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鈞瓷與刻瓷藝術結合之初步探索(昝文利老師作品)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傳承精湛燦爛,我們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手工藝術, 數之不盡、驚豔絕倫,讓我們受益無窮,作為後來人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攀上 新的高度,是我們的歷史責任,

很榮幸,筆者今天有機會能與讀者一起分享鈞 瓷與刻瓷藝術的結合的心得。

1、歷史淵源

(1)鈞瓷歷史及簡介 鈞瓷,發端于東漢,成熟于李唐,興盛于趙宋,中落于蒙元,復蘇於晚清 ,重生於新中國,在歷史的長河中載沉載浮,涅槃重生,已經不僅僅是宋代名 窯瓷器,

同時也是中國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更是新中國的藝術瑰寶。其以 獨特的窯變藝術而著稱於世,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 件”的美譽。 鈞瓷是河南省許昌市禹州市神垕鎮獨有的國寶瓷器,憑藉其古樸的造型、 精湛的工藝、複雜的配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湖光山色、雲霞霧 靄、人獸花鳥蟲魚等變化無窮的圖形色彩和奇妙韻味,被譽為中國“五大名瓷” 之首。
新中國成立後,在周恩來總理的直接關懷下,恢復鈞瓷燒制,鈞瓷得到 了快速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鈞瓷生產工藝與水準都得到了劃時代的提 升,鈞瓷不斷作為國禮現身世界。2008年,鈞瓷燒制技藝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 遺產名錄。

(2)刻瓷藝術歷史及簡介 刻瓷藝術,也叫瓷刻,顧名思義就是用特製的刀具,在燒成以後的瓷器釉面上 進行藝術雕刻。刻瓷藝術是使用天然金剛石、人造金剛石、合金等硬質材料制 作的刀具,

在瓷器釉面上雕刻山水、花鳥、魚蟲、動物、仕女人物、肖像及書 法等各類題材的作品,並根據不同釉色和不同工藝敷色或不敷色而顯形的一種 雕刻藝術。刻瓷藝術起源於清代乾隆年間,已經有200多年歷史。乾隆皇帝經常 在他所喜愛的瓷器上即興提筆賦詩,以寄情抒懷。為了能讓皇帝的御筆墨蹟永 世保留下來,
宮內的禦匠就使用硬質刀具把它雕刻後再敷以墨色,這就是最早 出現的刻瓷藝術。刻瓷藝術自民國末年的衰落及建國初期的不景氣後,於上世 紀七十年代在山東淄博得以復興。幾十年來,在眾多刻瓷藝術家的辛勤努力下 ,刻瓷藝術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其豐富了陶瓷藝術文化,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 一個有影響的藝術門類。 可以相信,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
刻瓷藝 術也會像其他藝術一樣,經過一代代刻瓷藝術家的努力,使刻瓷藝術的工藝不 斷突破創新,輝煌發展。

2、探索

如何將鈞瓷與刻瓷這兩種截然不同的國之瑰寶,宮廷藝術結合,以鈞瓷為 載體用傳統的刻瓷手法去創作,近年來筆者做了一些初步的嘗試。希望我的這些初步的嘗試,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開端,能夠有更多鈞瓷和刻瓷藝術家去探 索和創新。

(一)鈞瓷綜合分析

眾所周知鈞瓷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和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 ,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鈞瓷生產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主要是講其生 產工藝複雜。鈞瓷生產工序多,燒制不易。從選料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數 十道生產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錯也會造成前功盡棄 ,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這足以說明從古至今鈞瓷的珍貴。 燒成後的產品,按照鈞瓷技師標準進行檢選和分級。合格品一般有正品、 精品、珍品等幾個級別。正品沒有缺陷或缺陷極小,窯變效果一般;精品沒有 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窯變效果;珍品則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窯變效果豐富獨特 。窯變效果包括鈞瓷產品釉面的色彩、斑點、紋理、開片及自然圖畫、意境等 。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利用大量的正品和精品鈞瓷為載體,利用刻瓷的手 法去創作。讓鈞瓷以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去表現,這對提升鈞瓷的價值和品位 都是值得推廣和探索的。

(二)刻瓷藝術綜合分析

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刻瓷藝術在復興發展中,一直不斷創新。由傳統的 點刻工藝、線刻工藝為主發展形成目前的點刻、線刻、面刻和釉雕等四種主要 工藝。創作時根據瓷器釉面的顏色、使用工具、表現題材以及瓷質的不同,又 將點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線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 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面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點 刻、線刻、面刻工藝雕刻後敷色顯形,釉雕則是在深色瓷器釉面上利用釉面層 與白色胎體的色差,使用合金刀具雕刻出豐富、細膩的層次表現立體形象,無 需敷色。釉雕雖然出現較晚,但對創作者的雕刻技藝要求最高,它突破了傳統 刻瓷工藝,使刻瓷藝術產生飛躍。使刻瓷藝術的表現力及藝術品位達到前所未 有的高度。

(三)初步探索

然而,鈞瓷雕刻與其他瓷器有所不同。鈞瓷是先經過900℃~950℃素燒以 增加坯體的強度和吸水性,然後在採用涮釉、浸釉、澆釉、刷釉等方法進行上 釉,使素胎表面附著一層具有合適厚度的釉漿。經過上釉的釉坯,入窯進行釉 燒,溫度一般在1280℃~1300℃。鈞瓷特殊的釉料和獨特的燒造工藝,促成釉面 在煆燒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進行氧化、還原、熔化流動呈色及 分相等變化,再加上燒成後釉面開片,使鈞瓷表面在色彩萬變的基礎上又出現 多種奇妙美麗的紋路,如蚯蚓走泥紋、蟹爪紋、莬絲紋、羽片紋、魚子紋、珍 珠點等名貴紋路。 鈞瓷的這些蚯蚓走泥紋、蟹爪紋、莬絲紋、羽片紋、魚子紋、珍珠點等獨 特的紋路,具有透氣性和吸水性。所以在創作鈞瓷刻瓷作品時需要注意這個重 要的鈞瓷特性,在勾畫塗抹色彩時,準確到位,以免把不必要的色彩印進開片 裡。 筆者曾做過一個實驗,把調好的油畫玫瑰色均勻的刷在兩個月白釉鈞瓷大 花瓶瓶身,次日用布把多餘的色彩擦去。頓時,兩個月白釉鈞瓷大花瓶通體的 開片紋路裡,印滿玫瑰紅色,這是天成和人為的巧妙結合,別有一番情趣。這 給了我一些思路,比如在雕刻作品時,可根據不同畫面提前在開片裡施以想要的色,在根據畫面雕刻再施色。這樣的鈞瓷刻瓷作品有自然窯變的色彩,又有 人為的巧思創作。 基於鈞瓷開片這一特性,在創作刻瓷作品之前需要進行封蠟處理。把工業 用蠟或者民用蠟,用鐵盒子把蠟放在火上加熱融化,用毛刷輕輕刷在需要雕刻 的鈞瓷釉面。這樣不論是書寫繪畫還是拓稿都不會把色彩印進開片。等作品完 全完工,油畫色彩幹透固化,可以把多餘的蠟膜輕輕刮去。 當然,如果省略封蠟處理,在創作鈞瓷刻瓷時就要格外細心,在勾畫塗抹 色彩時,準確到位,以免把不必要的色彩印進開片裡。 在淺色釉面創作刻瓷作品之前,一般需選擇純素色瓷,以白色釉瓷為主。 鈞瓷則儘量選擇素色釉,以天青、月白、魚肚白、牙白、玉白等、為好。這樣創 作的畫面不會被色重的或窯變的釉面奪眼。這些淺色釉鈞瓷一般比較適合淺色 釉面雕刻法, 當然,大量的正品,精品窯變鈞瓷可以根據窯變畫面因材施法,去創作。 如同玉石借色巧雕,因玉石色澤形態去創作雕刻一樣。這就要看藝術家的造詣 和對作品的感悟。這些窯變色彩豐富的鈞瓷和深色釉面鈞瓷則比較適合深色釉 面雕刻法和釉雕工藝。

(四)作品分析

筆者曾經為一個蘇姓客戶創作了一件梅瓶。這件鈞瓷系一名窯柴燒作品, 瓶身一半如火似焰,而另一半瓶身則是月白釉。如果通體瓶身都是如火似焰, 那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鈞瓷珍品。筆者在月白釉瓶身繪一老杆新梅。大半的月 白釉瓶身被墨色變換的梅杆所掩蓋,向外伸展的枝杈上,點點的紅梅與另一半 瓶身上如火似焰的窯變相映成趣。鈞瓷無雙,這件獨一無二的鈞瓷經過刻瓷手 法創作,更是難以複製。 另外在對鈞瓷刻瓷之前要對鈞瓷器物的釉質有所瞭解,鈞瓷另外的一個特 征就是釉厚,這與其它瓷器有所不同。鈞瓷的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 ,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 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 因素。鈞瓷的厚釉在經過刻瓷手法的雕刻,刀痕深層次多,畫面更加豐富多變 ,而且鈞瓷釉質的粗糙感更加加重了刻瓷作品的金石味兒。筆者曾雕刻的太湖 石作品,鈞瓷的釉質和厚釉極佳的表現了山石的粗糲和堅硬的質感。 我把鈞瓷的釉分為鈞瓷表層釉。鈞瓷中層釉和鈞瓷底層釉。鈞瓷表層釉堅 硬且有玻璃質感。當刻刀切過這層堅硬的表層釉就是深厚的中層。與其它瓷器 有所不同的是,鈞瓷的厚釉大大超過了其它瓷器的釉質,有的鈞瓷釉厚達幾毫 米,而其它瓷器釉厚不過一釐米左右。這深厚的中層釉極大的滿足和豐富了鈞 瓷刻瓷的雕刻創作空間。如雕刻動物和人物肖像, 更有立體感,加深增強了浮雕效果。在接近鈞瓷素胎的我分為鈞瓷底層釉。這 層釉與素胎緊密結合,釉色與素胎的色差讓刻瓷深色釉面雕刻法和釉雕工藝有 了創作空間。比如我的那副達摩靜悟皆為這類釉雕工藝作品。 即便鈞瓷素胎也有創作的空間。筆者為選擇適合的刻瓷的鈞瓷,不斷瞭解 學習鈞瓷相關知識,幾下鈞瓷故鄉神垕。筆者看到鈞瓷有種器形是印章形狀。 在銷售這種鈞瓷印章的門店還可以刻上顧客所要求的各種文字,只不過是電腦 排版電腦數控雕刻。筆者選購一方鈞瓷印章以刻瓷的手法臨刻齊白石的大匠之 門,又在一個直徑五十釐米的黑色釉盤雕刻齊白石肖像和大匠之門印模。這套 作品在2017年中國陶瓷協會舉辦的“2017一帶一路第二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中獲得銀獎。有關專家學者評論,鈞瓷刻瓷不多,鈞瓷印章刻瓷尚屬首創。

3、展望

鈞瓷從古至今,窯口不同,工藝不同,施釉配釉不同等等,促使鈞瓷窯變 藝術在爐火高溫下的流動痕跡,惟妙惟肖地顯示出來,出現具有特殊美感和藝 術情趣的千變萬化的色彩。而在這種藝術形式的基礎上疊加另一種藝術形式, 使之珠聯璧合,錦上添花,必將使這一國之瑰寶——鈞瓷,韻味獨特,大放異彩!

希望我的這些初步的嘗試,能夠起到抛磚引玉的開端,能夠有更多鈞瓷和刻瓷藝術家去探 索和創新。

(一)鈞瓷綜合分析

眾所周知鈞瓷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和素有“黃金有價鈞無價”,“家有萬貫 ,不如鈞瓷一件”的美譽。鈞瓷生產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主要是講其生 產工藝複雜。鈞瓷生產工序多,燒制不易。從選料到燒成產品,其間要經過數 十道生產工序,無論哪道工序稍有不慎,即便是小小的差錯也會造成前功盡棄 ,這也是鈞瓷珍品率極低的原因。這足以說明從古至今鈞瓷的珍貴。 燒成後的產品,按照鈞瓷技師標準進行檢選和分級。合格品一般有正品、 精品、珍品等幾個級別。正品沒有缺陷或缺陷極小,窯變效果一般;精品沒有 任何缺陷,有一定的窯變效果;珍品則是精品中的佼佼者,窯變效果豐富獨特 。窯變效果包括鈞瓷產品釉面的色彩、斑點、紋理、開片及自然圖畫、意境等 。 所以,綜合以上所述。利用大量的正品和精品鈞瓷為載體,利用刻瓷的手 法去創作。讓鈞瓷以一種嶄新的藝術形式去表現,這對提升鈞瓷的價值和品位 都是值得推廣和探索的。

(二)刻瓷藝術綜合分析

作為一門傳統手工藝,刻瓷藝術在復興發展中,一直不斷創新。由傳統的 點刻工藝、線刻工藝為主發展形成目前的點刻、線刻、面刻和釉雕等四種主要 工藝。創作時根據瓷器釉面的顏色、使用工具、表現題材以及瓷質的不同,又 將點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線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 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面刻工藝分為淺色釉面雕刻法和深色釉面雕刻法。點 刻、線刻、面刻工藝雕刻後敷色顯形,釉雕則是在深色瓷器釉面上利用釉面層 與白色胎體的色差,使用合金刀具雕刻出豐富、細膩的層次表現立體形象,無 需敷色。釉雕雖然出現較晚,但對創作者的雕刻技藝要求最高,它突破了傳統 刻瓷工藝,使刻瓷藝術產生飛躍。使刻瓷藝術的表現力及藝術品位達到前所未 有的高度。

(三)初步探索

然而,鈞瓷雕刻與其他瓷器有所不同。鈞瓷是先經過900℃~950℃素燒以 增加坯體的強度和吸水性,然後在採用涮釉、浸釉、澆釉、刷釉等方法進行上 釉,使素胎表面附著一層具有合適厚度的釉漿。經過上釉的釉坯,入窯進行釉 燒,溫度一般在1280℃~1300℃。鈞瓷特殊的釉料和獨特的燒造工藝,促成釉面 在煆燒過程中,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化學變化進行氧化、還原、熔化流動呈色及 分相等變化,再加上燒成後釉面開片,使鈞瓷表面在色彩萬變的基礎上又出現 多種奇妙美麗的紋路,如蚯蚓走泥紋、蟹爪紋、莬絲紋、羽片紋、魚子紋、珍 珠點等名貴紋路。 鈞瓷的這些蚯蚓走泥紋、蟹爪紋、莬絲紋、羽片紋、魚子紋、珍珠點等獨 特的紋路,具有透氣性和吸水性。所以在創作鈞瓷刻瓷作品時需要注意這個重 要的鈞瓷特性,在勾畫塗抹色彩時,準確到位,以免把不必要的色彩印進開片 裡。 筆者曾做過一個實驗,把調好的油畫玫瑰色均勻的刷在兩個月白釉鈞瓷大 花瓶瓶身,次日用布把多餘的色彩擦去。頓時,兩個月白釉鈞瓷大花瓶通體的 開片紋路裡,印滿玫瑰紅色,這是天成和人為的巧妙結合,別有一番情趣。這 給了我一些思路,比如在雕刻作品時,可根據不同畫面提前在開片裡施以想要的色,在根據畫面雕刻再施色。這樣的鈞瓷刻瓷作品有自然窯變的色彩,又有 人為的巧思創作。 基於鈞瓷開片這一特性,在創作刻瓷作品之前需要進行封蠟處理。把工業 用蠟或者民用蠟,用鐵盒子把蠟放在火上加熱融化,用毛刷輕輕刷在需要雕刻 的鈞瓷釉面。這樣不論是書寫繪畫還是拓稿都不會把色彩印進開片。等作品完 全完工,油畫色彩幹透固化,可以把多餘的蠟膜輕輕刮去。 當然,如果省略封蠟處理,在創作鈞瓷刻瓷時就要格外細心,在勾畫塗抹 色彩時,準確到位,以免把不必要的色彩印進開片裡。 在淺色釉面創作刻瓷作品之前,一般需選擇純素色瓷,以白色釉瓷為主。 鈞瓷則儘量選擇素色釉,以天青、月白、魚肚白、牙白、玉白等、為好。這樣創 作的畫面不會被色重的或窯變的釉面奪眼。這些淺色釉鈞瓷一般比較適合淺色 釉面雕刻法, 當然,大量的正品,精品窯變鈞瓷可以根據窯變畫面因材施法,去創作。 如同玉石借色巧雕,因玉石色澤形態去創作雕刻一樣。這就要看藝術家的造詣 和對作品的感悟。這些窯變色彩豐富的鈞瓷和深色釉面鈞瓷則比較適合深色釉 面雕刻法和釉雕工藝。

(四)作品分析

筆者曾經為一個蘇姓客戶創作了一件梅瓶。這件鈞瓷系一名窯柴燒作品, 瓶身一半如火似焰,而另一半瓶身則是月白釉。如果通體瓶身都是如火似焰, 那將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鈞瓷珍品。筆者在月白釉瓶身繪一老杆新梅。大半的月 白釉瓶身被墨色變換的梅杆所掩蓋,向外伸展的枝杈上,點點的紅梅與另一半 瓶身上如火似焰的窯變相映成趣。鈞瓷無雙,這件獨一無二的鈞瓷經過刻瓷手 法創作,更是難以複製。 另外在對鈞瓷刻瓷之前要對鈞瓷器物的釉質有所瞭解,鈞瓷另外的一個特 征就是釉厚,這與其它瓷器有所不同。鈞瓷的厚有兩種含義,一種是釉質厚實 ,乳濁度高,不露底;二是指釉層較厚,不淺薄。厚是鈞釉的基本的特徵,釉 厚更利於鈞瓷的窯變。鈞瓷之所以大氣、凝重、耐看、釉厚是相當重要的一個 因素。鈞瓷的厚釉在經過刻瓷手法的雕刻,刀痕深層次多,畫面更加豐富多變 ,而且鈞瓷釉質的粗糙感更加加重了刻瓷作品的金石味兒。筆者曾雕刻的太湖 石作品,鈞瓷的釉質和厚釉極佳的表現了山石的粗糲和堅硬的質感。 我把鈞瓷的釉分為鈞瓷表層釉。鈞瓷中層釉和鈞瓷底層釉。鈞瓷表層釉堅 硬且有玻璃質感。當刻刀切過這層堅硬的表層釉就是深厚的中層。與其它瓷器 有所不同的是,鈞瓷的厚釉大大超過了其它瓷器的釉質,有的鈞瓷釉厚達幾毫 米,而其它瓷器釉厚不過一釐米左右。這深厚的中層釉極大的滿足和豐富了鈞 瓷刻瓷的雕刻創作空間。如雕刻動物和人物肖像, 更有立體感,加深增強了浮雕效果。在接近鈞瓷素胎的我分為鈞瓷底層釉。這 層釉與素胎緊密結合,釉色與素胎的色差讓刻瓷深色釉面雕刻法和釉雕工藝有 了創作空間。比如我的那副達摩靜悟皆為這類釉雕工藝作品。 即便鈞瓷素胎也有創作的空間。筆者為選擇適合的刻瓷的鈞瓷,不斷瞭解 學習鈞瓷相關知識,幾下鈞瓷故鄉神垕。筆者看到鈞瓷有種器形是印章形狀。 在銷售這種鈞瓷印章的門店還可以刻上顧客所要求的各種文字,只不過是電腦 排版電腦數控雕刻。筆者選購一方鈞瓷印章以刻瓷的手法臨刻齊白石的大匠之 門,又在一個直徑五十釐米的黑色釉盤雕刻齊白石肖像和大匠之門印模。這套 作品在2017年中國陶瓷協會舉辦的“2017一帶一路第二屆中國刻瓷藝術作品展”中獲得銀獎。有關專家學者評論,鈞瓷刻瓷不多,鈞瓷印章刻瓷尚屬首創。

3、展望

鈞瓷從古至今,窯口不同,工藝不同,施釉配釉不同等等,促使鈞瓷窯變 藝術在爐火高溫下的流動痕跡,惟妙惟肖地顯示出來,出現具有特殊美感和藝 術情趣的千變萬化的色彩。而在這種藝術形式的基礎上疊加另一種藝術形式, 使之珠聯璧合,錦上添花,必將使這一國之瑰寶——鈞瓷,韻味獨特,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