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史上最全灰黴病圖譜合集!經典收藏!

灰黴病發病症狀:

灰黴病是露地、保護地作物常見且比較難防治的一種真菌性病害,

屬低溫高濕型病害,病原菌生長溫度為20-30℃,溫度20-25℃、濕度持續90%以上時為病害高發期。灰黴病由灰葡萄孢菌侵染所致,屬真菌病害,花、果、葉、莖均可發病。果實染病,青果受害重,殘留的柱頭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後向果實擴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並生有厚厚的灰色黴層,呈水腐狀,葉片發病從葉尖開始,沿葉脈間成“V”形向內擴展,灰褐色,邊有深淺相間的紋狀線,
病鍵交界分明.

該病害是一種典型的氣傳病害,可隨空氣、水流以及農事作業傳播。在實際病害防治過程中,難以採取有效措施徹底切斷傳染源;在病原菌侵入的情況下,也難以徹底消滅病原菌,如藥劑噴施,難以解決空氣及露水中的病原菌;而單獨熏棚,

不能重點解決病葉、病果等病殘體上或內部的病原菌。灰黴病病苗色淺,葉片、葉柄發病呈灰白色,水漬狀,組織軟化至腐爛,高濕時表面生有灰黴。幼莖多在葉柄基部出現不規則水浸斑,很快變軟腐爛,縊縮或折倒,最後病苗腐爛枯萎病死。

以菌核在土壤或病殘體上越冬越夏,溫度在20-30℃。病菌耐低溫度,7-20℃大量產生孢子,苗期棚內溫度15-23℃。弱光,相對濕度在90%以上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時易發病。花期最易感病,借氣流,灌溉及農事操作從傷口、衰老器官侵入。 如遇連陰雨或寒流大風天氣,放風不及時、密度過大、幼苗徒長,

分苗移栽時傷根、傷葉,都會加重病情。

侵染途徑:

(1)病菌從因農事操作、機械損傷引起的傷口侵入;

(2)底部葉片受肥害後,從葉邊緣感染病菌;

(3)帶菌花粉散落於葉片致使病菌侵入;

(4)莖部傷口或病果病葉附著於莖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殘存的病菌從莖基部侵入;

(6)灰黴病菌從殘留花瓣處侵入;

(7)灰黴病菌從未脫落的柱頭處侵入;

(8)枯死的花瓣、葉片粘貼於果面,致使病菌從果面侵入。

防治措施:

(1)種子臭氧滅菌處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種子40-60分鐘。

(2)大劑量臭氧空棚滅菌:在幼苗移栽前,關閉放風口,用大劑量臭氧氣體對空棚進行滅菌處理。

(3)選用良種,嚴把育苗關:選用抗病良種能提高番茄抗灰黴病的能力。育苗應選用無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種過番茄的蔥、蒜或糧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區溫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

(4)合理密植:根據具體情況和品種形態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種,單穴定植,一般每畝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釐米。同時,施用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基肥,增施磷鉀鈣套餐肥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內鉀德、海洋之星等,防止偏施氮肥,植株過密而徒長,影響通風透光,降低抗性;

(5)清潔田園:定植前要清除溫室內殘茬及枯枝敗葉,然後深耕翻地。發病前期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和下部黃葉、老葉,帶到室外深埋或燒毀,保持溫室清潔,減少初侵染源。在田間操作時也要注意區分健株與病株,以防人為傳播病菌;

(6)降低溫室內濕度:高壟栽培,採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澆水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忌陰雨天澆水,可有效降低室內濕度。另外,在壟溝裡鋪一層幹麥稈草,不僅可緩釋地表水,而且能緩和作物生長層氣溫變化,減少因高濕大溫差所造成的結露,並有吸潮作用;

(7)變溫通風:據研究,31℃以上的溫度可減緩葡萄孢菌孢子的萌發速度和數量,因此,選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風,使溫室溫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風。當溫室內溫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繼續放風,下午溫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30℃,當溫室內溫度降到20℃關閉通風口,以減緩夜間室溫下降,夜間溫室溫度保持在15-17℃。陰天也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通風排濕;

(8)去除殘留花瓣和柱頭:研究表明,番茄灰黴病對果實的初侵染部位主要為殘留花瓣及柱頭處,然後再向果蒂部及果臍部擴展,最後擴展到果實的其他部位。因此,應在番茄蘸花後7-15天(幼果直徑在1釐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殘留花瓣及柱頭。具體操作方法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隻手輕微用力即可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

(9)藥劑防治。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25%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40%嘧黴胺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要注意病菌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一個生長期內不可使用同一種藥劑,而需將上述藥劑輪換使用。保護地栽培時,可用3%噻菌靈煙霧劑熏煙,每100立方米50克。或用45%百菌清煙霧劑、10%速克靈煙霧劑,每667平方米250克熏煙。也可用5%百菌清粉塵劑或10%速克靈粉塵劑噴粉,每667平方米1千克。無論是熏煙還是噴粉,都要在傍晚施藥後,密閉棚室一夜。各種藥劑要交替輪換使用。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創作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注明

侵染途徑:

(1)病菌從因農事操作、機械損傷引起的傷口侵入;

(2)底部葉片受肥害後,從葉邊緣感染病菌;

(3)帶菌花粉散落於葉片致使病菌侵入;

(4)莖部傷口或病果病葉附著於莖部容易感染;

(5)土壤中越冬或殘存的病菌從莖基部侵入;

(6)灰黴病菌從殘留花瓣處侵入;

(7)灰黴病菌從未脫落的柱頭處侵入;

(8)枯死的花瓣、葉片粘貼於果面,致使病菌從果面侵入。

防治措施:

(1)種子臭氧滅菌處理:在育苗下籽前,用臭氧水侵泡種子40-60分鐘。

(2)大劑量臭氧空棚滅菌:在幼苗移栽前,關閉放風口,用大劑量臭氧氣體對空棚進行滅菌處理。

(3)選用良種,嚴把育苗關:選用抗病良種能提高番茄抗灰黴病的能力。育苗應選用無病新床土,最好是多年未種過番茄的蔥、蒜或糧食作物的土壤,注意不要在病區溫室取土育苗或分苗,以防幼苗感染病菌;

(4)合理密植:根據具體情況和品種形態特性,合理密植。早熟栽培品種,單穴定植,一般每畝栽植4000-5000株,株距30-35釐米。同時,施用以腐熟農家肥為主的基肥,增施磷鉀鈣套餐肥嘉美紅利、海力寶、贏利來、內鉀德、海洋之星等,防止偏施氮肥,植株過密而徒長,影響通風透光,降低抗性;

(5)清潔田園:定植前要清除溫室內殘茬及枯枝敗葉,然後深耕翻地。發病前期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和下部黃葉、老葉,帶到室外深埋或燒毀,保持溫室清潔,減少初侵染源。在田間操作時也要注意區分健株與病株,以防人為傳播病菌;

(6)降低溫室內濕度:高壟栽培,採用滴灌供水,避免大水漫灌,澆水最好在晴天上午進行,忌陰雨天澆水,可有效降低室內濕度。另外,在壟溝裡鋪一層幹麥稈草,不僅可緩釋地表水,而且能緩和作物生長層氣溫變化,減少因高濕大溫差所造成的結露,並有吸潮作用;

(7)變溫通風:據研究,31℃以上的溫度可減緩葡萄孢菌孢子的萌發速度和數量,因此,選在晴天上午稍晚放風,使溫室溫度迅速升高至33℃再放風。當溫室內溫度降至25℃以上,中午仍繼續放風,下午溫室內溫度要保持在25-30℃,當溫室內溫度降到20℃關閉通風口,以減緩夜間室溫下降,夜間溫室溫度保持在15-17℃。陰天也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通風排濕;

(8)去除殘留花瓣和柱頭:研究表明,番茄灰黴病對果實的初侵染部位主要為殘留花瓣及柱頭處,然後再向果蒂部及果臍部擴展,最後擴展到果實的其他部位。因此,應在番茄蘸花後7-15天(幼果直徑在1釐米左右)摘除番茄幼果殘留花瓣及柱頭。具體操作方法是:用一隻手的食指和拇指捏住番茄的果柄,另一隻手輕微用力即可摘除殘留的花瓣和柱頭;

(9)藥劑防治。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25%苯醚甲環唑2000倍液,40%嘧黴胺2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4次。要注意病菌容易產生耐藥性,因此,在一個生長期內不可使用同一種藥劑,而需將上述藥劑輪換使用。保護地栽培時,可用3%噻菌靈煙霧劑熏煙,每100立方米50克。或用45%百菌清煙霧劑、10%速克靈煙霧劑,每667平方米250克熏煙。也可用5%百菌清粉塵劑或10%速克靈粉塵劑噴粉,每667平方米1千克。無論是熏煙還是噴粉,都要在傍晚施藥後,密閉棚室一夜。各種藥劑要交替輪換使用。

本文由國泰嘉美技術團隊創作

轉載請務必按以下格式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