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四川白酒得了“全國第一”後還在加速改革,為啥?

↑ 點擊上方“四川發佈”關注我們

據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的2016年我國白酒行業資料顯示,我省白酒產量穩居第一,年產量達到402.67萬千升,遙遙領先第二名河南省近300萬千升。

川酒產量多、名頭大已經是家喻戶曉之事,

但是“大而不強”的說法也在業內流傳許久。四川發佈用戶端記者發現,為化解這一尷尬,近年來,四川在促進白酒“提產”時,也將“提質”同步進行。今天,我們來看看川酒走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路。

年產量遙遙領先,可繞地球N圈

回望2016年,川酒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國家統計局近日發佈2016年我國白酒行業資料,2016年1-12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完成釀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同比增長3.23%。其中,四川省位居我國白酒產量第一位,遙遙領先第二名河南省近300萬千升,年產量達到402.67萬千升,增長8.65%。占全國釀酒產量近30%,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119億元,占全國酒類業務收入近35%,川酒已經成為四川省呈現給廣大消費者一張飄香的名片。

在中國白酒界有一句俗語叫:東不入皖,西不入川。全國八大名酒四川便佔據六個席位,集中了五糧液、劍南春、瀘州老窖、郎酒、全興、沱牌等被譽為“六朵金花”的國內知名品牌,形成了以此為核心的龐大生產基地,並由此蘊育了大量新興品牌,如小角樓、江口醇等。作為白酒“重鎮”的同時,四川也是中國白酒原酒供應基地,其原酒產量佔據了國內白酒原酒產量的半壁江山,

並由此帶動了酒業上游相關行業的發展。

川酒面臨的尷尬:規模大就代表強嗎?

由於獨特的地理氣候優勢,我省一直是中國酒業的重鎮,勤勞智慧的巴蜀先民釀造了濃香醇厚的美酒,川酒文化獨樹一幟影響廣泛而深遠,川酒遠銷五大洲享譽海內外,

但是川酒“大而不強”的隱患卻成為很多人的共識。川酒的不強大約體現在它具備了太多了先天優勢,反而導致它後期的競爭力不強,也就是說川酒即便是“強”,更多只能在生產層面上的傳統優勢和地緣優勢,在對市場反應、掌控、整合、抗壓方面,並不能稱為“強”。經過梳理,我們大概可以看出川酒的“大而不強”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產業結構與資源配置的集中度低

常年以來,

四川白酒的產業鏈較長,從“六朵金花”企業到省內二、三線企業,再到大量分佈的小型企業和原酒企業,這種龐大而分散的產業結構,導致川酒資源配置較為分散,過度競爭相互殺價,甚至出現原酒企業輸出優質產品,外省酒企用川酒提供的“子彈”打回四川名酒企業的情況。

在之前一段時期內,特別是白酒行業的黃金十年中,這種產業結構為川酒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推動,使產業規模迅速壯大。而隨著行業深度調整期的持續影響,白酒市場呈現出“強分化”趨勢,名酒企業市場優勢地位進一步放大,資源集中度低的情況,便直接轉化為企業競爭力不足,制約了川酒的發展。

2.市場品類不均

四川白酒的崛起,得益于高端白酒的“量價齊升”,受到良好市場的鼓勵,知名白酒企業紛紛推出高端白酒,它們成就了川酒的高利潤和高營收,甚至塑造了川酒高端的品牌形象,但由於高中低端品類不均,佔據消費基礎最廣的中低端白酒被大量忽視。

3.過度依賴

四川是濃香型白酒的龍頭,在全國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但它的弱點同樣是濃香型白酒比例過大。

化解“大而不強”的尷尬,振興川酒迎新活力

四川作為白酒大省,是全國白酒銷售收入、利潤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白酒業已經成為四川重要的支柱產業,為了解決川酒“大而不強”這種尷尬的局面,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省長尹力便數次表態要將川酒做大做強。↓↓↓

2016年3月的2016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提出,希望廣大酒企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動向,著力推進區域產業合作,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鞏固提升川酒市場佔有率,不斷發展壯大四川白酒特色優勢產業,“我們將加強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支持,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好協調服務,強化酒業行業引導。”

2016年9月的四川白酒產業調研座談會

尹力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兼併重組,搞資本運作。”尹力認為,在現代經濟形勢下,上百億、幾十億的酒企如果沒有資本運營概念,很快就會敗下陣來。企業發展既要抓經營管理,更要抓住改革的關鍵著力點,“必須要走出去。”

2017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

尹力表示,今後四川省將更加注重創新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習借鑒國內外酒類企業先進的技術管理和行銷經驗,大力優化川酒產品的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品質為根本,進一步創建知名品牌,大力開發多元化精細化的產品,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除了省長尹力為振興川酒發話,作為四川一張重要的名片,四川省白酒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直都在緊鑼密鼓的部署中。↓↓↓

2016年8月初

由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等川內白酒龍頭企業,聯合四川大學、四川理工學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發起建立的四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瀘州掛牌。

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授牌現場

2016年8月5日

瀘州市政府印發《瀘州市加快建成千億白酒產業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從並購重組、生產區安全、塑造大品牌、培養專業人才等方面提出要求,給川酒的供給側改革“快馬加鞭”。

2016年12月

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召集相關單位就《四川省白酒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方案進行研討,“扶優限劣、加快重組”就是議題之一。

2017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大川酒,是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大內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食品飲料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產業,到2020年,食品飲料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2萬億元,其中白酒行業在目前2100億元的基礎上有望超過3000億元。

除了政策上的支援,川酒企業結合自身特色,以四川釀酒優質品牌、品質資源為依託,發力新一代消費群體、打造酒類的新品類,夯實川酒市場、品牌地位,促進川酒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如劍南春推出的“純享21”、瀘州老窖推出的“三人炫”的成功突圍都使得川酒逐鹿年輕消費市場的競爭進一步白熱化。

白酒文化,在四川源遠流長,國內白酒市場的黃金十年中,川酒龍頭企業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在全國都享譽盛名。2012年開始,整個白酒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價格泡沫等一系列問題,不少企業開始痛定思痛,思考如何轉型和調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措施、企業自身的調整,正在給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川酒企業注入全新的活力。

使產業規模迅速壯大。而隨著行業深度調整期的持續影響,白酒市場呈現出“強分化”趨勢,名酒企業市場優勢地位進一步放大,資源集中度低的情況,便直接轉化為企業競爭力不足,制約了川酒的發展。

2.市場品類不均

四川白酒的崛起,得益于高端白酒的“量價齊升”,受到良好市場的鼓勵,知名白酒企業紛紛推出高端白酒,它們成就了川酒的高利潤和高營收,甚至塑造了川酒高端的品牌形象,但由於高中低端品類不均,佔據消費基礎最廣的中低端白酒被大量忽視。

3.過度依賴

四川是濃香型白酒的龍頭,在全國中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但它的弱點同樣是濃香型白酒比例過大。

化解“大而不強”的尷尬,振興川酒迎新活力

四川作為白酒大省,是全國白酒銷售收入、利潤和出口量最大的省份,白酒業已經成為四川重要的支柱產業,為了解決川酒“大而不強”這種尷尬的局面,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其中,我們可以看到省長尹力便數次表態要將川酒做大做強。↓↓↓

2016年3月的2016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

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提出,希望廣大酒企牢牢把握產業發展動向,著力推進區域產業合作,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鞏固提升川酒市場佔有率,不斷發展壯大四川白酒特色優勢產業,“我們將加強白酒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支持,進一步簡政放權,做好協調服務,強化酒業行業引導。”

2016年9月的四川白酒產業調研座談會

尹力再次強調:“要堅定不移地兼併重組,搞資本運作。”尹力認為,在現代經濟形勢下,上百億、幾十億的酒企如果沒有資本運營概念,很快就會敗下陣來。企業發展既要抓經營管理,更要抓住改革的關鍵著力點,“必須要走出去。”

2017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

尹力表示,今後四川省將更加注重創新發展,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習借鑒國內外酒類企業先進的技術管理和行銷經驗,大力優化川酒產品的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品質為根本,進一步創建知名品牌,大力開發多元化精細化的產品,適應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除了省長尹力為振興川酒發話,作為四川一張重要的名片,四川省白酒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直都在緊鑼密鼓的部署中。↓↓↓

2016年8月初

由瀘州老窖、劍南春、郎酒等川內白酒龍頭企業,聯合四川大學、四川理工學院、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發起建立的四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在瀘州掛牌。

川省白酒釀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授牌現場

2016年8月5日

瀘州市政府印發《瀘州市加快建成千億白酒產業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從並購重組、生產區安全、塑造大品牌、培養專業人才等方面提出要求,給川酒的供給側改革“快馬加鞭”。

2016年12月

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召集相關單位就《四川省白酒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方案進行研討,“扶優限劣、加快重組”就是議題之一。

2017年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做大川酒,是深入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大內容。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把食品飲料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產業,到2020年,食品飲料銷售收入有望達到1.2萬億元,其中白酒行業在目前2100億元的基礎上有望超過3000億元。

除了政策上的支援,川酒企業結合自身特色,以四川釀酒優質品牌、品質資源為依託,發力新一代消費群體、打造酒類的新品類,夯實川酒市場、品牌地位,促進川酒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如劍南春推出的“純享21”、瀘州老窖推出的“三人炫”的成功突圍都使得川酒逐鹿年輕消費市場的競爭進一步白熱化。

白酒文化,在四川源遠流長,國內白酒市場的黃金十年中,川酒龍頭企業五糧液、瀘州老窖、水井坊在全國都享譽盛名。2012年開始,整個白酒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價格泡沫等一系列問題,不少企業開始痛定思痛,思考如何轉型和調整。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政府的措施、企業自身的調整,正在給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川酒企業注入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