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武漢的早晨零下四度!只有這碗鮮香熱辣的糊湯粉能讓我起床!

1

冬季來臨,近一周武漢的早上都是零下幾度!生活在大武漢的人,每天起床的動力之一,也許就是大清早的那一碗鮮香熱辣的鮮魚糊湯粉,魚的鮮香裡湯汁是乳白色的,裡面飄出幾縷胡椒的辛香,

如果再往裡面扔一根剛出鍋的酥脆油條,一碗鮮美會得到延長。

油條泡糊湯粉是武漢人的“羊肉泡饃”,這種搭配和武漢的天氣一樣不講道理。說來奇怪,一向嗜辣重口的武漢人,也習慣於這種外表清淡營養豐富滋潤的早點。

在武昌的過早聖地水陸街,一間不起眼的小店叫明氏鮮魚糊湯粉,已經在此立足20年,週末時,經常有許多搬遷到了漢口和青山的老顧客遠道趕來,只為喝一碗他家的糊湯粉。

一位老顧客告訴小編,吃遍武漢三鎮的糊湯粉,只有這一家最正宗。水陸街菜場的魚販都是這位老闆的供應商,

有了新鮮的喜頭魚,都是幾十斤地往店裡送。

小編點了一碗傳說中“武漢最正宗的鮮魚糊湯粉”,果然,與以前吃過的完全不同。

魚糊鮮香,有濃郁的鮮鯽魚湯的味道,在香蔥、胡椒粉的搭配下,魚的鮮和胡椒的辣在唇齒之間激烈碰撞,

蝦米增鮮,也提高了口感層次。

魚湯胡椒粉夠沖,但沒有辛辣的感覺,既去除了魚腥味,又刺激了味蕾,逼得人渾身冒汗,

真是帶勁。米粉細軟,每一根裹了層厚厚的魚糊,入口順滑。油條吸飽了糊湯,綿軟中又帶了一點酥脆,把魚肉液化的鮮甜又重新固化。

四下打望,店內每位顧客都把一碗糊湯喝得乾乾淨淨,露出酣暢淋漓的表情。刹時明白,原來,以前喝過的鮮魚糊湯粉都是假的!

2

老闆明先生談起武漢的鮮魚糊湯粉,如數家珍。水陸街一帶,是武漢鮮魚糊湯粉的“窩子”。1949年之前,水陸街附近有座橋叫解放橋,

橋下一條小河,河水清澈,魚蝦豐盛,許多漁民用甑網每天扳小魚小蝦,挑出活蹦亂跳的小鯽魚,就直接熬了做鮮魚糊湯粉。另外一個“窩子”是漢口的花樓街,店家們的鮮魚糊湯粉也是用新鮮喜頭魚現熬的。

老武漢人熟悉這款營養又美味的早點,夏天喝一碗,流一身的汗,渾身舒透,冬季清早喝上一碗,從胃到心都暖和了,足以抵抗生活的任何壓力。後來,因為做法繁瑣,成本太高,做鮮魚糊湯粉的店越來越少。

近十年來,市面有些鮮魚糊湯粉店,為了省事省成本,改用魚精魚粉代替鮮活鯽魚,用勾兌的辦法來做。導致許多年輕人對這款漢味傳統美食產生誤解,沒有機會領略它的獨特魅力,令人惋惜。

怎樣分辯真假鮮魚糊湯粉?明老闆直爽地說,只要店內沒有大爐子大桶子的,幾乎就可以判定是假的。有些店內可能也有小爐子小桶,現場也可看得到有魚在熬,但也只是擺設。因為要供應一個店一天的銷量,除非很大的桶,是不足以熬制出足夠多的鮮魚湯來的。

(這幾個半人高的大桶是特別訂制的,熬了兩小時後,魚肉基本爛了,融入湯汁中)

拿他的店子來說,他每天要用20到30斤鮮鯽魚,熬3大桶魚湯。直到把魚全部熬化了,只看得到魚骨架,才算完成第一道工序。

(店門口的炸油條,是糊湯粉的絕配)

然後往裡面下胡椒粉蕎麥粉等進行調味,這樣一桶糊湯的基礎才算打好。如果店內沒有類似這種碩大的桶和爐子,熬出的魚湯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

這種貨真價實做出來的糊湯粉,不僅味道鮮美,對有胃病的人也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但如果經常吃勾兌的糊湯粉,只能起到反作用了。怪不得許多老顧客說,吃了這家的糊湯粉後,走遍武漢也吃不到這正宗的!

3

明先生是黃陂人,40年前,挑著一副擔子獨闖武漢,起初是做餛飩水餃,20年前開始做鮮魚糊湯粉。唐嫂與明先生是黃陂老鄉,性格爽快耿直。婚後,陪著明先生在武漢打拼。兩口子後來改做糊湯粉,先後在漢口花樓街和水陸街開店,20年間積累了大量死忠粉,但卻並沒有積累多少財富。兩口子和孩子們住在一套二手房裡,連兒子的婚房都沒有著落。

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家的糊湯粉成本太高,但賣價與市面上的價格相同。顧客許多是上了的年紀的老熟人,老闆夫婦不忍心漲價。

(這位美女週末一大早坐地鐵趕過來吃糊湯粉)

但老闆娘唐嫂卻說,雖然這幾十年來和老公風裡雨裡做這款小吃,幾乎沒去逛過商場公園,但我覺得很滿足,因為我們的孩子們也像我們兩口子,品行端正,家風良好,一家人和和睦睦,我很滿足。

(明先生和唐嫂(左一)在店內)

明先生說,父母的教誨是他一生用之不竭的財富。他的父親曾中過秀才,母親非常通情達理。

他初到武漢闖蕩時,只有十幾歲,父母送給他兩句話——“加3吃飽飯,對半餓死人”。不要把錢和利看得太重,做生意薄利就行。“人從心發,樹從根發”,做什麼事都要從良心出發,否則在世上難以立足。

這兩句話,陪了明先生一輩子。此後與人合夥做過生意,或單獨開店,他從不讓夥伴吃虧,也從不昧良心對待顧客。後來也成為了家裡所有成員的座佑銘。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學習良好,事業有成,品行端正。

2015年,因為水陸街路面整治,店子曾停業一年。兩口子想趁機轉行,做個輕鬆點的事情。

沒想到,不停碰上老顧客打聽什麼時候開業,有位婆婆說,我一年都沒有來水陸街買菜了,就因為你家停業了。以前繞路過來買菜,就是想吃口你家的糊湯粉。

附近人民醫院的醫生們,也一次次對明先生說,您家的店不開門,我們已經有很久沒好好吃頓早餐了,吃別人家的不放心。兩口子商量了一下,決定重振旗鼓,去年在同一條街上另尋了家門店開張。

4

除了糊湯粉,店內的熱乾麵也是一絕。

熱乾麵,武漢人的靈魂,對面和芝麻醬要求很嚴格。有些店家圖省事,直接拿撣好的面,這樣的面爽口軟硬就掌握不了。明先生店內的面都是每天傍晚,他親自手撣出來的。

熟悉的老顧客都知道,每天下午,在店內是看不到明先生的,因為他跑到加工廠去現場督促研磨次日要用的芝麻醬去了。明先生以前曾吃過一次虧,他一晃神,老闆就把爛的芝麻放進了攪拌機內。此後,他每次都親自來加工廠,都寸步不離,必須親眼盯著每個加工步驟,直到最後一滴原汁原味的芝麻醬安全無虞地裝進桶內。

明先生說,真正的好芝麻醬,最後是會融進麵條,看不到醬的。如果攪到最後,麵條上面還有一團團的醬,那就有問題了。

一旁的顧客告訴小編,吃這家的熱乾麵,一定要多攪拌,當芝麻醬變得若有若無,碗裡水份也被麵條充分吸收,麵條顏色變得泛紅,這個時候醬香與麵條香味融為一體,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鯽魚已經熬成了糊糊)

(骨頭湯最後成為乳白色)

吃面,湯也是味道的血脈。他家的下面的湯水,也不是用調料包裡的骨頭粉代替,是老闆半夜起來用豬骨熬制出來的。

(食客都是老熟客,直接在門口擺開了吃)

老闆的女兒貝貝也在店內幫忙,她介紹說,挑選骨頭也是一門學問,最好挑選豬腿骨,其次是龍骨,再次是豬頭骨,想熬出鮮美的湯汁,火候也很關鍵,要冷水下鍋燒開後改小火兩小時,,熬制好後在改中火一小時,這樣湯像牛奶一樣。

貝貝說,已經和姐姐商量好了,以後會協助父母,秉持父母的良心和理念,把這款老漢口味道的美食發揚光大。(END)

文 字:十阿哥

圖 片:十阿哥 網路

排 版:十阿哥

十分武漢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同名維信公號:十分武漢!

夏天喝一碗,流一身的汗,渾身舒透,冬季清早喝上一碗,從胃到心都暖和了,足以抵抗生活的任何壓力。後來,因為做法繁瑣,成本太高,做鮮魚糊湯粉的店越來越少。

近十年來,市面有些鮮魚糊湯粉店,為了省事省成本,改用魚精魚粉代替鮮活鯽魚,用勾兌的辦法來做。導致許多年輕人對這款漢味傳統美食產生誤解,沒有機會領略它的獨特魅力,令人惋惜。

怎樣分辯真假鮮魚糊湯粉?明老闆直爽地說,只要店內沒有大爐子大桶子的,幾乎就可以判定是假的。有些店內可能也有小爐子小桶,現場也可看得到有魚在熬,但也只是擺設。因為要供應一個店一天的銷量,除非很大的桶,是不足以熬制出足夠多的鮮魚湯來的。

(這幾個半人高的大桶是特別訂制的,熬了兩小時後,魚肉基本爛了,融入湯汁中)

拿他的店子來說,他每天要用20到30斤鮮鯽魚,熬3大桶魚湯。直到把魚全部熬化了,只看得到魚骨架,才算完成第一道工序。

(店門口的炸油條,是糊湯粉的絕配)

然後往裡面下胡椒粉蕎麥粉等進行調味,這樣一桶糊湯的基礎才算打好。如果店內沒有類似這種碩大的桶和爐子,熬出的魚湯量太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

這種貨真價實做出來的糊湯粉,不僅味道鮮美,對有胃病的人也能起到很好的調理作用。

但如果經常吃勾兌的糊湯粉,只能起到反作用了。怪不得許多老顧客說,吃了這家的糊湯粉後,走遍武漢也吃不到這正宗的!

3

明先生是黃陂人,40年前,挑著一副擔子獨闖武漢,起初是做餛飩水餃,20年前開始做鮮魚糊湯粉。唐嫂與明先生是黃陂老鄉,性格爽快耿直。婚後,陪著明先生在武漢打拼。兩口子後來改做糊湯粉,先後在漢口花樓街和水陸街開店,20年間積累了大量死忠粉,但卻並沒有積累多少財富。兩口子和孩子們住在一套二手房裡,連兒子的婚房都沒有著落。

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家的糊湯粉成本太高,但賣價與市面上的價格相同。顧客許多是上了的年紀的老熟人,老闆夫婦不忍心漲價。

(這位美女週末一大早坐地鐵趕過來吃糊湯粉)

但老闆娘唐嫂卻說,雖然這幾十年來和老公風裡雨裡做這款小吃,幾乎沒去逛過商場公園,但我覺得很滿足,因為我們的孩子們也像我們兩口子,品行端正,家風良好,一家人和和睦睦,我很滿足。

(明先生和唐嫂(左一)在店內)

明先生說,父母的教誨是他一生用之不竭的財富。他的父親曾中過秀才,母親非常通情達理。

他初到武漢闖蕩時,只有十幾歲,父母送給他兩句話——“加3吃飽飯,對半餓死人”。不要把錢和利看得太重,做生意薄利就行。“人從心發,樹從根發”,做什麼事都要從良心出發,否則在世上難以立足。

這兩句話,陪了明先生一輩子。此後與人合夥做過生意,或單獨開店,他從不讓夥伴吃虧,也從不昧良心對待顧客。後來也成為了家裡所有成員的座佑銘。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兒子,都學習良好,事業有成,品行端正。

2015年,因為水陸街路面整治,店子曾停業一年。兩口子想趁機轉行,做個輕鬆點的事情。

沒想到,不停碰上老顧客打聽什麼時候開業,有位婆婆說,我一年都沒有來水陸街買菜了,就因為你家停業了。以前繞路過來買菜,就是想吃口你家的糊湯粉。

附近人民醫院的醫生們,也一次次對明先生說,您家的店不開門,我們已經有很久沒好好吃頓早餐了,吃別人家的不放心。兩口子商量了一下,決定重振旗鼓,去年在同一條街上另尋了家門店開張。

4

除了糊湯粉,店內的熱乾麵也是一絕。

熱乾麵,武漢人的靈魂,對面和芝麻醬要求很嚴格。有些店家圖省事,直接拿撣好的面,這樣的面爽口軟硬就掌握不了。明先生店內的面都是每天傍晚,他親自手撣出來的。

熟悉的老顧客都知道,每天下午,在店內是看不到明先生的,因為他跑到加工廠去現場督促研磨次日要用的芝麻醬去了。明先生以前曾吃過一次虧,他一晃神,老闆就把爛的芝麻放進了攪拌機內。此後,他每次都親自來加工廠,都寸步不離,必須親眼盯著每個加工步驟,直到最後一滴原汁原味的芝麻醬安全無虞地裝進桶內。

明先生說,真正的好芝麻醬,最後是會融進麵條,看不到醬的。如果攪到最後,麵條上面還有一團團的醬,那就有問題了。

一旁的顧客告訴小編,吃這家的熱乾麵,一定要多攪拌,當芝麻醬變得若有若無,碗裡水份也被麵條充分吸收,麵條顏色變得泛紅,這個時候醬香與麵條香味融為一體,就可以大飽口福了。

(鯽魚已經熬成了糊糊)

(骨頭湯最後成為乳白色)

吃面,湯也是味道的血脈。他家的下面的湯水,也不是用調料包裡的骨頭粉代替,是老闆半夜起來用豬骨熬制出來的。

(食客都是老熟客,直接在門口擺開了吃)

老闆的女兒貝貝也在店內幫忙,她介紹說,挑選骨頭也是一門學問,最好挑選豬腿骨,其次是龍骨,再次是豬頭骨,想熬出鮮美的湯汁,火候也很關鍵,要冷水下鍋燒開後改小火兩小時,,熬制好後在改中火一小時,這樣湯像牛奶一樣。

貝貝說,已經和姐姐商量好了,以後會協助父母,秉持父母的良心和理念,把這款老漢口味道的美食發揚光大。(END)

文 字:十阿哥

圖 片:十阿哥 網路

排 版:十阿哥

十分武漢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同名維信公號:十分武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