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學良為何授命白鳳翔師長為西安事變總指揮

1936年12月8日,張學良、楊虎城將軍請求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敗後,為了民族大義,決定發動“兵諫”。張學良密電駐守在今寧夏固原市的東北軍騎六師師長白鳳翔來西安,

白鳳翔遵命與隨從副官常國賓、王國才、連長寇寶珠、副官孫德泰、宋連甲等親信一同前往。到西安後,張學良帶他去臨潼華清池,以去熱河一帶打遊擊為名向蔣介石辭行,特意讓他察看了蔣介石的住所地形。

西安事變時的張學良

12月11日晚6時許,張學良通知白鳳翔馬上來見他,

到了張公館,少帥背著手,低著頭,面色沉重,心有所思,來回踱步,過了好一會兒,張學良低聲說:“我想了好久,決定派你幹一件天大的事,把委員長扣起來,逼他抗日。現在,我命令你到臨潼‘請’蔣委員長進城,共商抗日大計!記住,不要傷著委員長!”白鳳翔當即表示:“只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鳳翔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張學良聽後面色釋然地說,“這次行動由你總指揮,
劉桂五團長、孫銘九營長與華清池王玉瓚衛隊營裡應外合配合捉蔣”。當白鳳翔離開張公館時,張學良又命令副官給他和隨從人員十二支手槍。就這樣,白鳳翔擔負起了臨潼捉蔣的重任。

白鳳翔是何許人也?講真這麼重要的大事張學良為何要交給他來指揮。說來話長了,聽我慢慢跟你細聊。此時你可以去喝點水啥的,放鬆一下疲勞的雙眼。

白鳳翔

白鳳翔,字源蘭,號瑞麟,河北滄州人,1897年4月生於熱河圍場縣(今屬河北承德),出身貧寒的他行俠仗義、愛抱打不平,目睹軍閥混戰、百姓饑寒交迫,他揭竿而起、劫富濟貧,聲震熱綏察一帶。奉系張作霖和張學良父子深識其名,1927年將白鳳翔部收於麾下。東北易幟後,張學良任命白鳳翔為團長、旅長,

駐守黑龍江密山,1929年中東路之役,駐防密山的白鳳翔奉命奮起抵抗,戰績不凡,深得張學良賞識。九一八事變後,他隨東北軍被迫撤離東北,成為他錐心之痛。1933年任國民革命軍騎兵第二軍六師師長,參加第一次中國軍隊的長城會戰。

1935年,白鳳翔跟隨張學良開赴到西北,駐甘肅固原(現歸寧夏)地區。雖遠離東北,“打回老家去”一直是他的夙願。不願意“寄幾人打寄幾人”的白鳳翔與中共地下党劉瀾波、汪鋒、王再天接觸比較早,

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拒不執行蔣介石“剿”共政策。並秘密委派騎六師參謀長汪鏞,經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鄧小平批准,與紅一軍政治部主任朱瑞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楊郎鎮秘密簽署了局部停止內戰、抗日救國的四條協議。此舉,比王以哲後來在洛川與紅軍簽訂的協議還早一年多。

據張學良副官、多年老部下陳大章口述,白鳳翔的部下第十六團團長董道泉思想比較進步,當年與紅軍接觸時一槍沒放就率部投降了。當時張學良正在南京總部。總部參謀長晏道剛就派騎四師副師長徐梁為騎兵師副師長總理政務,公文也不讓白鳳翔看了,說是白鳳翔另有任務。

陳大章發現總部可能要借董道泉投降事件來撤職白鳳翔。就勸說白鳳翔說,“你給副司令去個電報,把失敗的情況詳細陳述一下,最好能到西安見他解釋解釋。(東北軍在圍剿紅軍中)步兵一個師一個師的丟,你丟一個團有什麼關係,勝敗是兵家常事,副司令一定會原諒你的。”白鳳翔做出無可奈何狀後說,“我已去過電報了,但沒有接到回電。”陳大章於是立刻幫白鳳翔擬就了一篇電文,大意是:

西安副司令張鈞鑒(密)。翔盟副座至深信任,恨寸功未立,抗日力量先丟一團,罪該萬死,無言可秉,這沉痛恥辱,臨在翔的頭上,打破一生此之記錄,深感晝夜寢食不安,均座可否准詳晉謁,具體詳陳。

候遵 職 白鳳翔

白鳳翔對電文很滿意,一個字未改,當即命譯電員發了出去。很快,副司令發來回電,讓白鳳翔去西安面見張學良。想把好事做到底的陳大章勸他說,“你先不去行不行?我先去副司令那兒,因為有好多話你自己不能說,不好解釋,我先去給你打個底兒。回來再把情況告訴你,心裡好有數。”於是陳大章就坐著白鳳翔的汽車到西安面見張學良。陳大章見到張學良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是來提意見的,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東北軍的事情,我覺得有意見應當面說,否則,不合適。意見對不對,我也不知道,你要允許,我就說,不允許,我就回去。”

張學良笑了,“你說吧,我聽聽。”陳大章說,“前幾天我到白鳳翔師長處串門兒,見新來個副師長徐梁,我從他們師的參謀長王振春那裡知道,現在公文都不給白師長看了,說他另有任用。這一定是因為白鳳翔丟了一個團要撤職啊!我覺得這樣做事情不合適,對不起人家。他早先要是投靠馮玉祥或投靠閻錫山,都能當師長,就是看大元帥也是綠林英雄,都是東北人,才投了我們東北軍。再說東北軍就這麼一個騎兵師是歸降過來的,如果就是因為人家丟了一個團給撤了,那會失信於天下的。”

他接著又舉例子說,“這就好像東北人娶老婆似的,要給人家十二兩銀子、十二塊布才行。白師長是自備槍馬效命東北軍的,就好像沒有要咱們銀子和布,甘心情願嫁過來的,如果沒有二三年就嫌人家腳大、臉醜,要打離婚,實在對不起人家,說不過去。我覺得對白師長這樣的人應該一直用他,關係可靠。特別是白師長常說:‘投到東北軍後,副司令並不把它當雜牌,與其他部隊一樣待遇。’人家非常感激咱們。所以,不能撤他。況且新去的徐良並不可靠,他雖然是東北人,但與陳誠、晏道剛關係不一般,我以前到他那兒串門兒時,發現他與陳誠有書信往來。信中稱陳誠為恩師。用他接了這個師,這個師可能就不是東北軍的,而是陳誠的了。他這個人很講義氣,是鐵台柱,可別換他。”

張學良有一個特點,就是容人說話,中不中聽,他讓你把話說完,也不馬上表態。聽完陳大章的陳述,他未置可否,只是問他什麼時候回去,讓他回去時告訴白鳳翔師長,讓他來一趟。這說明張學良確實看到了白鳳翔的那封電報,後來大家才知道,張學良並不知道要撤白鳳翔這件事兒,都是宴道剛幹的。

後來白鳳翔去了西安,張學良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對他說,“丟個團不要緊。可以再補充,團長什麼的都由你自己派。”隨後張學良又發電報將徐良調回總部當高參,此後他一直對白鳳翔很信任。

當時西北文化日報關於西安事變的報導

西安事變前夕,當張學良決定指派劉桂五擔任兵諫執行人時,劉桂五建議要白鳳翔師長也參加捉蔣行動,張學良當時沒有表態,但在西安事變爆發前三天,卻派飛機把白鳳翔從固原接到西安,面授機宜,委以重任。據陳大章說劉桂五曾經對他說,張學良曾在行動之前把白鳳翔、劉桂五、孫銘九三人招集一起,囑咐說:“這次派你們去臨潼,是請委員長到西安,我們是要學習唐朝的魏征,實行忠諫,迫使他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因為抗日這個任務不是中國某一個單獨力量所能完成的,必須國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日。抗日也必須有蔣委員長領導。所以派你們去臨潼,這個任務是極其光榮的、重要的,你們必須保護委員長的生命安全。必須尊重他的名譽,誰傷害誰償命。要像過去一樣以部下的身份,恭恭敬敬。要把道理說明,張學良就是請委員長到城裡開會,促成共同抗日。任務完成了,將來你們就是愛國的功臣。”

白鳳翔、劉桂五他們也確實沒有辜負張學良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覺得不錯,點個贊哈!更多精彩,期待關注!

白鳳翔的部下第十六團團長董道泉思想比較進步,當年與紅軍接觸時一槍沒放就率部投降了。當時張學良正在南京總部。總部參謀長晏道剛就派騎四師副師長徐梁為騎兵師副師長總理政務,公文也不讓白鳳翔看了,說是白鳳翔另有任務。

陳大章發現總部可能要借董道泉投降事件來撤職白鳳翔。就勸說白鳳翔說,“你給副司令去個電報,把失敗的情況詳細陳述一下,最好能到西安見他解釋解釋。(東北軍在圍剿紅軍中)步兵一個師一個師的丟,你丟一個團有什麼關係,勝敗是兵家常事,副司令一定會原諒你的。”白鳳翔做出無可奈何狀後說,“我已去過電報了,但沒有接到回電。”陳大章於是立刻幫白鳳翔擬就了一篇電文,大意是:

西安副司令張鈞鑒(密)。翔盟副座至深信任,恨寸功未立,抗日力量先丟一團,罪該萬死,無言可秉,這沉痛恥辱,臨在翔的頭上,打破一生此之記錄,深感晝夜寢食不安,均座可否准詳晉謁,具體詳陳。

候遵 職 白鳳翔

白鳳翔對電文很滿意,一個字未改,當即命譯電員發了出去。很快,副司令發來回電,讓白鳳翔去西安面見張學良。想把好事做到底的陳大章勸他說,“你先不去行不行?我先去副司令那兒,因為有好多話你自己不能說,不好解釋,我先去給你打個底兒。回來再把情況告訴你,心裡好有數。”於是陳大章就坐著白鳳翔的汽車到西安面見張學良。陳大章見到張學良後開門見山地說,“我是來提意見的,不是我自己的事情,是東北軍的事情,我覺得有意見應當面說,否則,不合適。意見對不對,我也不知道,你要允許,我就說,不允許,我就回去。”

張學良笑了,“你說吧,我聽聽。”陳大章說,“前幾天我到白鳳翔師長處串門兒,見新來個副師長徐梁,我從他們師的參謀長王振春那裡知道,現在公文都不給白師長看了,說他另有任用。這一定是因為白鳳翔丟了一個團要撤職啊!我覺得這樣做事情不合適,對不起人家。他早先要是投靠馮玉祥或投靠閻錫山,都能當師長,就是看大元帥也是綠林英雄,都是東北人,才投了我們東北軍。再說東北軍就這麼一個騎兵師是歸降過來的,如果就是因為人家丟了一個團給撤了,那會失信於天下的。”

他接著又舉例子說,“這就好像東北人娶老婆似的,要給人家十二兩銀子、十二塊布才行。白師長是自備槍馬效命東北軍的,就好像沒有要咱們銀子和布,甘心情願嫁過來的,如果沒有二三年就嫌人家腳大、臉醜,要打離婚,實在對不起人家,說不過去。我覺得對白師長這樣的人應該一直用他,關係可靠。特別是白師長常說:‘投到東北軍後,副司令並不把它當雜牌,與其他部隊一樣待遇。’人家非常感激咱們。所以,不能撤他。況且新去的徐良並不可靠,他雖然是東北人,但與陳誠、晏道剛關係不一般,我以前到他那兒串門兒時,發現他與陳誠有書信往來。信中稱陳誠為恩師。用他接了這個師,這個師可能就不是東北軍的,而是陳誠的了。他這個人很講義氣,是鐵台柱,可別換他。”

張學良有一個特點,就是容人說話,中不中聽,他讓你把話說完,也不馬上表態。聽完陳大章的陳述,他未置可否,只是問他什麼時候回去,讓他回去時告訴白鳳翔師長,讓他來一趟。這說明張學良確實看到了白鳳翔的那封電報,後來大家才知道,張學良並不知道要撤白鳳翔這件事兒,都是宴道剛幹的。

後來白鳳翔去了西安,張學良很熱情地接待了他,對他說,“丟個團不要緊。可以再補充,團長什麼的都由你自己派。”隨後張學良又發電報將徐良調回總部當高參,此後他一直對白鳳翔很信任。

當時西北文化日報關於西安事變的報導

西安事變前夕,當張學良決定指派劉桂五擔任兵諫執行人時,劉桂五建議要白鳳翔師長也參加捉蔣行動,張學良當時沒有表態,但在西安事變爆發前三天,卻派飛機把白鳳翔從固原接到西安,面授機宜,委以重任。據陳大章說劉桂五曾經對他說,張學良曾在行動之前把白鳳翔、劉桂五、孫銘九三人招集一起,囑咐說:“這次派你們去臨潼,是請委員長到西安,我們是要學習唐朝的魏征,實行忠諫,迫使他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因為抗日這個任務不是中國某一個單獨力量所能完成的,必須國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日。抗日也必須有蔣委員長領導。所以派你們去臨潼,這個任務是極其光榮的、重要的,你們必須保護委員長的生命安全。必須尊重他的名譽,誰傷害誰償命。要像過去一樣以部下的身份,恭恭敬敬。要把道理說明,張學良就是請委員長到城裡開會,促成共同抗日。任務完成了,將來你們就是愛國的功臣。”

白鳳翔、劉桂五他們也確實沒有辜負張學良的期望,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覺得不錯,點個贊哈!更多精彩,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