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顆為太陽50倍的恒星毀滅自已,造就太陽,讓宇宙生命誕生

趣味探索訊 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在“ 天體物理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太陽系形成的新研究,新研究稱:一顆比太陽大幾十倍的恒星在燃燒過程中產生了強烈的恒星風,

讓距離幾光年範圍內的所有天體都籠罩在恒星風巨大的氣泡中,讓所有天體都披上一層緻密的外殼。

多年前普遍的理論認為,數十億年前我們的太陽系形成於超新星爆炸附近。然而現在來自芝加哥大學的科學家卻不同意了,他們的新理論認為,

在距離太陽系幾光年的地方存在著一顆被科學家叫做沃爾夫-瑞葉的巨星恒星,這是一顆比我們太陽大40到50倍的巨大恒星。不過它是一個短命輻射很強的恒星,在470萬年的壽命中這顆恒星拋出強烈的太陽風,並攜帶大量元素拋離表面,形成一個直徑達幾光年巨大的氣泡,恒星的風所到之處,讓所有的天體都披上一層外殼,這一層非常緻密的泡殼結構。

新理論並不是胡編亂制的,而是具有一定理論依據性,科學家發現在太陽系早期隕石記憶體在著兩種豐富元素:鋁-26和鐵-60,而這兩種元素一般只來源於強烈恒星風。

地球物理科學系教授尼古拉斯·多法斯稱這樣一個泡沫的外殼是製造恒星最好地方,大量的塵埃和氣體被困在可以凝結成恒星的緻密殼內,宇宙中高達16%的恒星可能都形成於此。這項關於太陽系形成的親研究將有助於科學家們研究宇宙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