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阿來|當我們在談論文學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些什麼

原文@沐齋閱讀 載於中讀App

阿來老師站在介紹者的旁邊,安靜的等待著介紹人把他介紹完,然後拿起話筒,把自己的見解娓娓道來。

阿來老師是一位個子不高,表情嚴肅的人,但這只是表像,記得遲子建老師在自己的一篇名為《阿來的如花世界》中這樣寫道,沒有見過像阿來這樣一位熱愛花的男人。而在遲子建老師的文字裡,我們才看到了阿來老師的另一面,他的 幽默可愛,他的溫情脈脈。而他的文化擔當,是更讓人欽佩的,

在聽這個演講之前,對他的認識不算太多,僅僅是看了《塵埃落定》《瞻對》,但是他演講中的一言一行,一個小小的動作,都向大家傳輸著一種向上向善的力量。

坐在小的演講廳的人,二三十人左右,都是看到文學演講會的預告而專程跑來的,其中不乏有阿來老師的粉絲,我自稱是半個粉絲 ,在阿來文字裡描述的西藏生活過,自然也會對他的文字更多一份瞭解。 不過,沒讀過多少他的書,

所以不敢妄想下結論。

阿來從演講的題目入手,自嘲說這個題目是抄襲了別人的。美國有一位作家寫過一篇《當我在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在談論什麼》的短篇小說,而日本的大作家村上春樹寫過《當我在談跑步的時候我談些什麼》,阿來說他偷換了一個名詞,但內涵卻又很大的不同。

他說,為什麼要寫作?就像第一個挑戰珠穆朗瑪峰的馬婁裡在接受採訪時被記者問為什麼要攀登時,他說:因為山就在那裡。

而為什麼要寫作,因為文學就在那裡。但阿來老師的觀點在於,他認為作家寫出來的文學作品是應該讓別人來談的,而不是自己對自己的作品誇誇自談的,自己談,沒意思。由是引出消費時代的讀書理念問題。

在消費浪潮下,我們的很多習慣都被商業所裹挾,比如讀書習慣,比如消費習慣,甚至日常的交流等,都被認為是應該學習的,所以各樣的補習班和網路課程風靡,使得年輕人不知道怎麼選擇。阿來老師很聰明,他反其道而行之,說商業時代很多邏輯是不對的:說現在是一個讀圖的時代,所以繪本書才如此受歡迎,而大部頭的文字卻無人問津。這種現象的產生其實是人們的理念被改變的結果,

如果我們只會讀圖,不再用文字,那我們和動物又有什麼區別,而人類之所以區別於動物的最主要的標誌就是人類認識字。如果單純去看繪本,看圖畫,人智識智識肯定是一種倒退,而不是進步。商業正在剝奪著人類對文字的掌控能力。

有的人認為,手機將我們的時間碎片化,根本沒有條件允許我們去坐下來讀自己想讀的東西,尤其是文學。尤其是很多學習的網站把客戶都設置成沒有學習能力的人,用比較高級的行銷方式,去拿下一個個沒有選擇能力的人,我個人的感覺是,現在的人,不是沒有學習能力,而是沒有選擇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選擇能力,那無疑會損耗大量的資源,其中包括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而很多人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結於“碎片化時間”,但這不是理由,為什麼呢?阿來老師說,他用app在去新疆采風的路上讀完了高適和岑參的詩歌,現在正在用業餘時間在讀杜甫的詩。很多文字閱讀app都收錄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只不過有的人願意拿出來時間去讀那些動輒上千萬字的網路作品,而不願觸碰只有幾十萬字的文學作品。

在阿來老師演講的現場, 我偷偷在圈裡發資訊:如何看待一個熱愛看文學書的人?很多人在後面評論說:“閑的”。他們中的大多數,至少是大學以上學歷,但對文學是這樣的認知讓我咋舌。阿來老師開玩笑說,現在的作家不好當,為什麼呢,作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推銷自己的東西,而推銷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募捐的過程,“勸人做好事情”卻沒有人理,這就是比較悲哀的事情。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是在十年前,一個日本的新聞報導中說:一個日本人, 面對經濟上蒸蒸日上的中國,逐漸靠近日本的經濟實力時,他信誓旦旦的說,中國人沒有什麼可怕的,他或許在經濟上很強大,但並不會真正成為可以和我們匹敵的國家。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看到中國街道上的書店在一家家的減少,而洗腳店卻一家家的增加,一個國家,只重視身體享受,而忽視充實自己的頭腦。或許很多人會說,任他日本人怎麼說,中國的現在確實比他們強。強在哪裡呢?強在了對環境的破壞上,強在了對文物保護的疏漏上,強在不停下來思考自己的行為上,強在只注重量而不注重品質的生產上?

我不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可希望我們的國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力和選擇力, 讓更多的人能真正在文化上認同中國人,而不是中華文化。因為中華文化一直在那裡,一直在受世人瞻仰,不用太多宣傳,但中國人不是,我們中國人對文化的態度,對文化的掌控力和傳播力,需要自發的由自我的國民散發出來,但現實情況不是這樣,外國人對中國人普遍的認識是:中國人有錢,僅此而已。

文學它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均有什麼樣的作用,這是文學寫作者一直在思慮的問題,但是商業化的運營,淡化了這種作用,反而是一本書有多大的影視價值,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資等等。太多的人注重文學作品轉化為商品後收回投資的可能性,而忽視了文學本身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對於個人來講,文學它傳播的是一種善意。作者通過自己的文字,來塑造一個文學專有的健康情感出來,與人相處。另文學還會讓人培養一種自處的能力,閱讀使人精進,而精進之處在於,它能夠把文學作品當成一面鏡子,通過鏡子來關照自己,從而改進自己。

對於社會來講,文學它傳遞的是一種價值。一個健康的社會,它絕不是讓好人永遠吃虧,壞人永遠得逞的狀態,當然,這樣的社會絕對存在不了多久。任由好人吃虧這樣的理念在社會上繁衍,絕對是不對的。文學作品就會扮演這樣的功能,它幫你認識社會的問題,找出其中因由並逐漸去矯正它,這樣的社會才會健康發展。

對國家來講,文化的影響力,重要性絕不可忽視,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宣導發展國家軟實力的緣由。軟實力,其實不止講的小範疇的文化,而是文化最大概念裡的東西,比如風俗習慣,比如歷史文化積澱,甚至傳統家庭裡腳邊的一個暖水瓶,說不定也有數十年的經歷,那裡所沉澱下的歲月的印痕,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文化”。由此可以理解,一個真正的有文化的國家,她的國民是由國民意識的,是有公民素質的,是全力在熱愛著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是不會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抽煙吐煙圈的。

這些看似跳出了文學之外,其實還是在文學之中。當我們在談論文學的時候,內心卻波瀾起了萬古江河。

或許,一個人有沒有思考力,選擇力,也是文學可以教給我們的東西。

親愛的盆友們,一起來閱讀吧。

▼點此→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

用比較高級的行銷方式,去拿下一個個沒有選擇能力的人,我個人的感覺是,現在的人,不是沒有學習能力,而是沒有選擇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了選擇能力,那無疑會損耗大量的資源,其中包括自己的精力和時間。而很多人把不讀書的原因歸結於“碎片化時間”,但這不是理由,為什麼呢?阿來老師說,他用app在去新疆采風的路上讀完了高適和岑參的詩歌,現在正在用業餘時間在讀杜甫的詩。很多文字閱讀app都收錄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只不過有的人願意拿出來時間去讀那些動輒上千萬字的網路作品,而不願觸碰只有幾十萬字的文學作品。

在阿來老師演講的現場, 我偷偷在圈裡發資訊:如何看待一個熱愛看文學書的人?很多人在後面評論說:“閑的”。他們中的大多數,至少是大學以上學歷,但對文學是這樣的認知讓我咋舌。阿來老師開玩笑說,現在的作家不好當,為什麼呢,作家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在推銷自己的東西,而推銷的過程就是在為自己募捐的過程,“勸人做好事情”卻沒有人理,這就是比較悲哀的事情。

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是在十年前,一個日本的新聞報導中說:一個日本人, 面對經濟上蒸蒸日上的中國,逐漸靠近日本的經濟實力時,他信誓旦旦的說,中國人沒有什麼可怕的,他或許在經濟上很強大,但並不會真正成為可以和我們匹敵的國家。原因是什麼呢?因為他看到中國街道上的書店在一家家的減少,而洗腳店卻一家家的增加,一個國家,只重視身體享受,而忽視充實自己的頭腦。或許很多人會說,任他日本人怎麼說,中國的現在確實比他們強。強在哪裡呢?強在了對環境的破壞上,強在了對文物保護的疏漏上,強在不停下來思考自己的行為上,強在只注重量而不注重品質的生產上?

我不是一個崇洋媚外的人,可希望我們的國民逐漸有了自己的思考力和選擇力, 讓更多的人能真正在文化上認同中國人,而不是中華文化。因為中華文化一直在那裡,一直在受世人瞻仰,不用太多宣傳,但中國人不是,我們中國人對文化的態度,對文化的掌控力和傳播力,需要自發的由自我的國民散發出來,但現實情況不是這樣,外國人對中國人普遍的認識是:中國人有錢,僅此而已。

文學它具有什麼樣的作用,對於一個人,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均有什麼樣的作用,這是文學寫作者一直在思慮的問題,但是商業化的運營,淡化了這種作用,反而是一本書有多大的影視價值,會得到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投資等等。太多的人注重文學作品轉化為商品後收回投資的可能性,而忽視了文學本身應有的功能和作用。

對於個人來講,文學它傳播的是一種善意。作者通過自己的文字,來塑造一個文學專有的健康情感出來,與人相處。另文學還會讓人培養一種自處的能力,閱讀使人精進,而精進之處在於,它能夠把文學作品當成一面鏡子,通過鏡子來關照自己,從而改進自己。

對於社會來講,文學它傳遞的是一種價值。一個健康的社會,它絕不是讓好人永遠吃虧,壞人永遠得逞的狀態,當然,這樣的社會絕對存在不了多久。任由好人吃虧這樣的理念在社會上繁衍,絕對是不對的。文學作品就會扮演這樣的功能,它幫你認識社會的問題,找出其中因由並逐漸去矯正它,這樣的社會才會健康發展。

對國家來講,文化的影響力,重要性絕不可忽視,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們一直宣導發展國家軟實力的緣由。軟實力,其實不止講的小範疇的文化,而是文化最大概念裡的東西,比如風俗習慣,比如歷史文化積澱,甚至傳統家庭裡腳邊的一個暖水瓶,說不定也有數十年的經歷,那裡所沉澱下的歲月的印痕,也是我們常常說的“文化”。由此可以理解,一個真正的有文化的國家,她的國民是由國民意識的,是有公民素質的,是全力在熱愛著這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是不會隨地吐痰,公共場合大吵大鬧,抽煙吐煙圈的。

這些看似跳出了文學之外,其實還是在文學之中。當我們在談論文學的時候,內心卻波瀾起了萬古江河。

或許,一個人有沒有思考力,選擇力,也是文學可以教給我們的東西。

親愛的盆友們,一起來閱讀吧。

▼點此→識別圖中二維碼,下載『中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