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蘇聯用兩倍的土地去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何芬蘭堅決不同意

文/寂寞的紅酒

蘇芬戰爭是1939年底在歐洲北部爆發的一場大規模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蘇聯打算和芬蘭交換領土。為了讓芬蘭接受自己的方案,蘇聯提出用和芬蘭接壤的奧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里土地換取芬蘭邊境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

從土地面積上來講,交換方案對於芬蘭來說並不吃虧,還能多賺一倍多。從戰略上講,對芬蘭曼納海姆防線的損害也不大。這個方案芬蘭似乎說不上吃多大的虧,連蘇聯都自信的認為芬蘭人會接受這個方案,不會錯過這個改善兩國關係的機會。但芬蘭人卻意外的拒絕了蘇聯的交換要求,最終引發了蘇聯的憤怒,
直接導致了蘇芬戰爭。那麼蘇聯多給一倍的土地,為何芬蘭卻堅決不同意交換?

其實芬蘭並非不同意領土交換,而是蘇聯在交換領土方案中有一項讓芬蘭人難以接受的附加條件。蘇聯想要的土地是芬蘭南部的雷巴契半島和芬蘭灣附近的一些島嶼,

雖然蘇聯補償的土地沒有芬蘭南部價值大,但蘇聯給了兩倍的土地,而且條件也不錯,芬蘭勉強能接受。不過蘇聯在此之外,還提出要租借漢科半島。漢科半島是芬蘭的門戶,如此一來就控制了芬蘭的出海口。雖說是租,而且一年還給800萬馬克的租金,但蘇聯人向來不守信用,很可能一借不還。如果蘇聯霸佔漢科港,芬蘭就被蘇聯掐住了喉嚨,所以芬蘭說什麼都不幹,
就是不同意換。

蘇聯人想要換,芬蘭人不同意,雙方談不攏,所以蘇聯乾脆就動手搶。就這樣,蘇芬戰爭爆發了,蘇聯出動百萬大軍全面進攻芬蘭。芬蘭人也硬氣,當然也很能打,把蘇聯打的傷亡慘重,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不過雖然芬蘭贏得了世界的同情,

也讓蘇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芬蘭卻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因為戰爭的結果是,芬蘭不僅接受了原先的交換方案,而且丟掉了第二大城市維堡和卡累利阿以等大片極具戰略和經濟價值的土地,損失了10%的耕地,12%的人口和20%的工業,幾十萬人流離失所離開了家園,可以說芬蘭得不償失,損失慘重。

當然,從戰爭的結果來看,芬蘭人似乎應該接受蘇聯的條件,畢竟在大國面前小國根本沒有什麼利益可言,尤其是蘇聯這種不講信用霸道慣了的野蠻國家。不過,面對侵略,芬蘭人表現出了大無畏的勇氣和愛國熱情,芬蘭痛擊蘇聯入侵者的行為是值得學習和讚揚的,芬蘭人打出了自己的尊嚴,也打出了自己的獨立。否則,芬蘭很可能會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併。當然,芬蘭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在二戰中芬蘭向德國靠攏,借助德國的力量狠狠的揍了蘇聯,還收回了部分土地。一個小國能在大國的夾縫中頑強生存,芬蘭人確實做得很不錯了。

否則,芬蘭很可能會像波羅的海三國那樣被蘇聯吞併。當然,芬蘭人也不是好欺負的,在二戰中芬蘭向德國靠攏,借助德國的力量狠狠的揍了蘇聯,還收回了部分土地。一個小國能在大國的夾縫中頑強生存,芬蘭人確實做得很不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