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80後最懷念的味道,看到就會流口水,飯都能多吃兩碗

80後最懷念的味道, 看到就會流口水!小時候記憶最清晰的美食應該是油渣,又稱油渣兒、豬油渣兒、豬板油渣、豬網油渣。是人們用肥豬肉炸油所剩下來的肉渣。煉完後出油渣兒,

在鍋裡再煮一次,加花椒、大料,吃的時候,擱芝麻醬、醬油,香而不膩。

在那個沒有零食的年代,最開心的莫過於家裡煉油的日子。看著油鍋裡的白油一遍又一遍的翻炸,漸漸從白色變成金黃色,香味也慢慢彌漫了整間屋子,哈喇子早就留了一地了,這樣的時刻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這是專屬80後的記憶!

嘴裡香香脆脆的感覺讓人無法自拔,也最為懷念,不過裡面含有大量脂肪,還有少量表皮,如果溫度過高受熱,產生糊焦狀物,會有部分炭黑形成。

要煉出優質好油,選的必定要是上好的邊油。這裡的油是豬體內出油率最高的地方,煉出的油多而純。當漸成焦黃色的豬油渣一被媽媽撈出,快速的抓起一個扔進嘴裡,享受這"哢嚓哢嚓"的脆響。不過肥肉片要切得大一些,否則豬油耗盡後油渣會過小。

豬油就是一種鄉愁,離家多年填滿菜籽油的腸胃,依然想念家裡二兩豬油的芳香。在舊時的香港,油渣面用是炸掉肥膏的肥豬肉,一碗面加上大量蔥粒、冬菜、冬菇及辣椒油即成。和魚翅撈飯比起來,油渣面有種貧窮的意味。在曾經窮苦的家庭之中,有些時候沒有東西吃,許多人會在面里加些簡單的配菜來充肚子,

獲得溫飽,你吃過這樣的美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