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胎心監護是什麼?做之前需要準備什麼?如何看懂胎心監護圖?

進入孕晚期,准媽媽都會開始做胎心監護,第一次懷孕的准媽媽可能會問:胎心監測是什麼呢?為什麼要做胎心監測?什麼時候做?怎麼做呢?

今天,寶媽就來給大家聊一聊胎心監護那些事兒。

1/胎心監護,瞭解寶寶是否缺氧

胎心監護是胎心胎動宮縮圖的簡稱,能記錄下瞬間寶寶心率的變化,而通過胎心瞬間變化的信號曲線圖形,醫生能及時瞭解到胎動時、宮縮時胎心的反應,以此來診斷宮內的胎寶寶有無缺氧症狀。

2/每次胎心監護時間約20分鐘

孕期滿32周後,也就是從孕中期開始,准媽媽就可以每月定期監測胎心的變化,可以選擇去醫院進行胎心監護,也可以選擇在家做胎心監護。

而到了孕35周以後,需要每週做一次胎心監護,直到寶寶順利分娩。每次胎心監護的時間大約是20分鐘。如果發生異常,可以適當延長監護時間。對胎心監護不滿意的准媽媽需住院監護胎心。

在做監護30分鐘至1小時前吃一些食物,

比如巧克力;做胎心監護之前最好去趟洗手間,因為最長可能要在胎心監護儀旁待上40分鐘;做胎心監護時,最好左側位躺著,還可以在背後加個靠墊。

3/看懂胎心監護圖

胎心監護圖上主要是兩條線,上面一條是胎心率,下面一條為宮內壓力。

胎心率在正常情況下,波動在120~160次/分鐘之間。基礎心率線一般表現為一條波形曲線,出現胎動時心率會上升,出現一個向上突起的曲線,胎動結束後會慢慢下降。

胎動計數≥30次/12小時為正常,胎動計數<10次/12小時提示胎寶寶缺氧。

宮內壓力在宮縮時會增高,隨後會保持20毫米汞柱左右。胎心率如果超出120~160次/分鐘,未必表示就有問題,醫生會根據胎心監護的圖進行評分,8~10分為正常,7分以下為異常。

出現異常時,醫生會及時進行下一步處理。

* 本文參考自《協和專家孕產大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