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漢初三傑,開國功臣,一生未嘗敗績,卻把自己作死了!

他是西漢的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

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他早年投奔項羽未受重用,後經蕭何向劉邦保舉 ,劉邦拜他為大將軍,他就是----韓信。

作為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蕭何稱其“國士無雙”。他曾率軍出陳倉、平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無人能與之相爭。劉邦也曾評價韓信“戰必勝,攻必取”。

但是伴君如伴虎,皇帝多疑,此乃從古至今的通病。當年,陳余在給章邯的勸降信中曾經說過一句話:“有功亦誅,無功亦誅。”的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而且,君必會要臣死,秦如此,楚如此,漢亦如此。

死因無須贅言,因這個原因死去的人,漢以後還前赴後繼,成千上萬,又何止韓信一人哉?

有人問:“韓信手握重兵,

為何落下慘死長樂宮的結局?”這是對當時情勢頗不甚瞭解的一種看法,試想,高祖劉邦要收拾的人,還容你“手握重兵”?那豈不笑話!

西元前203年,韓信勢如破竹,連續攻下了魏、趙、燕、齊等國故地。志得意滿的韓信給劉邦寫了一封信,希望劉邦能讓他做代理齊王。當時的劉邦正被圍困在滎陽,看到韓信的這封信後,氣不打一處來:“我困在滎陽這個鳥地方,日夜盼望著你能來幫我,

你倒好,不來救我居然想當王!”

韓信的理由很充分,但是對於劉邦而言確是赤裸裸的威脅。有了戰功就要封王,若是將來待你羽翼豐滿之後,豈不是要奪我的天下呢?當然,在後來張良、陳平的極力勸說之下,劉邦還是封了韓信為齊王,但是從此之後對韓信的不信任就埋下了種子,對韓信有了戒心。

另外一個原因,在項羽被劉邦消滅之後,作為項羽五虎將之一的鐘離昧還活著。

這讓劉邦寢食難安。但是最後,鐘離昧居然是被韓信藏在了自己的楚王府。這還了得,本來韓信就是一個心病,現在又來一個鐘離昧,你若是劉邦心裡會怎麼想?

劉邦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張良曾經分析的很清楚,用一句話說“劉邦此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富貴”。劉邦本來就是一個小心眼的人,你讓他如何接受作為一個君王,身邊卻總有一個“直言不諱”的韓信天天在這誇讚他自己的功勞,

從側面否定劉邦的功績。就算能忍,臉面也掛不住啊。

所以韓信情商不夠,卻軍功在身,很強的軍事能力和很強的軍隊號召力,而且軍權在握,這肯定會受到當時那個小心眼高祖劉邦的猜忌。以至於讓呂後聯合蕭何設計將韓信騙入長樂宮宮中,刺死于鐘室。結束了這位戰鬥英雄這光輝卻悲哀的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