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此人正統皇室威望高,若聽袁紹等人之言,曹操劉備孫權都沒的混了

劉虞(?—193年),字伯安,東海郯人,漢光武帝劉秀之子東海恭王劉強之後,真正的皇室宗親,比劉備的“皇叔”身份正統多了。

中平五年(188年),劉虞出任幽州牧。累加至大司馬,封襄賁侯。他鎮守幽州時為政寬仁,安撫百姓,深得人心,而且在鮮卑、烏桓、夫餘、濊貊等外族間有崇高威望。外族隨時朝貢,不敢侵擾。可是後來,不知何故卻被罷職。張純、張舉發動叛亂時,朝廷再次任命他為幽州牧,讓他去平息叛亂。他一到幽州,張純、張舉就逃了,手下將他們殺掉,

首級送到到劉虞處。漢靈帝派使者升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永漢元年(189),董卓專權,劉虞被授大司馬,進襄賁侯。次年又被封為太傅,招他回朝任職,但因道路阻塞,任命未能送達。劉虞在幽州寬政勸農,百姓安樂,百萬流民紛紛來投。劉虞又作風簡樸,

在幽州深得民心。

初平二年(191),劉虞迎來了一次可以當皇帝的機會。這個時候如果他當了,可能會成為劉秀第二,延續東漢一統,後來的曹操、孫權、劉備都沒的混了,漢室天下可能也不會分為三國。

當時,勃海太守袁紹、冀州刺史韓馥以及山東諸將商議,覺得皇帝年幼又被董卓控制,

應該立個新皇帝。找來找去,就找到了劉虞。劉虞是漢室宗親,根正苗紅,德高望重,擁他為帝天下皆服。可眾人擁立劉虞為帝時,劉虞卻死活不幹。眾人又讓他領尚書事,以便給大家封官,他還是不幹。袁紹等人沒辦法,只好作罷。

後來,被劫至長安的漢獻帝想東歸,派劉虞之子劉和找劉虞搬救兵。結果劉和在中途被袁術扣留,袁術另派人去找劉虞,騙來劉虞數千騎兵扣為己用。

再後來,劉虞和公孫瓚鬧翻了。劉虞發兵十萬人攻打公孫瓚,出發前對士兵說:“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個就行了。”結果士兵都放不開手腳,不驚擾百姓,也不燒城。公孫瓚不管那套,順風縱火,趁勢突襲,劉虞軍大敗,劉虞逃到居庸縣,

公孫瓚乘勝追擊,抓住劉虞,仍讓他作傀儡管理州中事務。

就在劉虞受制于公孫瓚的時候,朝廷派使者段訓來增加他的封邑,公孫瓚趁機誣陷劉虞,脅迫段訓斬了劉虞,公孫瓚奪了劉虞的封邑。

劉虞之死,就是因為太仁厚,如果讓他守江山,一定是個好皇帝,但是讓他打江山就難了。打仗還瞻前顧後,怕殃及池魚,豈有不敗之理?可憐一個治理地方的人才,一人可以延續東漢一統的皇帝,卻死活不幹,越混越慘,最後被人整死,就這樣毀滅在群雄紛爭的年代!

卻死活不幹,越混越慘,最後被人整死,就這樣毀滅在群雄紛爭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