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排老大,他排老二,至死不出山為官,平凡度過一生

《三國演義》在講述劉備三顧茅廬這一情節時,有這樣的小插曲:劉備到隆中陌拜諸葛亮,路上看到一個人。只見他器宇軒昂、英姿颯爽,頭戴逍遙巾,身穿皂布袍,杖藜從山僻小路走來。

搭訕了幾句之後,劉備十分激動,認為此人能助自己平定天下。然而,此人卻推脫自己無意於功名,拜了一拜,便離開了。

這個神奇的世外高人就是崔州平。

崔州平,名崔鈞。年少時期,他也結交江湖豪傑,先後擔任過虎賁中郎將、西河太守等職。崔州平結交的小夥伴也不是一般人,

至少也算個大V,他和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並稱“諸葛四友”,諸葛亮排老大,崔州平排老二。諸葛亮在隆中時,常常向人吹自己是管仲、樂毅一樣的人物,周圍的人大多嗤之以鼻,認為此人不過裝逼而已,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認為諸葛亮確實有大才。

若干年後,當年小夥伴的命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劉備駐軍新野之時,徐庶前往投奔,後來因為母親被曹操擄獲,不得已來到曹營。魏文帝曹丕在位時,徐庶官至右中郎將、禦史中丞。石廣元也到曹魏政權,先後做了郡守、典農校尉。而孟公威,在曹魏官拜涼州刺史、征東將軍。混得最風光的是就是老大諸葛亮,成為蜀漢的丞相。

這也正應了年輕時候諸葛亮的預言。

當年一起扯淡的時候,諸葛亮曾經對徐庶等人說:“你們三個人的仕途可以做到刺史、郡守!”徐庶等人就反問:“你能做到什麼職位?”誰知諸葛亮就是笑笑,不說話。孟公威那時候常常懷念家鄉,動不動就哭鼻子鬧鄉愁,諸葛亮卻說:“中國有那麼多讀書人,應當雲遊四方,為何要回老家呢?”

相比之下,混得最菜的就是老二崔州平了。他也曾經是熱情青年,袁紹起兵討伐董卓的時候,崔州平擔任西河太守並參加過討伐董卓的戰鬥。然而,或許是深知天下大勢的道理,他一直沒有出關做官。石廣元、孟公威、徐元直三人都在曹魏政權做官,但沒有大的建樹;諸葛亮幫助劉備三分天下有其一,但也無法統一天下,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

崔州平選擇了順應天命,過著閑雲野鶴的生活。

對於崔州平的這個選擇,你怎麼看呢?歡迎留言,發表你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