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宿遷生態經濟示範鎮之新莊篇:打造生態唯美小鎮

去年以來,宿豫區新莊鎮緊緊圍繞生態、發展、富民要求,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成示範”的目標任務,統籌做好“產業系統、人居系統、生態系統”三篇文章,深度挖掘和利用現有生態資源,依託生態經濟謀劃富民舉措,重點在產業、居住、環境策劃營建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創新。

發展“生態休閒”農業,

打造“田園綜合體”

清明小長假剛過,沿著宿豫區幸福大道一路向東,遠遠就看到沿路兩側,到處是埋頭耕作的人群、來回穿梭的機器車輛、高舉手臂的挖掘機,

施工場面如火如荼。

今年以來,圍繞生態農業示範園建設,新莊大力發展荷藕、黃桃、蠶桑、酥梨、玫瑰、石榴、金銀花等高效規模農業。目前,已累計流轉土地1.9萬畝,新引進玫瑰園、臺灣九品香水蓮花和臺灣生態農業園等重點高效農業項目5個,連片規模種植達到1.65萬畝。

該鎮還重點打造萬畝荷園、千畝玫瑰園以及梨花(2060畝)、蓮花(800畝)、金銀花(3000畝)、石榴花(520畝)、桃花(500畝)“五朵金花”景觀專案,今年上半年可形成基礎景觀效果。

秉承“生態環保”理念,打造就業富民“創業穀”

一條條筆直平坦的道路,

一行行高大挺拔的綠樹,一排排標準化的廠房,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很難想像這是在新莊生態環保創業園看到的景象。

在打造生態環保創業園中,新莊有效整合資源要素,瞄準與本地相匹配的產業形態,秉承“生態、環保、創新”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對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進行嚴控,並逐步推動轉產轉型,確保水清味淨、綠色環保。

截至目前,創業園引進培育“三來一加”專案15個、生態環保工業項目23個,帶動當地群眾就業500人,人均年收入可達到20000元,真正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就業園”和生態富民的“創業穀”。

聚力“特色鎮村”建設,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在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中,新莊針對鎮村公共服務不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緊扣“1+10”工程,著力提升1.9平方公里鎮區功能配套率、設施達成率、居住舒適度,努力實現鎮區空間精緻、環境宜人、舒適宜居。

新莊以區裡“7+1”特色鎮村建設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特色村”建設步伐。朱瓦特色村建設專案,規劃占地面積276畝,建設總戶數296戶,目前已完成紅旗組搬遷60戶,一期工程將於今年6月完工並投入使用。

該鎮以土地增減掛鉤和“整鎮推進”工程為抓手,大力推動農民進城入鎮,對全鎮8個村居62個村民小組112個自然村莊實施整體搬遷,努力實現三個“三分之一”,即全鎮人口三分之一進城居住務工,三分之一進鎮就業創業,三分之一入住安置社區從事生產經營。

對高污染、高排放企業進行嚴控,並逐步推動轉產轉型,確保水清味淨、綠色環保。

截至目前,創業園引進培育“三來一加”專案15個、生態環保工業項目23個,帶動當地群眾就業500人,人均年收入可達到20000元,真正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就業園”和生態富民的“創業穀”。

聚力“特色鎮村”建設,打造生態宜居新家園

在生態經濟示範鎮建設中,新莊針對鎮村公共服務不配套、基礎設施不完善等問題,緊扣“1+10”工程,著力提升1.9平方公里鎮區功能配套率、設施達成率、居住舒適度,努力實現鎮區空間精緻、環境宜人、舒適宜居。

新莊以區裡“7+1”特色鎮村建設試點為契機,加快推進“特色村”建設步伐。朱瓦特色村建設專案,規劃占地面積276畝,建設總戶數296戶,目前已完成紅旗組搬遷60戶,一期工程將於今年6月完工並投入使用。

該鎮以土地增減掛鉤和“整鎮推進”工程為抓手,大力推動農民進城入鎮,對全鎮8個村居62個村民小組112個自然村莊實施整體搬遷,努力實現三個“三分之一”,即全鎮人口三分之一進城居住務工,三分之一進鎮就業創業,三分之一入住安置社區從事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