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膽使用公棚晚歸鴿,這種做法對嗎?

如果在養鴿子上有什麼問題,點擊頭條號頭像,上面有我的微信和電話,一起交流,共同成長。

鴿友送公棚的目的大多是一致的,都是為了飛在前面,為鴿主獲得獎金和榮譽。然而,

公棚給參賽鴿的機會只有一次,大多參賽鴿在名次滿了後才飛回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晚歸鴿。我願結合自己多年的養鴿經歷,與鴿友們一起探討對晚歸鴿的些看法。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造成參賽鴿晚歸的原因,我認為大致有這麼幾種:

1、血統的問題。

有些鴿子成熟早,有些鴿子成熟晚,要想在公棚飛得好,血統尤為重要。血統決定它的賽事級別,是適合參加300公里比賽,還是適合參加500公里比賽。在公棚比賽如果條件正常的情況下,飛在前面的鴿子一定會有好的血統。

2、自身條件問題。參賽的鴿子即使血統好,如果沒有好的自身條件,也是飛不在前面的。特別是健康程度不好,它是不會在公棚取勝的。好種作育的子代也不可能個個都好,

最好選擇那些經過幾代在公棚打拼,比較成功的鴿子作為基礎血統。不妨選一些結構及各種條件優良,且在公棚因各種原因沒有進入獲獎名次的晚歸巢鴿來做種,因為它們具備了吃苦耐勞和公棚粗放管理特點。

3、公棚選擇問題。

選擇公棚必須瞭解它的參賽路線,看看屬於山區還是屬於平原。如果你把適合飛平原的鴿子放到山區,把適合山區的鴿子放到平原路線,結果可想而知。我想不管血統多麼高貴逢賽必敗,敗是自己選錯了公棚。有的鴿友認為自己的種鴿血統好,參賽不假思索,什麼公棚都去送,那麼取勝的希望就太渺茫了。優秀的血統並不都是萬能的,特別是對參加公棚賽來講。

4、不可預測的自然因素。

參賽鴿有些在路途中躲避天敵,這也是許多參賽鴿晚歸的原因。

要正確認識賽鴿晚歸,認真分析晚歸的原因。對那些血統好、自身條件好的晚歸鴿要大膽使用,因為育種的模式永無定式,不是名次加名次等於名次。如果有定式,賽鴿就失去它的魅力了。我07年惠翔國際公棚37名、鴿王9名、團體亞軍成員之一,就是06年遼寧盤錦捷威公棚的晚歸鴿,配06年山西中信公棚的決賽6名所生,

同時做出了山西晉寶翔公棚的鴿王1位和鴿王2位。從而建立我棚內一系能打公棚比賽,且很具實力的一路鴿子。

這是我對晚歸鴿的一些看法和見解,以及我的一些認識和做法,謹和鴿友交流

為什麼引起鴿子死亡85%的原因是這個?請點擊文章下邊“瞭解更多”,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

會給你帶來意外驚喜