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贏過諸葛亮,史書上的這個記載,讓人誤會了千年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打贏過諸葛亮,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先前蘿蔔已經談論過,史料上記載,司馬懿和諸葛亮只對決了兩次。

第一次,231年,諸葛亮以木牛流馬運糧,出兵岐山。

司馬懿親自督率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迎敵,卻據守不戰,被人譏笑“畏蜀如虎”。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擊,被射殺。

第二次,234年,諸葛亮兵出斜穀,駐紮五丈原,司馬懿再次出兵禦敵。雙方相峙百餘日,諸葛亮多次派人挑戰,司馬懿軍堅守不出。諸葛亮病逝,蜀漢退軍。司馬懿率軍追擊,被諸葛亮生前佈置的陣勢嚇退,“死諸葛走生仲達”。

這是諸葛亮最後的兩次北伐,怎麼看似乎都是司馬懿落下風啊。

然而,史書上卻對231年的那一次北伐,有著截然不同的兩種記載。

諸葛亮四、五次北伐路線圖

“諸葛亮寇天水,圍于祁山。天子乃使帝(司馬懿)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淩、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

亮聞大軍且至,乃自帥眾將芟上邽之麥。諸將皆懼,帝(司馬懿)曰:‘吾倍道疲勞,此曉兵者之所貪也。亮不敢據渭水,此易與耳。’

進次漢陽,與亮相遇,帝列陣以待之。使將牛金輕騎餌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亮屯鹵城,據南北二山,斷水為重圍。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

天子使使者勞軍,增封邑。”

這是出自《晉書·宣帝紀》,關於諸葛亮和司馬懿在祁山相遇的記載。大意是,

諸葛亮圍攻祁山,趁機收了魏國的麥子。魏將害怕。司馬懿率軍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列陣以待。

司馬懿派遣金牛率輕騎引誘諸葛亮,諸葛亮敗退至祁山,屯兵鹵城,據南北二山,堵水築圍牆。魏軍攻破諸葛亮防禦,諸葛亮趁夜逃走。司馬懿率軍追擊,大破蜀軍,俘獲斬首數萬。

按照這個記載,司馬懿此戰大勝蜀軍,斬首數萬,就連魏明帝曹叡,都給他增加了封邑。

《虎嘯龍吟》司馬懿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卻記載的非常簡單:“亮複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

裴松之在後面補注了一段來自《漢晉春秋》的記載:“亮圍祁山。魏明帝使司馬宣王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

宣王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宣王等尋亮至於鹵城,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

夏,五月,辛巳,宣王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于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宣王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

《三國志·張郃傳》後續記載:“宣王遣張郃追之。郃進至木門,與亮戰,蜀人乘高部伏,弓弩亂髮,飛失中郃右膝而卒。”

大意是諸葛亮出祁山,以木牛流馬運糧,司馬懿領軍抵禦。諸葛亮擊退費耀等,趁機割了魏國的麥子。諸葛亮和司馬懿相遇,司馬懿不敢應戰,只在後面觀察,眾人笑他“畏蜀如虎”。

司馬懿令張郃往南攻打何平,自率中軍攻擊諸葛亮。諸葛亮派魏延等人迎敵,大破魏軍,斬首三千多人。司馬懿又退守營寨。諸葛亮因糧盡退走,司馬懿遣張郃追擊,中計被殺。

按照這個記載,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攻打,只是防守,還被譏笑“畏蜀如虎”,看准機會出擊,卻被諸葛亮打敗,斬首三千多人。諸葛亮退軍,還讓張郃追,又白白損失了張郃。

《虎嘯龍吟》諸葛亮

我們對比一下兩本史書對於這個事件的記載。

相同點:兩書都記載了諸葛亮帶兵奪上邽糧草。

不同點:《晉書》記魏軍卸甲輕裝,日夜兼程,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雙方交戰,司馬懿大勝;裴松之引自《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交戰,後來主動交戰,卻被打敗,還損失了張郃。

《晉書》記載司馬懿打贏了諸葛亮,《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打贏了司馬懿,同樣的歷史事件,在兩本史書上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打贏諸葛亮?

司馬懿有沒有打贏諸葛亮

《晉書》是由唐朝的房玄齡等人合著,為唐太宗主持編纂的官修史書,雖然承襲舊文,記載了一些神怪故事,但很少有曲意回護的內容,唐太宗更不可能美化司馬懿。

裴松之注引用的《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編纂的一部史書,內容從東漢建立至西晉滅亡,以蜀漢為正統,魏國躥漢禪晉,以為謀逆,似乎有醜化司馬懿的嫌疑。

照這樣看來,《晉書》似乎可靠性更高啊。

但是細究之下,我們會發現,《漢晉春秋》和《三國志》成書時距事件發生時間百年左右,而《晉書》的成書時間已經在三百年後了。

用三百年後的史書,否定當時的史書,似乎不妥。

對於戰爭過程的描述,《漢晉春秋》明顯要比《晉書》詳略,可見前者參考的的相關資料一定很多。關於張郃之死,《漢晉春秋》和《三國志》記載大致相同,《晉書》卻並無記載。

似乎《漢晉春秋》比《晉書》更可靠些啊。

司馬懿和諸葛亮祁山之戰

《三國演義》這種明顯尊劉貶曹的小說,基本上是按照《漢晉春秋》的記載所改編。而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鑒》時,也基本上全文引用了《漢晉春秋》關於這一戰的記載。

歷代的學者也都普遍認為,司馬懿和諸葛亮祁山之戰,諸葛亮占了上風,司馬懿並沒有打贏諸葛亮。

至於戰爭的結果,司馬懿保住隴西糧食,解了祁山之圍,最終兩軍在相持中,蜀軍糧草耗盡退兵,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

真實的歷史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司馬懿到底有沒有打贏諸葛亮?《晉書》的這個記載,讓人誤會一千多年了,恐怕還會誤會下去。

弓弩亂髮,飛失中郃右膝而卒。”

大意是諸葛亮出祁山,以木牛流馬運糧,司馬懿領軍抵禦。諸葛亮擊退費耀等,趁機割了魏國的麥子。諸葛亮和司馬懿相遇,司馬懿不敢應戰,只在後面觀察,眾人笑他“畏蜀如虎”。

司馬懿令張郃往南攻打何平,自率中軍攻擊諸葛亮。諸葛亮派魏延等人迎敵,大破魏軍,斬首三千多人。司馬懿又退守營寨。諸葛亮因糧盡退走,司馬懿遣張郃追擊,中計被殺。

按照這個記載,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攻打,只是防守,還被譏笑“畏蜀如虎”,看准機會出擊,卻被諸葛亮打敗,斬首三千多人。諸葛亮退軍,還讓張郃追,又白白損失了張郃。

《虎嘯龍吟》諸葛亮

我們對比一下兩本史書對於這個事件的記載。

相同點:兩書都記載了諸葛亮帶兵奪上邽糧草。

不同點:《晉書》記魏軍卸甲輕裝,日夜兼程,在漢陽與諸葛亮相遇,雙方交戰,司馬懿大勝;裴松之引自《漢晉春秋》記載,司馬懿不敢和諸葛亮交戰,後來主動交戰,卻被打敗,還損失了張郃。

《晉書》記載司馬懿打贏了諸葛亮,《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打贏了司馬懿,同樣的歷史事件,在兩本史書上出現截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到底哪一個才是真的?

司馬懿到底有沒有打贏諸葛亮?

司馬懿有沒有打贏諸葛亮

《晉書》是由唐朝的房玄齡等人合著,為唐太宗主持編纂的官修史書,雖然承襲舊文,記載了一些神怪故事,但很少有曲意回護的內容,唐太宗更不可能美化司馬懿。

裴松之注引用的《漢晉春秋》,是東晉史學家習鑿齒編纂的一部史書,內容從東漢建立至西晉滅亡,以蜀漢為正統,魏國躥漢禪晉,以為謀逆,似乎有醜化司馬懿的嫌疑。

照這樣看來,《晉書》似乎可靠性更高啊。

但是細究之下,我們會發現,《漢晉春秋》和《三國志》成書時距事件發生時間百年左右,而《晉書》的成書時間已經在三百年後了。

用三百年後的史書,否定當時的史書,似乎不妥。

對於戰爭過程的描述,《漢晉春秋》明顯要比《晉書》詳略,可見前者參考的的相關資料一定很多。關於張郃之死,《漢晉春秋》和《三國志》記載大致相同,《晉書》卻並無記載。

似乎《漢晉春秋》比《晉書》更可靠些啊。

司馬懿和諸葛亮祁山之戰

《三國演義》這種明顯尊劉貶曹的小說,基本上是按照《漢晉春秋》的記載所改編。而司馬光在編纂《資治通鑒》時,也基本上全文引用了《漢晉春秋》關於這一戰的記載。

歷代的學者也都普遍認為,司馬懿和諸葛亮祁山之戰,諸葛亮占了上風,司馬懿並沒有打贏諸葛亮。

至於戰爭的結果,司馬懿保住隴西糧食,解了祁山之圍,最終兩軍在相持中,蜀軍糧草耗盡退兵,這一點是毫無爭議的。

真實的歷史情況到底是什麼樣的?司馬懿到底有沒有打贏諸葛亮?《晉書》的這個記載,讓人誤會一千多年了,恐怕還會誤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