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溜溜的他!靠車軲轆“行走”,河南90後殘疾小夥喂豬修鞋養全家

堅強樂觀的90後新鄉衛輝小夥張克研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呂高見 文 趙龍翱 攝影

核心提示丨

院子裡,張克研一手撐地,一手扒著車輪,傾斜著上半身,飛身一躍,兩條萎縮的腿在空中畫了一個弧線,隨後,穩穩地坐在了車軲轆橫樑上。橫樑上拴有一塊木板,上面鋪著棉墊子。調整好平衡後,他兩隻手控制著車輪,緩緩向前駛去。

一個廢棄架子車軲轆,相伴這名90後殘疾小夥走過了20多年,他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車輪男孩”。如今,他能夠在車軲轆上行動自如,

平時除養豬外,還能騎三輪摩托車,靠趕集修鞋賺錢,自食其力養活全家人。

50元淘來的輪子車,是張克研出行的主要工具。

自立的他

殘疾男孩,靠車軲轆“行走”

張克研的老家在新鄉衛輝農村,他從小就患有先天性下肢萎縮,至今從未站起來過,

一直靠車軲轆“行走”。他沒有被命運嚇倒,而是樂觀向上,自強不息,微笑地面對生活。

12月14日,天上飄著小雪,樹上披著銀裝,遠處山野一片白茫茫。

離衛輝市10多公里外的唐莊鎮四合村,西側約1公里山腳下,緊挨著馬路有一座兩層小樓,其中有幾間就是村黨支部書記楊運利通過協調讓張克研和母親免費居住的,讓他們平時養豬方便。

27歲的張克研穿著羽絨服,是一名90後陽光男孩。

他雖然年紀輕輕,但是頭上長了很多白髮。此時他正在隔壁鄰居屋裡烤火。他一笑起來,左右兩顆虎牙就會露到外面。

張克研家門口是一個豬圈,裡面養著10多頭豬,3頭大的,有兩百多斤,11頭小豬,剛出生沒幾天。由於天氣寒冷,又擔心豬被人偷走,他和母親把豬趕到了一間閒置的屋裡進行餵養。院子裡,一隻母雞帶著一群小雞,“嘰嘰喳喳”正在附近悠閒地覓食。

“不用你扶,

我可以自己來。”張克研臉上掛著微笑,從屋裡滑著代步的車軲轆出來,拒絕了記者的幫忙。隨後他縱身一跳,不偏不斜正好坐在了車軲轆中間橫樑上。直行、轉彎、掉頭、停止……車軲轆在張克研手裡玩得很“溜”。

修鞋手藝精湛的張克研在鎮上很受歡迎

不幸的他

剛出生便患有先天性下肢萎縮

他喂過羊,放過驢,養過雞,平時愛唱歌,沒事總喜歡吼上幾嗓子,“歌聲在空曠的山野裡回蕩,其實也是一種樂趣”,張克研說。去年,他養的一群羊賣了5000多塊錢,這讓他嘗到了生活的樂趣。前幾年,張克研還跟著一名修鞋師傅學手藝,他用一個多月時間學會了補鞋、縫補衣服和配鑰匙。如今,他除了每天趕集出攤外,家裡還養了10多頭豬。

張克研家裡比較清貧。屋門口放一個半人高的大缸,裡面盛滿了生活用水,這是從幾裡外專門拉回來的。桌上擺放著一台15英寸彩電,地上堆著一堆白菜,靠窗戶的地方放著一張床,這是張克研睡覺的地方。他有個哥哥,已經結婚生子,父親早年去世,目前他和母親吳玉清相依為命。

據吳玉清回憶,小兒子張克研剛生下來就和別人不一樣,出生時,屁股後面長有一個疙瘩,一兩個月後,雖然做完了手術,但因患有先天性下肢萎縮,一直不能站立和行走。吳玉清說,6歲那年,一次偶然機會,兒子接觸到了車軲轆,於是一直到現在都是靠它來“行走”。

剛開始練習時,摔了無數次跤,但要強的張克研從沒有流過一次眼淚,最終堅持了下來。靠車軲轆“行走”,讓這名“車輪男孩”遠近聞名,村民們看到張克研家有困難時,都會幫一把。

“走”累的時候,張克研也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苦中作樂現場表演幾下,兩隻手啥也不扶,一前一後維持著平衡,嘴裡哼著他最喜歡唱的《打工行》裡面的歌:“風裡雨裡莫言苦啊,再苦再累自己扛……”

張克研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不一樣,他15歲才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求學的道路充滿艱辛。家離學校有3裡路,大多都是山路,崎嶇難行,還有一段四五十米長的大坡。上學時候碰到下坡還好說,等放學返回家上坡時,一個人總顯得很吃力。每當他感到力不從心時就會得到同村小夥伴們的幫助,他們在車軲轆前面系兩根繩子,一左一右,然後幾個人一起使勁,幫助小克研爬坡,這讓他很欣慰。

雖說老師和同學們時常也會伸出援手幫助他,但他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心裡有一種自卑感。就這樣,小學4年級上了半年,加上其他原因,張克研最終還是輟學回家了。

他咧開嘴露出標誌性的笑容

樂觀的他

發揮特長,養豬補鞋維持生計

輟學回家後,家人給了張克研更多無微不至的關懷,哥哥的悉心照顧,母親的不離不棄。後來,哥哥結婚後,嫂子也很懂事,給了他不少溫暖,這讓他開始發揮自身特長,為家裡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這是母親專門給我縫的棉墊子。”張克研抽出坐在下面厚厚的墊子告訴記者,母親年齡大了,還一針一線縫製,真的太不容易了,“墊子雖小,但裡面全是娘的愛”。

生活中的張克研樂觀向上,性格有些外向。他總是說,既然命運和你開了個玩笑,就應該坦然面對,與其抱怨,不如開開心心地過一輩子。

吃過午飯,又到了趕集時間。張克研簡單收拾一下物品,開上三輪摩托車去四合村趕集。摩托車是哥哥給他的,裡面裝著補鞋機和配鑰匙的機器,車啟動後,加大油門,他熟練地倒車,一氣呵成。

午後的山腳下格外寒冷,呼呼的北風刮到臉上,像刀子一樣,生硬幹疼。長年的風吹雨打,太陽暴曬,他十個指頭已經乾裂,有的甚至露出了血絲。“在這裡生活,已經習慣了。”張克研說。

去集市路上,張克研駕駛三輪車,唱著自己喜歡的歌,不時回頭和記者攀談。下坡時,他就會俯下身子,用右手控制刹車,減慢速度,緩慢前行。

“大娘,您先把鞋拿過來,坐下歇一會兒吧。”10多分鐘後,到達四合村時,已經有人在此等候。張克研一邊招呼老人,一邊從車上往下卸東西。不到車廂高的他,幹起活來有些吃力。這時,許多好心人看到後,都會自覺上前搭一把手。

不僅樂觀向上,張克研還勇於擔當。鄰居張廣清說,一次張克研在回家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8000多塊錢,還有多張銀行卡,無任何聯繫方式,在苦等失主無果情況下,他輾轉找到了當地媒體,最終把錢還給了失主。對方當即拿出1000元感謝費,被他婉言謝絕,“他樂觀,人品好”。採訪中,有村民告訴記者,張克研雖身體殘疾,但他的故事感染了周圍很多人。

感恩的他

愛心溫暖環繞,相信未來不是夢

張克研透露,他最開心的事是認識了很多志願者和愛心人士,給了他許多溫暖。當地殘聯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唐莊鎮負責宣傳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幾年殘聯一直在關注他,曾贈送過張克研輪椅,他沒有使用,可能是他用著不習慣。對此,張克研解釋說,“輪椅走得慢,沒有車軲轆快,再說已經習慣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車軲轆來‘行走’。”此外,張克研說,衛輝當地一個姓孔的先生對他們殘疾人非常照顧,帶他到青島去看海,吃海鮮,還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張克研微信昵稱叫“我的未來不是夢”,裡面曬很多個人照片,記錄著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面對未來,張克研充滿信心,由於老家村子拆遷,家裡分到了兩套新房子,當地政府還為他辦理了殘疾證,除補貼外還有低保,每個月幾百元錢,日子可以說越過越紅火。

採訪結束,張克研悄悄地告訴記者,他有一個小心願,母親年齡越來越大,他也快到了而立之年,想找個不嫌棄他、志同道合的女朋友,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互相幫助。“我能自食其力,更有能力照顧好另一半。”說到這,他用右手擋住了嘴巴,臉蛋微微泛紅,有點害羞的樣子。

傍晚7點,夜幕降臨,有點冷,小雪早已悄無聲息地停止了,路燈發出溫柔的光。家裡老母親打來電話,告訴兒子已經做好了熱氣騰騰的晚飯,等他回去。望著家的方向,張克研心裡暖暖的。

屋門口放一個半人高的大缸,裡面盛滿了生活用水,這是從幾裡外專門拉回來的。桌上擺放著一台15英寸彩電,地上堆著一堆白菜,靠窗戶的地方放著一張床,這是張克研睡覺的地方。他有個哥哥,已經結婚生子,父親早年去世,目前他和母親吳玉清相依為命。

據吳玉清回憶,小兒子張克研剛生下來就和別人不一樣,出生時,屁股後面長有一個疙瘩,一兩個月後,雖然做完了手術,但因患有先天性下肢萎縮,一直不能站立和行走。吳玉清說,6歲那年,一次偶然機會,兒子接觸到了車軲轆,於是一直到現在都是靠它來“行走”。

剛開始練習時,摔了無數次跤,但要強的張克研從沒有流過一次眼淚,最終堅持了下來。靠車軲轆“行走”,讓這名“車輪男孩”遠近聞名,村民們看到張克研家有困難時,都會幫一把。

“走”累的時候,張克研也會停下來休息一會兒,苦中作樂現場表演幾下,兩隻手啥也不扶,一前一後維持著平衡,嘴裡哼著他最喜歡唱的《打工行》裡面的歌:“風裡雨裡莫言苦啊,再苦再累自己扛……”

張克研與其他正常的孩子不一樣,他15歲才開始讀小學一年級。

求學的道路充滿艱辛。家離學校有3裡路,大多都是山路,崎嶇難行,還有一段四五十米長的大坡。上學時候碰到下坡還好說,等放學返回家上坡時,一個人總顯得很吃力。每當他感到力不從心時就會得到同村小夥伴們的幫助,他們在車軲轆前面系兩根繩子,一左一右,然後幾個人一起使勁,幫助小克研爬坡,這讓他很欣慰。

雖說老師和同學們時常也會伸出援手幫助他,但他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心裡有一種自卑感。就這樣,小學4年級上了半年,加上其他原因,張克研最終還是輟學回家了。

他咧開嘴露出標誌性的笑容

樂觀的他

發揮特長,養豬補鞋維持生計

輟學回家後,家人給了張克研更多無微不至的關懷,哥哥的悉心照顧,母親的不離不棄。後來,哥哥結婚後,嫂子也很懂事,給了他不少溫暖,這讓他開始發揮自身特長,為家裡賺錢養活自己和家人。

“這是母親專門給我縫的棉墊子。”張克研抽出坐在下面厚厚的墊子告訴記者,母親年齡大了,還一針一線縫製,真的太不容易了,“墊子雖小,但裡面全是娘的愛”。

生活中的張克研樂觀向上,性格有些外向。他總是說,既然命運和你開了個玩笑,就應該坦然面對,與其抱怨,不如開開心心地過一輩子。

吃過午飯,又到了趕集時間。張克研簡單收拾一下物品,開上三輪摩托車去四合村趕集。摩托車是哥哥給他的,裡面裝著補鞋機和配鑰匙的機器,車啟動後,加大油門,他熟練地倒車,一氣呵成。

午後的山腳下格外寒冷,呼呼的北風刮到臉上,像刀子一樣,生硬幹疼。長年的風吹雨打,太陽暴曬,他十個指頭已經乾裂,有的甚至露出了血絲。“在這裡生活,已經習慣了。”張克研說。

去集市路上,張克研駕駛三輪車,唱著自己喜歡的歌,不時回頭和記者攀談。下坡時,他就會俯下身子,用右手控制刹車,減慢速度,緩慢前行。

“大娘,您先把鞋拿過來,坐下歇一會兒吧。”10多分鐘後,到達四合村時,已經有人在此等候。張克研一邊招呼老人,一邊從車上往下卸東西。不到車廂高的他,幹起活來有些吃力。這時,許多好心人看到後,都會自覺上前搭一把手。

不僅樂觀向上,張克研還勇於擔當。鄰居張廣清說,一次張克研在回家路上撿到一個錢包,裡面有8000多塊錢,還有多張銀行卡,無任何聯繫方式,在苦等失主無果情況下,他輾轉找到了當地媒體,最終把錢還給了失主。對方當即拿出1000元感謝費,被他婉言謝絕,“他樂觀,人品好”。採訪中,有村民告訴記者,張克研雖身體殘疾,但他的故事感染了周圍很多人。

感恩的他

愛心溫暖環繞,相信未來不是夢

張克研透露,他最開心的事是認識了很多志願者和愛心人士,給了他許多溫暖。當地殘聯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唐莊鎮負責宣傳的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前幾年殘聯一直在關注他,曾贈送過張克研輪椅,他沒有使用,可能是他用著不習慣。對此,張克研解釋說,“輪椅走得慢,沒有車軲轆快,再說已經習慣了,我還是比較喜歡用車軲轆來‘行走’。”此外,張克研說,衛輝當地一個姓孔的先生對他們殘疾人非常照顧,帶他到青島去看海,吃海鮮,還給他買了一部智能手機。

張克研微信昵稱叫“我的未來不是夢”,裡面曬很多個人照片,記錄著他生活的點點滴滴。面對未來,張克研充滿信心,由於老家村子拆遷,家裡分到了兩套新房子,當地政府還為他辦理了殘疾證,除補貼外還有低保,每個月幾百元錢,日子可以說越過越紅火。

採訪結束,張克研悄悄地告訴記者,他有一個小心願,母親年齡越來越大,他也快到了而立之年,想找個不嫌棄他、志同道合的女朋友,兩個人在一起生活,互相幫助。“我能自食其力,更有能力照顧好另一半。”說到這,他用右手擋住了嘴巴,臉蛋微微泛紅,有點害羞的樣子。

傍晚7點,夜幕降臨,有點冷,小雪早已悄無聲息地停止了,路燈發出溫柔的光。家裡老母親打來電話,告訴兒子已經做好了熱氣騰騰的晚飯,等他回去。望著家的方向,張克研心裡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