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3年新改擴建旅遊廁所110座

開平碉樓中的“第三衛生間”,可供一家人使用。戴嘉信 攝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2015年,國家旅遊局,掀起一場“廁所革命”。三年來,江門累計投資約3875萬元,按要求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155座,其中,27座旅遊廁所配套了第三衛生間。

近日,國家旅遊局發佈“廁所革命新三年行動計畫”,將推進廁所分佈由景區內向景區內外、由城市向城鄉全面均衡發展。江門市12月7日召開的推進“廁所革命”工作會議提出,未來3年,江門將新建、改擴建旅遊廁所110座,各市、區旅遊管理部門要主動對接住建、交通、農業、林業等部門,

結合“公園城市”“旅遊強市”“農業強市”等工作,形成共同推動“廁所革命”的合力。

江門市的公廁現狀如何?下一步可怎麼提升?過去一周,南方日報記者在江門地區的旅遊景點、城區街道走訪調查,並採訪有關人士,以給出答案。

印象▶▶大部分景區、城區公廁乾淨整潔

在上川島飛沙灘,景區的旅遊廁所結合海島文化元素及漁民文化的元素,

照身鏡做成舵手方向盤、廁所標識做成魚形狀,廁位間隔的側板和門都採用仿船木。

在江門另一著名景點——開平碉樓,凜冽的寒風沒有阻擋住遊客熱情的腳步,從自力村、立園到馬降龍景區,處處是遊人。

“江門的旅遊搞得挺好的,景區乾淨的廁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來自佛山的陳小姐正和丈夫、孩子在自力村內的碉樓前拍照留念。“景區廁所裡有洗手液和幹手機,

很衛生很乾淨。還有‘第三衛生間’,方便了我陪護孩子。”

在距離自力村70多公里的江門東湖公園,遊客的如廁體驗則沒有那麼“舒適”。東湖公園於2003年被評為“江門五邑僑鄉新八景”之一,每日超1000人次進園遊玩。12月1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公園內客流較大,不時有群眾奔向廁所。在江門東湖公園南門入口的女廁所內,記者看到,地面有未幹的水跡,大部分隔間地面有黑色或褐色的污水。

從旅遊系統到社會共同參與,江門“廁所革命”已從景區延伸至城區。在江門市蓬江區阜元公共廁所,記者看到,廁所地面比較乾爽,地面沒有異物。進入廁所,並未聞到異味。

在蓬江區南芬裡,記者在躍進路路旁便能看到公共廁所標識。進入小巷子後,還有指示牌指引,群眾比較容易就能找到廁所的具體位置。進入南芬裡公共廁所,記者發現,廁所總體比較乾淨,沒有異味和雜物。

記者在走訪九中街公共廁所、阜元公共廁所、南芬裡公共廁所、浮石路公共廁所等蓬江城區內多個公共廁所發現,大部分城區公廁乾淨整潔,也有的不盡如人意。

12月15日17時,在浮石路50號附近的公共廁所內,記者看到,女廁所地面不僅有積水,廁所隔間地面有嘔吐物、排泄物和廢紙,且廁所異味大,大部分群眾均捂著鼻子進入廁所。“廁所只有一個保潔員,還要負責附近幾個廁所的保潔,根本忙不過來。”在附近工作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建議▶▶“公廁設計要彰顯僑鄉特色”

“廁所革命”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並且應抓出成效,讓廁所成為僑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曾圍繞公共廁所建設、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

“目前,江門的旅遊區附近的高速路出入口廁所數量較少,未能讓人滿意。”江門市政協港澳委員、恩平泉林樂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譚文超告訴記者,從位置設置上來看,江門應在旅遊景區附近的高速出入口增設廁所,方便長途旅客。“旅遊廁所能否滿足遊客需求,考核著我們對遊客的服務品質。”

而隨著鄉村生態旅遊的升溫,鄉村旅遊廁所的建設也要跟上發展進度。譚文超認為,如果鄉村旅遊廁所硬體好、服務好、文化內涵豐富,必將能成為鄉村旅遊的一大亮點。

良好的規劃設計可減輕公共廁所管理難度。“公共廁所設計既要體現材料環保、節能節水的理念,又要彰顯僑鄉本土文化特色。”江門市人大代表、房產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漢文對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問題關注已久。梁漢文建議,公共廁所應在建造模式、空間設計、生態設計、迴圈利用等方面進行創新。如引入公共衛生間的全生態化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綠色太陽能源,減少電能消耗。採用新型建築設計,利用空氣對流原理,消除異味。安裝廢水迴圈利用系統,利用洗手用水迴圈使用,達到節約用水目的。

在管理上,梁漢文提出對江門市公共廁所進行網路管理,與住建部牽頭研發的“全國公廁雲平臺”聯網,讓群眾通過手機就可隨時隨地尋找就近環衛部門管理或社會開發的公廁,既能馬上尋廁應急,又能與管理部門互動,提高公共廁所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準。同時,也要從遊客使用公廁的文明細節著手進行引導,形成文明的風尚。

■江門“廁所革命”探索

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

高顏值3A廁所服務休閒樣樣行

“沒想到景區的廁所可以做到如此人性化,不僅有適合孩子的洗手池、坐便器,還有嬰兒護理台。”12月13日,在開平碉樓立園景區遊覽的外地遊客黃女士告訴記者,如此貼心的服務,讓她對旅遊廁所有了重新認識。

家庭如廁可到第三衛生間,殘疾人如廁遇困難可使用呼叫器求助,遊客累了可以在休息廳坐下來歇息,渴了可以喝水,想流覽資訊可以連接WiFi上網……走進位於開平碉樓立園景區的3A廁所,除男女廁所外,休息室、母嬰室、殘疾人廁所以及“第三衛生間”等一應俱全。

記者瞭解到,僅在2016年,開平碉樓就投入300萬元對三個景區共10座旅遊廁所進行整改。現已達到國家3A級的廁所有6座,其中立園景區就有2座。

“我們投入50萬元,把原來60平方米的廁所擴建為130平方米。”廣東開平碉樓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景區經理梁富立告訴記者,建設和設計方面,這個廁所也融合了景區特色,堅持“修舊如舊”的設計理念,外觀、色彩和造型與景區建築物相協調,仿青磚的材質與周邊環境融合。

為了做好服務,景區的廁所標識牌都是用中、英、日、韓四種語言標識。”

為了規範廁所的管理,景區廁所配有專人負責衛生保潔工作,同時公示了管理制度、保潔員照片以及要求保潔人員每天按時填寫《洗手間檢查記錄表》。“廁所裡都統一擺放花卉植物、碉樓風景壁畫,沒有異味,我們清潔的時候也感到舒服。”保潔員潘惠愛開心地說。

范羅崗公廁

從“捂著鼻子”到“舒服體貼”

去過地王廣場的市民可能見過一座古樸又傳統的兩層建築,樣式簡單卻新穎。這座面積超120平方米的建築便是改造後范羅崗公廁。公廁門前的樹下,常有帶著行李的遊客在此休息。

“以前經過這裡,垃圾遍地,只想捂著鼻子走。現在,公廁門前的地面鋪了瓷磚,環境清爽了,遊客還可以在這裡坐下來休息。”家住地王廣場附近的黃小姐對廁所的環境讚不絕口。

“2016年,我們按A級旅遊公廁等級標準將范羅崗公廁升級改造為星級公廁。”蓬江區環衛局設備股相關負責人葉森告訴記者。

記者走入廁所觀察發現,男廁所和殘疾人廁所設在一樓,女廁所和母嬰室設在二樓。男、女廁所內部設有更衣室、工具房、獨立坐廁、蹲位,每格廁位都有置物台、掛衣鉤、文明指示標識等便民設施,並使用自動感應或腳踏式沖水閥。

在人性化設計方面,記者看到,無障礙廁間專門設置配備座便器、無障礙通道。在母嬰室,有三格哺乳間,為需要喂哺的媽媽提供隱蔽的空間;同時,母嬰室還設嬰兒換片護理台以及嬰兒專用座椅、嬰兒專用廁格;母嬰室內還增加洗手台暖水供應,方便媽媽幫助嬰兒清洗。在男女廁所內,廁所還利用原有的窗臺設計為每格廁位元配置置物台,方便攜帶小件行李的遊客如廁。

記者現場看到,改造後的范羅崗公廁不僅改善了市民如廁的環境,也改善了保潔員的休息環境。走出公廁的保潔員休息間,范羅崗公廁的專職管理員陸麗芬開心地說:“休息室有小凳子和桌子,舒服又乾淨,工作也自然舒心多了。”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

根本忙不過來。”在附近工作的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環衛工人告訴記者。

建議▶▶“公廁設計要彰顯僑鄉特色”

“廁所革命”不但景區、城市要抓,農村也要抓,並且應抓出成效,讓廁所成為僑鄉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不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曾圍繞公共廁所建設、管理等問題提出建議。

“目前,江門的旅遊區附近的高速路出入口廁所數量較少,未能讓人滿意。”江門市政協港澳委員、恩平泉林樂園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譚文超告訴記者,從位置設置上來看,江門應在旅遊景區附近的高速出入口增設廁所,方便長途旅客。“旅遊廁所能否滿足遊客需求,考核著我們對遊客的服務品質。”

而隨著鄉村生態旅遊的升溫,鄉村旅遊廁所的建設也要跟上發展進度。譚文超認為,如果鄉村旅遊廁所硬體好、服務好、文化內涵豐富,必將能成為鄉村旅遊的一大亮點。

良好的規劃設計可減輕公共廁所管理難度。“公共廁所設計既要體現材料環保、節能節水的理念,又要彰顯僑鄉本土文化特色。”江門市人大代表、房產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漢文對公共廁所建設和管理問題關注已久。梁漢文建議,公共廁所應在建造模式、空間設計、生態設計、迴圈利用等方面進行創新。如引入公共衛生間的全生態化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綠色太陽能源,減少電能消耗。採用新型建築設計,利用空氣對流原理,消除異味。安裝廢水迴圈利用系統,利用洗手用水迴圈使用,達到節約用水目的。

在管理上,梁漢文提出對江門市公共廁所進行網路管理,與住建部牽頭研發的“全國公廁雲平臺”聯網,讓群眾通過手機就可隨時隨地尋找就近環衛部門管理或社會開發的公廁,既能馬上尋廁應急,又能與管理部門互動,提高公共廁所的服務意識和管理水準。同時,也要從遊客使用公廁的文明細節著手進行引導,形成文明的風尚。

■江門“廁所革命”探索

開平碉樓文化旅遊區

高顏值3A廁所服務休閒樣樣行

“沒想到景區的廁所可以做到如此人性化,不僅有適合孩子的洗手池、坐便器,還有嬰兒護理台。”12月13日,在開平碉樓立園景區遊覽的外地遊客黃女士告訴記者,如此貼心的服務,讓她對旅遊廁所有了重新認識。

家庭如廁可到第三衛生間,殘疾人如廁遇困難可使用呼叫器求助,遊客累了可以在休息廳坐下來歇息,渴了可以喝水,想流覽資訊可以連接WiFi上網……走進位於開平碉樓立園景區的3A廁所,除男女廁所外,休息室、母嬰室、殘疾人廁所以及“第三衛生間”等一應俱全。

記者瞭解到,僅在2016年,開平碉樓就投入300萬元對三個景區共10座旅遊廁所進行整改。現已達到國家3A級的廁所有6座,其中立園景區就有2座。

“我們投入50萬元,把原來60平方米的廁所擴建為130平方米。”廣東開平碉樓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景區經理梁富立告訴記者,建設和設計方面,這個廁所也融合了景區特色,堅持“修舊如舊”的設計理念,外觀、色彩和造型與景區建築物相協調,仿青磚的材質與周邊環境融合。

為了做好服務,景區的廁所標識牌都是用中、英、日、韓四種語言標識。”

為了規範廁所的管理,景區廁所配有專人負責衛生保潔工作,同時公示了管理制度、保潔員照片以及要求保潔人員每天按時填寫《洗手間檢查記錄表》。“廁所裡都統一擺放花卉植物、碉樓風景壁畫,沒有異味,我們清潔的時候也感到舒服。”保潔員潘惠愛開心地說。

范羅崗公廁

從“捂著鼻子”到“舒服體貼”

去過地王廣場的市民可能見過一座古樸又傳統的兩層建築,樣式簡單卻新穎。這座面積超120平方米的建築便是改造後范羅崗公廁。公廁門前的樹下,常有帶著行李的遊客在此休息。

“以前經過這裡,垃圾遍地,只想捂著鼻子走。現在,公廁門前的地面鋪了瓷磚,環境清爽了,遊客還可以在這裡坐下來休息。”家住地王廣場附近的黃小姐對廁所的環境讚不絕口。

“2016年,我們按A級旅遊公廁等級標準將范羅崗公廁升級改造為星級公廁。”蓬江區環衛局設備股相關負責人葉森告訴記者。

記者走入廁所觀察發現,男廁所和殘疾人廁所設在一樓,女廁所和母嬰室設在二樓。男、女廁所內部設有更衣室、工具房、獨立坐廁、蹲位,每格廁位都有置物台、掛衣鉤、文明指示標識等便民設施,並使用自動感應或腳踏式沖水閥。

在人性化設計方面,記者看到,無障礙廁間專門設置配備座便器、無障礙通道。在母嬰室,有三格哺乳間,為需要喂哺的媽媽提供隱蔽的空間;同時,母嬰室還設嬰兒換片護理台以及嬰兒專用座椅、嬰兒專用廁格;母嬰室內還增加洗手台暖水供應,方便媽媽幫助嬰兒清洗。在男女廁所內,廁所還利用原有的窗臺設計為每格廁位元配置置物台,方便攜帶小件行李的遊客如廁。

記者現場看到,改造後的范羅崗公廁不僅改善了市民如廁的環境,也改善了保潔員的休息環境。走出公廁的保潔員休息間,范羅崗公廁的專職管理員陸麗芬開心地說:“休息室有小凳子和桌子,舒服又乾淨,工作也自然舒心多了。”

南方日報記者 戴惠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