忙,老兩口感到很冷清,他們邀請了其餘6對會打麻將的老人一起居住,目前已經在一起生活了5個月,這種抱團養模式被媒體曝光後,贊同與反對聲音都有。對於抱團養老,你怎麼看?本期“京報調查”(新京報與清研智庫聯合推出)就此展開調查。

■ 旁邊評論

“抱團養老”如何走更遠

“抱團養老”,輿論褒貶不一。不過從調查結果來看,超七成的人贊同“抱團養老”,

超四成的人表示可以選擇“抱團養老”,這說明人們的養老觀念已經有了很大轉變。國人一直奉行“養兒防老”的古老觀念,可隨著城市化與少子化的到來,“空巢老人”的數量在不斷增多。資料顯示,到2050年,我國臨終無子女的老年人將達到7900萬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占54%以上。

有鑑於此,“抱團養老”不失為一種創新的養老路徑。特別是,一些地方養老機構匱乏,

解決不了眾多老人的社會養老需求。此時,“抱團養老”就顯得很有必要。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既可以互相照顧又可以緩解寂寞,這在美、德、日等國已是一種比較流行的養老模式。當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抱團養老”,並不意味養老完全要靠老人自己,畢竟老人年事已高,照顧自己與他人的能力減弱,住在一起也可能產生各種摩擦,這就要求政府、企業與社會組織,為養老搭建平臺,
提供配套服務體系,這樣的“抱團養老”才能走得更遠。

新京報評論員 陳媛媛

更多詳細新聞請流覽新京報網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