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媽媽講故事:這幾種方法,讓孩子的“閱讀”成為“悅讀”

我拉著剛剛放下沉重書包的女兒,讓她閉上眼睛,

拉開剛剛佈置好的圖書屋的門,“當當當當!”閨女睜開眼睛,眼裡冒出驚喜的火花——驚歎:“哇塞!”

博苑總部發過來的七百本圖書靜靜的躺在書架上,夕陽照近窗戶,窗臺上的幾盆吊蘭和書架發出熠熠光輝,閨女的驚歎是必然的。

閨女喜歡讀書,從三歲起,每逢酷暑和嚴冬,每一個不適合戶外的週末,我和爸爸幾乎都會帶著她泡在新華書店裡,那裡有一個圖書俱樂部,每人每小時一元錢。

我們各自找一些自己喜歡的書,坐下來讀。有時候閨女會讀得很認真,有時候也會找不到自己的目標,或者不斷地換了一本又一本,但是,我和爸爸經常會看得很認真,時間也會很長,閨女也就只好安靜下來。

閨女喜歡讀的書每一個階段都不同。

最初他只喜歡讀芭比系列圖書,畫面溫馨精美,充滿美麗和愛的能量,我覺得很好,每一個女孩子都應該有芭比身上的美麗、善良、勇敢、堅持和熱情。但是她一段時間裡,唯讀這一類的書籍,我憂慮她涉獵面太窄,就時不時地引導她讀別的類型的書,她起初抗拒,我也只好作罷,但一段時間以後,他會在你停止推薦的時候,自己主動的拿起這些書籍,而且讀進去就一發不可收拾。
從拼音版的名人傳記,小說,到吉米、hans、朱德庸的漫畫,再到成人版的小說,大部頭作品不在話下。從求爸爸講水滸、三國,到特別關注新版《紅樓夢》電視劇,從圖書到電影,從電影到圖書。昨天在家泡病號,在我的提議下,我們一起花了四個小時看了電影《亂世佳人》,相信不久,她就會有看這本書的衝動,因為她每一次都是這樣,她認為電影和書是兩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各有魅力。

偶爾也會抽出書架上的書,讀一讀。我和老公是同學,又是學中文,有很多共同語言。讀到興致處,我們就會情不自禁的分享一段。有一次買了一本宋詞欣賞,讀到“小山重疊金明滅,鬢雲欲度香鰓雪”這一段,閨女張大嘴巴,杏眼圓睜:“媽媽,這不是《甄繯傳》的主題曲嗎?!”我笑了,

回答她說,是啊,《甄繯傳》裡有很多特別美好的詩詞——一個作家,想寫出好的作品,就必須要有深厚的功底,博學多才。流瀲紫一定是有深厚的底蘊的,否則她寫不出這麼百轉千回的故事來。閨女愣了一秒鐘,要我繼續往下讀。“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閨女托腮:“難怪用這首詞做了主題曲,這詩裡的人一聽就是個貌美如花的小主。”我被閨女的這一席話驚著了。看來閨女已經有一定功力了。

閨女喜歡《哈利波特》,爸爸為她買了一全套,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她如醉如癡,如癡如醉。還購買了一個魔法袍和一根赫敏使用的魔杖。我和她說,赫敏是一個非常用功的女孩,你和她很像。閨女信了,而且上課的時候從來不為小說裡的故事情節走神,讓我五體投地。每讀一部書,她就看一部電影版。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說,電影和書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各有各的看頭。我又被驚著了。

讀書上癮。開始的時候,閨女讀完一套書,就會失魂落魄一陣子,因為沉浸在已讀完的書裡不能自拔,有沒有新的書可以讀。後來她就自己設定讀書目標,不讓自己空下來。12歲,有一天把目光投向了爸爸媽媽的書架,她看著那些老舊的圖書,神經兮兮的說,媽媽,我忽然覺得咱家的書架真美!我說,那是,咱家的書架可是你老娘回老家找的老榆木板子做的呢!(的確,包括我家的書桌,也是在老家找的破舊的老榆木門板切割的)閨女說,我說的不是書架,是這些書,怎麼越舊的越好看呢?閨女的話讓我回味好久,心裡沉甸甸的,我知道,在閨女面前,有一道大門已經被她打開,而且越開越大,那是另外一個和現實無關的世界,那裡面有她五光十色的夢想。

後來她抽下一本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勉強讀完,到了《哈姆雷特》,她讀不下去了,她總結的原因是莎士比亞的語言太造作了!我又被驚著了。我陪著她一起重溫老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再體悟閨女的話,我想她的理解是對的,但是戲劇的語言和生活語言,電影臺詞又有很大的區別啊,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時代,我和她說明了體裁的不同,決定了表達方式的不同,比如說詩歌和小說,並建議她自己去百度。

開券有益是對的。讀名人傳時,閨女就開始憧憬自己有一天也能流芳千古。讀漫畫,她被美好的畫面所感動,經常邊看邊笑,笑了又哭,哭了又笑。看漫畫她懂得了原來繪畫也是一種表達。讀魔幻小說,她開始了自己的小說創作,讀的書越來越多了,她發現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表達風格,還說自己寫的不是小說,是一堆粑粑——情節冗長,語言拖遝,就不斷吸納、整合他人之長,融進自己的小說,她修改後我重新閱讀,的確提升了好大一截!最讓我驚訝的是她文章的長度大概達到了四千字!很多家長可能不可思議我讓12歲的女兒讀《甄繯傳》,可誰又能料到,她對文言文產生了極大地興趣,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了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彙,她查閱一些書中出現的難僻字的解釋,陶醉於對書中細節描寫,說看到這段描寫,畫面就出現在眼前了。還說,自己對古詩詞的興趣濃了,背誦的能力強了。

讀書的廣度有時候取決於父母的引導。媽媽和爸爸對於教育孩子的意義是不可互換和取代的。就像我前面說到的,爸爸每晚睡前的《三國》,我是沒這方面的天分的,那種評書式的演繹、英雄的豪氣、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怎樣描述才能勾起閨女更形象的遐想呢?只有爸爸才能做到!爸爸喜歡體育、自然科學,這些對孩子讀書也起到了有益的影響。

和本班的同學比,閨女的知識面還是很全面的。二年級的時候,因為班裡一個男孩每天高談闊論,從體育談到影視圈,從國內大事件談到國際政局。閨女回來感慨的說,媽媽,我感到我知道的好少啊!而後的事不說就知道,她關注的事情多起來,不再只守著她的芭比系列。閨女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每涉獵一個領域,她會鑽進去,不研究出個名堂來絕不停止。讀一本書,她就會去查作家資料,查書裡相關的知識。她甚至會反復閱讀,以求更深入地瞭解。

她愛書,新買回來的書絕不能弄髒、有折痕。她的書架都分類放好,誰拿了、讀完了一定要整齊的放回原處。去年她大規模的整理一次自己的圖書,搬出一大箱子說媽媽這些書你可以送給你的小朋友們了。

最近她請求媽媽給她增加一個放書的地方,她的書架又放不開了。我當然願意!

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引導。作為父母,這幾種引導孩子“悅讀”的方法你應該知道!

陪孩子讀書

讓孩子讀書,首先父母要喜歡閱讀,營造出全家閱讀的氛圍,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養成讀書的習慣。一開始,孩子可能沒有目標,甚至也不認識字,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父母能夠人手一本書,坐下來認真的閱讀,孩子也自然而然的跟在後面抱著書本,坐在一邊安靜的翻看。父母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孩子的讀書興趣、習慣才會不斷得到強化,並保持相對穩定。否則,由於孩子興趣廣泛又比較好動,會造成圖書的閒置,起不到應起的作用。只有孩子有了一定的興趣,才會不斷地閱讀,認知、想像、思維、語言能力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閱讀的氛圍也可以使愛動的孩子靜下來,由此還可以建立一種和諧溫馨的家庭關係。

關注孩子的閱讀階段

從3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會主動要求成人講故事、讀圖書,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烈的兒歌、童謠。父母可以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不滿足於圖畫書帶來的樂趣,轉而尋找一些描寫更為精彩的文字類圖書。但是在孩子啟蒙時期,也沒有必要過分看重分齡書目,年齡尚小的孩子興趣愛好不固定,可以多選擇幾類,讓孩子自由選擇,畢竟建立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第一位。

當孩子上學後,孩子成績的好壞牽動著父母的心,這個時候許多父母只讓孩子讀課內的書,不再讓孩子讀課外書。有的家長,孩子成績好,就不反對;孩子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時,就不讓孩子看課外書。理由是:孩子課內的書還沒有學好,哪還有時間讀課外書呢?其實不然。

孩子看的書只要是健康的、有益、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家長大可不必去干涉。從長遠來看,幫助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多讀課外書還可以開擴思路,提高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聆聽孩子“講故事”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經歷:孩子一邊看書,一邊嘴裡嘟囔著,大人卻聽不懂孩子到底說的什麼。有的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耐煩了,指責孩子胡言亂語。其實,孩子並不是“胡言亂語”,而是在“講故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來告訴爸爸媽媽他在書中獲取的資訊。

當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時,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發生了什麼,有強烈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此時父母更應該鼓勵孩子依據畫面線索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甚至續編故事結尾,在閱讀中發展孩子的想像和創造能力。

看到書中有老虎的圖片,他就會編一個關於老虎的故事,由於年紀小不能完整有條理的講出來,但在孩子的思維裡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要仔細聆聽孩子講的故事,並能作出回應和鼓勵。

“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專業的學前教育者,專業的兒童成長指南。

看來閨女已經有一定功力了。

閨女喜歡《哈利波特》,爸爸為她買了一全套,花了近兩個月的時間,她如醉如癡,如癡如醉。還購買了一個魔法袍和一根赫敏使用的魔杖。我和她說,赫敏是一個非常用功的女孩,你和她很像。閨女信了,而且上課的時候從來不為小說裡的故事情節走神,讓我五體投地。每讀一部書,她就看一部電影版。我問她為什麼要這樣,她說,電影和書的表達方式不太一樣,各有各的看頭。我又被驚著了。

讀書上癮。開始的時候,閨女讀完一套書,就會失魂落魄一陣子,因為沉浸在已讀完的書裡不能自拔,有沒有新的書可以讀。後來她就自己設定讀書目標,不讓自己空下來。12歲,有一天把目光投向了爸爸媽媽的書架,她看著那些老舊的圖書,神經兮兮的說,媽媽,我忽然覺得咱家的書架真美!我說,那是,咱家的書架可是你老娘回老家找的老榆木板子做的呢!(的確,包括我家的書桌,也是在老家找的破舊的老榆木門板切割的)閨女說,我說的不是書架,是這些書,怎麼越舊的越好看呢?閨女的話讓我回味好久,心裡沉甸甸的,我知道,在閨女面前,有一道大門已經被她打開,而且越開越大,那是另外一個和現實無關的世界,那裡面有她五光十色的夢想。

後來她抽下一本讀莎士比亞的《四大悲劇》。《羅密歐與茱麗葉》勉強讀完,到了《哈姆雷特》,她讀不下去了,她總結的原因是莎士比亞的語言太造作了!我又被驚著了。我陪著她一起重溫老電影《羅密歐與茱麗葉》,再體悟閨女的話,我想她的理解是對的,但是戲劇的語言和生活語言,電影臺詞又有很大的區別啊,尤其是莎士比亞的時代,我和她說明了體裁的不同,決定了表達方式的不同,比如說詩歌和小說,並建議她自己去百度。

開券有益是對的。讀名人傳時,閨女就開始憧憬自己有一天也能流芳千古。讀漫畫,她被美好的畫面所感動,經常邊看邊笑,笑了又哭,哭了又笑。看漫畫她懂得了原來繪畫也是一種表達。讀魔幻小說,她開始了自己的小說創作,讀的書越來越多了,她發現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表達風格,還說自己寫的不是小說,是一堆粑粑——情節冗長,語言拖遝,就不斷吸納、整合他人之長,融進自己的小說,她修改後我重新閱讀,的確提升了好大一截!最讓我驚訝的是她文章的長度大概達到了四千字!很多家長可能不可思議我讓12歲的女兒讀《甄繯傳》,可誰又能料到,她對文言文產生了極大地興趣,並且在閱讀的過程中,自己理解了一些常用的文言詞彙,她查閱一些書中出現的難僻字的解釋,陶醉於對書中細節描寫,說看到這段描寫,畫面就出現在眼前了。還說,自己對古詩詞的興趣濃了,背誦的能力強了。

讀書的廣度有時候取決於父母的引導。媽媽和爸爸對於教育孩子的意義是不可互換和取代的。就像我前面說到的,爸爸每晚睡前的《三國》,我是沒這方面的天分的,那種評書式的演繹、英雄的豪氣、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張飛的丈八蛇矛,怎樣描述才能勾起閨女更形象的遐想呢?只有爸爸才能做到!爸爸喜歡體育、自然科學,這些對孩子讀書也起到了有益的影響。

和本班的同學比,閨女的知識面還是很全面的。二年級的時候,因為班裡一個男孩每天高談闊論,從體育談到影視圈,從國內大事件談到國際政局。閨女回來感慨的說,媽媽,我感到我知道的好少啊!而後的事不說就知道,她關注的事情多起來,不再只守著她的芭比系列。閨女有一個非常大的優點,每涉獵一個領域,她會鑽進去,不研究出個名堂來絕不停止。讀一本書,她就會去查作家資料,查書裡相關的知識。她甚至會反復閱讀,以求更深入地瞭解。

她愛書,新買回來的書絕不能弄髒、有折痕。她的書架都分類放好,誰拿了、讀完了一定要整齊的放回原處。去年她大規模的整理一次自己的圖書,搬出一大箱子說媽媽這些書你可以送給你的小朋友們了。

最近她請求媽媽給她增加一個放書的地方,她的書架又放不開了。我當然願意!

孩子對閱讀的興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父母的引導。作為父母,這幾種引導孩子“悅讀”的方法你應該知道!

陪孩子讀書

讓孩子讀書,首先父母要喜歡閱讀,營造出全家閱讀的氛圍,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養成讀書的習慣。一開始,孩子可能沒有目標,甚至也不認識字,但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如果父母能夠人手一本書,坐下來認真的閱讀,孩子也自然而然的跟在後面抱著書本,坐在一邊安靜的翻看。父母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孩子的讀書興趣、習慣才會不斷得到強化,並保持相對穩定。否則,由於孩子興趣廣泛又比較好動,會造成圖書的閒置,起不到應起的作用。只有孩子有了一定的興趣,才會不斷地閱讀,認知、想像、思維、語言能力才會得到較好的發展。閱讀的氛圍也可以使愛動的孩子靜下來,由此還可以建立一種和諧溫馨的家庭關係。

關注孩子的閱讀階段

從3歲左右開始,孩子就會主動要求成人講故事、讀圖書,喜歡跟讀韻律感強烈的兒歌、童謠。父母可以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們逐漸不滿足於圖畫書帶來的樂趣,轉而尋找一些描寫更為精彩的文字類圖書。但是在孩子啟蒙時期,也沒有必要過分看重分齡書目,年齡尚小的孩子興趣愛好不固定,可以多選擇幾類,讓孩子自由選擇,畢竟建立孩子的閱讀興趣才是第一位。

當孩子上學後,孩子成績的好壞牽動著父母的心,這個時候許多父母只讓孩子讀課內的書,不再讓孩子讀課外書。有的家長,孩子成績好,就不反對;孩子的成績一般,或者不好時,就不讓孩子看課外書。理由是:孩子課內的書還沒有學好,哪還有時間讀課外書呢?其實不然。

孩子看的書只要是健康的、有益、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家長大可不必去干涉。從長遠來看,幫助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可以使孩子終身受益。多讀課外書還可以開擴思路,提高發散思維、逆向思維的能力,有助於孩子智力的發展。

聆聽孩子“講故事”

很多父母都有這種經歷:孩子一邊看書,一邊嘴裡嘟囔著,大人卻聽不懂孩子到底說的什麼。有的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耐煩了,指責孩子胡言亂語。其實,孩子並不是“胡言亂語”,而是在“講故事”,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和理解來告訴爸爸媽媽他在書中獲取的資訊。

當孩子具有初步的閱讀理解能力時,能根據畫面說出圖中發生了什麼,有強烈的表達自己的需求。此時父母更應該鼓勵孩子依據畫面線索大膽推測、想像故事情節的發展,改編故事部分情節甚至續編故事結尾,在閱讀中發展孩子的想像和創造能力。

看到書中有老虎的圖片,他就會編一個關於老虎的故事,由於年紀小不能完整有條理的講出來,但在孩子的思維裡這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要打斷孩子,要仔細聆聽孩子講的故事,並能作出回應和鼓勵。

“博苑兒童之家”(byertongzhijia),專業的學前教育者,專業的兒童成長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