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女孩子,長大後會怎樣?

來源 :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ID:neversaynever30)

本文已獲授權

01

我從小就對世界充滿恐懼。

這種恐懼面面俱到,如影隨形。

我從2歲時開始害怕爸媽爭吵,5歲時開始怕爸媽離婚;

9歲時害怕考試失利,15歲時害怕早戀被發現;

18歲時害怕考不上好大學,22歲怕以後找不到好工作……

在我的成長過程中,這恐懼一度都到了可笑的地步,我聽個電話鈴聲心都到了嗓子眼,家裡有人敲門我首先往屋裡跑,有一次和我媽在街上走著,發現她一直盯我走路的姿勢,

我竟然突然不會走路了,我媽怒斥,“你怎麼一個胳膊動一個胳膊不動呢?!”我內心獨白:怕被你罵啊。

心理學家說,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學校,也是人生情感教育的啟蒙來源。

我至今記得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意識到到恐懼的力量。

我記得媽媽把不足5歲的我放在自行車後座上,推著車子在深夜裡去找醉酒不歸的我爸,我陪她穿越漆黑的街道,看地上那些小商販留下的西瓜像是半個碎掉的腦袋,

老鼠在其間上躥下跳,年幼的我從此懼怕黑暗;

我記得媽媽在深夜裡倚在床頭等爸爸,只要樓梯響起腳步聲她就守到門口,從那之後我開始害怕婚姻;

我記得媽媽在與爸爸的一次激烈爭吵後走上了陽臺,如果不是我及時趕到崩潰到大哭,也許我就再也沒有了媽媽,從那之後我害怕獨行,我害怕死亡,我害怕失去……

我甚至記得我上小學第一天,我得意地說,

“媽媽,我今天作業寫得最慢,老師沒讓我掃地!”我媽二話不說,把我暴打了一頓……從那之後我學會了說謊,也有了不安。

恐懼給我帶來了極大的不安全感,我的人生就是這麼開始變得糟糕的。

我二年級時看黑板,視線就是模糊的了。我不敢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我以為這是一種罪行。等我最終怯生生地對爸媽說“可能需要配眼鏡了”,我已經上了初中,黑板徹底模糊成一片,爸爸第二天帶我去配眼鏡,

發現近視已經到了450度。配完眼鏡那天,我跟在爸爸身後,腳尖不敢比他先踏出一步,我問爸爸,“爸爸,你是不是生我氣了?”我爸說,“是,那有什麼辦法?好眼睛也回不來了!”

我在大街上用那雙不好了的眼睛,瘋狂地飆著淚。

我的不安全感變成了恨自己,我覺得我是不值得被愛的,我的媽媽總打我,我令爸爸失望了,我的外婆和奶奶也有更偏愛的孫輩,我顯得有多麼多餘。

我的性格非常地扭曲,做什麼都帶著仇恨,同時,我也非常地懦弱,我不敢說出真相,不敢給別人帶來麻煩,不敢說沒有準備的話,不敢比別人差,不敢和別人對立……

我的早期性格中,嚴重地缺乏了一種勇氣,叫做“面對”,而我又因此具備了一個能力,把什麼都歸結為“是我不好“的能力。

若干年後,當我如饑似渴地看著大衛·芬奇的電影,我忽然明白自己為何如此熱愛那些殘忍的情節,原來我多麼像電影中那些慘絕人寰的兇手,他們的兇狠,是源於懦弱。

後來的人生裡,我總是在想“等我”:等我再瘦一點”我就去拍照,“等我再多讀幾本書”就去給雜誌投稿,“等我把英文說得再流利一些”就去參加演講比賽……

所有那些我本可以做得成功的事情,我一直在下意識地逃避,我沒有意識到,我的極度不自信把自己推得遠遠的,直至到了成功的對立面。

02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寫道,“童年記憶對於我們瞭解一個人的生活觀有著重要價值。原因有二:

首先,童年記憶涵蓋了一個人對於自己和環境的初始印象,個體第一次將自己外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綜合起來考慮;

其次,這是個體主觀意識的起點,也是人生的起點。”

看咪蒙的書《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裡面寫北大教授于長江對“虎媽”的看法:“事實上,在中國,'虎媽'是主流,這基本上還是一種中國式的苦肉計。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輸不起的家長,他們在經濟上處於中下層,比較脆弱,必須靠超越別人才能獲得安全感。”

是的,如今的我何嘗不理解,對於一個需要在菜市場與小販計較幾毛錢的母親,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門面。只是那些年,我瘋狂地期待著長大,二十三歲時近乎冷血地離開家門,像是一個蓄謀二十年終於得逞的兇手。

我和我媽聊天,再一次揭發她曾有的“罪行”,我說,“媽,都說一個母親是一所學校,我看你不是一所學校,你就是一勞教所。”

媽媽笑。

我是不能怨媽媽的,因為她也缺乏安全感。我的媽媽很早就結婚,在婚姻中患了很嚴重的情緒病,她後來跟我說起自己的好強與失落,“我畢業後就去上班了,上的班不如意,生活也不好,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見高中老師,那是曾經誇過我天才的老師,她一眼看出了我的不如意。從那之後我就不想見到人了,更害怕見到老朋友。”

那一年,媽媽比現在的我還要年輕,但她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全部籌碼,她認定唯一可以拿來反擊現實的,是那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

在我記憶中,媽媽一直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仿佛人生下來就是給別人看的,我只要稍稍得意,我媽就說“你不能這樣,別人該怎麼想啊?!”

我多少年都活成了母親的翻版,沒有安全感,恐懼所有的目光,覺得人生過得比別人好才是成功的。

我把自己的欲望一忍再忍,我把自己的成功一憋再憋,直到連我自己也忘記了。

03

去年飛回紐西蘭的那天,正巧朋友薩齊要飛回日本,我們在機場見面,和她同行的是個日本姑娘,英文巨好,聽說她剛到紐西蘭就找到一份辦公室文員工作,我好奇請教她,“你是怎麼練的英文呀?“她說,“我知道自己電話溝通不行,所以只要辦公室電話鈴一響,我必定第一個去接。我知道自己哪裡不好,唯一進步的方法就是面對!”

越恐懼的東西,就越要去面對。

若我至今也沒有克服自卑這道坎,我的人生不會是這樣的。

缺乏安全感的姑娘學習新的東西,比一般人用時都會長,成長對於我們來說註定是一條辛苦的路,但若不經歷這辛苦,就會一輩子經歷恐懼。

我學車的時候,特別怕死,於是為了避免那樣的慘劇,我就每天早上5點起來,在沒人的路上練習駕駛 ;

我換去西餐廳工作的時候,怕幹不好遭到解雇,於是每天晚上看餐廳視頻學習待人接物的禮貌用語;

我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怕寫太糟糕對不起讀者,就每讀一本書再去寫一篇文章,30篇文章,就是30本書;

我需要不時對新書做宣傳,特別懼怕公共場合,我就跟鐵哥們浩哥說,幫我聯繫站在人群中講話的機會!

我持續迎來恐懼,持續迎難而上。

我從前以為,自信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有實力才敢抬起頭,但其實,自信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你越自信,你才越容易接納自己的進步。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自卑到極致以致于執念滿滿,用嫁人生子抗拒一切與社會的聯繫,畢業五年後與社會脫節。一個則折騰著工作,辭職,創業,志向滿滿,已成為見多識廣的女強人。女強人告訴我:“你害怕的事情都是因為重複的次數不多,其實做習慣就好了。”

安全感這種東西,竟然讓兩個性格不同實力相當的人,過上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姑娘,長大後會過得很糟糕嗎?

是的,若你再不去改變,人生真的會越來越糟糕。就像我那雙10歲以前還明亮的眼睛,它們再也不會回來了。

獻給每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姑娘

- END -

(本文有刪節)

作者:

編輯:PP 校對:璿璿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

原來我多麼像電影中那些慘絕人寰的兇手,他們的兇狠,是源於懦弱。

後來的人生裡,我總是在想“等我”:等我再瘦一點”我就去拍照,“等我再多讀幾本書”就去給雜誌投稿,“等我把英文說得再流利一些”就去參加演講比賽……

所有那些我本可以做得成功的事情,我一直在下意識地逃避,我沒有意識到,我的極度不自信把自己推得遠遠的,直至到了成功的對立面。

02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裡寫道,“童年記憶對於我們瞭解一個人的生活觀有著重要價值。原因有二:

首先,童年記憶涵蓋了一個人對於自己和環境的初始印象,個體第一次將自己外貌,自我評價,他人評價綜合起來考慮;

其次,這是個體主觀意識的起點,也是人生的起點。”

看咪蒙的書《五歲熊孩子教我的事》,裡面寫北大教授于長江對“虎媽”的看法:“事實上,在中國,'虎媽'是主流,這基本上還是一種中國式的苦肉計。這種方式比較適合輸不起的家長,他們在經濟上處於中下層,比較脆弱,必須靠超越別人才能獲得安全感。”

是的,如今的我何嘗不理解,對於一個需要在菜市場與小販計較幾毛錢的母親,一個優秀的孩子就是最好的門面。只是那些年,我瘋狂地期待著長大,二十三歲時近乎冷血地離開家門,像是一個蓄謀二十年終於得逞的兇手。

我和我媽聊天,再一次揭發她曾有的“罪行”,我說,“媽,都說一個母親是一所學校,我看你不是一所學校,你就是一勞教所。”

媽媽笑。

我是不能怨媽媽的,因為她也缺乏安全感。我的媽媽很早就結婚,在婚姻中患了很嚴重的情緒病,她後來跟我說起自己的好強與失落,“我畢業後就去上班了,上的班不如意,生活也不好,有一天我在街上遇見高中老師,那是曾經誇過我天才的老師,她一眼看出了我的不如意。從那之後我就不想見到人了,更害怕見到老朋友。”

那一年,媽媽比現在的我還要年輕,但她以為自己已經失去了全部籌碼,她認定唯一可以拿來反擊現實的,是那個還不會走路的孩子。

在我記憶中,媽媽一直特別在意別人的看法, 仿佛人生下來就是給別人看的,我只要稍稍得意,我媽就說“你不能這樣,別人該怎麼想啊?!”

我多少年都活成了母親的翻版,沒有安全感,恐懼所有的目光,覺得人生過得比別人好才是成功的。

我把自己的欲望一忍再忍,我把自己的成功一憋再憋,直到連我自己也忘記了。

03

去年飛回紐西蘭的那天,正巧朋友薩齊要飛回日本,我們在機場見面,和她同行的是個日本姑娘,英文巨好,聽說她剛到紐西蘭就找到一份辦公室文員工作,我好奇請教她,“你是怎麼練的英文呀?“她說,“我知道自己電話溝通不行,所以只要辦公室電話鈴一響,我必定第一個去接。我知道自己哪裡不好,唯一進步的方法就是面對!”

越恐懼的東西,就越要去面對。

若我至今也沒有克服自卑這道坎,我的人生不會是這樣的。

缺乏安全感的姑娘學習新的東西,比一般人用時都會長,成長對於我們來說註定是一條辛苦的路,但若不經歷這辛苦,就會一輩子經歷恐懼。

我學車的時候,特別怕死,於是為了避免那樣的慘劇,我就每天早上5點起來,在沒人的路上練習駕駛 ;

我換去西餐廳工作的時候,怕幹不好遭到解雇,於是每天晚上看餐廳視頻學習待人接物的禮貌用語;

我寫第一本書的時候,怕寫太糟糕對不起讀者,就每讀一本書再去寫一篇文章,30篇文章,就是30本書;

我需要不時對新書做宣傳,特別懼怕公共場合,我就跟鐵哥們浩哥說,幫我聯繫站在人群中講話的機會!

我持續迎來恐懼,持續迎難而上。

我從前以為,自信是建立在實力的基礎上的,有實力才敢抬起頭,但其實,自信也是實力的一部分。你越自信,你才越容易接納自己的進步。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自卑到極致以致于執念滿滿,用嫁人生子抗拒一切與社會的聯繫,畢業五年後與社會脫節。一個則折騰著工作,辭職,創業,志向滿滿,已成為見多識廣的女強人。女強人告訴我:“你害怕的事情都是因為重複的次數不多,其實做習慣就好了。”

安全感這種東西,竟然讓兩個性格不同實力相當的人,過上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

從小缺乏安全感的姑娘,長大後會過得很糟糕嗎?

是的,若你再不去改變,人生真的會越來越糟糕。就像我那雙10歲以前還明亮的眼睛,它們再也不會回來了。

獻給每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姑娘

- END -

(本文有刪節)

作者:

編輯:PP 校對:璿璿

齊魯女性郵箱:sdfl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