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7%”與“14%”的合作,金融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見成效

難點依然還在,但探索也在加速。當“北京市建設全國文化中心”這一新時代的新任務面對文化產業融資難、慢、貴的老問題時,

近日,在2017北京文化創意產業投融資年會暨文化金融合作峰會上,來自政產學研的各界人士,用一連串數字對當前文化金融合作的現狀和趨勢進行了梳理,也在觀點的交流碰撞中,為文化、金融未來的合作激發靈感。

巧合的是,在文化金融合作峰會召開的當天,北京市委、市政府召開了全市金融工作會議,

要求將首都金融發展與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準緊密結合。根據資料顯示,2016年,北京市的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17%,排在所有產業門類中的第一位,文化產業則以占比超過14%緊隨其後,排在第二位。天時地利人和之下,“17%”和“14%”的合作未來可期。

“17%”與“14%”的合作

文化金融合作得到頂層設計重視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9年。2009年起,文化部先後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國內多家重點金融機構建立起合作機制,

文化金融合作的基本架構開始搭建。此後,在央行、財政部、發改委等的支持下,文化金融合作得以不斷深化,多層次、多管道、多元化的文化產業投融資體系日漸清晰。

一直處在全國省區市文化產業發展第一梯隊的北京,見證了文化金融合作深化的整個過程。“2009年,北京市中資銀行的文化產業貸款餘額約為160億元,

到2017年10月底,增長到了1460個億元,每年都是兩位數以上的高速增長。可以說文化產業為金融業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同時,銀行也支持了文化產業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副主任賀同寶在峰會上表示。

文化產業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同樣亮眼。“文化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時間不長,但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2009年以來,文化企業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均已初具規模,

並一度成為市場並購重組的熱點。”北京證監局副局長馬樹卿表示。“首先表現為IPO增速顯著,截至今年10月底,滬深兩市文化傳媒板塊共有119家企業上市,總市值近1.6萬億元,其中2016年7月以來通過IPO登陸資本市場的文化傳媒企業有52家,占比超過40%。其次是並購重組持續發力,2012年至2017年10月底A股市場文化傳媒產業並購交易含重組上市共有101家,交易金額2524億元,
分別占當年的市場總量的10%和8.6%,充分體現了文化傳媒行業在資本市場的高熱度。此外,新三板市場快速成長,自2013年12月新三板全面擴容以來,掛牌企業突破1萬家,其中文化企業261家,占全國掛牌企業的2.25%,其中有101家屬于北京,占比38%。”

與此同時,新的投融資管道也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出現。正如金融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管清友所總結的:“第一是PPP,目前PPP的入庫項目中,文化產業類排名很靠前。第二是文化產業基金,僅去年就新增了240多支,募資規模也很可觀。第三則體現為文化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包括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等。”馬樹卿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已有12家文化企業發行了公司債券,融資總額達到了86億元。

新任務與老問題

儘管合作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並且已經打開了一定局面。但即便是在文化產業發達的北京,文化金融合作也依然存在不少痼疾。

如果說國有文化企業融資難,那麼中小規模、民營文化企業進行融資可能就要更難一些。“我希望能夠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獲得融資的成本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上市公司藍色游標集團董事長趙文權坦言,“不僅如此,中小規模特別是初創文化企業的融資成本還要更高一些,這個融資成本上的差距是巨大的,有時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由文化企業輕資產特點所帶來的融資困境也是一個老問題。“儘管我們已經上市了,但我們公司也沒有太多固定資產,還是一家輕資產企業,因此在貸款時會遇到很多困難。”趙文權表示。“文化企業的業務大都有特殊性,缺乏統一、權威的評判標準,這是爭取銀行信貸支持的一個難點。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文化企業融資貴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商業機構收取的擔保、評估費用等。此外,文化企業的運營有特殊性,風險承擔和補償方面的不完善也會造成融資難、貴、慢的問題。”賀同寶說。

除此之外,文化企業需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要求以及文化企業業務的多變性,也都對文化金融合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向中關村學習

今年8月18日,北京市成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蔡奇任組長,下設一辦七組,標誌著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已成為北京市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文化金融合作能在支撐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發揮何種作用,值得思考。

“進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市要聚焦‘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文化金融下一步就要圍繞這一重點任務,爭取設立文創銀行,創新文創金融產品,打造出一批金融品牌。”針對北京文化金融合作的重點任務,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余俊生表示。據記者瞭解,接下來北京市還將出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兩個專項政策,加大力度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此外,北京市文資辦在今年11月推出了“投貸獎”聯動的文化金融全覆蓋政策。“‘投’是指股權投資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股權投資服務,‘貸’是指金融機構提供的高效率的貸款,‘獎’是指對‘投貸獎’體系內成功獲得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文創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發債融資、貼息、貼租等獎勵支持。”據北京市文資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投貸獎”聯動旨在建立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

堅持把文化企業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和防範風險是文化金融合作的特殊性所在。“文化金融在改革創新的同時更需要嚴控金融風險,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金融風險防範體系。”餘俊生表示,“也可以探討在投融資時加強對專案內容的前置性評估,同時考慮用黑名單或者負面清單的方式,對支援不良導向的企業的投資機構給予相應的公示。”

針對文化企業輕資產、難評估的問題,餘俊生表示:“早期的科技企業也有輕資產特點,同樣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因此,中關村30年來的科技改革創新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好的學習和借鑒。當然,借鑒中關村科技金融的經驗進行文化金融改革創新的任務還非常艱巨,比方說能否對優秀文化內容企業的所得稅進行兩免三減,能否推動投資機構投資中小型文化企業也享受稅收的抵扣政策,能否將文化企業分類並根據不同的類別制定精准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能否推動文化領域銀行信貸的差異化監管等,這些都應該抓緊借鑒和探索。”

————————

轉自:中國文化報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頭條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資訊、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

文化產業類排名很靠前。第二是文化產業基金,僅去年就新增了240多支,募資規模也很可觀。第三則體現為文化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融資,包括公司債券和企業債券等。”馬樹卿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北京已有12家文化企業發行了公司債券,融資總額達到了86億元。

新任務與老問題

儘管合作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條件,並且已經打開了一定局面。但即便是在文化產業發達的北京,文化金融合作也依然存在不少痼疾。

如果說國有文化企業融資難,那麼中小規模、民營文化企業進行融資可能就要更難一些。“我希望能夠對民營企業一視同仁。然而現在的實際情況是,在同樣的條件下,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獲得融資的成本是不一樣的,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上市公司藍色游標集團董事長趙文權坦言,“不僅如此,中小規模特別是初創文化企業的融資成本還要更高一些,這個融資成本上的差距是巨大的,有時甚至可以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

由文化企業輕資產特點所帶來的融資困境也是一個老問題。“儘管我們已經上市了,但我們公司也沒有太多固定資產,還是一家輕資產企業,因此在貸款時會遇到很多困難。”趙文權表示。“文化企業的業務大都有特殊性,缺乏統一、權威的評判標準,這是爭取銀行信貸支持的一個難點。我們在調研中發現,文化企業融資貴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比如商業機構收取的擔保、評估費用等。此外,文化企業的運營有特殊性,風險承擔和補償方面的不完善也會造成融資難、貴、慢的問題。”賀同寶說。

除此之外,文化企業需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的要求以及文化企業業務的多變性,也都對文化金融合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向中關村學習

今年8月18日,北京市成立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書記蔡奇任組長,下設一辦七組,標誌著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已成為北京市文化領域最重要的工作。因此,文化金融合作能在支撐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中發揮何種作用,值得思考。

“進行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北京市要聚焦‘一核一城三帶兩區’,文化金融下一步就要圍繞這一重點任務,爭取設立文創銀行,創新文創金融產品,打造出一批金融品牌。”針對北京文化金融合作的重點任務,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余俊生表示。據記者瞭解,接下來北京市還將出臺文化科技融合發展、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兩個專項政策,加大力度推動文化產業發展。

此外,北京市文資辦在今年11月推出了“投貸獎”聯動的文化金融全覆蓋政策。“‘投’是指股權投資機構為文化企業提供股權投資服務,‘貸’是指金融機構提供的高效率的貸款,‘獎’是指對‘投貸獎’體系內成功獲得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的文創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發債融資、貼息、貼租等獎勵支持。”據北京市文資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投貸獎”聯動旨在建立企業股權融資、債權融資和財政支持資金的無縫對接。

堅持把文化企業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和防範風險是文化金融合作的特殊性所在。“文化金融在改革創新的同時更需要嚴控金融風險,建立具有自身特點的文化金融風險防範體系。”餘俊生表示,“也可以探討在投融資時加強對專案內容的前置性評估,同時考慮用黑名單或者負面清單的方式,對支援不良導向的企業的投資機構給予相應的公示。”

針對文化企業輕資產、難評估的問題,餘俊生表示:“早期的科技企業也有輕資產特點,同樣也面臨著融資難的問題,因此,中關村30年來的科技改革創新經驗可以為我們提供好的學習和借鑒。當然,借鑒中關村科技金融的經驗進行文化金融改革創新的任務還非常艱巨,比方說能否對優秀文化內容企業的所得稅進行兩免三減,能否推動投資機構投資中小型文化企業也享受稅收的抵扣政策,能否將文化企業分類並根據不同的類別制定精准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能否推動文化領域銀行信貸的差異化監管等,這些都應該抓緊借鑒和探索。”

————————

轉自:中國文化報

歡迎關注“元浦說文”頭條號

金元浦 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

中外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教育部文化部動漫類教材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傳媒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博導

“元浦說文”由中國人民大學金元浦教授創辦。目標在於速遞文化資訊、傳播深度思考、彙集文化創意產業的業界和學術精英,搭建產學研的合作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