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戰國這個國家長期受到別國欺辱,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終於爆發了

自從周天子平王東遷洛邑後,威望一落千丈,失去了號令天下諸侯的權力,各懷鬼胎的諸侯便互相廝殺爭奪霸權。到了戰國時期,這種諸侯間的兼併戰爭越演越烈,為了土地和人口不惜一戰。

在兼併戰爭中一些國家強大了,一些弱小的的國家輕則割地求和,重則亡國。戰國時期就有這麼一個國家備受大國欺淩,忍辱負重,最終爆發了。

這個諸侯國就是燕國,燕國是戰國時期七雄之一,也是七雄裡頭的弱者。燕國位於東北部,

北部胡人,西部是趙國和中山國,南部是齊國。由於地處北方苦寒之地,所以國力比較弱,也備受一些諸侯國欺辱。其中最主要的威脅就是南方的鄰國齊國。為什麼主要威脅來自齊國呢?齊國南面是楚國,東面是魏國,西北部是趙國,北面是燕國,東面是大海。在楚國,魏國,趙國和燕國裡頭,燕國實力最弱,所以齊國柿子撿軟的捏,就向北擴張,不斷討伐燕國。

西元前380年,齊國秘密集結大軍,突襲燕國,燕國抵擋不住來勢洶洶的齊軍,於是向韓國、趙國和魏國求援。齊國攝于韓趙魏三家的軍事威脅,選擇退兵,燕國得以躲過一劫。第二年,齊國有找燕國的麻煩,韓趙魏三家在此出兵救援燕國,齊國知趣地退兵了。西元前373年,齊國再度入侵燕國,

燕齊交戰,燕勝齊敗;西元前355年,齊國侵擾燕國,燕國出兵抵禦,齊國敗退。

在燕國與齊國的交戰中,燕國能夠屢戰屢勝老牌大國齊國,離不開韓趙魏三國的及時的軍事支援。之所以支援燕國,其實韓趙魏三國與燕國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在當時華北平原相鄰的五國中,

韓趙魏齊燕,齊國是強國,燕國相對弱小。燕國只有聯合韓趙魏三國才能生存,而韓趙魏三國為了保持東方各國的平衡,不希望齊國一家獨大打破這種平衡。所以當齊國入侵燕國時,韓趙魏三國總是樂意及時援助燕國抵擋齊國的進攻。

西元前284年,燕國在燕昭王的治理下,國力強盛,燕王命樂毅帶領韓趙魏燕楚秦六國大軍在濟西大敗齊軍,連下齊國72座城池,齊國僅剩莒和即墨兩處城池久攻不下。燕軍所到之處,搜刮金銀珠寶運回國內,攻下齊都臨淄,燒毀王宮,此時的燕國達到歷史上的鼎盛時期。雖後被田單複齊,但齊國經歷此戰後由強變弱,元氣大傷,只能自存,再也沒有能力對燕國有任何的企圖了。受了齊國近百年的窩囊氣,經此一戰燕國可謂是報仇雪恨了。

受了齊國近百年的窩囊氣,經此一戰燕國可謂是報仇雪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