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步兵向前衝鋒,機槍後面掃射,如何不會打到自己人,這幾點很重要

在古代戰場雙方交戰的時候,常常會出現這樣一幕,士兵在前面衝鋒,弓箭手在後方放箭,那麼問題來了?弓箭手是如何避免誤傷自己的隊友的呢?這點相信大家都很清楚,那是因為抛物線的原理。

在士兵衝鋒的時候,弓箭手一般都是向上45度角度放箭,自然而然也就避免了弓箭會傷到己方士兵了。但是,現代作戰不同啊!都是清一色的鐵傢伙,它才不管你拋不抛物線什麼的。

早前在伊拉克戰場上,就有一名英軍士兵被己方的機槍誤傷。

經檢查,這名士兵的左腿被己方15發子彈命中,簡直成了篩子,最後醫生不得不把他的左腿截肢。其實在電影、電視劇中大家經常能看到我方戰士潮水一般的湧上敵人陣地,在人潮後面,機槍在“突突突”的不停開火,那麼機槍怎麼快的射速,難道就不會命中自己人嗎?答案是毋庸置疑的,那麼他們有事如何避免不必要的傷亡的呢?

其實這根本沒有必要擔心,因為現實中打仗不會像古代打仗這麼虎,都是講究戰略戰術的。現代作戰,散兵衝鋒的間隔距離大約在50-100米之間,比如有名的“三三”戰術。更何況在戰場上沒人會站直了傻乎乎的衝鋒,在遠距離上步兵會彎著腰快速衝鋒,近距離則會匍匐前進,給機槍手留出一定的射界。

當然更重要的一點,火力支援陣地大部分是和步兵出擊陣地成一定角度佈置的,不會處在同一條直線上。當然這主要不是為了防止誤傷,更為重要的是側射火力的效率大大超過正面直射,同時兩翼的射界也要高於正面。

當然還有一個重點就是機槍手的位置,

其實並不是像抗日劇裡出現的那樣,衝鋒號一響大家就衝鋒,然後機槍手就在隊伍的正後方射擊,這是錯誤的。二戰期間機槍手的位置並不會在士兵的正後方,機槍通常都會被佈置在陣地兩側的隱蔽位置,這樣才可以形成強大的交叉火力網,在衝鋒之前,指揮員會告訴機槍手的火力範圍,機槍手沒有得到命令是不能隨便開槍的,士兵在衝鋒前指揮員也會告訴他們不能進入機槍的火力範圍,
所以一般是不會傷到自己人。

不過在二戰期間也有一種戰術,人們稱之超越射擊,這種戰術就是讓機槍手在衝鋒士兵的正後方射擊,不過這種戰術有一個局限性,那就是對地形的要求較高,機槍手要在陣地正後方的某個高點,機槍手以俯視的角度射擊,這樣可以讓子彈從戰友上方穿過,在重力作用下做抛物線運動落到敵方陣地,這種方式也是很安全的,子彈落地地區和友軍相距很遠,子彈在友軍上方幾十米穿過,根本不會射擊到隊友。

總而言之,相比於過去的作戰方式,現代作戰都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不是亂來的。所有的戰術都是經過實戰研究出來,所以像這種機槍掃射到隊友的低級錯誤是不可能犯的。

機槍手要在陣地正後方的某個高點,機槍手以俯視的角度射擊,這樣可以讓子彈從戰友上方穿過,在重力作用下做抛物線運動落到敵方陣地,這種方式也是很安全的,子彈落地地區和友軍相距很遠,子彈在友軍上方幾十米穿過,根本不會射擊到隊友。

總而言之,相比於過去的作戰方式,現代作戰都是講究方式方法的,不是亂來的。所有的戰術都是經過實戰研究出來,所以像這種機槍掃射到隊友的低級錯誤是不可能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