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這9種人在,就別叫我出來騎車!

很多騎行人喜歡孤獨

享受一個人在路上的旅程

一路旅行,一路修行

無論環哪個省、或川藏、或環中國

但難忘的旅程,並非一直在路上

週末、夜騎、晨練

總有你的訓練、騎游、腐敗夥伴

不止騎行

還有屬於你的社交咯

那麼,結伴外出騎行

有哪些討厭的行為呢?

一起吐槽一下咯!

先前,山東德州騎行團在機動車道上晨練並頻繁闖紅燈被德州交警抓拍,該段視頻迅速在社交媒體上傳播。德州某場自行車比賽因此事件直接取消,車友騎行不能以犧牲自身安全為代價。

騎自行車闖紅燈是一種違章行為,但並不違法。在日常生活中,拋開極度自製的騎友,

闖紅燈總顯得那麼不可避免。騎自行車是肉包鐵,而路邊小轎車甚至大卡車是鐵包肉。中國式過馬路成為被大眾調侃社會現象,對大家而言一次都撞不起。

起晚了、丟三拉四、忘記了、搞混了,當三五好友一起約好週六騎車,總會有某位朋友因為一些原因遲到。關係比較好、稍微等一會對大家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

約好早晨8點集合出發,7點45分早早來到集合點。20人不到小隊緩緩成型,

直到快9點才出發,因為大家都在等最後一個來晚的朋友,而你恰恰跟他並不太熟,這時候就真的超級煩啦,相信好多人都遇到過。

網路環境相對寬鬆自由,某些社群人員素質良莠不齊,鍵盤黨應運而生。

動嘴比動手更為容易,在被窩刷群、刷X吧、刷X博,

比凍得冷呵呵、熱哈哈出門騎車,更為簡單實現。他們也從不缺席“DA牙盤軟”、“Trek Madone 9.9 VS s-works venge 誰氣動性更好”、“Shimano VS Campagnolo 套件誰更好用”諸如此類的話題,與對各種熱點的討論。

對每個喜歡騎車的男孩子/女孩子而言,公路/山地自行車都是他們的大玩具。他們追求器材是出於器材的熱愛,

喜歡親身體驗器材的不斷進步(大家一起開脫)。

但是,當你在一個人均整車2k的QQ群,討論動輒2k的鎖鞋、騎行服、眼鏡,就很一言難盡了(可以換個群討論嘛)。對於器材黨來說,他們可能會覺得周圍人特別不可思議,但周圍人會覺得他神煩,蠻喜歡器材黨的(雖然都買不起)。

有社交的地方就會有男男女女,但如果會加群裡每個女孩子為好友、會私聊、會出來約,就不得不讓人懷疑動機不純了。

無論大學生車協還是車店俱樂部,總會偶爾混雜進來幾個奇葩。掛著川藏線淨化心靈的幌子,出來騙小姑娘,隨著時間、閱歷增長最終所有人都會去到很多地方咯。

還記得京城騎行圈第一案落坡嶺案嗎?2015年9月12日,A哥(化名)與朋友相約騎行前往門頭溝安家莊河灘進行自助燒烤,在返回途中於落坡嶺鐵道口附近,不幸遭遇意外,重度顱腦損傷,傷勢過重,不治而逝,享年53歲。一年後,A哥家屬以“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為由,上訴至門頭溝法院,起訴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和同行七名騎友,認為被告應對A哥的死亡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關於這一案件的討論大量集中在喝酒相關的細節上,縱然現在案件已經塵埃落定,但別忘記,生命只有一次,請勿酒後駕車。

我不會跟不戴頭盔的車友一起出去騎車。

對於運動自行車而言,時間長、速度快。無論是身邊騎友實例抑或網上流傳的事件,都指向外出騎行必須佩戴頭盔這一合理訴求。

但某些剛騎車的新人抑或老鳥,生理、心理上均不太能適應戴頭盔這一行為。恰好騎車幾載從未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心存僥倖總感覺身邊現實案例與自己無關。在勸說無效的前提下,除了遠離不戴頭盔的騎友,好像並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有人喜歡長途騎遊、有人喜歡週末郊遊,同樣有人喜歡追求速度。這種騎友騎著很輕量的公路車、穿著超緊身騎行服、水壺裡放著能量沖劑、穿著略顯樸素的鎖鞋。

當與他們單約時,總是能感觸到夢魘般絕望。總有些不諳人情的拉爆党,立志在每次騎行中都把同伴拉爆,只想的休閒騎的朋友還是早早遠離吧。

有吃瓜群眾的場所就有網紅,有網紅的地方就有江湖。對網紅而言,騎行與其他運動沒有任何區別。曬曬車、曬曬臉、曬曬玩、曬曬吃、曬曬裝備,自然會吸引到一大票粉絲。

“WOC這個景好看,快來拍我”

“別站著啊快蹲下,最好趴地上——這樣顯腿長啊你懂不懂!”

“喏我這個角度好看——看我!這個角度!懂了嗎!淨瞎拍。”

“我一會兒抬起頭你要抓拍出你叫我名字我沖你笑的美好感,懂了嗎?”

不懂不懂。

在返回途中於落坡嶺鐵道口附近,不幸遭遇意外,重度顱腦損傷,傷勢過重,不治而逝,享年53歲。一年後,A哥家屬以“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為由,上訴至門頭溝法院,起訴北京市自行車運動協會和同行七名騎友,認為被告應對A哥的死亡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

關於這一案件的討論大量集中在喝酒相關的細節上,縱然現在案件已經塵埃落定,但別忘記,生命只有一次,請勿酒後駕車。

我不會跟不戴頭盔的車友一起出去騎車。

對於運動自行車而言,時間長、速度快。無論是身邊騎友實例抑或網上流傳的事件,都指向外出騎行必須佩戴頭盔這一合理訴求。

但某些剛騎車的新人抑或老鳥,生理、心理上均不太能適應戴頭盔這一行為。恰好騎車幾載從未發生嚴重交通事故,心存僥倖總感覺身邊現實案例與自己無關。在勸說無效的前提下,除了遠離不戴頭盔的騎友,好像並沒有其他解決方法。

有人喜歡長途騎遊、有人喜歡週末郊遊,同樣有人喜歡追求速度。這種騎友騎著很輕量的公路車、穿著超緊身騎行服、水壺裡放著能量沖劑、穿著略顯樸素的鎖鞋。

當與他們單約時,總是能感觸到夢魘般絕望。總有些不諳人情的拉爆党,立志在每次騎行中都把同伴拉爆,只想的休閒騎的朋友還是早早遠離吧。

有吃瓜群眾的場所就有網紅,有網紅的地方就有江湖。對網紅而言,騎行與其他運動沒有任何區別。曬曬車、曬曬臉、曬曬玩、曬曬吃、曬曬裝備,自然會吸引到一大票粉絲。

“WOC這個景好看,快來拍我”

“別站著啊快蹲下,最好趴地上——這樣顯腿長啊你懂不懂!”

“喏我這個角度好看——看我!這個角度!懂了嗎!淨瞎拍。”

“我一會兒抬起頭你要抓拍出你叫我名字我沖你笑的美好感,懂了嗎?”

不懂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