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分論壇一: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精准扶貧

分論壇一:凝聚社會力量 助力精准扶貧

中國小康網訊 記者劉建華 北京報導 12月16日,

以“新時代與決勝全面小康”為題的“2017第十二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 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由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小康》雜誌社主辦,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冠群馳騁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支持。

新時代,什麼最重要?十九大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已進一步指明了黨和國家事業的前進方向,

也繪就了新時代偉大夢想的宏偉藍圖。

全面小康必須打好扶貧攻堅戰,精准扶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決勝全面小康,不僅需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投入更大力量投入到扶貧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創新扶貧工作方法,構建完善政府、社會與扶貧物件共同參與的扶貧工作體系。扶貧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康》雜誌社常務副社長殷雲

當日下午,在以“精准扶貧與社會參與”為主題的分論壇上,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陳進玉,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河南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劉大貴,中共會東縣委副書記吉木爾依,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宣傳部部長段小燕,遂昌縣農辦主任朱宜根,

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雷,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羅勁榮,康恩貝董事長胡季強,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蔡嘉祺,滬江首席教育官、互+計畫負責人吳虹,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趙宏志,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井泉等嘉賓圍繞這一主題展開熱烈討論。《小康》雜誌社常務副社長殷雲作為分論壇主持人,江東書院創始人、浦東新區宣傳部原副部長韓可勝作為嘉賓主持亦參與了討論。

值得注意的是,該場分論壇還引起了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的高度關切,還特意錄製視頻,分享了他對這一話題的真知灼見。

在精准扶貧的廣闊天地建功立業

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雷

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蔡嘉祺

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蔡嘉祺說,在互聯網+時代下,

黨和國家深度地重視互聯網在農村脫貧攻堅中的重要作用,將互聯網發展的成果轉化到農村去,轉化到農民身上顯得尤為重要,尤其農村的人口數量眾多,農村經濟更是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著重要的地位,直擊農村行業和農民的痛點,真正為農民服務,正是信安盟的宗旨。

北京信安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蔡雷介紹說,隨著對農村工作的日益深入,他發現在農村資訊不對稱的背後是城鄉貧富差距的日益擴大,各類社會發展要素向城鎮堆積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及城鄉間公共資源配置不平衡的日積月累,這些都現實地促成了農村人口流失的疊加效應。

“農村失去了人口這一核心戰略資源,將會滑入更大的危機。”不過,蔡雷發現造成這一切的核心動因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因此信安盟及時調整策略,把公司資源都聚焦在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農村構建民生系統之上。本著建立高效、便捷、便宜、人性化、可複製的農村互聯網民生系統這個指導思想,信安盟訓練集合了電信、金融、電商、教育、醫療、就業培訓等方面的龍頭企業,惠眾家之長,先後在全國兩個省一千多個村進行了試點,實際受惠人口超過百萬,最終打造出了興農易站營商模式這套農村普惠民生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從而對農民的幸福感產生積極、有效且正向的影響,信安盟的企業宗旨就是在農村實現把人留住,從而讓農村的天變得更明更亮,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陳進玉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陳進玉發言說,這次論壇的主題和內容,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講的要大家來做的事情高度吻合。“我們黨和國家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要解決人們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又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精准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麼多事靠誰去做?還是要靠全體人民的創造,包括像今天到會的信安盟、滬江網這些企業的創造,你們做的可能是自發的,但是在我看來和國家大的戰略是高度吻合的。”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為分論壇特別錄製的視頻中講到,“要解決資訊不對稱,要解決生產要素在農村的匱乏問題,必須要通過大資料、互聯網、資訊化的手段來真正解決,這樣才能有助於精准扶貧。”

河南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劉大貴

河南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劉大貴發言中呼籲,關注開發糧食產業,助力扶貧攻堅。“河南是中國的縮影,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最主要的貧困人口在農村。其中相當一部分農民主要收入還是靠種糧,人均收入偏低,越是產糧大縣越是財政窮縣,也是一個容易貧困集中的地方。”

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羅勁榮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羅勁榮說,碧桂園早在十五年前便已開始進行在學校精准扶貧的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幫扶總人數已達2747人。這些原本沒有條件完成學業達人,通過碧桂園的幫扶,不僅基本完成了高中學業,而且相當一部分人還完成了大學、碩士、博士等階段的學習。“這些人的費用都有我們楊國強董事長父女兩人個人出,每年家族會拿出大概5500萬進行捐助。三個標準,一是必須貧困,二是成績優秀,三是心智健康。2747個人中目前已經誕生了74個博士生,有些已經開始參加社會工作,回報社會。”

滬江首席教育官、互+計畫負責人吳虹

滬江首席教育官、互+計畫負責人吳虹發言稱,中國目前有11.1萬所10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地處偏遠,交 通不便,長期以來經歷存在缺師資、缺課程、缺資源等嚴峻問題, 教育品質難以保證。通過傳統支教、捐贈、公益組織專案支援等 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學校面臨的問題。隨著互聯網在中國 的快速發展,國家把“互聯網+精准扶貧”作為重要戰略工程,而 通過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也成為必然趨勢。

“‘互+計畫’,又名互加計畫,是2015年滬江率先發起的互聯網+教育公益專案,旨在用互聯網連結優質教育資源,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利用網路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用,助力國家教育‘精准扶貧’讓偏遠地區的學校也能享有優質課程,讓學習更簡單、更公平、更快樂!”吳虹介紹稱,互+計畫做三件事,第一,幫助美麗鄉村開足開齊課程,第二免費培訓鄉村教師,第三創新公益整合資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發言時說,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教育扶貧、教育扶智、教育扶志,堅持引導貧困者脫貧,這是原則。擺脫替代貧困者脫貧的困局。“堅持原則、擺脫困局,這才是出路。勤勞脫貧才是自尊,勤勞脫貧才是自信,勤勞脫貧才是幸福。”

暢敘合作友誼 共商發展大計

圓桌對話

在主題演講和領導發言環節結束後,本次分論壇還特設了一個圓桌對話環節。江東書院創始人、浦東新區宣傳部原副部長韓可勝主持對話。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趙宏志說,“互聯網+農業,互聯網+N,總之離不開互聯網。現在我感覺,信安盟大資料已經初步形成,將來如果利用好的話,那麼對企業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你們採集的資料都是真實可信的,而且也是從最底層採集的,所以,我建議,信安盟可以考慮在服務三農的同時,對大資料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更好地為農村現代化建設服務。”

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宣傳部部長段小燕說,長子營鎮是個特別傳統的農業鎮,不過,最大的亮點是把農業玩出了花樣,“我們要建立臨空產業服務中心,鄉村振興不光要有產業,要有教育,要有文化,還要關注青年,關注老人,所以我們就把焦點放在了航食上,用航食政策帶動全域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要產業興旺,我們做航食不只做產品,還做標準,我們改良土,改良水,我們選取優良的種子,優化農產品的投入環境,建立食品安全體系,為的就是打造一個新的航食品牌,通過高標準發展航食產業,來貢獻整個社會的大民生。”

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理經王井泉說,“農村電子商務解決了資訊流、物流、資金

流最基礎的問題,但是在推進農產品電商化的時候,最根本的就是解決不了產品保障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信任問題。”據他介紹,麗水市正在推進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化、資訊化、電商化,通過標準化體系建設解決生產過程以及標準化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借助資訊化支撐,從生產到流通,再到終端銷售,到消費者餐桌,整個過程實現視覺化、資料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給消費者傳遞一種信任,同時鞏固品牌,由品牌形成積澱,讓品牌引領麗水農業產業的發展。“現在應該說麗水農業基本上已經在朝著精品化農業的道路發展,麗水的農產品在品牌的引領下,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從而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

康恩貝是一家以中藥和植物藥為主的製藥企業,又是如何與農村精准扶貧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呢?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所在的這個產業的上游是農村,十多年前康恩貝改變了從藥材市場採購原料的方式,開始探索在農村自己進行藥材種植。通過在農村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周邊區域脫貧致富。”

據胡季強介紹,僅康恩貝在雲南曲靖的一個村就已發展了38000多畝的種植基地,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我們想把這種模式進一步推行,在老少邊窮地區,擴大中藥種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產業帶動,自己投資或者通過與農民合作,建立百萬畝以上的真正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十萬貧困人口在未來幾年脫貧致富。”

遂昌縣農辦主任朱宜根說,遂昌近幾年一直在探索“互聯網+旅遊+三農”的模式,説明村民發家致富。“遂昌一直在深入踐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縣光榮稱號。在整個扶貧探索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地方要脫貧,不僅需要支部書記直接去引領,產品要適合當地情況,更需要有企業的説明。”

中共會東縣委副書記吉木爾依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四川省會東縣的情況,據他介紹,會東縣是四川的最南端的一個非常偏遠的縣,全縣面積非常大,幅員面積3227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40多萬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縣。不過,會東縣土產資源豐富,是生豬產地大縣、產糧大縣、黑山養雞大縣,同時也是粗煙葉生產大縣。目前主要通過抓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兩大途徑,幫助全縣有四萬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我們的原則是因人施策,有思想問題的解決思想問題,有產業問題的解決產業幫扶的問題。去年四萬多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吉木爾依強調稱,目前會東縣最欠缺的就是資訊網路、教育等,“我特別是歡迎信安盟和我們其他企業們到會東來,給我們助一臂之力,讓我們早日奔向小康。”

聆聽了將近三個半小時的精彩討論,《小康》雜誌社常務副社長殷雲做總結發言時感慨萬千,他說,“精准扶貧需要廣大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我們都是參與者。一個民族要有希望,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來自何方?來自教育,現在大多數企業扶貧主要集中在物質上的扶貧,但是我覺得更需要解決的是精神上的扶貧,所以精准扶貧,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教育扶貧工作中去。”

嘉賓合影

各類社會發展要素向城鎮堆積的速度越來越快,以及城鄉間公共資源配置不平衡的日積月累,這些都現實地促成了農村人口流失的疊加效應。

“農村失去了人口這一核心戰略資源,將會滑入更大的危機。”不過,蔡雷發現造成這一切的核心動因卻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因此信安盟及時調整策略,把公司資源都聚焦在了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農村構建民生系統之上。本著建立高效、便捷、便宜、人性化、可複製的農村互聯網民生系統這個指導思想,信安盟訓練集合了電信、金融、電商、教育、醫療、就業培訓等方面的龍頭企業,惠眾家之長,先後在全國兩個省一千多個村進行了試點,實際受惠人口超過百萬,最終打造出了興農易站營商模式這套農村普惠民生綜合服務管理平臺,從而對農民的幸福感產生積極、有效且正向的影響,信安盟的企業宗旨就是在農村實現把人留住,從而讓農村的天變得更明更亮,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陳進玉

國務院原副秘書長陳進玉發言說,這次論壇的主題和內容,與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上講的要大家來做的事情高度吻合。“我們黨和國家已經進入了新時代,要解決人們對美好生活不斷增長的需求同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又提出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精准扶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麼多事靠誰去做?還是要靠全體人民的創造,包括像今天到會的信安盟、滬江網這些企業的創造,你們做的可能是自發的,但是在我看來和國家大的戰略是高度吻合的。”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

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在為分論壇特別錄製的視頻中講到,“要解決資訊不對稱,要解決生產要素在農村的匱乏問題,必須要通過大資料、互聯網、資訊化的手段來真正解決,這樣才能有助於精准扶貧。”

河南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劉大貴

河南省糧食局常務副局長劉大貴發言中呼籲,關注開發糧食產業,助力扶貧攻堅。“河南是中國的縮影,人口多,人均耕地少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最主要的貧困人口在農村。其中相當一部分農民主要收入還是靠種糧,人均收入偏低,越是產糧大縣越是財政窮縣,也是一個容易貧困集中的地方。”

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相結合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羅勁榮

碧桂園集團助理總裁羅勁榮說,碧桂園早在十五年前便已開始進行在學校精准扶貧的相關工作,截至目前,幫扶總人數已達2747人。這些原本沒有條件完成學業達人,通過碧桂園的幫扶,不僅基本完成了高中學業,而且相當一部分人還完成了大學、碩士、博士等階段的學習。“這些人的費用都有我們楊國強董事長父女兩人個人出,每年家族會拿出大概5500萬進行捐助。三個標準,一是必須貧困,二是成績優秀,三是心智健康。2747個人中目前已經誕生了74個博士生,有些已經開始參加社會工作,回報社會。”

滬江首席教育官、互+計畫負責人吳虹

滬江首席教育官、互+計畫負責人吳虹發言稱,中國目前有11.1萬所100人以下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地處偏遠,交 通不便,長期以來經歷存在缺師資、缺課程、缺資源等嚴峻問題, 教育品質難以保證。通過傳統支教、捐贈、公益組織專案支援等 方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部分學校面臨的問題。隨著互聯網在中國 的快速發展,國家把“互聯網+精准扶貧”作為重要戰略工程,而 通過互聯網助力鄉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也成為必然趨勢。

“‘互+計畫’,又名互加計畫,是2015年滬江率先發起的互聯網+教育公益專案,旨在用互聯網連結優質教育資源,改變傳統教與學的方式,利用網路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用,助力國家教育‘精准扶貧’讓偏遠地區的學校也能享有優質課程,讓學習更簡單、更公平、更快樂!”吳虹介紹稱,互+計畫做三件事,第一,幫助美麗鄉村開足開齊課程,第二免費培訓鄉村教師,第三創新公益整合資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原局長徐錠明發言時說,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進一步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把扶貧和扶智、扶志結合起來,教育扶貧、教育扶智、教育扶志,堅持引導貧困者脫貧,這是原則。擺脫替代貧困者脫貧的困局。“堅持原則、擺脫困局,這才是出路。勤勞脫貧才是自尊,勤勞脫貧才是自信,勤勞脫貧才是幸福。”

暢敘合作友誼 共商發展大計

圓桌對話

在主題演講和領導發言環節結束後,本次分論壇還特設了一個圓桌對話環節。江東書院創始人、浦東新區宣傳部原副部長韓可勝主持對話。

中國網路空間安全協會副秘書長趙宏志說,“互聯網+農業,互聯網+N,總之離不開互聯網。現在我感覺,信安盟大資料已經初步形成,將來如果利用好的話,那麼對企業發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因為你們採集的資料都是真實可信的,而且也是從最底層採集的,所以,我建議,信安盟可以考慮在服務三農的同時,對大資料進行深度的挖掘和分析,更好地為農村現代化建設服務。”

北京市大興區長子營鎮宣傳部部長段小燕說,長子營鎮是個特別傳統的農業鎮,不過,最大的亮點是把農業玩出了花樣,“我們要建立臨空產業服務中心,鄉村振興不光要有產業,要有教育,要有文化,還要關注青年,關注老人,所以我們就把焦點放在了航食上,用航食政策帶動全域發展。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要產業興旺,我們做航食不只做產品,還做標準,我們改良土,改良水,我們選取優良的種子,優化農產品的投入環境,建立食品安全體系,為的就是打造一個新的航食品牌,通過高標準發展航食產業,來貢獻整個社會的大民生。”

麗水市農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理經王井泉說,“農村電子商務解決了資訊流、物流、資金

流最基礎的問題,但是在推進農產品電商化的時候,最根本的就是解決不了產品保障的問題,說白了就是信任問題。”據他介紹,麗水市正在推進農產品標準化、體系化、資訊化、電商化,通過標準化體系建設解決生產過程以及標準化中出現的問題。然後借助資訊化支撐,從生產到流通,再到終端銷售,到消費者餐桌,整個過程實現視覺化、資料化,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給消費者傳遞一種信任,同時鞏固品牌,由品牌形成積澱,讓品牌引領麗水農業產業的發展。“現在應該說麗水農業基本上已經在朝著精品化農業的道路發展,麗水的農產品在品牌的引領下,實現了產業化、規模化,從而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方向。”

康恩貝是一家以中藥和植物藥為主的製藥企業,又是如何與農村精准扶貧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呢?康恩貝集團董事長胡季強給出了這樣的答案,“因為我們所在的這個產業的上游是農村,十多年前康恩貝改變了從藥材市場採購原料的方式,開始探索在農村自己進行藥材種植。通過在農村建立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周邊區域脫貧致富。”

據胡季強介紹,僅康恩貝在雲南曲靖的一個村就已發展了38000多畝的種植基地,為當地脫貧攻堅工作作出了很大貢獻。“我們想把這種模式進一步推行,在老少邊窮地區,擴大中藥種植。我們的目標是通過產業帶動,自己投資或者通過與農民合作,建立百萬畝以上的真正中藥材種植基地,帶動十萬貧困人口在未來幾年脫貧致富。”

遂昌縣農辦主任朱宜根說,遂昌近幾年一直在探索“互聯網+旅遊+三農”的模式,説明村民發家致富。“遂昌一直在深入踐行美麗鄉村建設,取得了浙江省美麗鄉村示範縣光榮稱號。在整個扶貧探索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一個地方要脫貧,不僅需要支部書記直接去引領,產品要適合當地情況,更需要有企業的説明。”

中共會東縣委副書記吉木爾依向與會嘉賓介紹了四川省會東縣的情況,據他介紹,會東縣是四川的最南端的一個非常偏遠的縣,全縣面積非常大,幅員面積3227平方公里,人口卻只有40多萬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貧困縣。不過,會東縣土產資源豐富,是生豬產地大縣、產糧大縣、黑山養雞大縣,同時也是粗煙葉生產大縣。目前主要通過抓基礎設施和產業扶貧兩大途徑,幫助全縣有四萬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我們的原則是因人施策,有思想問題的解決思想問題,有產業問題的解決產業幫扶的問題。去年四萬多貧困人口全面脫貧。”

吉木爾依強調稱,目前會東縣最欠缺的就是資訊網路、教育等,“我特別是歡迎信安盟和我們其他企業們到會東來,給我們助一臂之力,讓我們早日奔向小康。”

聆聽了將近三個半小時的精彩討論,《小康》雜誌社常務副社長殷雲做總結發言時感慨萬千,他說,“精准扶貧需要廣大的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我們都是參與者。一個民族要有希望,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來自何方?來自教育,現在大多數企業扶貧主要集中在物質上的扶貧,但是我覺得更需要解決的是精神上的扶貧,所以精准扶貧,我希望有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教育扶貧工作中去。”

嘉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