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位檢察官“第一書記”的扶貧故事

百姓生活網達州訊(鄒雙優) 2015年,檢察官黎山川從達川區人民檢察院機關黨委副書記、党建辦主任的崗位上被選派到達川區碑高鄉永必壩村擔任“第一書記”,幫助該村脫貧致富。

黎山川在家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孩正值初升高,一個小孩僅兩歲,妻子也同樣朝九晚五上班,無暇顧及家庭的情況下,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服從組織安排。到村任職後,黎山川腳踏實地“沉”下村,緊扣精准念“真經”,深入調查研究,掌握村情民意,吃透各項政策,精准把握脫貧攻堅實質,創新完善思路,凝心聚力,多措並舉,健全機制,統籌推進脫貧攻堅。他努力發揮“第一書記”牽頭、組織、協調、督促的作用,
忠實履行健強基層組織、發展集體經濟、推動精准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準五大職責。經他兩年多的努力,永必壩的村容村貌發生很大變化,村民收入穩步提高,貧困農戶快速減少。黎山川同志不辱使命,使永必壩村逐步走上了一條符合村情實際的脫貧致富奔小康之路。黎山川同志下派碑高鄉永必壩村黨支部擔任“第一書記”表現特別優秀,
成績特別突出,被達川區委評為全區“十佳第一書記”、“優秀黨務工作者”,獲得2016年度達州市五一勞動獎章,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為“全省優秀第一書記”,被選舉為達川區第二屆黨代表,他的駐村扶貧先進事蹟曾被《四川日報》《華西都市報》《四川農村日報》《黨課》《時代先鋒》《達州日報》、人民日報網、法制網、中國長安網、光明網、達州網、達州視線等十餘家新聞媒體報導過。

一紙任命書,他從檢察官變成了村官

黎山川曾經有12年的鄉鎮工作經歷,從鄉鎮公招考到司法局,又從司法局考到檢察院。“接到任命檔時,還真有點‘辛辛苦苦二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失落感,但回過頭一想,既然組織選派我去,而不是其他人,說明組織和檢察長信任我。

”黎山川談出了從一名守護公平正義的檢察官到村任“第一書記”時的心裡話。黎山川在家有兩個小孩,一個小孩正值初升高,一個小孩僅兩歲,妻子也同樣朝九晚五上班,無暇顧及家庭的情況下,舍小家顧大家無私奉獻,毅然服從組織安排,腳踏實地“沉”下村,緊扣精准念“真經”。他努力發揮“第一書記”牽頭、組織、協調、督促的作用,忠實履行建強基層組織、發展集體經濟、推動精准扶貧、為民辦事服務、提升治理水準五大職責。

“紙上得來終覺淺,欲知貧困要躬行。”駐村伊始,黎山川就對自己的身份進行了重新定位,迅速轉換角色,由一名檢察官轉變為村官,開展貧困戶情況調查,掌握村情民意,與貧困群眾做到“無縫對接”。

黎山川平均每月駐村20天以上,舍“小家”而顧“大家”,全心投入到駐村精准扶貧工作上。他家住達州西外,每次到村裡5點多鐘就得起床,先要乘公車到南客站,再乘客運汽車到碑高鄉街道,然後乘摩托車到村裡。鄉村道上乘摩托,冬天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般疼痛,夏天灰塵撲面他成了“泥人”。每次出發時,妻兒都還在睡夢中,望望疲憊的妻子,他很內疚,一年來早出晚歸,妻子一個人默默地承擔了全部家務。看看兒女,他很愧疚,一年來早出晚歸,兒子的學習得不到他的輔導,小女兒上幼稚園一年了,只想爸爸送送她,都沒有如願。

駐在村裡,吃飯是個大問題。沒有時間自己動手煮飯,也不願意麻煩忙碌的村民,一天吃兩頓,有時只吃一頓飯,三四點鐘吃中午飯是常事。

為方便群眾反映困難和問題,他製作發放了“第一書記便民服務聯繫卡”400余張,發給全村每戶村民。白天他頭戴草帽,腳穿膠鞋,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村裡的產業發展狀況;晚上他打上手電筒,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和他們擺“龍門陣”,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村民家中糧食夠不夠吃?房屋居住條件怎麼樣?家中勞動力強不強?有沒有孩子在讀書?家中是否有病人?......黎山川做好了貧困戶基本情況摸底、精准識別、幫扶規劃和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繪製著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藍圖”。

黎山川在永必壩村深入實際細緻調研的基礎上撰寫的《農村土地經營改革的法律保護》一文在四川省第二屆“治蜀興川”法治論壇徵文大賽中榮獲優秀獎,撰寫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的調查與思考》一文先後被《四川法制建設》《達州通訊》《達州政法》等多家刊物媒體登載。他還撰寫扶貧工作簡報25期,並及時上報。

通過走訪,黎山川有了感受,只有自己心裡裝著群眾,群眾才會和你說真話、道真情;只有把駐村當家園,視群眾為親人,群眾才會接納你、喜歡你。

“你到我們村當第一書記,我們村有希望了,以後有什麼需要大夥幫忙的,儘管給我們說。”老黨員柏仕明看到黎山川很務實,當著大夥的面兒,說出支持黎山川工作的話。有了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黎山川很快進入了角色,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我們村的檢察官書記”。

根據該村現狀,黎山川依靠鄉黨委、村支部,召開座談會29次,發放《民意調查表》580餘份,並填寫永必壩村村支部人員調查表,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同時對重點幫扶家庭入戶走訪,深入瞭解該村情況,結合永必壩村的實際情況,與村“兩委”共同研究確定促發展、謀和諧的脫貧幫扶方案。

給錢給物,不如建好黨支部

“班子穩,則全村穩,班子有活力,發展就有動力。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建好黨支部。”黎山川組織村兩委召開班子會議、黨員群眾代表會議,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轉變作風的具體措施。他親自上黨課,激發“我是一名共產黨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切實組織好“兩學一做”活動,“學”在農戶家,“做”在田間頭,把“兩學一做”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4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蔣超永常年多病,今年5月,眼看著栽秧季節已到,社裡其他村民的田裡已經插滿了綠油油的秧苗,由於沒有勞動能力,他只有“望田興歎”。黎山川瞭解情況後,組織支部黨員幫蔣超永家栽秧。通過“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活動,加深了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的感情,黨員幹部的黨性增強了,貧困群眾得到了具體的實惠,進一步增強了永必壩村黨支部的凝聚力。

作為“第一書記”,黎山川不攬權,不包辦,放權不放手。他協助村“兩委”班子制定黨建、精神文明及經濟發展計畫,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職責明確。協助村黨支部加大對黨員的教育培訓,積極參與到各項脫貧活動中,培養後備力量,吸收4人為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村黨支部的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戰鬥力。

黎山川組織村兩委班子在充分徵求意見和討論的基礎上,健全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開展了“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日”活動,使“民主日”活動成為解決一些焦點問題的有效載體。協助村兩委在每季度按要求做好財務、政務兩公開工作,並督促做到重大事項一事一公開,隨時發生隨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逐步推行依法治村和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四民主”管理模式,教育啟發農民群眾依法行事。

把村裡的產業發展,當作他自己的事

在深入農戶、走訪群眾、瞭解村情民意、傾聽群眾疾苦的基礎上,黎山川與村幹部一道分析研究,制定出了符合永必壩村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並積極帶領群眾付諸實施。轉方式,調結構,切實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抓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新農村經濟建設。

黎山川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始終堅持脫貧工作以增強“造血”功能為理念,以實施產業為抓手,謀劃全村產業發展,確保群眾增收創收,發展集體經濟,推動精准扶貧。抓產業發展堅持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端”出了特色生態牛羊養殖、發展加工型紅辣椒產業70畝、發展仙女山鄉村旅遊業、發展養蜂業300桶、種植香椿510畝、烏梅100畝、青脆李50畝等幾道“特色菜”。

他指導、協調組建生態養殖合作社,利用當地草木茂盛的資源優勢發展養羊業,引導貧困戶抱團脫貧。通過“結窮親交富友”活動,黎山川在扎實開展走訪調查的基礎上開拓扶貧思路,大膽組建“文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實施開發試扶貧。他把該村的貧困戶組織起來,組建養羊合作社,以富裕戶為龍頭,依託富裕戶的資金和技術帶動貧困戶脫貧。這樣,每個貧困戶只要每年養上幾隻羊就能輕易脫貧。為了組建養殖合作社,黎山川不厭其煩地做貧困戶的宣傳動員工作,不辭辛勞地帶領農戶走訪相關部門,諮詢相關政策,把合作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農民朋友們不會電腦,為辦理專業合作社的執照,黎山川不僅親自在鍵盤上敲出申報合作社的所有材料,還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連軸跑”,進行相關事項的協調。2015年12月,“文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目前,該合作社發展入社群眾60餘戶,其中一半以上為該村貧困戶。合作社中最大的一戶飼養黃羊、本地山羊329只,蜀宣花牛103頭。13社的蔣登文逢人便說“黎書記硬是把我們養殖合作社的事當作他自己的事在幹,我們遇上 ‘貴人’了”。

發展一個新的產業,不僅需要第一書記的智慧,還要考量第一書記的擔當精神。為搞活加工型紅辣椒種植產業,黎山川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帶領有投資意向的業主翻山越嶺考察當地土壤、海拔高度及氣候條件等。同時,為確保紅辣椒銷路,避免滯銷風險,黎山川又組織帶領鄉村幹部30余人,赴宣漢實地走訪和考察紅辣椒加工企業。在紅辣椒收購協議價方面,黎山川一再向業主爭取,使其由初定的每斤1元上漲為1.2元。據瞭解,這位業主和黎山川是熟人,因為提升協議價,她對黎山川頗有看法,認為他“不耿直”。“只要能最大程度地維護群眾的利益,我受點委屈沒什麼。”黎山川坦然笑道。

仙女山植被豐富,山花漫山遍野,利用這一先天條件,黎山川選定永必壩村11社建檔立卡貧困黨員蔣立富、楊方應等為“黨員精准扶貧示範戶”,建立現代化養蜂家庭農場,大力發展養蜂業。為使養蜂戶儘快掌握養蜂技巧,黎山川還拿出自己的辦公經費3100元,組織該村貧困黨員到通川區復興鎮岩峰村“王亞萍養蜂場”進行參觀學習。

仙女山景色秀麗,人文氣息濃厚,黎山川和村支兩委一班人看准這一點,把目光投向了發展生態鄉村旅遊。為科學開發仙女山,制定切實可行的鄉村旅遊扶貧規劃,黎山川主動邀請西華大學教授劉世明、重慶工商大學博士後黃菊等專家,多次到仙女山進行實地考察,把脈問診,出“金點子”。

如今,在黎山川的指導和啟發下,全村養羊的專業戶越來越多,正是這樣一批帶頭人,他們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助推器”,廣大農民也就有了發家致富的“加速器”;加工型紅辣椒長勢喜人,喜獲豐收,平均畝產3000斤,戶均收入3100元;從永必壩村直達仙女山頂的鄉村旅遊扶貧公路5.3公里已經全線貫通,社道路硬化工作正全面鋪開,群眾覺得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有當地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有仙女山豐富的自然資源作為依託,在這裡,我們一定能開闢出一條致富路。”展望未來,黎山川信心滿懷。

不怕群眾麻煩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黎書記,蔣二娃家的牛把我家的秧苗吃了,你管不管嘛”,村民蔣仕打來電話問。村民柏茂品打電話說“我兒子在成都工作,八千多塊錢一個月,對我卻不聞不問,不給我拿一分錢,我老了,囊哎生活嘛,黎書記,你給我解決一下嘛”。黎山川對村民反映的這些事都一一作了妥善解決。11社的蔣永英向黨委書記劉濤“告狀”說:“黎書記到我們隊裡來解決問題,我把臘肉煮起,雞殺起,他吃都不吃,拔起就跑了。”

“村民間的矛盾往往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群眾把這些小事都給你講,說明太信任你了,群眾利益無小事,事事總關情,不怕群眾麻煩你,就怕群眾不找你。”黎山川如是說。

積極化解農村各類矛盾,做好農村穩定工作,也是“第一書記”扶貧幫扶工作的職責之一。黎山川經常深入農戶家中,瞭解群眾疾苦,全面掌握所駐村生產、生活狀況,尤其要到問題多、群眾意見大,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多的群眾中去尋找問題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確保一方穩定,積極提供法律援助。他堅持與農民同吃住、同勞動,挨家挨戶串門,面對面聽取意見,充分發揮懂法律、懂政策、善調處的優勢,認真梳理走訪中發現的矛盾和問題,真正做到“駐村下鄉訪民情,法律援助促和諧”。

辦了多少事,群眾很清楚

“黎書記在幫扶工作中切實擔負起了扶貧責任,做到貧困情況清,幫扶專案准,幫扶措施實,他給我們村辦的實事真不少。”村支書張常鋒轉達了群眾對黎山川的評價。他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整合資源、集中扶貧攻堅,在下鄉駐村幫扶工作中,開拓思路、突出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扶工作。

要致富,先修路。通過多方協調,黎山川在檢察院領導的支持下為永必壩村爭取了42萬元的建設資金,硬化了原有的村道5公里,新修通了聯通5、10、11社的公路5.3公里。他帶領村支兩委改建村衛生室1個,村務活動室1個,文化活動室1個,整治堰塘6口,累計蓄水6萬立方。實施“新村扶貧工程”,説明村裡搞好村民集聚點、文化廣場、自來水廠等規劃,切實抓好美好新村建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改善永必壩村的辦公條件,在他的協調下,檢察院為永必壩村贈送了電腦兩台,印表機一台。

他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下鄉駐村的最終目標和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017年8月,為村民提供致富資訊39條,轉移農村勞動力188人,先後3次發動幹警捐資4.5萬餘元,捐送衣物、文具等物品86餘件,送麵粉、清油等生活資料600餘公斤,送去化肥6噸、電腦2台、印表機1台,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困難,以實際行動送溫暖、獻愛心,密切與貧困戶的感情。

“為了實現我們黨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標,為了貧困人民,永必壩村的面貌不改變,我們就絕不收兵!”他立下誓言。黎山川同志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他的忠誠和大愛、創新和奮鬥、執著和拼搏,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樹立了新時期檢察官的良好形象。

先要乘公車到南客站,再乘客運汽車到碑高鄉街道,然後乘摩托車到村裡。鄉村道上乘摩托,冬天寒風吹在臉上如刀割般疼痛,夏天灰塵撲面他成了“泥人”。每次出發時,妻兒都還在睡夢中,望望疲憊的妻子,他很內疚,一年來早出晚歸,妻子一個人默默地承擔了全部家務。看看兒女,他很愧疚,一年來早出晚歸,兒子的學習得不到他的輔導,小女兒上幼稚園一年了,只想爸爸送送她,都沒有如願。

駐在村裡,吃飯是個大問題。沒有時間自己動手煮飯,也不願意麻煩忙碌的村民,一天吃兩頓,有時只吃一頓飯,三四點鐘吃中午飯是常事。

為方便群眾反映困難和問題,他製作發放了“第一書記便民服務聯繫卡”400余張,發給全村每戶村民。白天他頭戴草帽,腳穿膠鞋,深入田間地頭,瞭解村裡的產業發展狀況;晚上他打上手電筒,走進貧困群眾家中,和他們擺“龍門陣”,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村民家中糧食夠不夠吃?房屋居住條件怎麼樣?家中勞動力強不強?有沒有孩子在讀書?家中是否有病人?......黎山川做好了貧困戶基本情況摸底、精准識別、幫扶規劃和建檔立卡等基礎工作,繪製著識真貧、扶真貧、真扶貧的“藍圖”。

黎山川在永必壩村深入實際細緻調研的基礎上撰寫的《農村土地經營改革的法律保護》一文在四川省第二屆“治蜀興川”法治論壇徵文大賽中榮獲優秀獎,撰寫的《農村空巢老人養老需求的調查與思考》一文先後被《四川法制建設》《達州通訊》《達州政法》等多家刊物媒體登載。他還撰寫扶貧工作簡報25期,並及時上報。

通過走訪,黎山川有了感受,只有自己心裡裝著群眾,群眾才會和你說真話、道真情;只有把駐村當家園,視群眾為親人,群眾才會接納你、喜歡你。

“你到我們村當第一書記,我們村有希望了,以後有什麼需要大夥幫忙的,儘管給我們說。”老黨員柏仕明看到黎山川很務實,當著大夥的面兒,說出支持黎山川工作的話。有了黨員群眾的大力支持,黎山川很快進入了角色,老百姓都親切地稱他為“我們村的檢察官書記”。

根據該村現狀,黎山川依靠鄉黨委、村支部,召開座談會29次,發放《民意調查表》580餘份,並填寫永必壩村村支部人員調查表,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同時對重點幫扶家庭入戶走訪,深入瞭解該村情況,結合永必壩村的實際情況,與村“兩委”共同研究確定促發展、謀和諧的脫貧幫扶方案。

給錢給物,不如建好黨支部

“班子穩,則全村穩,班子有活力,發展就有動力。群眾看黨員,黨員看支部,給錢給物,不如建好黨支部。”黎山川組織村兩委召開班子會議、黨員群眾代表會議,廣泛徵求意見,制定了轉變作風的具體措施。他親自上黨課,激發“我是一名共產黨人”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他切實組織好“兩學一做”活動,“學”在農戶家,“做”在田間頭,把“兩學一做”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4社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蔣超永常年多病,今年5月,眼看著栽秧季節已到,社裡其他村民的田裡已經插滿了綠油油的秧苗,由於沒有勞動能力,他只有“望田興歎”。黎山川瞭解情況後,組織支部黨員幫蔣超永家栽秧。通過“兩學一做”、“三會一課”等活動,加深了黨員幹部與貧困群眾的感情,黨員幹部的黨性增強了,貧困群眾得到了具體的實惠,進一步增強了永必壩村黨支部的凝聚力。

作為“第一書記”,黎山川不攬權,不包辦,放權不放手。他協助村“兩委”班子制定黨建、精神文明及經濟發展計畫,做到目標明確、任務明確、職責明確。協助村黨支部加大對黨員的教育培訓,積極參與到各項脫貧活動中,培養後備力量,吸收4人為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村黨支部的建設,增強了黨組織的戰鬥力。

黎山川組織村兩委班子在充分徵求意見和討論的基礎上,健全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開展了“四民主、兩公開”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日”活動,使“民主日”活動成為解決一些焦點問題的有效載體。協助村兩委在每季度按要求做好財務、政務兩公開工作,並督促做到重大事項一事一公開,隨時發生隨時公開,接受群眾監督。宣傳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逐步推行依法治村和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四民主”管理模式,教育啟發農民群眾依法行事。

把村裡的產業發展,當作他自己的事

在深入農戶、走訪群眾、瞭解村情民意、傾聽群眾疾苦的基礎上,黎山川與村幹部一道分析研究,制定出了符合永必壩村實際的產業發展規劃,並積極帶領群眾付諸實施。轉方式,調結構,切實圍繞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抓好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促進新農村經濟建設。

黎山川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出實招辦實事,始終堅持脫貧工作以增強“造血”功能為理念,以實施產業為抓手,謀劃全村產業發展,確保群眾增收創收,發展集體經濟,推動精准扶貧。抓產業發展堅持長期和短期相結合,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端”出了特色生態牛羊養殖、發展加工型紅辣椒產業70畝、發展仙女山鄉村旅遊業、發展養蜂業300桶、種植香椿510畝、烏梅100畝、青脆李50畝等幾道“特色菜”。

他指導、協調組建生態養殖合作社,利用當地草木茂盛的資源優勢發展養羊業,引導貧困戶抱團脫貧。通過“結窮親交富友”活動,黎山川在扎實開展走訪調查的基礎上開拓扶貧思路,大膽組建“文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 實施開發試扶貧。他把該村的貧困戶組織起來,組建養羊合作社,以富裕戶為龍頭,依託富裕戶的資金和技術帶動貧困戶脫貧。這樣,每個貧困戶只要每年養上幾隻羊就能輕易脫貧。為了組建養殖合作社,黎山川不厭其煩地做貧困戶的宣傳動員工作,不辭辛勞地帶領農戶走訪相關部門,諮詢相關政策,把合作社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來做。農民朋友們不會電腦,為辦理專業合作社的執照,黎山川不僅親自在鍵盤上敲出申報合作社的所有材料,還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連軸跑”,進行相關事項的協調。2015年12月,“文川生態養殖專業合作社”正式掛牌成立,目前,該合作社發展入社群眾60餘戶,其中一半以上為該村貧困戶。合作社中最大的一戶飼養黃羊、本地山羊329只,蜀宣花牛103頭。13社的蔣登文逢人便說“黎書記硬是把我們養殖合作社的事當作他自己的事在幹,我們遇上 ‘貴人’了”。

發展一個新的產業,不僅需要第一書記的智慧,還要考量第一書記的擔當精神。為搞活加工型紅辣椒種植產業,黎山川犧牲節假日休息時間,帶領有投資意向的業主翻山越嶺考察當地土壤、海拔高度及氣候條件等。同時,為確保紅辣椒銷路,避免滯銷風險,黎山川又組織帶領鄉村幹部30余人,赴宣漢實地走訪和考察紅辣椒加工企業。在紅辣椒收購協議價方面,黎山川一再向業主爭取,使其由初定的每斤1元上漲為1.2元。據瞭解,這位業主和黎山川是熟人,因為提升協議價,她對黎山川頗有看法,認為他“不耿直”。“只要能最大程度地維護群眾的利益,我受點委屈沒什麼。”黎山川坦然笑道。

仙女山植被豐富,山花漫山遍野,利用這一先天條件,黎山川選定永必壩村11社建檔立卡貧困黨員蔣立富、楊方應等為“黨員精准扶貧示範戶”,建立現代化養蜂家庭農場,大力發展養蜂業。為使養蜂戶儘快掌握養蜂技巧,黎山川還拿出自己的辦公經費3100元,組織該村貧困黨員到通川區復興鎮岩峰村“王亞萍養蜂場”進行參觀學習。

仙女山景色秀麗,人文氣息濃厚,黎山川和村支兩委一班人看准這一點,把目光投向了發展生態鄉村旅遊。為科學開發仙女山,制定切實可行的鄉村旅遊扶貧規劃,黎山川主動邀請西華大學教授劉世明、重慶工商大學博士後黃菊等專家,多次到仙女山進行實地考察,把脈問診,出“金點子”。

如今,在黎山川的指導和啟發下,全村養羊的專業戶越來越多,正是這樣一批帶頭人,他們成為轉方式,調結構的“助推器”,廣大農民也就有了發家致富的“加速器”;加工型紅辣椒長勢喜人,喜獲豐收,平均畝產3000斤,戶均收入3100元;從永必壩村直達仙女山頂的鄉村旅遊扶貧公路5.3公里已經全線貫通,社道路硬化工作正全面鋪開,群眾覺得日子越來越有盼頭了。

“有當地幹部群眾的大力支持,有仙女山豐富的自然資源作為依託,在這裡,我們一定能開闢出一條致富路。”展望未來,黎山川信心滿懷。

不怕群眾麻煩你,就怕群眾不找你

“黎書記,蔣二娃家的牛把我家的秧苗吃了,你管不管嘛”,村民蔣仕打來電話問。村民柏茂品打電話說“我兒子在成都工作,八千多塊錢一個月,對我卻不聞不問,不給我拿一分錢,我老了,囊哎生活嘛,黎書記,你給我解決一下嘛”。黎山川對村民反映的這些事都一一作了妥善解決。11社的蔣永英向黨委書記劉濤“告狀”說:“黎書記到我們隊裡來解決問題,我把臘肉煮起,雞殺起,他吃都不吃,拔起就跑了。”

“村民間的矛盾往往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群眾把這些小事都給你講,說明太信任你了,群眾利益無小事,事事總關情,不怕群眾麻煩你,就怕群眾不找你。”黎山川如是說。

積極化解農村各類矛盾,做好農村穩定工作,也是“第一書記”扶貧幫扶工作的職責之一。黎山川經常深入農戶家中,瞭解群眾疾苦,全面掌握所駐村生產、生活狀況,尤其要到問題多、群眾意見大,熱點、難點、焦點問題多的群眾中去尋找問題根源,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解決各類矛盾糾紛,確保一方穩定,積極提供法律援助。他堅持與農民同吃住、同勞動,挨家挨戶串門,面對面聽取意見,充分發揮懂法律、懂政策、善調處的優勢,認真梳理走訪中發現的矛盾和問題,真正做到“駐村下鄉訪民情,法律援助促和諧”。

辦了多少事,群眾很清楚

“黎書記在幫扶工作中切實擔負起了扶貧責任,做到貧困情況清,幫扶專案准,幫扶措施實,他給我們村辦的實事真不少。”村支書張常鋒轉達了群眾對黎山川的評價。他精心組織、狠抓落實、整合資源、集中扶貧攻堅,在下鄉駐村幫扶工作中,開拓思路、突出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幫扶工作。

要致富,先修路。通過多方協調,黎山川在檢察院領導的支持下為永必壩村爭取了42萬元的建設資金,硬化了原有的村道5公里,新修通了聯通5、10、11社的公路5.3公里。他帶領村支兩委改建村衛生室1個,村務活動室1個,文化活動室1個,整治堰塘6口,累計蓄水6萬立方。實施“新村扶貧工程”,説明村裡搞好村民集聚點、文化廣場、自來水廠等規劃,切實抓好美好新村建設,搞好基礎設施建設。為了改善永必壩村的辦公條件,在他的協調下,檢察院為永必壩村贈送了電腦兩台,印表機一台。

他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下鄉駐村的最終目標和最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2017年8月,為村民提供致富資訊39條,轉移農村勞動力188人,先後3次發動幹警捐資4.5萬餘元,捐送衣物、文具等物品86餘件,送麵粉、清油等生活資料600餘公斤,送去化肥6噸、電腦2台、印表機1台,解決貧困戶生產生活困難,以實際行動送溫暖、獻愛心,密切與貧困戶的感情。

“為了實現我們黨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標,為了貧困人民,永必壩村的面貌不改變,我們就絕不收兵!”他立下誓言。黎山川同志無論在哪個崗位,都始終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他的忠誠和大愛、創新和奮鬥、執著和拼搏,生動地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優秀品格,樹立了新時期檢察官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