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集打行動 冬春攻勢」永順警方成功追回20年前命案逃犯

“不許動,我是永順員警!”

民警王佳沖上前從背後緊緊抱住嫌疑人田某生。

陌生而熟悉的鄉音如觸電一般擊中田某生的心裡,20年了,他已經忘記如何說方言,但再次聽到鄉音,面對員警的控制,

他沒有絲毫抵抗,只說了一句:“我終於解脫了!”

Police 20年追逃實錄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是的,犯法者就算逃至天涯海角也終究逃不過法律的制裁。2017年12月11日下午7時,湘西永順縣公安局成功抓獲1997年4月19日命案犯罪嫌疑人田某生。至此,這起20年前的血案最終得以成功告破。

看點

01

爭執引發命案,二十年前的慘痛

1997年4月19日,湘西永順縣公安局接到報警稱供銷社門口發生了一起殺人案。

1997年,案發現場圖片

接警後,永順縣公安局迅速組織警力趕往事發點。辦案民警到達現場後發現受害人羅某已經死亡。

永順縣公安局立即成立專案組對該案進行重點偵查並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田某生和王某。

1997年,案發現場周邊圖片

但此時二人早已逃之夭夭,辦案民警隨即組織警力進行搜捕,同時在犯罪嫌疑人所有親友周邊進行走訪調查,希望能獲取田某生及王某的行蹤。

十天之後犯罪嫌疑人王某主動向公安機關自首,而田某生的去向卻一直不明。由於當時偵查條件有限,人海茫茫要抓捕一個連任何照片都沒有的人實屬不易,而田某生也從此銷聲匿跡,案件陷入僵局。

看點

02

堅持鑄就成功,八千個日夜堅守

20年來歲月更迭,湘西永順縣公安局民警從未放棄尋找破案線索,每逢節假日和特殊時期,都會安排警力嚴密監控,

同時組織民警開展調查走訪,但一直未能發現有效線索。然鍥而不捨終有報,辦案民警八千個日夜的堅守終於迎來了破案的曙光。

今年初,永順縣公安局成立由王佳負責的專案組,決心不破此案絕不收兵。專案組頂著壓力,再次對案卷材料進行全面梳理和分析研判,

很快推斷出:犯罪嫌疑人田某生很可能已隱姓埋名逃至省外,並且極有可能會通過現代通訊工具與其家人進行交流。為此,警方多次前往其父親家,進行苦勸,向其父親闡述相關法律政策,希望嫌疑人能投案自首。

一晃又是半年過去了,民警始終沒有獲得于破案有用的資訊,似乎田某生真的與其家人徹底斷絕了往來。案件再次陷入僵局。然而苦心人天不負,辦案民警在田某生父親家中進行搜查時偶然發現一張可疑照片,照片中穿白衣的陌生男子與田某生的哥哥長相相似。

憑藉多年的辦案直覺,民警推斷該照片中男子極有可能就是搜尋多年未果的犯罪嫌疑人田某生。果然,僅數天調查,民警發現犯罪嫌疑人田某生現已化名為蘇某,在上海一家塑膠公司打工,獲知此消息後,專案組立即趕赴上海實施抓捕。

看點

03

聯手結成鐵網,兩千餘公里追逃

追逃小組到達上海後,由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協助調查。但出人意料的是,田某生打工的塑膠廠早已關閉,線索再次中斷。茫茫人海,犯罪嫌疑人何去何從?難道這次追捕又要功虧一簣?

所幸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上海市刑偵總隊的大力協助下,追逃民警很快查出了田某生漂白後的具體身份。田某生通過多年的打拼,在江蘇省昆山某處開了一家公司,並購置了房產和汽車。事不宜遲,在上海總隊的陪同下,追逃小組立即趕往該公司附近。到達現場後追逃小組發現嫌疑人田某生的白色轎車正停在廠房樓下,辦案民警決定原地蹲守等嫌疑人取車時再抓捕。

然而4個小時過去,田某生始終沒有露面。當時已是深夜,考慮到在昏暗的光線下很難準確辨別出嫌疑人,萬一來取車的不是田某生,警方進行抓捕豈非打草驚蛇?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情況不容樂觀,專案組當機立斷,主動出擊,在確定了田某生公司的具體位址後,迅速將該公司進行包圍。最終警方成功將犯罪嫌疑人田某生抓獲。至此,永順縣公安局“1997.4.19”故意殺人案得以成功告破。

看點

04

案情回溯,前車之鑒。

痛定思痛,後車之師。

時光回溯至1997年4月,當時的犯罪嫌疑人田某生19歲,在其姨母(即犯罪嫌疑人王某)開的一家錄影廳內上班。案發前兩天,被害人羅某因玩遊戲不付錢與王某發生爭執並將王某打傷。得知姨母被人欺負,田某生便對受害人羅某懷恨在心。兩天后,羅某再次出現在錄影廳,田某生一時難壓怒氣便去與羅某交涉,要求羅某向自己的姨母王某道歉,羅某不從,王某與羅某便發生肢體衝突。看見羅某再一次毆打王某,怒火中燒的田某生跑回錄影廳取來匕首同王某一起將羅某捅死。事後王某迫於壓力,主動回到永順自首,而田某生卻從此銷聲匿跡,直到2017年12月11日,其20年逃亡之路才終於劃上了句號。

逃亡20年,剛剛19歲的田某生孤身一人逃至他鄉輾轉多地,從身無分文的打工仔變成一名老闆,開了公司,有了房車,成了家,還擁有三個可愛健康的孩子。其發跡之經歷也可謂勵志。然而一日犯罪終生難逃。田某生20年來過得並不舒心,一方面是整日整夜擔驚受怕,一方面是多年的鄉思,有家不能歸,有親不得見。

20年來,田某生每日都生活在悔恨與害怕之中,縱然時間久遠,曾經衝動犯下的罪行卻歷歷在目,折磨著田某生內心。在被抓捕後的第二天,田某生感歎的說:“20年了,昨晚我終於沒有做噩夢了。”

19歲本該是青春綻放的年紀,卻因為一時的衝動犯下了終身難以彌補的錯誤,20年躲躲藏藏,也許在此刻田某的心才真正地平靜下來。

痛定思痛,永順縣公安局在此鄭重提醒廣大市民:遇事先冷靜,三思而後行,切莫要因一時衝動悔恨終生。同時也告誡網逃人員及其家屬,潛逃是一條不歸路,儘早投案,爭取寬大處理。永順縣公安局將始終保持對歷史負責,對法律負責的態度,不忘初心,在追逃的路上繼續前行。

民警始終沒有獲得于破案有用的資訊,似乎田某生真的與其家人徹底斷絕了往來。案件再次陷入僵局。然而苦心人天不負,辦案民警在田某生父親家中進行搜查時偶然發現一張可疑照片,照片中穿白衣的陌生男子與田某生的哥哥長相相似。

憑藉多年的辦案直覺,民警推斷該照片中男子極有可能就是搜尋多年未果的犯罪嫌疑人田某生。果然,僅數天調查,民警發現犯罪嫌疑人田某生現已化名為蘇某,在上海一家塑膠公司打工,獲知此消息後,專案組立即趕赴上海實施抓捕。

看點

03

聯手結成鐵網,兩千餘公里追逃

追逃小組到達上海後,由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協助調查。但出人意料的是,田某生打工的塑膠廠早已關閉,線索再次中斷。茫茫人海,犯罪嫌疑人何去何從?難道這次追捕又要功虧一簣?

所幸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上海市刑偵總隊的大力協助下,追逃民警很快查出了田某生漂白後的具體身份。田某生通過多年的打拼,在江蘇省昆山某處開了一家公司,並購置了房產和汽車。事不宜遲,在上海總隊的陪同下,追逃小組立即趕往該公司附近。到達現場後追逃小組發現嫌疑人田某生的白色轎車正停在廠房樓下,辦案民警決定原地蹲守等嫌疑人取車時再抓捕。

然而4個小時過去,田某生始終沒有露面。當時已是深夜,考慮到在昏暗的光線下很難準確辨別出嫌疑人,萬一來取車的不是田某生,警方進行抓捕豈非打草驚蛇?其後果將不堪設想。情況不容樂觀,專案組當機立斷,主動出擊,在確定了田某生公司的具體位址後,迅速將該公司進行包圍。最終警方成功將犯罪嫌疑人田某生抓獲。至此,永順縣公安局“1997.4.19”故意殺人案得以成功告破。

看點

04

案情回溯,前車之鑒。

痛定思痛,後車之師。

時光回溯至1997年4月,當時的犯罪嫌疑人田某生19歲,在其姨母(即犯罪嫌疑人王某)開的一家錄影廳內上班。案發前兩天,被害人羅某因玩遊戲不付錢與王某發生爭執並將王某打傷。得知姨母被人欺負,田某生便對受害人羅某懷恨在心。兩天后,羅某再次出現在錄影廳,田某生一時難壓怒氣便去與羅某交涉,要求羅某向自己的姨母王某道歉,羅某不從,王某與羅某便發生肢體衝突。看見羅某再一次毆打王某,怒火中燒的田某生跑回錄影廳取來匕首同王某一起將羅某捅死。事後王某迫於壓力,主動回到永順自首,而田某生卻從此銷聲匿跡,直到2017年12月11日,其20年逃亡之路才終於劃上了句號。

逃亡20年,剛剛19歲的田某生孤身一人逃至他鄉輾轉多地,從身無分文的打工仔變成一名老闆,開了公司,有了房車,成了家,還擁有三個可愛健康的孩子。其發跡之經歷也可謂勵志。然而一日犯罪終生難逃。田某生20年來過得並不舒心,一方面是整日整夜擔驚受怕,一方面是多年的鄉思,有家不能歸,有親不得見。

20年來,田某生每日都生活在悔恨與害怕之中,縱然時間久遠,曾經衝動犯下的罪行卻歷歷在目,折磨著田某生內心。在被抓捕後的第二天,田某生感歎的說:“20年了,昨晚我終於沒有做噩夢了。”

19歲本該是青春綻放的年紀,卻因為一時的衝動犯下了終身難以彌補的錯誤,20年躲躲藏藏,也許在此刻田某的心才真正地平靜下來。

痛定思痛,永順縣公安局在此鄭重提醒廣大市民:遇事先冷靜,三思而後行,切莫要因一時衝動悔恨終生。同時也告誡網逃人員及其家屬,潛逃是一條不歸路,儘早投案,爭取寬大處理。永順縣公安局將始終保持對歷史負責,對法律負責的態度,不忘初心,在追逃的路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