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世界最著名的十大博物館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宮)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

作為世界最大的博物館之一,艾爾米塔什的藏品非常豐富,共包括原始文化部、古希臘、羅馬部、東方民族文化部、俄羅斯文化史部、古錢幣部、西歐藝術部等八個部分。八個部共有藏品270余萬件,包括史前文化和埃及藝術收藏品以及大量義大利、西班牙、德國、英國、俄國、比利時、荷蘭和法國的油畫及雕刻。其中有1.5萬幅繪畫,1.2萬件雕塑,

60萬幅線條畫作品,100萬塊硬幣和證章,22.4萬件古代傢俱、瓷器、金銀製品、寶石與象牙工藝品等。

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東宮)冬宮是俄羅斯著名的皇宮,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

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占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

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面向冬宮廣場的一面,中央稍突出,有三道拱形鐵門,入口處有阿特拉斯巨神群像。

冬宮四周有兩排柱廊,雄偉壯觀。宮殿裝飾華麗,許多大廳用俄國寶石——孔雀石,碧玉,瑪瑙製品裝飾,如孔雀大廳就用了2噸孔雀石,

拼花地板用了9重貴重木材。埃爾米塔日是聖彼德堡最大的、最有特色的巴羅克風格建築物。

1917年2月前,冬宮一直是沙皇的宮邸,後來被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佔據。1917年11月7日(俄曆10月25日)起義群眾攻下了冬宮。十月革命後,將原來官廷房舍和整個冬宮撥給艾爾米塔什,1922年正式建立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成為博物館的一部分。

1946年冬宮表面塗成起初的藍寶石顏色。

國立艾爾米塔什博物館(冬宮)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與巴黎的盧浮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紐約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齊名。該館最早是葉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館。

1764年,葉卡特琳娜二世從柏林購進倫勃朗、魯本斯等人的250幅繪畫存放在冬宮的艾爾米塔日(法語,意為“隱宮”),該館由此而得名。博物館現包括五座建築物:冬宮、艾爾米塔什、舊艾爾米塔什、艾爾米塔什劇院、新艾爾米塔什。

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古根海姆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

古根海姆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創辦於1937年,以連鎖方式經營,是一個博物館群,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西班牙畢爾巴鄂、義大利威尼斯、德國柏林和美國拉斯維加斯擁有4處分館。

“博物館群”仿佛是古根海姆的專屬符號,與傳統定義上的博物館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館更像是一個異軍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術館,作為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同時,為藝術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約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臺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準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裡,令人歎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法國奧賽博物館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

法國奧賽博物館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坐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而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穀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

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閒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羅浮宮。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面積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後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收藏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俱、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占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于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裡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裡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

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裡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裡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于盧浮宮。

交通:往盧浮宮可乘地鐵在LOUVRE站下車。

門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個星期日或持教師證可免費參觀。

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後入場,也可獲半價優惠。

所有門票當天可多次進出。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120余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觀眾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併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擁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準的技術設備,所屬“中國水下考古培訓基地”2003年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西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

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遊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占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借助遍佈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于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

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裡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裡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令人感歎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本以為羅馬、梵蒂岡的雕塑已歎為觀止,而到了佛羅倫斯就只好再“歎”了。究竟是羅馬的雕塑“最”好,還是佛羅倫斯的“最”好呢?究竟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最”好?還是皮歐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中國故宮博物院

中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甯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

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跡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佈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佈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準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

同中國故宮一樣,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因此參觀者如果想要走遍所有全部展廳,恐怕花上一個月的時間都不夠。

古根海姆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

古根海姆博物館古根海姆博物館是世界上著名的私立現代藝術博物館,創辦於1937年,以連鎖方式經營,是一個博物館群,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在西班牙畢爾巴鄂、義大利威尼斯、德國柏林和美國拉斯維加斯擁有4處分館。

“博物館群”仿佛是古根海姆的專屬符號,與傳統定義上的博物館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館更像是一個異軍突起的非典型性私人美術館,作為非營利的永久性機構,為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同時,為藝術的可能性提供了更多的機會。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約大都會博物館

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占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臺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準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裡,令人歎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服飾館也堪稱世界之最,收集了4個世紀以來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裝1.5萬件。

法國奧賽博物館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

法國奧賽博物館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Musée d’Orsay)坐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而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穀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

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閒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羅浮宮。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

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面積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後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收藏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俱、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範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

法國巴黎羅浮宮博物館盧浮宮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占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占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盧浮宮始建於13世紀,是當時法國王室的城堡,被充當為國庫及檔案館。但于1546年建築師皮埃爾·萊斯柯在國王委託下對盧浮宮進行改建,從而使這個宮殿具有了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後又經歷代王室多次授權擴建,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動盪,到拿破崙三世時盧浮宮的整體建設才算完成。繼“賢王查理”建設了重要的圖書館而聲名遠播之後,16世紀的弗朗索瓦一世又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到了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時期,盧浮宮的收藏已十分充實。至路易十四去世前夕,盧浮宮已經成為經常展出各種繪畫和雕塑作品的一個場所。

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從那時起,這裡的收藏不斷增加,更不用說拿破崙向那些被征服的國家徵用的藝術貢品了。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400,000件,分為許多的門類品種,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裡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有從中世紀到現代的雕塑作品;還有數量驚人的王室珍玩以及繪畫精品等等。

迄今為止,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藝術殿堂。盧浮宮是一座真正的迷宮,尤其對於一名外國人而言,想在宮中確定自己的位置是非常困難的。這座龐大的宮殿裡收藏了無數的藝術珍品,包括大量來自東方的藝術品。其中最著名三件作品有斷臂的:“維納斯”,沒有頭的“勝利女神”,“蒙娜麗莎”進入凡爾塞宮的人們都會首先看到路易十四躍馬揚威的銅像。宮內共計500多間的大殿小廳被油畫、壁畫、天頂畫裝飾著,這些畫作均出自名家之手。宮裡還有在大批的雕塑,其藝術氛圍絲毫不遜于盧浮宮。

交通:往盧浮宮可乘地鐵在LOUVRE站下車。

門票:40法郎,逢每月之第一個星期日或持教師證可免費參觀。

在其它的星期日或每天15:00後入場,也可獲半價優惠。

所有門票當天可多次進出。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簡稱國博,是歷史與藝術並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築面積近20萬平方米,藏品數量120余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觀眾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是全世界最受遊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與人民大會堂遙相呼應。2003年2月在原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兩館合併的基礎上組建成立。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國收藏本國古代、近代文物資料及研究歷史科學和有關學術問題的機構,擁有一支專業的文物保護、修復隊伍和國際一流的儀器設備。國家博物館的考古研究力量擁有水下考古、田野考古和航空遙感攝影考古的專門機構。館屬水下考古研究中心是中國唯一的水下考古專業機構,具備一支專業的水下考古隊伍和先進水準的技術設備,所屬“中國水下考古培訓基地”2003年在廣東省陽江市海陵島。

梵蒂岡博物館

梵蒂岡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的館址是世界上博物館中最早的,西元5世紀末就有了雛形。在16世紀與聖彼得大教堂同時擴建,總面積為5.5公頃,為故宮博物院的1/13,展出面積與故宮相仿。分12個博物館和5個藝術長廊,還包括屋頂花園。梵蒂岡博物館是歐洲宮廷式建築。裡面連成一體,九曲十折,幽深莫測。落地高窗,採光很好,延綿不斷的畫頂、漆壁雖然極盡富麗堂皇之能事,卻給人不無憋悶的感覺。

梵蒂岡博物館像故宮一樣分為A、B、C、D路,脈絡清楚,對初遊者十分方便。屋頂花園是梵蒂岡博物館一絕,不但占地面積很大,而且繁花似錦,一掃博物館的沉悶氣氛。走累了,還可上到開闊寬敞的屋頂花園,環視整個羅馬,賞心悅目。就搜集寶物而言,梵蒂岡博物館可謂豐富多彩,羅馬教廷借助遍佈世界的天主教堂,搜羅了各地的寶物,其力量之大不亞于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所不同的是:教廷更感興趣的不是文物而是寶物。位於羅馬的梵蒂岡博物館受到古羅馬藝術傳統的深遠影響,雕塑的收集堪稱一絕。人物雕塑栩栩如生,神采各異,在沒有人體解剖學的紀元前,藝術家的手不僅賦予冰冷的大理石以人形,還賦予了它生命的情與力以及無以言表的思想,令人無不嘆服。

館中另有一室,集中了獅、虎、象、蛇等幾十種動物的石雕,宛如一個石頭動物園,別有風味。西斯廷小教堂和拉斐爾畫室是梵蒂岡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大畫聖就有米開朗基羅和拉斐爾兩聖把近10年時間貢獻給了梵蒂岡博物館,所以被西方稱為現代化源泉的文藝復興的收藏,梵蒂岡堪稱世界一絕了。其中西斯廷小教堂裡世界名作穹頂畫《創世紀》、巨幅壁畫《最後的審判》都以宗教故事為主題,出自一代巨匠米開朗基羅一人之手筆。而拉斐爾則於1508—1518年為梵蒂岡做壁畫10年,建立了他的畫室,總稱為《教權的建立和鞏固》,其中希臘哲人的《辯論會》和描述大哲學家蘇格拉底、柏拉圖和大數學家歐幾裡得的《雅典學院》堪稱極品。令人感歎的是拉斐爾組畫的題目是《教權的建立和鞏固》,但他以復興古希臘藝術的內容和手法,表現了古希臘人講科學、允許不同意見發表的百花齊放精神,反而從根基上摧垮了教權,真是最大的諷刺。看來先進科學和文化的方向是任何權力都難以阻擋的,規定了宣揚教權的創作題目,卻限制不住其表現方法,反而促進了對教權抑殺創造性的懷疑,真是螳臂當車,傳為千古笑柄。本以為羅馬、梵蒂岡的雕塑已歎為觀止,而到了佛羅倫斯就只好再“歎”了。究竟是羅馬的雕塑“最”好,還是佛羅倫斯的“最”好呢?究竟是米開朗基羅的雕塑“最”好?還是皮歐菲迪的雕塑“最”好呢?

中國故宮博物院

中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城的中心,成立於1925年10月10日,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

故宮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占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宮殿建築9000多間,是中國乃至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以乾清門廣場為界,分前朝、後寢兩大部分:前朝乙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左右輔以文華殿、武英殿,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後寢以乾清宮、坤甯宮、交泰宮為中心,左右輔以東西六宮,是皇帝和後妃們居住及皇帝處理日常政務的場所。

明清兩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國家最高統治權。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以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和古代藝術品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國家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多為歷代藝術珍品。

故宮展覽有“宮廷史跡陳列”和“歷代藝術陳列”兩大體。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御花園,西路養心殿、儲秀宮等宮廷原狀陳列;後者分佈在中路各宮殿的兩廡和冬路殿宇,如陶瓷館、青銅器館、繪畫館等,展示了我國燦爛的古代文明。陶瓷館為“陶瓷通史陳列”,展出了各時代陶瓷精品400多件。青銅器展出了商、周、春秋、戰國各時代青銅代表器物,反映了我國青銅文化的基本面貌。繪畫館以專題展覽為主,輪流展出館藏繪畫精品。

德國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建在法蘭克福市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是德國最大的自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一流博物館之一。

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希臘的石雕,印度的寶石戒指,巴比倫的銀器,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比馬王堆女屍還早上千年的古屍也有幾具,但不是英國的,而是埃及的,十幾具展出的木乃伊還僅僅是館藏的一部分。大英博物館的埃及文物收藏,尤其是木乃伊收藏堪稱埃及本土以外之最。尤其是埃及最珍貴的文物,4000年前在正反面分別刻有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臘文的石碑藏在大英博物館中。這是世界唯一的一塊,並據此破譯了古埃及象形文字,堪稱鎮館之寶。由於大英博物館建得較早,它的外形和佈局已成為博物館的標準模式,後來者競相效法。其中兩部分展品格外吸引我,一是中國磁器,上自漢唐,下至明清,青花、鈞瓷、唐三彩、景泰藍按年代與產地排列,應有盡有,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印度寶石戒指也十分引人注目,火紅、海藍、石榴紅、祖母綠各色俱全,菱形、球形、卵形、異形大小不一,真是巧奪天工。

大英博物館還以其圖書館著名,因為大英博物館的起源就是漢斯·斯隆爵士捐贈的私人圖書館,英王喬治四世改建新館時又捐贈了大量書籍。這裡是馬克思為他的不朽之作——《資本論》收集資料和寫作的主要場所,許多參觀者來尋找馬克思當年常坐的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