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嬰幼兒托育機構良莠不齊、安全堪憂,原因何在?

在我國現行的教育體制中,嬰幼稚教育不屬於義務教育階段,這就導致托育機構的組成五花八門,比較常見的有企業附屬、學校附屬、社會力量辦學等幾種形式,相比較社會力量辦學的托育形式,

企業和學校的附屬幼稚園都有著不錯的軟硬體條件,但其短板在於數量較少,招生範圍固定和招生數量有嚴格限制,這些短板的存在,使得嬰幼兒入託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滿足,這也就成為了大量社會資金湧入托育市場的根本性原因。

企業附屬幼稚園主要針對企業職工,因此在資金投入和軟硬體建設方面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進入21世紀以後,面臨轉型的企業開始減負,盈利能力不足的企業幼稚園逐漸退出市場,有的併入地方教育系統,有的被社會力量收購,因此這類托育機構的優勢也就消失殆盡。學校附屬幼稚園是與小學銜接的,並且直接接受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這就使其教學品質和師資力量都有所保證,

但其招生範圍通常是與小學的劃片標準相同的,因此無法滿足大量的入託需求。

除此以外,社會力量辦學也是托育機構的主要存在形式,並且已經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而安全問題頻出也主要發生在這樣的托育機構,

這跟其監管缺失和辦學理念不同有著密切關係,雖然當地教育主管部門也具有監管權力,但跟學校的附屬幼稚園在監管力度上存在較大差距,這也就導致了公辦幼稚園和民辦幼稚園在綜合水準上的參差不齊,但社會力量開設的托育機構,能夠彌補公辦幼稚園招生能力不足的缺陷,因此其存在的價值是不容置疑的。

當前的嬰幼兒托育機構屢屢曝出負面新聞,主要還是來自社會力量辦學的托育機構,因為這種辦學形式將利益放在首位,無論是托育環境的打造還是硬體設備的投入都相對匱乏,這也就造成了安全隱患的屢見不鮮,而師資力量也缺乏專業性,很多托育機構的老師連基本的幼師資格都不具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起到的只是保姆的作用,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良莠不齊的行業現象也就逐漸形成,而軟硬體設施的有限投入,也導致了安全隱患難以杜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