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保護那顆決定熄滅的星星:自殺徵兆出現,我們該怎麼辦?

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專業心理學家帶你解讀社會時事,全球心理諮詢資源盡在簡單心理。

12月18日,韓國娛樂公司SM Ent.發佈聲明稱,男子團體SHINee成員金鐘鉉于18日晚間在清潭洞附近的醫院內死亡。

他在朋友們透露的遺書裡寫道,

“我從裡面開始出了故障,一點一點啃噬我的抑鬱最終將我吞噬。”

“如果問我為什麼走了,那是因為太辛苦了。”

“不是已經說過很多次了嗎?為什麼那麼辛苦的原因。”

他的確說過很多次了。

他在社交網路上表達過,

他在鏡頭前慟哭過,他甚至去看過醫生、尋求過幫助,可人們還是給了他做好準備的時間,給了他立好遺囑、寫好遺書、在沒人知道地址的公寓樓裡租好房間,點上炭火的時間。

有人說鐘鉉“太冷靜了”,說他默不作聲地做好了一切,妥帖地跑好了行程、想好了辦法,開著演唱會,但其實心裡已經死了。

“這一行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是已經dead inside了,還撐著繼續做別人的星星月亮太陽。

其實不止是這個產業裡的人,也許我們身邊的一些人——深夜陪你聊天的朋友,什麼問題都處理得很好的同事,看起來溫柔地愛著每一個人的鄰居——他們默不作聲地在你身邊當你的小星星和小太陽,但實際上已經快要熄滅了。

他們可能已經向外界求助過無數次,但人們沒有上心;或是人們已經看見了他們的求助,但是束手無策。

當一顆星星決定隕落的時候,是充滿徵兆、甚至可以阻止的。

但面對這樣的事件,我們太著急了,通常不知道要怎麼辦,有時甚至會踏入危險的誤區。

當你在社交網路上看見朋友透露自殺想法時,你該怎麼辦?

當身邊的人在夜裡哭著給你打電話,傾訴他想要自殺的時候,你應該說什麼?

當你試圖幫助想要自殺的人時,有什麼必須要避免的誤區?

誤區一:

否定、批判其想法

浮現出自殺念頭的人,往往有很多負面的認知和情緒。身邊人出於關心,往往急於糾正這些負面的念頭,努力地與Ta辯論。

“我覺得活著真沒什麼意思。”

“活著怎麼能沒有意思呢,這麼想就不對!你看……多有意思啊!”

“我心理壓力真的很大,快受不了了。”

“你就是想的太多了。你壓力還大,那我們這樣的活不活了。

人們的考慮可能是:如果我表現出接納,會不會導致Ta的這種狀態愈演愈烈?所以急切地全面否定,爭取不留一點餘地。

然而,這種批判並不會讓Ta轉變想法,只會感受到不被接納、不被理解,反而陷入更加糟糕的心境。更會在下次想要向人傾訴的時候,不再信任,選擇沉默。

我們可以怎樣做?

有自殺企圖的人向身邊的人傾訴,其實是一件好事。既是釋放,也是一種求救的信號。

面對已經萬分無助的Ta,我們不需要拼命堵死那些負面的想法,而是需要給Ta一個出口。畢竟,壓抑不意味著消失,沉默中更可能爆發。

在對話中,我們要去瞭解Ta 的想法,並表達包容與接納。可以去重複Ta的感受、認可Ta的情緒,但不要對Ta的負面觀點表示贊同。

可以說:“嗯,你感到活著很沒意思,很痛苦”,但不要說“活著確實沒什麼意思”。

誤區二:

試圖通過強調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轉意

第二個常見的誤區是,當聽到“我不想活了”這樣的話時,身邊的人有時會著急勸說道:“你看爸媽養你這麼大多不容易啊,你看朋友們最近為你的事情那麼操勞……”

這些話的本意可能是“你看,還有那麼多人關心你,愛著你”;也可能是出於對有自殺傾向者的不理解,認為選擇自殺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事,哪怕為了親人和朋友,也不該這樣做。

然而,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不合適的。抑鬱症的症狀之一就是過分的內疚感(DSM-5),當他們聽到旁人為自己付出了多少時,可能會加倍地內疚、自責,認為自己活著只會拖累別人。

我們可以怎樣做?

首先要明白,抑鬱症患者不是自己想要得病的,而自殺的念頭,也是出於痛苦。這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是他們的錯。

其次,不要用他人給Ta施加壓力。如果想要表達身邊人的關心和愛,不要強調付出了什麼,而要表現出真正的支持、接納、包容的態度。

誤區三:

避談自殺

為了不刺激到Ta,人們往往千方百計避免提及自殺。

也許Ta剛要開口,“我這幾天看著窗戶,心想如果跳下去……”身旁的家人便立刻緊張地岔開話題,“哎呀想什麼呢!快看看我今天給你買了什麼!”

當然,這和第一個誤區類似——不說出來,不代表沒有。你不提及自殺,不代表這個念頭就不會在Ta腦子裡出現,沒有在醞釀之中。

我們可以怎樣做?

當Ta主動提起這個話題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在表達Ta有多麼痛苦。最壞的可能性不一定會發生,但我們必須要重視。不必大驚失色,也不要回避。

當Ta並沒有提到,但我們感覺到了危機時,也可以在溝通的時候詢問:在你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你想過結束生命嗎?

交流中可以瞭解Ta的感受、想法、對自殺的理解、自殺計畫以及是否有過自殺經歷,等等。這既是一種分享和釋放,也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資訊,甚至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誤區四:

答應對其自殺念頭進行保密

有些情況下,Ta可能會要求:“我想自殺的這些想法,可以不要告訴任何人嗎?”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答應替Ta保密。

我們可以怎樣做?

我們通常無法只靠自己的力量來幫助Ta。在尋找更加專業的幫助時,關於自殺的這些念頭,就是很重要的資訊。它也許表現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危機的緊急程度等。

我們可以告訴Ta,我不能幫你保密,但也並不會當成八卦一樣四處亂說;會幫Ta求助相關機構,Ta也真的會得到自己需要的説明。

誤區五:

在其突然好轉時,放鬆警惕

作為一直關心著Ta 的家人或朋友,一直以來也會受著深深的折磨。

某一天,當你看到連日裡鬱鬱寡歡的Ta,突然精神抖擻、情緒昂揚起來;抑或只是突然變得輕鬆而平靜……你會不會長出一口氣,覺得終於有所好轉了?

一定要提醒的是,這可能是一種更加危險的訊息。

抑鬱症患者突然而異常的情緒高漲,不一定是有所好轉,很有可能是躁狂的表現。躁狂發作也是心境障礙的一種。

另外,突然的輕鬆、平靜,或者其他的“好轉”跡象,也有可能是因為,Ta已經決定了走向死亡。那些“好轉”的跡象,也許只是做出了這個重要決定之後的釋然。

我們可以怎樣做?

要給予突然“好轉”足夠的重視,可以去精神科進行檢查。同時,不能放鬆警惕,加強預防其自殺的措施。

誤區六:

阻止其就醫

不止一次看到類似的求助:我心情低落很久了,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一度想要自殺。想去醫院檢查,但是父母不同意。他們說,你就是心情不好沒什麼大事,萬一被扣上了抑鬱症的帽子,讓別人怎麼看你?

亦或是:我被確診為抑鬱症,醫生開了藥並建議住院,但是家人覺得沒必要吃藥住院,他們覺得我痛苦到想要自殺的念頭都是兒戲,只要自己調整一下就好了。

抑鬱症的汙名化,如今依舊存在,身邊的人誤解不僅大大妨礙了抑鬱症患者接受正確的治療,還讓他們感到的羞恥和自責,甚至加重病情。

我們可以怎樣做?

作為Ta的家人和朋友,我們要正視抑鬱症以及它可能帶來的自殺念頭,不要諱疾忌醫。

抑鬱症作為一種可以明確診斷並可以治療的疾病,與其他任何疾病沒有本質區別。它並不是出於太脆弱、並不應該被責備、並不意味著“不正常”,只是意味著“生病了”。並且,它和生理疾病一樣需要重視。

在身邊人出現抑鬱的症狀,且已經產生自殺的念頭時,我們作為非專業人士,在避開以上這些誤區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其尋求專業的幫助,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讓Ta傾訴自己的感受,認可Ta表露出的情緒,認真對待Ta自殺的想法。

關注自殺的線索。比如:言語、文字中的自殺念頭;突然改變性格或行為;近期身邊有人自殺,或者社會上有自殺事件;近期有重大事件刺激;感到生活無價值、自責、自卑;過去有過自殺史;獨處突然增多;表情淡漠;準備遺書;送出珍貴的東西等等。

從交談和觀察中,評估危險的程度。比如:試圖自殺者是否有求助:主動告訴他人自己想要自殺;是否已有明確的自殺計畫;近期是否嘗試過自殺;是否已經準備好“後事”,等等。

當你覺得Ta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時,建議儘快求助於專業的諮詢或危機干預機構: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熱線(24小時):

010-82951332

中科院心理所諮詢志願者熱線:

010-64851106

北京紅楓婦女熱線(工作日9:00- 18:00):

010-64033383,010-64073800

青島市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0532-85659516

南京自殺干預中心救助熱線(24小時):

025-16896123

杭州心理研究與干預中心救助熱線(24小時):

0571-85029595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中心救助熱線(每天晚18:30 – 早9:30):

027-85844666

重慶市生命救助熱線:

023-66699199

廣州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020-81899120

大連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24小時):

0411-84689595

阜新市心理援助熱線:

0418-3780123

希望每一個看見自殺訊息、接到自殺求助電話的人,都不要再手足無措,希望每一顆決定要隕落的星星,都能在別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引力。

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些內容,

不過,希望你永遠都沒機會用到。

獲取最敏銳的人性心理洞察請關注——簡單心理,全球心理諮詢資源庫,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

面對已經萬分無助的Ta,我們不需要拼命堵死那些負面的想法,而是需要給Ta一個出口。畢竟,壓抑不意味著消失,沉默中更可能爆發。

在對話中,我們要去瞭解Ta 的想法,並表達包容與接納。可以去重複Ta的感受、認可Ta的情緒,但不要對Ta的負面觀點表示贊同。

可以說:“嗯,你感到活著很沒意思,很痛苦”,但不要說“活著確實沒什麼意思”。

誤區二:

試圖通過強調旁人的付出,令其回心轉意

第二個常見的誤區是,當聽到“我不想活了”這樣的話時,身邊的人有時會著急勸說道:“你看爸媽養你這麼大多不容易啊,你看朋友們最近為你的事情那麼操勞……”

這些話的本意可能是“你看,還有那麼多人關心你,愛著你”;也可能是出於對有自殺傾向者的不理解,認為選擇自殺是一件很不負責任的事,哪怕為了親人和朋友,也不該這樣做。

然而,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這都是不合適的。抑鬱症的症狀之一就是過分的內疚感(DSM-5),當他們聽到旁人為自己付出了多少時,可能會加倍地內疚、自責,認為自己活著只會拖累別人。

我們可以怎樣做?

首先要明白,抑鬱症患者不是自己想要得病的,而自殺的念頭,也是出於痛苦。這不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不是他們的錯。

其次,不要用他人給Ta施加壓力。如果想要表達身邊人的關心和愛,不要強調付出了什麼,而要表現出真正的支持、接納、包容的態度。

誤區三:

避談自殺

為了不刺激到Ta,人們往往千方百計避免提及自殺。

也許Ta剛要開口,“我這幾天看著窗戶,心想如果跳下去……”身旁的家人便立刻緊張地岔開話題,“哎呀想什麼呢!快看看我今天給你買了什麼!”

當然,這和第一個誤區類似——不說出來,不代表沒有。你不提及自殺,不代表這個念頭就不會在Ta腦子裡出現,沒有在醞釀之中。

我們可以怎樣做?

當Ta主動提起這個話題時,這也可能是一種求救信號,在表達Ta有多麼痛苦。最壞的可能性不一定會發生,但我們必須要重視。不必大驚失色,也不要回避。

當Ta並沒有提到,但我們感覺到了危機時,也可以在溝通的時候詢問:在你感到痛苦絕望的時候,你想過結束生命嗎?

交流中可以瞭解Ta的感受、想法、對自殺的理解、自殺計畫以及是否有過自殺經歷,等等。這既是一種分享和釋放,也可以得到很多重要的資訊,甚至在關鍵時刻拯救生命。

誤區四:

答應對其自殺念頭進行保密

有些情況下,Ta可能會要求:“我想自殺的這些想法,可以不要告訴任何人嗎?”在這種情況下,千萬不要答應替Ta保密。

我們可以怎樣做?

我們通常無法只靠自己的力量來幫助Ta。在尋找更加專業的幫助時,關於自殺的這些念頭,就是很重要的資訊。它也許表現了病情的嚴重程度、危機的緊急程度等。

我們可以告訴Ta,我不能幫你保密,但也並不會當成八卦一樣四處亂說;會幫Ta求助相關機構,Ta也真的會得到自己需要的説明。

誤區五:

在其突然好轉時,放鬆警惕

作為一直關心著Ta 的家人或朋友,一直以來也會受著深深的折磨。

某一天,當你看到連日裡鬱鬱寡歡的Ta,突然精神抖擻、情緒昂揚起來;抑或只是突然變得輕鬆而平靜……你會不會長出一口氣,覺得終於有所好轉了?

一定要提醒的是,這可能是一種更加危險的訊息。

抑鬱症患者突然而異常的情緒高漲,不一定是有所好轉,很有可能是躁狂的表現。躁狂發作也是心境障礙的一種。

另外,突然的輕鬆、平靜,或者其他的“好轉”跡象,也有可能是因為,Ta已經決定了走向死亡。那些“好轉”的跡象,也許只是做出了這個重要決定之後的釋然。

我們可以怎樣做?

要給予突然“好轉”足夠的重視,可以去精神科進行檢查。同時,不能放鬆警惕,加強預防其自殺的措施。

誤區六:

阻止其就醫

不止一次看到類似的求助:我心情低落很久了,覺得生活毫無意義,一度想要自殺。想去醫院檢查,但是父母不同意。他們說,你就是心情不好沒什麼大事,萬一被扣上了抑鬱症的帽子,讓別人怎麼看你?

亦或是:我被確診為抑鬱症,醫生開了藥並建議住院,但是家人覺得沒必要吃藥住院,他們覺得我痛苦到想要自殺的念頭都是兒戲,只要自己調整一下就好了。

抑鬱症的汙名化,如今依舊存在,身邊的人誤解不僅大大妨礙了抑鬱症患者接受正確的治療,還讓他們感到的羞恥和自責,甚至加重病情。

我們可以怎樣做?

作為Ta的家人和朋友,我們要正視抑鬱症以及它可能帶來的自殺念頭,不要諱疾忌醫。

抑鬱症作為一種可以明確診斷並可以治療的疾病,與其他任何疾病沒有本質區別。它並不是出於太脆弱、並不應該被責備、並不意味著“不正常”,只是意味著“生病了”。並且,它和生理疾病一樣需要重視。

在身邊人出現抑鬱的症狀,且已經產生自殺的念頭時,我們作為非專業人士,在避開以上這些誤區之外,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其尋求專業的幫助,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做什麼?

讓Ta傾訴自己的感受,認可Ta表露出的情緒,認真對待Ta自殺的想法。

關注自殺的線索。比如:言語、文字中的自殺念頭;突然改變性格或行為;近期身邊有人自殺,或者社會上有自殺事件;近期有重大事件刺激;感到生活無價值、自責、自卑;過去有過自殺史;獨處突然增多;表情淡漠;準備遺書;送出珍貴的東西等等。

從交談和觀察中,評估危險的程度。比如:試圖自殺者是否有求助:主動告訴他人自己想要自殺;是否已有明確的自殺計畫;近期是否嘗試過自殺;是否已經準備好“後事”,等等。

當你覺得Ta已經處於危險之中時,建議儘快求助於專業的諮詢或危機干預機構:

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熱線(24小時):

010-82951332

中科院心理所諮詢志願者熱線:

010-64851106

北京紅楓婦女熱線(工作日9:00- 18:00):

010-64033383,010-64073800

青島市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0532-85659516

南京自殺干預中心救助熱線(24小時):

025-16896123

杭州心理研究與干預中心救助熱線(24小時):

0571-85029595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中心救助熱線(每天晚18:30 – 早9:30):

027-85844666

重慶市生命救助熱線:

023-66699199

廣州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020-81899120

大連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24小時):

0411-84689595

阜新市心理援助熱線:

0418-3780123

希望每一個看見自殺訊息、接到自殺求助電話的人,都不要再手足無措,希望每一顆決定要隕落的星星,都能在別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引力。

我們希望更多人看到這些內容,

不過,希望你永遠都沒機會用到。

獲取最敏銳的人性心理洞察請關注——簡單心理,全球心理諮詢資源庫,人人不可錯過的心理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