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漢劍的歷史意義:漢劍是如何把中國文化融入鋼鐵之中?

一直以來漢劍在中國刀劍歷史上佔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漢劍最大的變化有兩點:鋼鐵劍徹底取代了秦青銅劍;劍體更加窄長且劍鋒更尖銳。而且較之前代,漢劍多為鋼鐵劍,其延伸性強,故長度增加,劍體變窄。

其本身設計就體現著秦漢時期大氣的風格,給人一種正氣和霸氣。

中國劍歷來講究平直端正,

在傳統意識裡,不但人要行止端正,連劍也要端端正正。漢劍身挺直,劍刃由兩度弧曲而伸,入鞘則樸實無華,出鞘則鋒芒畢露。漢劍可以說非常準確的代表了中國儒家文化的溫良謙恭讓和外圓內方的風格。而其中所蘊涵的“藏”與“顯”都是這種精髓所在。

漢代裝飾漆器上常用的黑底紅紋非常漂亮,顏色搭配合理,圖案紋飾精美抽象。裝飾器面除琢飾獸面、雲紋、穀紋外,尤以浮雕的蟠螭紋最具特色。其佈局合理,生動巧妙,碾磨的圓潤細膩,華麗精細。

據史料記載,劍在當時主要是用作權貴的象徵,視為一種高貴華美的裝飾品,而在戰場上,仍是一種不可少的兵器。漢高祖劉邦起義,就是從劍斬白蛇開始(劍名曰赤宵),而其後漢代的皇帝無不佩劍。漢代的男子推崇俠義風氣,行俠仗義,男子成年後喜歡腰懸佩劍,奉為時尚。這一點連純粹的太學文生也不例外。

所謂“劍者,君子武備,所以防身”就是這個道理。在西漢,官吏們佩劍是一種義務,特殊的儀式或場面更是不可缺少。

漢代的劍經歷了由防身自衛武器到近戰格鬥兵器的轉變,從而實戰功能提升,成為一種重要的格鬥武器。

而後的三國時期,

一代梟雄——曹操,有兩把佩劍,青釭劍和倚天劍,兩把齊名神兵。削鐵如泥,鋒利無比。

三國演義中為曹操佩此劍,後為趙雲所奪,在曹操千軍萬馬中如入無人之境,砍倒大青虹劍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余員,一戰成名。

此外著名的大英博物館保管著一把西元前 3-2 世紀的漢鐵劍,全長達 85CM 雖然經兩千餘年的風雨,此劍品相仍保持完美。裝具、鞘柄和髹漆幾乎原整無缺,迄今存世外裝保存最好的漢鐵劍。劍鞘、柄均為竹制。首、鐔、櫑、櫑碩大誇張,雕工精美,紋飾傳神。極其難得的這四件精美的裝具完全為木雕,這把漢劍與《漢書》記載完全符合,亦是目前已知櫑具劍的唯一實例,珍惜無比,絕對是國寶級的藏品。

迄今存世外裝保存最好的漢鐵劍。劍鞘、柄均為竹制。首、鐔、櫑、櫑碩大誇張,雕工精美,紋飾傳神。極其難得的這四件精美的裝具完全為木雕,這把漢劍與《漢書》記載完全符合,亦是目前已知櫑具劍的唯一實例,珍惜無比,絕對是國寶級的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