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芳華》劉峰:一場善良與人性的較量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好的東西似乎總會姍姍來遲,這部濃縮著年代感的沉重、歷史的敏感,裹挾著無數情懷的電影——《芳華》,終於重新歸來!

一部《芳華》,展現了老炮兒的青春,父輩的芳華。

但在大多數人心中,《芳華》並不是一部青春片:"初看,是文工團的盛世美顏;再看,是時代洪流以及戰火淬燃中的命運殘酷;再細看,是歲月洗煉之下的真情悲憫。"

1.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充滿理想和激情的軍隊文工團,有一群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他們正經歷著成長中的愛情萌發與充斥變數的人生命運。

樂於助人、質樸善良的劉峰,和從農村來,屢遭文工團女兵歧視與排斥的何小萍,“意外”離開了浪漫安逸的文工團,捲入了殘酷的戰爭,在戰場上繼續綻放著血染的芳華。

他們感受著集體生活的痛與暖、故人的分別與重逢,還有時代變革之下,每個人的渺小脆弱和無力招架。

鮮豔的色彩,唯美的畫面,帶節奏的配樂,青春的懵動,特別年代一群人的“花樣年華”,一群沒有流量的“小鮮肉”,把人帶入到父輩生活的那個時代,

有驚奇,有荒誕,也會有共鳴。

《芳華》像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他們曾經滿載夢想和愛的最好年華。這片芳華被恣意投擲在時代的熔爐裡,燃燒,摔打,揉碎,最終隨著時代一同變成灰燼,再被人踩上幾腳,疼到心尖上。

2.一曲《芳華》畢,淚已潸然。不是因為他們的青春故事有多麼的美好和感動,

而是為劉峰的一生感到惋惜和心痛。

劉峰,文工團裡的“老好人”,好到經得起放大鏡的挑剔,毫無瑕疵。

食堂裡煮破皮的餃子他會主動打來吃,他說“總得有人吃吧”;

南方的女戰友,不喜歡吃餃子,他說“我給你煮了面”;

戰友讓他帶去修的手錶,

太過名貴沒人敢修,他說“那我就自己研究,學著修”;

別人做夢都想去上的大學,他卻拱手相讓,他說“我是木匠出身,現在這樣挺好”;

戰友要結婚,為了給戰友省錢,他默默地親手做了兩個沙發,他說“戰友娶個城裡媳婦不容易”;

沒人願意和何小萍跳雙人舞,他即使腰受傷了,也要站出來說“我和她跳”;

就連豬跑了,別人也是第一時間是叫他來幫忙。

他總是心甘情願、竭盡全力地幫助所有人,戰友們也都叫他“活雷鋒”。

其實,在大家眼中,劉峰更像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大家也漸漸地將他的好當成了一種習慣,似乎他做的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可好人總是難做。劉峰的善良在渾濁的背景下,顯得那麼單薄和活不下去。

當他偶然間聽到了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便再也按捺不住隱藏多年的情愫。

劉峰終於鼓起勇氣,對林丁丁深情表白,青春的躁動激起了層層欲望,他嘗試擁抱林丁丁,卻不幸被路過的戰友撞了個正著。

林丁丁為了撇清自己,向組織告發:劉峰強行“觸摸”她,想要對她耍流氓。

劉峰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放棄大好前程,費盡心思為留下來而做的一切,在林丁丁眼中,甚至抵不過攝像幹事的幾張照片和一瓶橘子罐頭。

在思想禁錮的那個年代,談愛情是羞愧和可恥的,更何況是極為惡劣的“耍流氓”。

可惜澆滅他所有希望的正是自己暗戀多年的那個人。因為一次觸摸事件,劉峰失去了他所有的光環,甚至名譽掃地。

誹謗與詆毀足以讓一個普通人的命運消亡,何況是他這樣的“活雷鋒”?一旦大眾心中對他的完美認知被顛覆,就反倒讓人滋生出更多的恨和厭惡來。

人們似乎終於找到了機會,不用再仰視著他,大家都急於把劉峰從那個神壇拉下來,踩在腳下。就像好人做壞事與壞人做好事相比,人們的反應大相徑庭一樣。

一夜之間,劉峰從人們口中的“大好人”“活雷鋒”,變成了一個無恥的“流氓”。他曾盡自己所能幫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卻都把這當做理所應當。他所有的好,如今都成為眾人嘲笑的素材。

此刻,劉峰的心或許已經死了,他不會再對文工團有任何的留戀,而這裡的人似乎也不再需要這個“活雷鋒”了。

離開文工團的那天,那些他曾經竭盡全力幫助過的戰友們、曾經口口聲聲稱讚他是“活雷鋒的”同志們,沒有一個來為他送行的,除了那個被戰友們嫌棄、取笑的何小萍。

是劉峰把何小萍從地方上接到文工團的,也是文工團都嫌棄她、孤立她、排擠她時,唯一接納她的人。

或許,何小萍才是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有人說:所謂善良就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當善良成為一種習慣,就是對自己的傷害。善良至少要留給懂你好的人,比如何小萍對劉峰。

3.中越戰爭爆發,劉峰上了戰場。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已經將劉峰折磨的遍體鱗傷。對他而言,成為烈士或許是一種解脫。

戰場上的他似乎早已忘記生命,一個人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只為尋找急救藥救受傷的戰士,當他終於找到藥品帶回來時,戰友卻早已犧牲……

看到戰友身陷泥潭,向他呼救,“老好人”劉峰怎會坐視不管。

不顧頭頂上穿梭的子彈,劉峰拼了命的想要將戰友拉出泥潭,可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臂,頃刻間血流不止。但即使只有一隻手,劉峰也不願放棄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

那個子彈不偏不倚正好打中了劉峰右手臂的大動脈,當副指導員提出讓他和重傷的戰友一起後撤接受救治時,他說“我要留在這裡,守住兄弟們的遺體,我要把他們帶回去”。

這些犧牲的戰士們,大部分都還只是十六七歲的孩子,連“果丹皮”都沒吃過,卻因為戰爭,要遠離家鄉,甚至失去生命。

劉峰怎麼忍心將他們孤單的留在前線,他要將他們帶回去,好好安葬。

其實,做出這個決定的劉峰已然抱著必死之心了,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這就是他要的,他的死將創造一個英雄故事,這故事會流傳得很遠,會被譜成曲,填上詞,寫成歌……”

最終,劉峰守住了戰士們的遺體,卻因為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永遠的失去了右臂。他沒能“如願”地當上烈士,成了一名殘疾軍人。

曾經那個面帶微笑的“活雷鋒”劉峰,如今的臉上早已寫滿了滄桑。命運似乎對這個善良的男人太過苛刻,可他卻依舊善良如初。

4.改革開放後,殘疾軍人劉峰,退伍還鄉,生活潦倒。

曾經的標兵、模範,曾經的戰鬥英雄,在和平年代,卻要靠著推著小車賣貨維持生計。最後就連他糊口用的小車,也被聯防隊扣了,要1000塊錢才能贖回。

因為這1000塊錢,劉峰和聯防隊起了爭執,一個殘疾軍人怎麼可能敵國三五個健壯的男人。

他被推倒在地,假肢也滾落出來。這一幕恰好被劉峰在文工團的戰友看到,她怒駡聯防隊:“你們敢打殘疾軍人,戰鬥英雄!”

看著地上的假肢,心中五味雜陳。劉峰仿佛是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縮影。

他們將美好的青春,健全的身體,都獻給了偉大的祖國,而當他們年老色衰、拖著殘肢,不願給國家添麻煩,艱難度日時,卻要面臨著被城管驅趕,被敲詐勒索,以規定的名義,以各種堂而皇之的名義。

看著劉峰文工團的戰友瀟灑的將1000塊錢甩給聯防隊員的時候,更覺窩心。

這個上過戰場、經歷過生死的戰鬥英雄,這個為了保衛國家而失去一條手臂的男人,為了一輛300塊錢的小推車,幾次低三下四的懇求著聯防隊員。

但對於曾經的戰友來說,1000塊錢卻變得如此輕巧。

假如,劉峰當時聽從領導的安排,去進修,按照劉峰的才華、做人做事標準,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或許他就不會被林丁丁說成“流氓”,不會失去手臂,更不會為了一輛小推車而被人欺負。

但假如只能是假如,那只會是別人的人生,不會是劉峰的。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很善良,他是好人,他凡事想著別人,進修這樣連著功名的機遇,他看得很淡。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很執著,追求愛情時奮不顧身,他不會如當今這個勢利的社會一樣,冷靜地覺察到很多人在愛情中更加注重的是出身、地位、財富。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有血性,他戰鬥起來早已忘記了生命,為了完成任務,他顧不了那麼多,所以他不會選擇先給自己治療……

前半部分,有多美好,後半部分,就有多殘酷。劉峰前期的熱忱、喜悅與後期滿眼的絕望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峰,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卻能終其一生去詮釋平凡背後的意義的男兵。

那個實現了民族夢想,盛產唯大英雄的年代,看起來光輝又明亮,但終究還是難以回避明晃晃的日光下也有陰影的事實。陰影下有渺小的人物,渺小的人物有屬於他們的芳華。

本期話題:想對林峰說”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公眾號:人文線上(ID:humanitybook)。北京人文線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學術圖書策劃、書稿編輯、設計製作、圖書出版發行的出版文化機構。公司成立十三年來累計出版學術圖書800余種,發行100多萬冊,合作作者740余人次,遍佈全國300多所高校黨校社科院所等研究機構。

戰友們也都叫他“活雷鋒”。

其實,在大家眼中,劉峰更像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而大家也漸漸地將他的好當成了一種習慣,似乎他做的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可好人總是難做。劉峰的善良在渾濁的背景下,顯得那麼單薄和活不下去。

當他偶然間聽到了鄧麗君的“靡靡之音”,便再也按捺不住隱藏多年的情愫。

劉峰終於鼓起勇氣,對林丁丁深情表白,青春的躁動激起了層層欲望,他嘗試擁抱林丁丁,卻不幸被路過的戰友撞了個正著。

林丁丁為了撇清自己,向組織告發:劉峰強行“觸摸”她,想要對她耍流氓。

劉峰也許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放棄大好前程,費盡心思為留下來而做的一切,在林丁丁眼中,甚至抵不過攝像幹事的幾張照片和一瓶橘子罐頭。

在思想禁錮的那個年代,談愛情是羞愧和可恥的,更何況是極為惡劣的“耍流氓”。

可惜澆滅他所有希望的正是自己暗戀多年的那個人。因為一次觸摸事件,劉峰失去了他所有的光環,甚至名譽掃地。

誹謗與詆毀足以讓一個普通人的命運消亡,何況是他這樣的“活雷鋒”?一旦大眾心中對他的完美認知被顛覆,就反倒讓人滋生出更多的恨和厭惡來。

人們似乎終於找到了機會,不用再仰視著他,大家都急於把劉峰從那個神壇拉下來,踩在腳下。就像好人做壞事與壞人做好事相比,人們的反應大相徑庭一樣。

一夜之間,劉峰從人們口中的“大好人”“活雷鋒”,變成了一個無恥的“流氓”。他曾盡自己所能幫每一個人,每一個人卻都把這當做理所應當。他所有的好,如今都成為眾人嘲笑的素材。

此刻,劉峰的心或許已經死了,他不會再對文工團有任何的留戀,而這裡的人似乎也不再需要這個“活雷鋒”了。

離開文工團的那天,那些他曾經竭盡全力幫助過的戰友們、曾經口口聲聲稱讚他是“活雷鋒的”同志們,沒有一個來為他送行的,除了那個被戰友們嫌棄、取笑的何小萍。

是劉峰把何小萍從地方上接到文工團的,也是文工團都嫌棄她、孤立她、排擠她時,唯一接納她的人。

或許,何小萍才是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才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

有人說:所謂善良就是成全了別人,委屈了自己。當善良成為一種習慣,就是對自己的傷害。善良至少要留給懂你好的人,比如何小萍對劉峰。

3.中越戰爭爆發,劉峰上了戰場。

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已經將劉峰折磨的遍體鱗傷。對他而言,成為烈士或許是一種解脫。

戰場上的他似乎早已忘記生命,一個人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只為尋找急救藥救受傷的戰士,當他終於找到藥品帶回來時,戰友卻早已犧牲……

看到戰友身陷泥潭,向他呼救,“老好人”劉峰怎會坐視不管。

不顧頭頂上穿梭的子彈,劉峰拼了命的想要將戰友拉出泥潭,可一顆子彈打中了他的右臂,頃刻間血流不止。但即使只有一隻手,劉峰也不願放棄與他並肩作戰的戰友。

那個子彈不偏不倚正好打中了劉峰右手臂的大動脈,當副指導員提出讓他和重傷的戰友一起後撤接受救治時,他說“我要留在這裡,守住兄弟們的遺體,我要把他們帶回去”。

這些犧牲的戰士們,大部分都還只是十六七歲的孩子,連“果丹皮”都沒吃過,卻因為戰爭,要遠離家鄉,甚至失去生命。

劉峰怎麼忍心將他們孤單的留在前線,他要將他們帶回去,好好安葬。

其實,做出這個決定的劉峰已然抱著必死之心了,就像電影中說的那樣“這就是他要的,他的死將創造一個英雄故事,這故事會流傳得很遠,會被譜成曲,填上詞,寫成歌……”

最終,劉峰守住了戰士們的遺體,卻因為錯過了最佳救治時機,永遠的失去了右臂。他沒能“如願”地當上烈士,成了一名殘疾軍人。

曾經那個面帶微笑的“活雷鋒”劉峰,如今的臉上早已寫滿了滄桑。命運似乎對這個善良的男人太過苛刻,可他卻依舊善良如初。

4.改革開放後,殘疾軍人劉峰,退伍還鄉,生活潦倒。

曾經的標兵、模範,曾經的戰鬥英雄,在和平年代,卻要靠著推著小車賣貨維持生計。最後就連他糊口用的小車,也被聯防隊扣了,要1000塊錢才能贖回。

因為這1000塊錢,劉峰和聯防隊起了爭執,一個殘疾軍人怎麼可能敵國三五個健壯的男人。

他被推倒在地,假肢也滾落出來。這一幕恰好被劉峰在文工團的戰友看到,她怒駡聯防隊:“你們敢打殘疾軍人,戰鬥英雄!”

看著地上的假肢,心中五味雜陳。劉峰仿佛是老一輩革命軍人的縮影。

他們將美好的青春,健全的身體,都獻給了偉大的祖國,而當他們年老色衰、拖著殘肢,不願給國家添麻煩,艱難度日時,卻要面臨著被城管驅趕,被敲詐勒索,以規定的名義,以各種堂而皇之的名義。

看著劉峰文工團的戰友瀟灑的將1000塊錢甩給聯防隊員的時候,更覺窩心。

這個上過戰場、經歷過生死的戰鬥英雄,這個為了保衛國家而失去一條手臂的男人,為了一輛300塊錢的小推車,幾次低三下四的懇求著聯防隊員。

但對於曾經的戰友來說,1000塊錢卻變得如此輕巧。

假如,劉峰當時聽從領導的安排,去進修,按照劉峰的才華、做人做事標準,他的前途一片光明。

或許他就不會被林丁丁說成“流氓”,不會失去手臂,更不會為了一輛小推車而被人欺負。

但假如只能是假如,那只會是別人的人生,不會是劉峰的。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很善良,他是好人,他凡事想著別人,進修這樣連著功名的機遇,他看得很淡。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很執著,追求愛情時奮不顧身,他不會如當今這個勢利的社會一樣,冷靜地覺察到很多人在愛情中更加注重的是出身、地位、財富。

劉峰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有血性,他戰鬥起來早已忘記了生命,為了完成任務,他顧不了那麼多,所以他不會選擇先給自己治療……

前半部分,有多美好,後半部分,就有多殘酷。劉峰前期的熱忱、喜悅與後期滿眼的絕望形成了鮮明對比。

劉峰,他只是一個默默無聞卻能終其一生去詮釋平凡背後的意義的男兵。

那個實現了民族夢想,盛產唯大英雄的年代,看起來光輝又明亮,但終究還是難以回避明晃晃的日光下也有陰影的事實。陰影下有渺小的人物,渺小的人物有屬於他們的芳華。

本期話題:想對林峰說”________________“

歡迎關注公眾號:人文線上(ID:humanitybook)。北京人文線上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04年,是一家專業從事學術圖書策劃、書稿編輯、設計製作、圖書出版發行的出版文化機構。公司成立十三年來累計出版學術圖書800余種,發行100多萬冊,合作作者740余人次,遍佈全國300多所高校黨校社科院所等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