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化騰與劉強東入股唯品會,馬雲還是那個最會賺女人錢的人嗎?

自從烏鎮飯局之後,馬化騰與劉強東一起搞了幾件大事情。

如果說拿下永輝5%的股份,算是騰訊小試牛刀,那馬化騰與劉強東攜手入股唯品會,則其用意十分明顯。

有人說,小馬哥與東哥準備聯手搶馬雲爸爸背後那些女人的生意。你覺得,這事靠譜嗎?

57億入股唯品會

上周剛剛買下永輝5%股權之後,12月18日,

馬化騰又與劉強東一起,花了57億元拿下國內第三大電商巨頭唯品會12%的股權。

截至上週五收盤,在美國上市的唯品會市值達到50億美元,2016年銷售總額為566億元。

作為“最會賺小孩錢”的人,馬化騰通過《英雄聯盟》、《王者榮耀》、《穿越火線》等遊戲撈金,已經罕逢對手了,因此,他開始盯上馬雲背後的那些女人。

騰訊與阿裡之爭,劉強東為何要插一腳呢?據悉,通過戰略投入唯品會,京東可以趁機補足在服飾美妝品類的短板,

與天貓展開全面競爭。

如果此次交易順利完成,騰訊和京東將分別持有唯品會7%和5.5%的股份。

當然,入股之後還是要做點事情的。按照三方協議,騰訊將在其微信錢包介面給予唯品會入口。京東也將會在其手機APP主介面和微信購物一級入口的主介面接入唯品會,幫助唯品會在京東管道上達成一定的交易額目標。

對於此次合作,唯品會董事長沈亞在公開信中表示:“我們引進戰略合作夥伴,

為的是建立一個共贏合作生態圈,未來是屬於生態的,只有開放合作才能共贏。”

有騰訊和京東兩大巨頭加持,沈亞說話的底氣顯然足了很多,談及唯品會的未來,他信誓旦旦地表示,“我們將繼續保持作為一個獨立電商運營。”

唯品會與天貓的差距多大?

對於騰訊來說,拿下唯品會之後,意味著馬化騰在電商領域又拿下一個巨頭。在此之前,馬化騰曾戰略入股京東,拿下京東15%股權。

據易觀發佈的資料顯示,國內電商行業前三強分別為天貓、京東和唯品會。其中,天貓零售占59%的市場份額,京東占26.9%,唯品會占3.2%。可以說,唯品會已經成為國內第三大互聯網銷售巨頭。

騰訊接連入股老二和老三,

對抗老大意圖明顯。

在電商領域,唯品會開創“限時搶購+名牌特賣”的經營模式。以正品特賣來吸引人,以限時搶購來刺激消費。

年報資料顯示,唯品會2016年銷售總額為566億元,淨利潤為136億,比去年增長了34.9億。2017財年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報顯示,唯品會第三季度總淨營收為153億元,比去年同期的120億元增長27.6%,營收增速有所下滑;歸屬于唯品會股東的淨利潤為3.38億元,同比下滑1%。

在國內電商領域的競爭格局裡,由於綜合電商搶佔市場份額,唯品會這種垂直電商的處境並不樂觀,其股價長期陷入低迷。

雖然不能以股價評判企業價值,但是,如今線上市場的狂飆突進,已經告一段落。在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唯品會還要講述電商的故事,或許有些老套。

馬化騰通過入股唯品會,與阿裡競爭,顯然並無勝算,其本意,可能只是鞏固線上的固有利益。

新零售才是“二馬”之爭焦點

2014年,騰訊收購京東15%的股權後,阿裡與騰訊之爭走到台前。這兩個原本沒有業務衝突的對手,開始直面火拼。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發展到千億美元市值後,雙方都陷入格局之爭,都在向全業務滲透,都需要通過投資並購來獲得競爭優勢。

當騰訊投資京東之後,阿裡開始扶持蘇寧。2015年,阿裡以283億元投資蘇甯,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值得指出的是,騰訊與阿裡這兩筆投資,截至目前收穫的並不都是喜悅。兩年來,蘇甯雲商業績並不好看,股價不僅沒漲,還跌了近20%。騰訊入股的京東,則像一匹黑馬,越跑越好,其市值甚至一度逼近百度,引發了一波J是否能替代B的爭論。

隨著騰訊入股永輝,阿裡入股高鑫零售,可以說,騰訊與阿裡在新零售的對壘開始變得白熱化起來。

阿裡作為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近年來頻頻佈局實體零售,新零售版圖不斷擴充。既有盒馬鮮生、淘咖啡等新業態,又先後投資蘇甯、三江購物、銀泰等實體零售巨頭。

除此之外,阿裡還啟動天貓小店掛牌改造計畫,稱2018財年要在全國落地10000家天貓小店。

騰訊陣營裡,劉強東今年4月10日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畫正式出爐。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劉強東宣佈的100萬家京東超市,開始席捲全國。

雖然騰訊陣雨與阿裡陣營的對壘尚難言誰勝誰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傳統零售業正迎來最大衝擊,對很多商家來說,生存還是死亡,是個問題。

由於綜合電商搶佔市場份額,唯品會這種垂直電商的處境並不樂觀,其股價長期陷入低迷。

雖然不能以股價評判企業價值,但是,如今線上市場的狂飆突進,已經告一段落。在獲取用戶的成本越來越高的時候,唯品會還要講述電商的故事,或許有些老套。

馬化騰通過入股唯品會,與阿裡競爭,顯然並無勝算,其本意,可能只是鞏固線上的固有利益。

新零售才是“二馬”之爭焦點

2014年,騰訊收購京東15%的股權後,阿裡與騰訊之爭走到台前。這兩個原本沒有業務衝突的對手,開始直面火拼。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當發展到千億美元市值後,雙方都陷入格局之爭,都在向全業務滲透,都需要通過投資並購來獲得競爭優勢。

當騰訊投資京東之後,阿裡開始扶持蘇寧。2015年,阿裡以283億元投資蘇甯,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值得指出的是,騰訊與阿裡這兩筆投資,截至目前收穫的並不都是喜悅。兩年來,蘇甯雲商業績並不好看,股價不僅沒漲,還跌了近20%。騰訊入股的京東,則像一匹黑馬,越跑越好,其市值甚至一度逼近百度,引發了一波J是否能替代B的爭論。

隨著騰訊入股永輝,阿裡入股高鑫零售,可以說,騰訊與阿裡在新零售的對壘開始變得白熱化起來。

阿裡作為新零售概念的提出者,近年來頻頻佈局實體零售,新零售版圖不斷擴充。既有盒馬鮮生、淘咖啡等新業態,又先後投資蘇甯、三江購物、銀泰等實體零售巨頭。

除此之外,阿裡還啟動天貓小店掛牌改造計畫,稱2018財年要在全國落地10000家天貓小店。

騰訊陣營裡,劉強東今年4月10日宣佈,百萬京東便利店計畫正式出爐。在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劉強東宣佈的100萬家京東超市,開始席捲全國。

雖然騰訊陣雨與阿裡陣營的對壘尚難言誰勝誰負,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傳統零售業正迎來最大衝擊,對很多商家來說,生存還是死亡,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