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我們該如何與世界說再見?你想過死後該如何安葬嗎?來看看

生命是流動的死亡。自有人類以來,迄今已經有850億人在地球上死亡。一代又一代的生者,都在告別並埋葬先他而去的人。然而,為何對於死亡總是諱莫如深?為何總有意無意陰暗化、邊緣化了身後事?到底什麼樣的告別方式才完整了我們的一生?這,

值得思考。

死亡有三重。第一重死亡,是在你身體的機能停止運轉之時。第二重死亡,是在你的身體被運送到墳墓中的時候。第三重死亡,是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你的名字最後一次被人們提及。

——大衛 · 伊格曼 《生命的清單》

遺體,你留給世界的最後一個難題

早在十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莫斯特文化的創造者尼安德人就已經有了通過埋葬遺體安葬死者的習俗。

▲ 厚葬久喪作為喪葬文化中的主流在中國延續了數千年,清末大戶人家的出殯隊伍極盡隆重

作為植根于農耕社會的古老喪葬方式,人們一開始實行土葬是為了防止死者被野獸吃掉,後來才給它賦予了更多文化與精神的意義。

中國人對土地的依賴和留戀,令 “入土為安” 成為最理想的告別方式,在過去甚至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死者得到永恆的安息。

▲ 傳統土葬的目的,在於盡可能保持逝者遺體的完整性,可是這種習俗對於土地空間的大量佔用也讓城市及周邊不堪重負

在西方,受基督教文化影響,實行簡喪薄葬:儀式多在教堂舉行,先用棺材把遺體運入教堂,由一位教士念悼詞並為死者祈禱,再送往墓地,終歸於土。

▲ 這些建材無法被土壤分解,相當於佔用了16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和23億噸混凝土的體積

現代喪葬的儀式,對土地佔用的情況並未好轉。在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墳地空間不足的問題。尤其是東京,傳統的墓穴極為稀缺和昂貴。

即便是中國,同樣的情況也不容樂觀,2015年民政部發佈報告稱,全國墓地緊張墓穴短缺,

大部分省市的墓穴將在10年內用完。

▲ 倫敦的空間危機更使Harriet Harman 提出重開舊式的 “雙層” 的墓葬。甚至現在一些墓地已經開始被重複利用——將原有的棺材往下移,然後放上新的棺材

可不管是土葬還是火葬,為了確保屍體在葬禮前保持完好,殯儀館的工作人員都會根據需要保存的時間長短,往遺體中注入不同劑量的防腐劑,這也給地下水和土壤帶來了新污染。

有資料顯示,如今無論哪種墓地,都越來越像垃圾填埋場:每年都會被超過300萬升的有毒甲醛侵蝕土壤,還要耗費1.15億噸鋼材來加固棺材和製造墓碑。

▲ 2013年清明節,上海警用航空隊直升機上俯瞰上海松鶴墓園

目前,在中國大陸,火葬比例為53%,同樣的資料在美國為26%,英國為70%,而在國土面積較小的日本,火葬比例超過了90%。

從可持續角度來說,火葬相對於土葬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在一些案例中它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環保。

▲ 在英國,據統計,所有水銀污染中的16%是由火葬引起的

美國 “綠色葬禮委員會” 稱,火葬只是增加了人類最後的碳足跡,因為火化屍體需要消耗23升的化石燃料,足足4小時才能將一具遺體徹底燒成灰燼。

不僅如此,在火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包括二惡英(人類一級致癌物)、氫氯酸、二氧化硫等等,同時汞等其他金屬物質也將會排放到空氣中。

▲ 一家火葬場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大約在200-400公斤之間,大致相當於汽車行駛800多公里所排放的氣體量

除了遺體所造成的污染,一系列複雜的喪葬程式所造成的高昂殯葬費用也成為了一大難題。據統計,2015年中國殯葬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

回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墓地價格的飛漲程度甚至超過了房價,過去5年裡漲了10倍!清明節,殯葬用品在市場上熱銷,昭示著中國傳統的 “事死如事生” 觀念。這也讓辦一場昂貴而盛大的葬禮,成為了很多人無奈的選擇。

▲ 寧波一處豪華墓園內,一座座形似江南民居的 “陰宅”,設計有漂亮的碑刻、馬頭牆等元素,一座 “陰宅” 可入駐多位逝者,每座需要十多萬元

告別,我們該如何與世界說再見?

傳統喪葬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促使了人們開始思考:到底能不能更簡單、生態地處理死後自己的身體?

▲ 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的Skogskyrkogården(斯庫格林地公墓),將火葬場、骨灰廳、墓穴墓碑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既增加了公共綠地,又能為野生動物築造新的棲息地

我們無法決定何時死去,但是卻可以決定死後在自己身體上發生的事——那些自然、環保的喪葬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綠色葬禮” 概念也應運而生。

▲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並開始選擇可降解材料製作的棺材:紙板、竹子、水葫蘆、芭蕉葉,甚至是羊毛和回收的報紙……

在英國,一家名為 “垂直喪葬” 的公司通過簡化葬禮,盡可能地降低喪葬費用:遺體採用冷凍方式而不是防腐劑來避免腐爛;可降解的裹屍布包裹住遺體後,被埋入垂直的墓穴內,這樣占地面積小得多,從而可節約更多的土地。

此外,人們還會種一棵樹紀念死者,樹林中放養著一群啃食牧草的綿羊。

▲ 美國的一家自然埋葬公司利用回收的舊報紙加工成 “生態棺”

同時,對於遺體的處理,也出現了更多高科技和充滿想像力的方式。

把你的身體變成一棵樹

當你死後,身體會被卷成胎兒的姿勢,放入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卵形 “生態蛋”。蛋的頂端會栽上你死前選好的樹苗,人體內的氮、硫、鈣和鎂等元素會成為樹苗生長的養分,埋入地下的遺體連同 “蛋” 都會隨著時間自然降解。

▲ 這種可持續的埋葬方式是由義大利設計師 Anna Citelli和 Raoul Bretzel提出的:讓你的身體成為一顆巨大的種子,成為樹木的養分

如果遺體已經火化,骨灰同樣可使用較小的生態膠囊容器,成為養料。而這棵樹會成為你的墓碑,它將被衛星定位系統所記錄,很好地貫徹了生態殯葬的理念。

用蘑菇做壽衣

相較普通壽衣,設計師 Jae Rhim Lee 發明的這套Infinity Burial Suit(無窮壽衣)表面佈滿了網狀編織物,這些用蘑菇孢子浸泡過的棉線可以供她的無窮肉食蘑菇生長,從而幫助遺體從內分解。

▲ Lee 在2011年於TED TALK分享了自己的發明

開發階段,Lee 用自己的頭髮、指甲和皮膚餵養牡蠣和香菇,並挑選優良個體進入選擇育種。她覺得等自己去世後這些蘑菇就能認出她並當作食物吃掉!這樣,她也就被轉化為護根層並進入無限的生態迴圈……

你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一個開源棺木,雖然聽上去有些駭人,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

“拒絕死亡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但是人終有一死,我們只是會進食,會呼吸,會死亡,會腐爛的自然物種,並最終將進入更大的生態迴圈。我們關注環境,因為我們是環境的一部分,環境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 蘑菇是地球上的分解大師,因此也成了一種連接生死的仲介生物,而 Jae Rhim Lee的靈感便來源於此

火葬其實也可以用水

如果說,燃燒必然會產生的溫室氣體及有害氣體,那麼將火換成水是否可行?英國有一家公司就發明了鹼性水解法來處理遺體——Resomation(水焚葬)。

▲ Resomation 是一種基於水的化學處理遺體方法

簡單來說,它就是用氫氧化鉀製成的強鹼溶液,在高溫下對遺體進行溶解。整個水焚葬過程大概會耗費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後打開儀器,遺體會變為一種無菌的咖啡色廢棄液體,可以直接排放至下水溝,同時還會有一些和火葬後的骨灰一樣的遺骨殘留物。

僅僅在英國,如果生化火葬儀器製造廠商都能放棄傳統的火葬方式轉而使用鹼性水解法,就將至少減少35%的溫室氣體排放。但是,目前Resomation目前只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地區可以合法使用。

除了火葬、水焚葬,居然還有冰凍葬

Promession(冰凍葬)是將遺體用液態氮低溫冷凍,令整具遺體結晶化後,通過機械振動將它在數分鐘內分解成碎片。之後,真空狀態的乾燥機會去除顆粒殘留的水分,成為類似於骨灰的粉末,其中任何的金屬物(各類醫學填充物)都會被磁鐵移除。

▲ 瑞典生物學家和企業家SusanneWiigh-Mäsak 發明了利用液氮低溫乾燥技術來處理遺體的方法,叫做 Promession

最終,這些粉末被玉米澱粉包裹後,放入土壤的表層中,這樣有利於微生物在數月內分解吸收它們。

目前,Promession在英國的海峽群島、南非和德國等地區或國家獲得了法律認可。僅從生態上來說,冰凍葬通過將有害污染物的剔除,讓遺體對環境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了一種友善的 “謝謝”。

拓展閱讀:你想過死後該如何安葬嗎?

《紐約時報》曾邀請讀者就 “希望死後如何安葬” 這一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的回答很可愛,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和感動:

讓孩子們把我的骨灰裝進袋子,偷偷地帶去世界各地放到每幅我喜歡的畫作的框架上。雖然我最後可能都要被吸塵器吸走了,但這樣能讓祭奠的孩子欣賞藝術,也很棒!——約瑟夫 · 瑪律庫奇利

第一次去紐西蘭時,一處墓地上盛開的玫瑰花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時我又納悶逝者都被埋葬在哪了。 “就在玫瑰花下面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逝者的骨灰都用作飼料來培育這些美麗的花朵。” 所以,奶奶變成了玫瑰花。——理查

我希望火化,然後和我心愛的狗狗的骨灰埋在一起。——莫妮卡 · 沃爾什

當我的遺體滿足生物轉換的各項條件時,及時裹上可降解的棉布。用甲醛防腐會危害食物鏈迴圈,製作精美的棺材、墓地會增加碳排放,焚燒火化浪費有機蛋白。有時,簡單的就是最好的。——拉夫

自從我妻子的父親2010年過世之後,我妻子就不斷催促我要買一處兩個人的墓地,但我一直拒絕。我就是不想把 7500美元消費在埋葬上面,結果只換來一個帶有墓碑的墓地。我寧願用這筆錢買一輛1941年款福特,然後盡情地享受,直到它老化的不能再用。然後,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挖一個大坑,把車和我埋在一起(當然我旁邊的位置會預留給妻子)。——CBT

我希望可以把器官捐獻,剩下的部分再用有機保護膜包裹起來,埋在樹下滋養樹兒成長。——卡塔 · 卡瑞斯

對於生活在海邊的那些人,我建議採用埋在海平面 6英尺以下或者是海葬的方法。把屍體用較重的物體固定住,然後丟進海裡,讓海裡的動物享用。——USMC1954

我希望我的身體和思想足夠強壯可以在荒野中散步,遠離馬路,遠到我沒有力氣再回來。或許我會在冬天因為口渴而昏睡過去。我希望躺在地上,在生命最後時刻仰望星空,就像我生前一樣——指甲中塞滿了泥土。——克洛伊 ·德 ·塞貢紮克

編後記:死亡,並非瞬間,死亡,是漫長的過程,即便經歷一生的思考和反問,我們仍將無法確鑿它的定義

今日互動: 死後,你想擁有怎樣的安葬方式? 歡迎評論留言

往遺體中注入不同劑量的防腐劑,這也給地下水和土壤帶來了新污染。

有資料顯示,如今無論哪種墓地,都越來越像垃圾填埋場:每年都會被超過300萬升的有毒甲醛侵蝕土壤,還要耗費1.15億噸鋼材來加固棺材和製造墓碑。

▲ 2013年清明節,上海警用航空隊直升機上俯瞰上海松鶴墓園

目前,在中國大陸,火葬比例為53%,同樣的資料在美國為26%,英國為70%,而在國土面積較小的日本,火葬比例超過了90%。

從可持續角度來說,火葬相對於土葬無疑是更好的選擇,但在一些案例中它也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環保。

▲ 在英國,據統計,所有水銀污染中的16%是由火葬引起的

美國 “綠色葬禮委員會” 稱,火葬只是增加了人類最後的碳足跡,因為火化屍體需要消耗23升的化石燃料,足足4小時才能將一具遺體徹底燒成灰燼。

不僅如此,在火化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包括二惡英(人類一級致癌物)、氫氯酸、二氧化硫等等,同時汞等其他金屬物質也將會排放到空氣中。

▲ 一家火葬場釋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大約在200-400公斤之間,大致相當於汽車行駛800多公里所排放的氣體量

除了遺體所造成的污染,一系列複雜的喪葬程式所造成的高昂殯葬費用也成為了一大難題。據統計,2015年中國殯葬業市場規模超過700億元。

回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墓地價格的飛漲程度甚至超過了房價,過去5年裡漲了10倍!清明節,殯葬用品在市場上熱銷,昭示著中國傳統的 “事死如事生” 觀念。這也讓辦一場昂貴而盛大的葬禮,成為了很多人無奈的選擇。

▲ 寧波一處豪華墓園內,一座座形似江南民居的 “陰宅”,設計有漂亮的碑刻、馬頭牆等元素,一座 “陰宅” 可入駐多位逝者,每座需要十多萬元

告別,我們該如何與世界說再見?

傳統喪葬所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促使了人們開始思考:到底能不能更簡單、生態地處理死後自己的身體?

▲ 位於瑞典斯德哥爾摩郊外的Skogskyrkogården(斯庫格林地公墓),將火葬場、骨灰廳、墓穴墓碑等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既增加了公共綠地,又能為野生動物築造新的棲息地

我們無法決定何時死去,但是卻可以決定死後在自己身體上發生的事——那些自然、環保的喪葬方式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綠色葬禮” 概念也應運而生。

▲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加強,越來越多的人願意並開始選擇可降解材料製作的棺材:紙板、竹子、水葫蘆、芭蕉葉,甚至是羊毛和回收的報紙……

在英國,一家名為 “垂直喪葬” 的公司通過簡化葬禮,盡可能地降低喪葬費用:遺體採用冷凍方式而不是防腐劑來避免腐爛;可降解的裹屍布包裹住遺體後,被埋入垂直的墓穴內,這樣占地面積小得多,從而可節約更多的土地。

此外,人們還會種一棵樹紀念死者,樹林中放養著一群啃食牧草的綿羊。

▲ 美國的一家自然埋葬公司利用回收的舊報紙加工成 “生態棺”

同時,對於遺體的處理,也出現了更多高科技和充滿想像力的方式。

把你的身體變成一棵樹

當你死後,身體會被卷成胎兒的姿勢,放入一種可生物降解的卵形 “生態蛋”。蛋的頂端會栽上你死前選好的樹苗,人體內的氮、硫、鈣和鎂等元素會成為樹苗生長的養分,埋入地下的遺體連同 “蛋” 都會隨著時間自然降解。

▲ 這種可持續的埋葬方式是由義大利設計師 Anna Citelli和 Raoul Bretzel提出的:讓你的身體成為一顆巨大的種子,成為樹木的養分

如果遺體已經火化,骨灰同樣可使用較小的生態膠囊容器,成為養料。而這棵樹會成為你的墓碑,它將被衛星定位系統所記錄,很好地貫徹了生態殯葬的理念。

用蘑菇做壽衣

相較普通壽衣,設計師 Jae Rhim Lee 發明的這套Infinity Burial Suit(無窮壽衣)表面佈滿了網狀編織物,這些用蘑菇孢子浸泡過的棉線可以供她的無窮肉食蘑菇生長,從而幫助遺體從內分解。

▲ Lee 在2011年於TED TALK分享了自己的發明

開發階段,Lee 用自己的頭髮、指甲和皮膚餵養牡蠣和香菇,並挑選優良個體進入選擇育種。她覺得等自己去世後這些蘑菇就能認出她並當作食物吃掉!這樣,她也就被轉化為護根層並進入無限的生態迴圈……

你可以將這個過程理解為一個開源棺木,雖然聽上去有些駭人,但是正如她自己所說的那樣:

“拒絕死亡是人類根深蒂固的文化傳統,但是人終有一死,我們只是會進食,會呼吸,會死亡,會腐爛的自然物種,並最終將進入更大的生態迴圈。我們關注環境,因為我們是環境的一部分,環境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 蘑菇是地球上的分解大師,因此也成了一種連接生死的仲介生物,而 Jae Rhim Lee的靈感便來源於此

火葬其實也可以用水

如果說,燃燒必然會產生的溫室氣體及有害氣體,那麼將火換成水是否可行?英國有一家公司就發明了鹼性水解法來處理遺體——Resomation(水焚葬)。

▲ Resomation 是一種基於水的化學處理遺體方法

簡單來說,它就是用氫氧化鉀製成的強鹼溶液,在高溫下對遺體進行溶解。整個水焚葬過程大概會耗費3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後打開儀器,遺體會變為一種無菌的咖啡色廢棄液體,可以直接排放至下水溝,同時還會有一些和火葬後的骨灰一樣的遺骨殘留物。

僅僅在英國,如果生化火葬儀器製造廠商都能放棄傳統的火葬方式轉而使用鹼性水解法,就將至少減少35%的溫室氣體排放。但是,目前Resomation目前只在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少數地區可以合法使用。

除了火葬、水焚葬,居然還有冰凍葬

Promession(冰凍葬)是將遺體用液態氮低溫冷凍,令整具遺體結晶化後,通過機械振動將它在數分鐘內分解成碎片。之後,真空狀態的乾燥機會去除顆粒殘留的水分,成為類似於骨灰的粉末,其中任何的金屬物(各類醫學填充物)都會被磁鐵移除。

▲ 瑞典生物學家和企業家SusanneWiigh-Mäsak 發明了利用液氮低溫乾燥技術來處理遺體的方法,叫做 Promession

最終,這些粉末被玉米澱粉包裹後,放入土壤的表層中,這樣有利於微生物在數月內分解吸收它們。

目前,Promession在英國的海峽群島、南非和德國等地區或國家獲得了法律認可。僅從生態上來說,冰凍葬通過將有害污染物的剔除,讓遺體對環境來說不再是一種負擔,而成為了一種友善的 “謝謝”。

拓展閱讀:你想過死後該如何安葬嗎?

《紐約時報》曾邀請讀者就 “希望死後如何安葬” 這一話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的回答很可愛,或許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發和感動:

讓孩子們把我的骨灰裝進袋子,偷偷地帶去世界各地放到每幅我喜歡的畫作的框架上。雖然我最後可能都要被吸塵器吸走了,但這樣能讓祭奠的孩子欣賞藝術,也很棒!——約瑟夫 · 瑪律庫奇利

第一次去紐西蘭時,一處墓地上盛開的玫瑰花深深地吸引了我,同時我又納悶逝者都被埋葬在哪了。 “就在玫瑰花下面 ”,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逝者的骨灰都用作飼料來培育這些美麗的花朵。” 所以,奶奶變成了玫瑰花。——理查

我希望火化,然後和我心愛的狗狗的骨灰埋在一起。——莫妮卡 · 沃爾什

當我的遺體滿足生物轉換的各項條件時,及時裹上可降解的棉布。用甲醛防腐會危害食物鏈迴圈,製作精美的棺材、墓地會增加碳排放,焚燒火化浪費有機蛋白。有時,簡單的就是最好的。——拉夫

自從我妻子的父親2010年過世之後,我妻子就不斷催促我要買一處兩個人的墓地,但我一直拒絕。我就是不想把 7500美元消費在埋葬上面,結果只換來一個帶有墓碑的墓地。我寧願用這筆錢買一輛1941年款福特,然後盡情地享受,直到它老化的不能再用。然後,當人生走到盡頭時,挖一個大坑,把車和我埋在一起(當然我旁邊的位置會預留給妻子)。——CBT

我希望可以把器官捐獻,剩下的部分再用有機保護膜包裹起來,埋在樹下滋養樹兒成長。——卡塔 · 卡瑞斯

對於生活在海邊的那些人,我建議採用埋在海平面 6英尺以下或者是海葬的方法。把屍體用較重的物體固定住,然後丟進海裡,讓海裡的動物享用。——USMC1954

我希望我的身體和思想足夠強壯可以在荒野中散步,遠離馬路,遠到我沒有力氣再回來。或許我會在冬天因為口渴而昏睡過去。我希望躺在地上,在生命最後時刻仰望星空,就像我生前一樣——指甲中塞滿了泥土。——克洛伊 ·德 ·塞貢紮克

編後記:死亡,並非瞬間,死亡,是漫長的過程,即便經歷一生的思考和反問,我們仍將無法確鑿它的定義

今日互動: 死後,你想擁有怎樣的安葬方式? 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