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諸葛亮為什麼被累死也要堅持北伐?七出祁山其實另有用心

牽一髮而動全身,這就是三國的精彩之處。好了,下面司馬老師帶大家進入今天的司馬與你聊三國的討論環節:為何諸葛亮寧願被累死都要堅持北伐?數次北伐是否只為排除異己?孔明究竟是忠是奸?

“識時務者為俊傑”,從古至今,都是這樣能認清時代潮流,聰明能幹的人算是英雄豪傑,並在史書上萬古流芳,成為後世人心目中的偉大人物。可總有人誤會這句話,比如說三足鼎立之時,蜀國已無翻盤之希望,為何諸葛亮還是“不識時務”地一次次北伐呢?

什麼是識時務?識時務就是能夠認清天下大勢。三足鼎立之時,魏國佔據大漢的半壁江山,蜀國和吳國分享剩下的一半。即便如此,吳蜀聯盟都難以撼動曹魏的地位,更何況蜀國已然不復當年。丟失荊州,夷陵大敗後,蜀國險些就在五路攻蜀的情況下滅亡了。

諸葛亮苦苦支撐,安居平五路,又降服了南蠻、北羌,終於給蜀國續上了數十年的壽命。

難道諸葛亮不知道蜀國已經是強弩之末,偏偏要逆天改命,難道他不識時務嗎?不,諸葛亮早就將天下大勢了然於胸中。三顧茅廬時的隆中對,諸葛亮就預言了之後二十年天下大勢的變化,也成功輔佐劉備在夾縫中生存。如果他不識時務,天下就沒有人敢說自己識時務了。

於是乎,就有人惡意揣測其諸葛亮北伐的意圖來。

有一種觀點認為,諸葛亮北伐是在排除異己。毛主席曾經說過,槍桿子裡出政權。所以諸葛亮通過北伐掌握蜀國的精銳力量,也就能夠控制幼主劉禪,把持朝政。同時,還能夠剷除一些會威脅到他專制的文官武將。

這樣的觀點實在是無中生有,諸葛亮何許人也?白帝托孤之時,劉備親口許諾諸葛亮可以代替劉禪登基為帝,可諸葛亮拿著這根雞毛當令箭了嗎?沒有。劉禪不僅不是傀儡皇帝,還時常會聽信讒言,在背後給諸葛亮的北伐搗亂。如果劉禪沒有自主權的話,諸葛亮為何會被一個幼主所節制呢?

問題再度回到諸葛亮為什麼要北伐上。蜀國的根基是什麼?不是地盤、不是人才,

而是劉備的“劉”字。蜀漢就是為了復興漢室,收復中原而建立的。像東吳一樣偏安一隅,小打小鬧一番能夠實現理想嗎?諸葛亮深知北伐成功的難度,但他更清楚不北伐會造成的後果。魏國佔據的人口、領土等資源比吳蜀兩國加起來都不差,一旦給予他修生養息的機會,魏國發動的戰爭會帶給吳蜀同盟又一次赤壁之戰的壓力。到時候,可就沒有周瑜來創造奇跡了。

因此,諸葛亮必須北伐。不僅僅是要消耗魏國的有生力量,拖延其回復元氣。蜀國更要搶在這些精兵猛將沒有生老病死之前發動戰爭。蜀國如果不北伐的話,可以換取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太平日子。可等到這段和平時間過去了會怎麼樣?軍隊老齡化嚴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新成年的人口遠遠無法達到接班的標準,而對面的魏國則是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有遊戲語言來解釋:一礦打九礦,前期不在敵人發育的時候主動出擊,後期就沒有得勝的可能了。

總而言之,諸葛亮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要不停地北伐,直到蜀國僥倖成功。只可惜,直到星落秋風五丈原,諸葛亮也沒未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

因此,諸葛亮必須北伐。不僅僅是要消耗魏國的有生力量,拖延其回復元氣。蜀國更要搶在這些精兵猛將沒有生老病死之前發動戰爭。蜀國如果不北伐的話,可以換取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太平日子。可等到這段和平時間過去了會怎麼樣?軍隊老齡化嚴重,戰鬥力大幅度下降,新成年的人口遠遠無法達到接班的標準,而對面的魏國則是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有遊戲語言來解釋:一礦打九礦,前期不在敵人發育的時候主動出擊,後期就沒有得勝的可能了。

總而言之,諸葛亮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要不停地北伐,直到蜀國僥倖成功。只可惜,直到星落秋風五丈原,諸葛亮也沒未能等到那一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