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文魚?虹鱒魚?傻傻分不清楚的你不要再被騙啦!

喜歡日料的小夥伴們大都對三文魚,特別是三文魚刺身都不陌生吧!

色澤橙黃剔透的魚肉,閃著銀色柔光的魚腩,被切成大小厚度適中的片狀,擺放在鋪墊著雪白蘿蔔絲的器皿上,

只要些許芥末與醬油,就能讓味蕾得到最恣意的綻放。

然而,很多小夥伴可能都不知道的是:其實,日本人最早是不吃三文魚刺身的。美食家蔡瀾曾經在書著中提到:“正統的日本鋪子,絕對不會賣三文魚刺身”。

而其實呢,蔡瀾說的並不是這個意思,這種說法都只對了一半。

在很久以前,日本人還很貧窮的時候,尋常老百姓吃白飯是只配幾片醬蘿蔔的,優裕一點的家庭才會有一塊蒸三文魚,雖然品質較差的三文魚蒸過之後吃起來就像發泡膠,但他們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後來日本經歷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三文魚也愈賣愈貴了,只是飲食習慣已經養成的日本人沒辦法放棄掉三文魚,但即使這樣,日本人也是不敢把三文魚當刺身吃。

為什麼?

因為雖然三文魚是深海魚,但每年都要逆流遊回淡水河流產卵。

從明治維新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的工業污染日漸嚴重,殃及沿海。所以,三文魚肉裡會有大量的病菌、寄生蟲、工業污染元素,所以健康養生的日本人當然就從來不敢吃三文魚刺身咯。

不過大家又會覺得奇怪,那現在的日料店的三文魚刺身都是什麼魚?要是真的有問題,就不應該出來賣啊!

這裡,我們要從到底真正的三文魚是什麼魚來說起了。

日本的三文魚,在當地又被稱為“太平洋鮭魚”,是生在北海道河流裡,長在北嶺海峽,到了繁殖期又回到出生地產卵的“淡水魚”(我們東北也有很多太平洋鮭魚)。所以呢,寄生蟲非常多,

是不適合生吃的,只能用鹽醃制之後烤熟了吃。

而在1980年左右開始,挪威發現日本人很喜歡吃生魚,於是開始向日本出口可生吃的“正統三文魚”,也就是“大西洋鮭魚”,就是下面這個樣子的鮭魚。

挪威政府漁業部在1974年發起了“日本專案(Japan Project)”,教日本人瞭解當地鮭魚和大西洋鮭魚的區別,大西洋鮭魚因為在無菌魚塘裡人工繁殖,所以沒有寄生蟲,不用怕鬧起急性肝炎來,吃起來既安全又鮮美。漸漸的,日本人就接受了【正統三文魚=大西洋鮭魚】的概念,三文魚刺身也就開始在日本迅速流行。

至於天朝吃貨團有多愛三文魚,根據2017年1月天貓聯合CBNDate發佈的《2017中國家庭餐桌消費潮流報告》顯示,品質可控,營養均衡的三文魚在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媽媽們)的關注度排名中非常靠前,僅天貓用戶購買三文魚的頻次為每月人均購買天次約1.13次。

而且,常用來生吃的三文魚到了中國,簡直是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了。

三文魚刺身:

三文魚壽司:

清蒸三文魚:

香煎三文魚:

煙熏三文魚:

……

但是呢,在三文魚成為中國吃貨部隊的重要菜肴的時候,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你去市場上轉上一圈,就會發現同樣稱為“三文魚”,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觀、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魚類。

什麼挪威三文魚、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三文魚、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這一個怪異的名稱組合。

而實際上,正宗的“三文魚”只有大西洋鮭這一種,也就是“挪威三文魚”,才是傳統的三文魚食材。

那麼,這些種類繁多的非正宗“挪威三文魚 ”我們要怎麼分辨呢。

先看看最接近“大西洋鮭魚”的親戚“太平洋鮭魚”。

聽起來,太平洋鮭是不是很洋氣,感覺是來自美國或者其他海外國家,其實呢,在我們國家它們有更接地氣的名字——大馬哈魚。

當然,產于我國東北的大馬哈魚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太平洋鮭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外形,太平洋鮭(大馬哈魚)長這樣:

一看就覺得好不好吃的樣子,但是呢,大西洋鮭(挪威三文魚)長這樣:

是不是覺得肉身順滑了很多,看起來就充滿了彈性,看久了就有點想咬一口的樣子。

而更有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將淡水養殖、成本較低的虹鱒也稱為“三文魚”來代替大西洋鮭來賣,很多時候,我們在日料店點一盤三文魚,給我們端上來的很可能就是一盤虹鱒肉!

所以大家也要仔細看清楚虹鱒的樣子,就是下面這樣體側有淡淡的彩虹色的樣子。

不過呢,由於大部分時候我們見到的魚肉依舊是這個樣子了:

所以,還是直接看肉質區別吧。其實分辨起來也很簡單。

上圖是大西洋鮭魚(挪威三文魚),肌肉中的脂肪層要厚得多。想想您平常吃的三文魚刺身,尤其是三文魚腩的刺身,粉紅色的肌肉之間有沒有一層白色的脂肪。三文魚那豐腴的口感很大程度上就靠這脂肪層。

而虹鱒魚的肉質是沒有這樣的脂肪層的,整體色澤更加偏紅色,人工養殖的淡水虹鱒魚有寄生蟲的風險更高,也沒有進口三文魚的冷凍殺滅寄生蟲的嚴苛標準,所以,完全不建議生吃哦!

而其他的那些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那麼辦法就是一定要認准產地了,只有出自挪威的鮭魚才能叫做大西洋鮭魚或者是挪威三文魚!

要知道,挪威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魚生產國, 出口占到70%。挪威三文魚出口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每一天1400萬份挪威三文魚端上人們的餐桌。

感覺簡直萌的不要不要滴。

而這一次中國工程不僅僅出動了海產局,就連挪威首相也親自來做銷售員了,4月7日,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女士和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北京會面了。據說,今年挪威三文魚的銷量會提升65%,這就是天貓上的吃貨的力量!

圖:馬雲同挪威首相索爾貝格、挪威外交大臣布倫德單獨會面並深入交流

圖: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7中國挪威商業峰會上做主題發言

不過,大部分網友都覺得,挪威首相帶著三文魚會面馬爸爸,最開心的應該是天貓自己啊!

畢竟,貓可是最愛吃魚的。

大西洋鮭魚因為在無菌魚塘裡人工繁殖,所以沒有寄生蟲,不用怕鬧起急性肝炎來,吃起來既安全又鮮美。漸漸的,日本人就接受了【正統三文魚=大西洋鮭魚】的概念,三文魚刺身也就開始在日本迅速流行。

至於天朝吃貨團有多愛三文魚,根據2017年1月天貓聯合CBNDate發佈的《2017中國家庭餐桌消費潮流報告》顯示,品質可控,營養均衡的三文魚在中國消費者(特別是媽媽們)的關注度排名中非常靠前,僅天貓用戶購買三文魚的頻次為每月人均購買天次約1.13次。

而且,常用來生吃的三文魚到了中國,簡直是十八般武藝都使出來了。

三文魚刺身:

三文魚壽司:

清蒸三文魚:

香煎三文魚:

煙熏三文魚:

……

但是呢,在三文魚成為中國吃貨部隊的重要菜肴的時候,也出現了一個新的問題。

如果你去市場上轉上一圈,就會發現同樣稱為“三文魚”,居然冒出了很多外觀、質地和口感各不同的魚類。

什麼挪威三文魚、大西洋三文魚、太平洋三文魚、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甚至還出現了“淡水三文魚”這一個怪異的名稱組合。

而實際上,正宗的“三文魚”只有大西洋鮭這一種,也就是“挪威三文魚”,才是傳統的三文魚食材。

那麼,這些種類繁多的非正宗“挪威三文魚 ”我們要怎麼分辨呢。

先看看最接近“大西洋鮭魚”的親戚“太平洋鮭魚”。

聽起來,太平洋鮭是不是很洋氣,感覺是來自美國或者其他海外國家,其實呢,在我們國家它們有更接地氣的名字——大馬哈魚。

當然,產于我國東北的大馬哈魚的另外一個名字就是太平洋鮭了。

首先,我們來看看外形,太平洋鮭(大馬哈魚)長這樣:

一看就覺得好不好吃的樣子,但是呢,大西洋鮭(挪威三文魚)長這樣:

是不是覺得肉身順滑了很多,看起來就充滿了彈性,看久了就有點想咬一口的樣子。

而更有一些人為了牟取暴利,將淡水養殖、成本較低的虹鱒也稱為“三文魚”來代替大西洋鮭來賣,很多時候,我們在日料店點一盤三文魚,給我們端上來的很可能就是一盤虹鱒肉!

所以大家也要仔細看清楚虹鱒的樣子,就是下面這樣體側有淡淡的彩虹色的樣子。

不過呢,由於大部分時候我們見到的魚肉依舊是這個樣子了:

所以,還是直接看肉質區別吧。其實分辨起來也很簡單。

上圖是大西洋鮭魚(挪威三文魚),肌肉中的脂肪層要厚得多。想想您平常吃的三文魚刺身,尤其是三文魚腩的刺身,粉紅色的肌肉之間有沒有一層白色的脂肪。三文魚那豐腴的口感很大程度上就靠這脂肪層。

而虹鱒魚的肉質是沒有這樣的脂肪層的,整體色澤更加偏紅色,人工養殖的淡水虹鱒魚有寄生蟲的風險更高,也沒有進口三文魚的冷凍殺滅寄生蟲的嚴苛標準,所以,完全不建議生吃哦!

而其他的那些帝王三文魚、紅三文魚、阿拉斯加三文魚等,那麼辦法就是一定要認准產地了,只有出自挪威的鮭魚才能叫做大西洋鮭魚或者是挪威三文魚!

要知道,挪威可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魚生產國, 出口占到70%。挪威三文魚出口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每一天1400萬份挪威三文魚端上人們的餐桌。

感覺簡直萌的不要不要滴。

而這一次中國工程不僅僅出動了海產局,就連挪威首相也親自來做銷售員了,4月7日,挪威首相索爾貝格女士和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北京會面了。據說,今年挪威三文魚的銷量會提升65%,這就是天貓上的吃貨的力量!

圖:馬雲同挪威首相索爾貝格、挪威外交大臣布倫德單獨會面並深入交流

圖:阿裡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在2017中國挪威商業峰會上做主題發言

不過,大部分網友都覺得,挪威首相帶著三文魚會面馬爸爸,最開心的應該是天貓自己啊!

畢竟,貓可是最愛吃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