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斥鉅資聯手出門問問,大眾在智慧出行方面要布什麼局?

眾所周知,智慧化已經成為汽車發展最重要的方向之一,誰佔領這一技術高地,誰就能在未來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繼即將獲批的江淮大眾之後,4月6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與領先的人工智慧(AI)公司出門問問正式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共同致力於研發並應用車載人工智慧技術。

根據此前一周簽署的合作協定,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各持50%的股份。只不過,這一次不再是整車企業,落腳點選中了當下大熱的車載人工智慧領域。

在此次合作中,大眾汽車投資共計1.8億美元,並承諾今後將與新的合作夥伴共同致力於研發並應用車載人工智慧技術。

這也是跨國車企首次與中國創業公司就當前最熱的智慧出行方面建立合資企業——一個是在華年銷近400萬輛的巨頭,一個是異軍突起的高科技行業新星,此次雙方合作的意義,不僅在於呈現了大眾汽車本土化策略的最新動作,還在於揭開了傳統汽車製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提供者這一鴻篇巨制的一角。

合作:深耕車載AI解決方案

儘管人們對未來汽車及交通出行體系的構想百花齊放,但汽車智慧化作為大趨勢,已然成為從主機廠到上下游供應商、配套商共同發力的新疆場。

正如發佈會當天的宣傳視頻所展示的那樣,在大眾汽車描繪的藍圖中,汽車今後不僅將在安全快捷地幫助人類移動的老本行上持續精進,

還將扮演起消費者的個人助手和管家。通過語音交互技術,使用者可以控制家用電器、預訂商品、及時安排辦公及會客事宜,並與其他交通方式無縫對接。無疑,在汽車和車企轉變角色的過程中,作為第一大新車市場的中國將扮演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重要實驗基地。

作為全球銷量第一的整車企業,大眾汽車在移動出行領域的任何舉動,都被業界視作風向標。在中國,

除了在自身體系內加強創新,大眾在尋找本地合作夥伴上,也走到了所有跨國車企前列。

正如大眾汽車(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在開場發言中指出,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數位化網路正在顛覆汽車產業,車企必須時刻做好準備,攜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才能將挑戰轉化為機遇。此次,大眾與出門問問合作,“將不斷加強以人為本的移動出行服務,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並進一步探索這些解決方案在世界範圍內應用的可能。”

而在高科技公司眼中,汽車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最佳切入點之一,五花八門的用車場景為人工智慧的實用化提供了眾多可能。問題在於,在中國本土創業團隊中,大眾汽車為何選擇出門問問這樣一家成立5年、由年輕人掛帥並運作的公司?解讀雙方領導的表態不難看出,出門問問在自然語言交互、軟硬體結合以及當地語系化服務上的優勢,是其脫穎而出的緣由。

就具體產品形態而言,出門問問目前已在後裝市場推出名為“問問魔鏡”的智慧後視鏡,可提供導航、資訊點(POI)搜索、即時通訊、車載聲控資訊娛樂系統等功能;與另一款產品“問問魔眼”搭配後,可進一步實現包括車道偏離預警、碰撞預警等高級駕駛輔助(ADAS)功能。

從活動現場的展車來看,這兩款產品可以簡單便捷地整合到大眾汽車集團在華銷售的各個品牌的車型上;今後,新的合資企業還將開展基於車內語音交互功能的車聯網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官方明確表示,“除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的車型以外,合資雙方相信這些技術對整個汽車行業同樣極具吸引力,並對為業界品牌開發相關產品持開放態度。”

就此,有分析指出,大眾汽車選擇與本土高科技企業新建合資公司以推動車載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並且對相關技術成果的推廣持開放態度,這本身就是對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傳統合作模式的突破,顯示了大眾在構築橫向和縱向雙重價值鏈上的長遠圖謀。

作為一名有留美經歷的工程師,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表示,他認為,車載人工智慧對汽車業的重塑會經歷三個階段,即硬體升級、交互升級和智慧升級,通過對硬體和控制方式的持續優化,最終實現“不分場景,不分時間,為用戶提供最貼心最個性化的服務”。

而在談到這次合作的背景時,他指出,科技公司有技術方案,但苦於自己沒有落地的場景和產品;另一方面,大眾汽車有非常強大的整車產品以及品牌和銷售管道;由此,一方出技術、一方出平臺,通過優勢互補,就形成了實現上述三階段論螺旋式反覆運算的理想組合。

願景:打造移動出行生態圈

按照參會雙方高層人士的說法,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的合作,是在過去幾個月內經過密集的思想碰撞後迅速敲定的,也就是說,這一項目的啟動時間點大約在去年廣州車展前後。

人們都還記得,正是在那次車展期間,大眾在移動出行領域的本土化佈局初露端倪——除了與江淮就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之外,還在網路約車領域與滴滴出行展開合作,並在分時租賃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則與首汽集團建立合作機制。如果放在這一大背景下考察,大眾與出門問問成立的新合資企業,仍是圍繞其“攜手同心-2025戰略”而佈設的許多枚棋子之一。

正因如此,在發佈會後的訪談環節,大眾在移動出行戰略上的具體構想,被視為比此次合作本身更吸引眼球的方面。大眾汽車全球副總裁、大眾中國戰略兼市場及銷售執行副總裁的蘇偉銘,作為大眾與出門問問合資公司的負責人,也成了媒體追逐的關鍵人物。

蘇偉銘告訴記者,包括與滴滴、首汽、出門問問的合作,大眾移動出行戰略在中國部署的專案多達12~13個,計畫兩三年內落地。儘管他沒有進一步公開具體某個項目的細節,但如他所言,“1.8億美元只是開始,人工智慧也只是大眾在中國打造移動出行‘生態圈’的一小部分”,今後,大眾移動出行戰略的實施,將通過三個分工明確又彼此關聯的板塊完成:

車內:指以車聯網為基礎的智慧應用,即如何通過硬體實現車際網,同時將汽車與互聯網相連,並讓三者最終實現一種基於統一的協議,在人、車、路、雲之間資料互通。此次與出門問問合作研發車載智慧技術,根本訴求就是為實現人車互聯提供軟硬體支援。

車輛周邊:指為了讓汽車變成更智慧化的交通工具而構建具體的配套設施,例如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新能源車充電服務網路,以及共用汽車停車場,並通過車聯網技術預約用車和停車,達到車輛能源供應、智慧用車的無縫連接。

交通形式的智慧化管理:指以優選方式為使用者提供出行路線、出行方式,這又涉及通過大資料、雲服務等統籌不同交通工具的智慧化運行,如何做好最後一公里的銜接等。

更重要的是,蘇偉銘強調,簡單的採購供應商模式因容易被模仿而不會被採納,大眾中國未來的12~13個戰略專案的合作方式,將主要採用合資或深度介入的合作,此舉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作各方調動資源的能力,而且更有利於雙方在相關業務上的深度發掘。

換言之,新型合作方式的目的是洞察、設計並研發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產品,以滿足所有汽車的應用需求,這比單純地提供幾萬輛汽車或者做單線投資,更具長遠的戰略意義。

經由一系列規劃,大眾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個專案的銜接,根據中國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規劃和建設智慧城市,借助人工智慧實現的車聯網服務今後會在眾多生活場景中實現。

對大眾汽車來說,其未來5~10年內的改變將令外界目不暇接,從而逐漸從一個製造硬體的公司轉變成一個軟硬體結合的公司。“這奠定了大眾今後發展的道路。”蘇偉銘說。到那時,大眾汽車集團有望構建起適用於全球範圍的出行ID系統,根據每位元消費者的偏好和習慣,打造一套高度定制化的移動出行服務體系。

“你今天開奧迪,明天開大眾,後天開蘭博基尼,開賓利,只需要一個ID,汽車便會自動識別你,瞭解你的體型,根據你的體型來調整車內的設施和車內的舒適度。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蘇偉銘如是說。

出門問問在自然語言交互、軟硬體結合以及當地語系化服務上的優勢,是其脫穎而出的緣由。

就具體產品形態而言,出門問問目前已在後裝市場推出名為“問問魔鏡”的智慧後視鏡,可提供導航、資訊點(POI)搜索、即時通訊、車載聲控資訊娛樂系統等功能;與另一款產品“問問魔眼”搭配後,可進一步實現包括車道偏離預警、碰撞預警等高級駕駛輔助(ADAS)功能。

從活動現場的展車來看,這兩款產品可以簡單便捷地整合到大眾汽車集團在華銷售的各個品牌的車型上;今後,新的合資企業還將開展基於車內語音交互功能的車聯網技術研發。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官方明確表示,“除大眾汽車集團旗下品牌的車型以外,合資雙方相信這些技術對整個汽車行業同樣極具吸引力,並對為業界品牌開發相關產品持開放態度。”

就此,有分析指出,大眾汽車選擇與本土高科技企業新建合資公司以推動車載人工智慧技術發展,並且對相關技術成果的推廣持開放態度,這本身就是對主機廠與供應商之間傳統合作模式的突破,顯示了大眾在構築橫向和縱向雙重價值鏈上的長遠圖謀。

作為一名有留美經歷的工程師,出門問問創始人兼CEO李志飛表示,他認為,車載人工智慧對汽車業的重塑會經歷三個階段,即硬體升級、交互升級和智慧升級,通過對硬體和控制方式的持續優化,最終實現“不分場景,不分時間,為用戶提供最貼心最個性化的服務”。

而在談到這次合作的背景時,他指出,科技公司有技術方案,但苦於自己沒有落地的場景和產品;另一方面,大眾汽車有非常強大的整車產品以及品牌和銷售管道;由此,一方出技術、一方出平臺,通過優勢互補,就形成了實現上述三階段論螺旋式反覆運算的理想組合。

願景:打造移動出行生態圈

按照參會雙方高層人士的說法,大眾汽車與出門問問的合作,是在過去幾個月內經過密集的思想碰撞後迅速敲定的,也就是說,這一項目的啟動時間點大約在去年廣州車展前後。

人們都還記得,正是在那次車展期間,大眾在移動出行領域的本土化佈局初露端倪——除了與江淮就新能源汽車的合作之外,還在網路約車領域與滴滴出行展開合作,並在分時租賃移動出行服務領域則與首汽集團建立合作機制。如果放在這一大背景下考察,大眾與出門問問成立的新合資企業,仍是圍繞其“攜手同心-2025戰略”而佈設的許多枚棋子之一。

正因如此,在發佈會後的訪談環節,大眾在移動出行戰略上的具體構想,被視為比此次合作本身更吸引眼球的方面。大眾汽車全球副總裁、大眾中國戰略兼市場及銷售執行副總裁的蘇偉銘,作為大眾與出門問問合資公司的負責人,也成了媒體追逐的關鍵人物。

蘇偉銘告訴記者,包括與滴滴、首汽、出門問問的合作,大眾移動出行戰略在中國部署的專案多達12~13個,計畫兩三年內落地。儘管他沒有進一步公開具體某個項目的細節,但如他所言,“1.8億美元只是開始,人工智慧也只是大眾在中國打造移動出行‘生態圈’的一小部分”,今後,大眾移動出行戰略的實施,將通過三個分工明確又彼此關聯的板塊完成:

車內:指以車聯網為基礎的智慧應用,即如何通過硬體實現車際網,同時將汽車與互聯網相連,並讓三者最終實現一種基於統一的協議,在人、車、路、雲之間資料互通。此次與出門問問合作研發車載智慧技術,根本訴求就是為實現人車互聯提供軟硬體支援。

車輛周邊:指為了讓汽車變成更智慧化的交通工具而構建具體的配套設施,例如與合作夥伴共同設計新能源車充電服務網路,以及共用汽車停車場,並通過車聯網技術預約用車和停車,達到車輛能源供應、智慧用車的無縫連接。

交通形式的智慧化管理:指以優選方式為使用者提供出行路線、出行方式,這又涉及通過大資料、雲服務等統籌不同交通工具的智慧化運行,如何做好最後一公里的銜接等。

更重要的是,蘇偉銘強調,簡單的採購供應商模式因容易被模仿而不會被採納,大眾中國未來的12~13個戰略專案的合作方式,將主要採用合資或深度介入的合作,此舉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合作各方調動資源的能力,而且更有利於雙方在相關業務上的深度發掘。

換言之,新型合作方式的目的是洞察、設計並研發未來人工智慧技術驅動的產品,以滿足所有汽車的應用需求,這比單純地提供幾萬輛汽車或者做單線投資,更具長遠的戰略意義。

經由一系列規劃,大眾的最終目標是通過各個專案的銜接,根據中國不同城市的發展程度,規劃和建設智慧城市,借助人工智慧實現的車聯網服務今後會在眾多生活場景中實現。

對大眾汽車來說,其未來5~10年內的改變將令外界目不暇接,從而逐漸從一個製造硬體的公司轉變成一個軟硬體結合的公司。“這奠定了大眾今後發展的道路。”蘇偉銘說。到那時,大眾汽車集團有望構建起適用於全球範圍的出行ID系統,根據每位元消費者的偏好和習慣,打造一套高度定制化的移動出行服務體系。

“你今天開奧迪,明天開大眾,後天開蘭博基尼,開賓利,只需要一個ID,汽車便會自動識別你,瞭解你的體型,根據你的體型來調整車內的設施和車內的舒適度。這也是我們對未來的願景。”蘇偉銘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