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學者: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熱愛祭祀祖先?生殖崇拜是根源!

中國古代的生育、生產崇拜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地母崇拜、女☆禁☆陰崇拜和男根崇拜。這類崇拜常在祭祀活動中表現出來。祭祀儀式包括:先是奏樂,並伴以歌舞;之後是獻典冊、黍稷、酒肉,

甚至獻人牲或畜牲。祭祀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祈求農作物的豐收以及人口的興旺。人類的祭祀活動是初是從崇拜土地開始的。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經常在土地上辛勤勞作,土地恩賜給人類豐富的物質生活資料。於是,人們視土地為與天同樣重要的萬物之主宰,開始對它產生感謝而又親敬的感情,逐漸將土地視為氏族全體成員共同崇拜的祖先——“始土母”,尊稱為“大祖母大地”或“大地大祖母”,
並親敬地省稱為“地母”,是最原始的女性土地神。

中國古代把這種“地母”崇拜稱為“社”。吳其昌《卜辭所見殷先公先王三續考》一文說:“社從示從土;示即‘祀’也;祀土,故為‘社’也。故土即社也,社即土地之神也”。社又稱“後土”,“後”在甲骨文、金文中都是象徵女人的字,

“後”之初義即“母”。毛亨《正義》中也說:“社,後土也”。考古學家在遼寧喀左縣東山嘴及遼西地區均發現了先民“地母”崇拜活動的遺址。社是“地母”崇拜活動的場所。商周時期,甚至到漢代以後,每個聚落都有“社”,一般是每個村落只定一“社”。在未設置“社”以前,古人最初是直接以自然物之土地為崇拜物件,或立土塊於地以為地母,群聚膜拜。有了地母崇拜場所——“社”以後,
就立石或立木為社神。《淮南子·齊俗訓》載:“有虞氏之祀,其社用土。……夏後氏,其社用松。……殷人之禮,其社用石。……周人之禮,其社用栗”。

先民祀“社”由最初的崇拜“地母”,以後逐漸發展到生殖崇拜,而生殖崇拜最初是崇拜女☆禁☆陰。先民認為女☆禁☆陰是天地萬物的本源,具有神奇的魔力和特徵。從各地出土的大量彩陶器皿來看.許多都是祭祀儀式中用的祭器,而這些彩陶、黑陶祭器上一般都繪有魚紋、蛙紋、花紋和葉紋。

現代學者認為祭器上所繪的魚、蛙、花、葉等實際上都是女☆禁☆陰的象徵物。在西安半坡母系氏族公社中,實行著以“魚祭”為中心的女☆禁☆陰祭祀儀式。在儀式中,先民們將鮮魚兩條一組擺在祭場或祭壇的圓周上,模擬出女☆禁☆陰的外形(不少學認為‘雙魚’即女☆禁☆陰),再在祭壇中央擺放5條魚,象徵子孫繁多。然後氏族公社的全體成員以女性首領為首,在祭壇中間圍繞祭器祭品盤旋舞蹈,
舞蹈的動作充滿性炫耀和性挑逗,多是模仿魚類的交尾動作狂熱而色性的舞蹈後,便進入實際的群體性性☆禁☆交活動,把祭祀儀式推向高☆禁☆潮。據專家考證,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大量魚紋彩陶器皿,正是先民們當年舉行“魚祭”的專用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